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用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汉语新词翻译工作是近年来翻译界的热点项目,实用主义翻译理论也获得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如何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使汉语新词翻译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是翻译工作者们不断探索的关键。
关键词:实用翻译理论;汉语新词;指导
翻译理论研究的方向受到文化结构的影响很深,很长时间里,翻译理论更注重对文本文学性的挖掘,而且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与文学相对应的实用性翻译理论则始终停滞不前,但实用翻译发展趋势却一直向好。针对这种实用翻译结构偏差的问题,翻译界始终在寻找突破口。比如关于实用翻译基本体系的建构。[1]在翻译的过程中应尽量选择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语言方式,根据已有翻译内容去模拟翻译,读者的接受水平在实用翻译理论中是重中之重。实用翻译的写作过程可以直接利用现存英语文本结构,无需其他语言的间接辅助,而是以英文去写英文。这些原则的确立无不在说明英语翻译理论的使用价值正在弱化。本文将根据实用翻译理论尝试解读汉语新词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并提出相应解决之策,力求对当前实用翻译在汉语新词翻译中的实践应用提供理论借鉴。[2]
一、实用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汉语新词翻译现存问题
1.翻译的精确性有待提高
当下实用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汉语新词翻译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出现范围最大、最为普遍的一种情况就是:翻译不够准确,翻译的水平有限,翻译的质量稍差。这一点与新词翻译的特殊性有关。新词的翻译现象比较零散,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在寻找替代性文本的时候往往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而实用翻译理论的根本立足点是实用性和接受性,但两点要求必须建立在精确性的基础之上,缺乏精确性的翻译无法形成使用的广度和接受的深度。另外,在汉语新词翻译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中西文化思维差异的影响,很多翻译的内容完全是中式英语,在英语结构里却存在很大质疑,这也是实用翻译理论下可供模仿的英文文本缺失导致的翻译困境,汉语新词体现了中国文化思维结构,在英语里则很难找到与它们形成对应的常见形式,这为汉语新词的翻译造成了一定阻碍。比如说,在英语思维结构和英语文化语境下,“black people”指的是黑色人种概念,是皮肤为黑色的非洲原始人种,汉语的翻译为“黑人”或“黑色人种”,但在汉语新词里面存在一种与之极易混淆的说法,指的是没有户口,不被社会体系认可的本国居民,通常称之为“黑人”。在对这个词的翻译过程中,有人常常将其直接表述为英文中原有的“black people”,[3]造成了歧义现象,不得不说这是实用翻译理论指导下汉语新词翻译实践中的一大弊病。
2.翻译的灵活性有待提高
实用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汉语新词翻译现状中除准确性有待加强以外,出现最多的问题就是翻译的灵活性不足。以往所有的翻译理论都在阐释同一个道理,那就是翻译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它不是科学的载体,而是一种特殊的艺术类型,即翻译工作就是艺术创作的过程,写作是一种直接的翻译,而翻译是一种间接的写作,翻译与创作的思路大同小异。如果将翻译过程看做是机械的文本对照,则不可能实现翻译的文化交流、思想互动和情感融合。在实用翻译理论的建构下,实用文本的翻译除要求通俗易懂的接受性和实用性以外,则应该保持原来文本的价值内涵,即实用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新词翻译应该尽量保证新词的灵魂,这就要求在翻译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根据字面意思去要求词与词之间的对应,而是进一步挖掘两种文本的内在联系,灵活地处理两种语言之间的关系。比如,在英语文化环境下,对于“teacher”这个词的理解是教师全体,包括所有教师,没有任何等级之分,但是在汉语语境下,教师分成不同等级的,以数字命名的教师等级划分是我国教师体系中的职称考评现象造成的,在英语里是根本没有的,因此翻译时不宜直接将一级教师翻译成“first grade teacher”,[4]这在英语的思维里会被误解成在一年级授课的教师,这个问题体现出了实用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汉语新词翻译缺乏灵活性。
3.翻译的内涵性有待提高
在实用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汉语新词翻译常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只重视文本性而忽视内涵性,这一点在中外文化差异较大的文本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实用翻译理论常常给人造成的误解就是与文学性翻译理论相对的部分,很多人认为实用翻译理论的要求是去深奥性的,从而将去文化性与之等同,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实用翻译的基本立足点是生活化、实用化,这两点与英语国家的社会发展、文化变迁是分不开的,过去使用的语法当下可能已经过时,以往词语的含义可能与今天的大相径庭,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文本的文化属性,找准中英两种文化的差异对应在汉语新词的翻译中尤为重要。实用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汉语新词翻译必须注重对汉语新词的内涵挖掘,避免翻译的误差性。[5]
