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改革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课程体系;职业能力;研究与实践
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指出: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行业需求调研分析
通过对福田公司等三十多家机电行业企业的调查走访,我们归纳出本专业有车床操作工、质检员等17种工作岗位,这17种岗位可概括为4种典型工作岗位,包括一线操作工(主要从事机电产品的加工与装配)、初级管理人员(主要从事材料、设备、质量及生产管理)、初级技术员(主要从事机械绘图、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和市场营销员(主要从事产品销售、技术服务)。而这些人员需要具备的专业素质可概括为“两掌握一了解”即了解专业基本技能,掌握专业基本知识,掌握专业专项技能;需要具备的人文素质可概括为“两品质四能力”,有吃苦耐劳和服从意识的品质,有终身学习、交流沟通、团结协作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二、确定培养目标
根据调研和分析,我们确定机电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
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机电产品设计、加工和装配工艺设计能力、掌握机电产品应用能力,从事机电产品生产、安装、调试、维修和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确定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取决于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并要兼顾专业特点,本专业是一个综合性专业,涵盖机械和电工电子等多个方面的知识,需要学习的内容多,在两年半的在校学习时间里很难全部掌握,为解决学习内容多、学习时间短的矛盾,要培养出就业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学生。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决定采用“搭建框架、分流培养”的模式,并从2008级试行。
所谓“搭建框架”是指通过教学让学生建立起本专业的知识框架和技能框架,目的是为专项技能训练和以后的岗位迁移奠定基础;所谓“分流培养”是指根据行业需求和办学条件灵活设置技能方向,再根据学生所选方向分别组织教学,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精熟一技,为初次就业准备好敲门砖。
四、构建教学体系
机电专业的教学体系由课程体系、质量考核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三部分组成,从以下三方面说明。
1.课程体系
通过调研分析,毕业生应具备相关的职业能力和理论知识,为能够胜任这些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可概括为:基础知识、人文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力结构可概括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素质结构可概括为: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专业素质。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两部分。
理论课程体系由“3平台+2模块”组成,“3平台”是指公共基础课平台、专业基础课平台、专业核心课平台。“2模块”是指公共选修模块和专业选修模块。实践教学体系有公共实践教学体系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两部分组成,其中公共实践教学体系有军训、社会实践、社会活动等内容,主要按照学院的统一安排进行。实践教学的进程安排:第二学期在《机械制图》课程结束后,安排为期一周的装配体测绘。第三学期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结束后,安排为期两周的课程设计,另外安排四个周的基本技能训练,给学生搭建技能框架。第四学期在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分流培养安排为期六个周的专项技能训练和四个周的校外教学实习。第五六学期安排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
2.质量考核体系
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考核,既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的管理措施,又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依据。具体考核方式如下:
理论考核:必修课的考核,采用闭卷考试、作业加平日表现的考核方法。选修课的考核,采用开卷考试的方法。
实践考核:装配体的测绘、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考核,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绘图、说明书质量和答辩结果确定成绩。
实验、实训及实习考核: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出勤、任务完成和实习报告等情况确定成绩。
技能等级考核:分为应知考试和应会考试。由劳动部门组织实施,本专业要求学生至少获取一种高级工的职业资格证书方能毕业。
总之,各种能力的考核重视过程,考核方式不拘一格,灵活多样。
3.质量监控体系
质量监控主要由系主要领导组成教学督导小组,教研室分工负责,各教学班级设两名教学信息员,形成覆盖全系的教学信息网络,在学院教务处、督导室的具体指导下全面监控教学质量。
主要措施有:1)学院教务处督导室督导检查。2)系督导小组“三查”。即期初、期中、期末检查。期初主要检查教学准备情况,期中主要检查教学进度和各环节教学质量,期末主要检查各项计划的落实。3)学生信息反馈。班级设信息反馈联络员,随时反馈相关教学情况;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交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4)学生网上评教。学院实行“学生评教制度”,在期末教学检查时,由学生对所有任课教师的教学状况进行评教。评教结果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依据。按照企业上岗要求,打破传统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程体系,突出职业能力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制定从单项技能训练到综合专业实训再到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计划,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采用任务驱动和案例分析,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构建“零距离”上岗模块化项目课程体系结构。
参考文献:
[1] 翁兴旺,陶永进,胡国安.“零距离”上岗的调查分析研究[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2]蒋青泉.通信类高职新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08(2).
[3]龚涛.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实施.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关键词:课程体系;职业能力;研究与实践
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指出: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行业需求调研分析
通过对福田公司等三十多家机电行业企业的调查走访,我们归纳出本专业有车床操作工、质检员等17种工作岗位,这17种岗位可概括为4种典型工作岗位,包括一线操作工(主要从事机电产品的加工与装配)、初级管理人员(主要从事材料、设备、质量及生产管理)、初级技术员(主要从事机械绘图、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和市场营销员(主要从事产品销售、技术服务)。而这些人员需要具备的专业素质可概括为“两掌握一了解”即了解专业基本技能,掌握专业基本知识,掌握专业专项技能;需要具备的人文素质可概括为“两品质四能力”,有吃苦耐劳和服从意识的品质,有终身学习、交流沟通、团结协作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二、确定培养目标
根据调研和分析,我们确定机电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
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机电产品设计、加工和装配工艺设计能力、掌握机电产品应用能力,从事机电产品生产、安装、调试、维修和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确定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取决于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并要兼顾专业特点,本专业是一个综合性专业,涵盖机械和电工电子等多个方面的知识,需要学习的内容多,在两年半的在校学习时间里很难全部掌握,为解决学习内容多、学习时间短的矛盾,要培养出就业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学生。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决定采用“搭建框架、分流培养”的模式,并从2008级试行。
所谓“搭建框架”是指通过教学让学生建立起本专业的知识框架和技能框架,目的是为专项技能训练和以后的岗位迁移奠定基础;所谓“分流培养”是指根据行业需求和办学条件灵活设置技能方向,再根据学生所选方向分别组织教学,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精熟一技,为初次就业准备好敲门砖。
四、构建教学体系
机电专业的教学体系由课程体系、质量考核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三部分组成,从以下三方面说明。
1.课程体系
通过调研分析,毕业生应具备相关的职业能力和理论知识,为能够胜任这些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可概括为:基础知识、人文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力结构可概括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素质结构可概括为: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专业素质。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两部分。
理论课程体系由“3平台+2模块”组成,“3平台”是指公共基础课平台、专业基础课平台、专业核心课平台。“2模块”是指公共选修模块和专业选修模块。实践教学体系有公共实践教学体系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两部分组成,其中公共实践教学体系有军训、社会实践、社会活动等内容,主要按照学院的统一安排进行。实践教学的进程安排:第二学期在《机械制图》课程结束后,安排为期一周的装配体测绘。第三学期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结束后,安排为期两周的课程设计,另外安排四个周的基本技能训练,给学生搭建技能框架。第四学期在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分流培养安排为期六个周的专项技能训练和四个周的校外教学实习。第五六学期安排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
2.质量考核体系
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考核,既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的管理措施,又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依据。具体考核方式如下:
理论考核:必修课的考核,采用闭卷考试、作业加平日表现的考核方法。选修课的考核,采用开卷考试的方法。
实践考核:装配体的测绘、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考核,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绘图、说明书质量和答辩结果确定成绩。
实验、实训及实习考核: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出勤、任务完成和实习报告等情况确定成绩。
技能等级考核:分为应知考试和应会考试。由劳动部门组织实施,本专业要求学生至少获取一种高级工的职业资格证书方能毕业。
总之,各种能力的考核重视过程,考核方式不拘一格,灵活多样。
3.质量监控体系
质量监控主要由系主要领导组成教学督导小组,教研室分工负责,各教学班级设两名教学信息员,形成覆盖全系的教学信息网络,在学院教务处、督导室的具体指导下全面监控教学质量。
主要措施有:1)学院教务处督导室督导检查。2)系督导小组“三查”。即期初、期中、期末检查。期初主要检查教学准备情况,期中主要检查教学进度和各环节教学质量,期末主要检查各项计划的落实。3)学生信息反馈。班级设信息反馈联络员,随时反馈相关教学情况;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交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4)学生网上评教。学院实行“学生评教制度”,在期末教学检查时,由学生对所有任课教师的教学状况进行评教。评教结果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依据。按照企业上岗要求,打破传统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程体系,突出职业能力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制定从单项技能训练到综合专业实训再到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计划,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采用任务驱动和案例分析,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构建“零距离”上岗模块化项目课程体系结构。
参考文献:
[1] 翁兴旺,陶永进,胡国安.“零距离”上岗的调查分析研究[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2]蒋青泉.通信类高职新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08(2).
[3]龚涛.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实施.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