二、实用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汉语新词翻译策略
1.准确性策略[6]
如何增强汉语新词翻译的准确性,这是一个很难具体回答的问题,只能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积累经验,根本方法则是找准汉语与英语的文本对应。实用翻译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利用英语文本中已有和常见的词义进行翻译,那么选取哪些词义可以提高翻译的准确度就是翻译工作的重点。比如,我们发现,在汉语中存在一部分外来词汇,像“克隆”这个词就是英语“clone”的直接音译词,还有很多类似的词汇可以为汉语新词的翻译提供便捷渠道,这些词汇本身来自英语,它在英文中有准确的意义和定位,在汉语新词的翻译中但凡可以根据外来词翻译的,都要尽量运用回译方法,以保证翻译的准确性。
2.灵活性策略
根据前文提及的实用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汉语新词翻译的常见问题,我们有必要加强灵活性策略的实践,这一点的难度要比准确性大,要求也更高一些,如何做到实用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汉语新词翻译的灵活性,我们可以在翻译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对汉语新词翻译的驾驭程度,熟悉英语语境的文化环境,在多年的积累中逐渐掌握汉语新词翻译的灵活性。增强灵活性训练的关键在于加强对英语特殊结构的理解能力,掌握英语语法和构词法的精髓所在,在翻译时要尽量采用地道英语说话,比如,英语单词多半是由核心词与词缀结合而成,在翻译汉语新词的时候可以采取词缀法,从而增强翻译工作的灵活性。
3.文化性策略
这一点的提出其实是针对实用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汉语新词翻译工作者的自身能力而言的,汉语新词的翻译如何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汉语文本或英语文本的关系并不大,因为文化的内在含义很多无法从字面得到理解,只能从文化的积累角度出发,不断提高翻译者的人文素养,拓宽翻译者的知识面,从主观能动性的层面提高其水平。
实用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汉语新词翻译工作还将创新更多方法,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林克难.从信达雅、看易写到模仿—借用—创新——必须重视实用翻译理论建设[J].上海翻译,2007, (3):5-8.
[2]林克难.从翻译“世乒”到翻译“奥运”——兼评实用翻译理论十余年的发展[J].中国翻译,2008,(1).
[3][4][6]封霁芯.奈达翻译理论浅识——动态对等理论在实用翻译中的应用及在文学翻译中的不足[J].新西部(下半月),2008,(6).
[5]李志丹.新世纪旅游翻译理论研究视角嬗变的回顾与前瞻[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4,(3):101-103.
关键词:实用翻译理论;汉语新词;指导
翻译理论研究的方向受到文化结构的影响很深,很长时间里,翻译理论更注重对文本文学性的挖掘,而且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与文学相对应的实用性翻译理论则始终停滞不前,但实用翻译发展趋势却一直向好。针对这种实用翻译结构偏差的问题,翻译界始终在寻找突破口。比如关于实用翻译基本体系的建构。[1]在翻译的过程中应尽量选择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语言方式,根据已有翻译内容去模拟翻译,读者的接受水平在实用翻译理论中是重中之重。实用翻译的写作过程可以直接利用现存英语文本结构,无需其他语言的间接辅助,而是以英文去写英文。这些原则的确立无不在说明英语翻译理论的使用价值正在弱化。本文将根据实用翻译理论尝试解读汉语新词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并提出相应解决之策,力求对当前实用翻译在汉语新词翻译中的实践应用提供理论借鉴。[2]
一、实用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汉语新词翻译现存问题
1.翻译的精确性有待提高
当下实用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汉语新词翻译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出现范围最大、最为普遍的一种情况就是:翻译不够准确,翻译的水平有限,翻译的质量稍差。这一点与新词翻译的特殊性有关。新词的翻译现象比较零散,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在寻找替代性文本的时候往往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而实用翻译理论的根本立足点是实用性和接受性,但两点要求必须建立在精确性的基础之上,缺乏精确性的翻译无法形成使用的广度和接受的深度。另外,在汉语新词翻译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中西文化思维差异的影响,很多翻译的内容完全是中式英语,在英语结构里却存在很大质疑,这也是实用翻译理论下可供模仿的英文文本缺失导致的翻译困境,汉语新词体现了中国文化思维结构,在英语里则很难找到与它们形成对应的常见形式,这为汉语新词的翻译造成了一定阻碍。比如说,在英语思维结构和英语文化语境下,“black people”指的是黑色人种概念,是皮肤为黑色的非洲原始人种,汉语的翻译为“黑人”或“黑色人种”,但在汉语新词里面存在一种与之极易混淆的说法,指的是没有户口,不被社会体系认可的本国居民,通常称之为“黑人”。在对这个词的翻译过程中,有人常常将其直接表述为英文中原有的“black people”,[3]造成了歧义现象,不得不说这是实用翻译理论指导下汉语新词翻译实践中的一大弊病。
2.翻译的灵活性有待提高
实用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汉语新词翻译现状中除准确性有待加强以外,出现最多的问题就是翻译的灵活性不足。以往所有的翻译理论都在阐释同一个道理,那就是翻译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它不是科学的载体,而是一种特殊的艺术类型,即翻译工作就是艺术创作的过程,写作是一种直接的翻译,而翻译是一种间接的写作,翻译与创作的思路大同小异。如果将翻译过程看做是机械的文本对照,则不可能实现翻译的文化交流、思想互动和情感融合。在实用翻译理论的建构下,实用文本的翻译除要求通俗易懂的接受性和实用性以外,则应该保持原来文本的价值内涵,即实用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新词翻译应该尽量保证新词的灵魂,这就要求在翻译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根据字面意思去要求词与词之间的对应,而是进一步挖掘两种文本的内在联系,灵活地处理两种语言之间的关系。比如,在英语文化环境下,对于“teacher”这个词的理解是教师全体,包括所有教师,没有任何等级之分,但是在汉语语境下,教师分成不同等级的,以数字命名的教师等级划分是我国教师体系中的职称考评现象造成的,在英语里是根本没有的,因此翻译时不宜直接将一级教师翻译成“first grade teacher”,[4]这在英语的思维里会被误解成在一年级授课的教师,这个问题体现出了实用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汉语新词翻译缺乏灵活性。
3.翻译的内涵性有待提高
在实用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汉语新词翻译常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只重视文本性而忽视内涵性,这一点在中外文化差异较大的文本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实用翻译理论常常给人造成的误解就是与文学性翻译理论相对的部分,很多人认为实用翻译理论的要求是去深奥性的,从而将去文化性与之等同,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实用翻译的基本立足点是生活化、实用化,这两点与英语国家的社会发展、文化变迁是分不开的,过去使用的语法当下可能已经过时,以往词语的含义可能与今天的大相径庭,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文本的文化属性,找准中英两种文化的差异对应在汉语新词的翻译中尤为重要。实用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汉语新词翻译必须注重对汉语新词的内涵挖掘,避免翻译的误差性。[5]
二、实用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汉语新词翻译策略
1.准确性策略[6]
如何增强汉语新词翻译的准确性,这是一个很难具体回答的问题,只能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积累经验,根本方法则是找准汉语与英语的文本对应。实用翻译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利用英语文本中已有和常见的词义进行翻译,那么选取哪些词义可以提高翻译的准确度就是翻译工作的重点。比如,我们发现,在汉语中存在一部分外来词汇,像“克隆”这个词就是英语“clone”的直接音译词,还有很多类似的词汇可以为汉语新词的翻译提供便捷渠道,这些词汇本身来自英语,它在英文中有准确的意义和定位,在汉语新词的翻译中但凡可以根据外来词翻译的,都要尽量运用回译方法,以保证翻译的准确性。
2.灵活性策略
根据前文提及的实用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汉语新词翻译的常见问题,我们有必要加强灵活性策略的实践,这一点的难度要比准确性大,要求也更高一些,如何做到实用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汉语新词翻译的灵活性,我们可以在翻译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对汉语新词翻译的驾驭程度,熟悉英语语境的文化环境,在多年的积累中逐渐掌握汉语新词翻译的灵活性。增强灵活性训练的关键在于加强对英语特殊结构的理解能力,掌握英语语法和构词法的精髓所在,在翻译时要尽量采用地道英语说话,比如,英语单词多半是由核心词与词缀结合而成,在翻译汉语新词的时候可以采取词缀法,从而增强翻译工作的灵活性。
3.文化性策略
这一点的提出其实是针对实用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汉语新词翻译工作者的自身能力而言的,汉语新词的翻译如何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汉语文本或英语文本的关系并不大,因为文化的内在含义很多无法从字面得到理解,只能从文化的积累角度出发,不断提高翻译者的人文素养,拓宽翻译者的知识面,从主观能动性的层面提高其水平。
实用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汉语新词翻译工作还将创新更多方法,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林克难.从信达雅、看易写到模仿—借用—创新——必须重视实用翻译理论建设[J].上海翻译,2007, (3):5-8.
[2]林克难.从翻译“世乒”到翻译“奥运”——兼评实用翻译理论十余年的发展[J].中国翻译,2008,(1).
[3][4][6]封霁芯.奈达翻译理论浅识——动态对等理论在实用翻译中的应用及在文学翻译中的不足[J].新西部(下半月),2008,(6).
[5]李志丹.新世纪旅游翻译理论研究视角嬗变的回顾与前瞻[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4,(3):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