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农业污染日益严重和农民增收缓慢的现实,呼唤具有经济、环境双重效益的农村沼气生态技术。在农村推广应用沼气,既能解决农户生活所需能源,巩固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成果,减少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造成的农村面源污染,有效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还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机肥料,降低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率,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从而推动农村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努力实现农村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园)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生态富民目标。
一、临县农村沼气建设的现状
1、建设进度
2007年,临县实施离石区调整后的国债项目1000户,新农村沼气项目1887户,2008年新农村沼气项目1100户,已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
根据几年的实践情况,受电器及煤气的冲击,发酵原料不足,农户建池的积极性不高,只有少数农户有建池意愿,但非常分散,推进较为困难。村级服务网点32个,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但运行情况不容乐观。
2、使用、维护情况
(1)户用沼气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随机抽查2个乡镇,建设户数在20户以上的2个村,进行了入户调查。被调查的40户中,自有原料8户,占比20%,外购原料32户,占比80%;发酵原料粪便占比98%,秸秆占比2%。受过服务28户,未受过服务8户,因需付费而不愿接受服务4户;正常进出料20户;故障排除和配件及时更换的有9户;没有运行维护补贴。各种原因导致弃用户数15户,报废户数4户;40户均认为国家应该补贴每立方沼气2元:95%的沼肥施用,5%的沼肥闲置在沼气池内。
(2)服务网点
抽查的4个服务网点,实际服务农户数只有100户,正常运营的有2个,但年均入户维修次数,进出料次数合计均为50次左右,收费甚低。因收益过低而不运营的服务网点有2个。个户对网点不愿付费,财政对网点没有补贴,用户对服务质量不满意。
二、我县农村沼气建设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农户对沼气建设认识不到位
不少农户对沼气的认识存在极大偏差:一些农户认为建沼气,主要的好处是为了煮饭照明,对沼渣、沼液综合利用效益感受不明鲜,没有认识到农村沼气建设,能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没有认识到农村沼气的建设,不仅具有解决农村能源的作用,还具有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促使和养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
2、建设资金短缺
目前,一口8~10m2的沼气池共需建设资金3000~3500元左右,而且农户要无偿提供几个劳动力。虽然从2008年开始各级投入的建设资金有所提高到2400元,但省级配套资金至今未到位,仍有1000~1500元需要农户白筹,还不包括启动费用。这对于收入低的困难的群众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农户难以承受。
3、乡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
沼气建设需要乡村干部宣传推广组织协调,行政运行成本较高,在缺乏工作经费保障的情况下,存在畏难情绪,工作力度不大,影响了沼气建设的大范围推广。
4、部分沼气池建设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
受利益驱动,一些心存侥幸的农户本着“能省则省”的心里,所建设沼气池不规范,运行不正常,存在不安全隐患。另外有些已获沼气生产工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技术人员,由于对技术更新培训不够重视,操作不规范,只凭经验施工等现象时有发生,建的沼气池还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一池三改”(即沼气池、改厨,改圈、改厕)和“三结合”(沼气池和厕所,猪舍相连通)的要求。
5、发酵原料相对不足,影响建设的积极性
目前,维持一口沼气池正常使用需要3~5头猪提供发酵的材料,这对于养猪多的农户来说,不存在原料困难。但由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部分农户家庭常住人口减少,而养殖相对集中使农村养殖户减少,部分有建池积极性的农户因发酵材料不足而忍痛割爱。部分农户沼气池建设好后,主要劳力由于外出务工频繁无法正常使用被闲置,这也是部分农户不愿意建设沼气池的原因。
6、服务机制不健全,影响着农户建池积极性
“三分建池,七分管理”,临县虽然有农村沼气村级服务网点,对沼气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广作用。但由于临县地域广阔,沼气用户分散,一个服务网点相对辐射面较大,服务工作量大,有时为一个用户服务需要跑上30余里远的路程。特别是对用户服务所形成的费用,用户又没有按服务成本支付的能力,网点服务人员只在建池时有一定的补助,从维持自身生计出发,只能尽量减少成本,对沼气池的故障排查就不能及时到位,技工数量严重不足且流失严重,且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建池农户得不到应有的服务,因而挫伤了农户建池的积极性,影响沼气池建设的进度与推广应用。
三、临县农村沼气建设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发展农村沼气事业,是消除面源污染,实现节能减排,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的清洁工程,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富民工程。当前,农业的发展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以后,调整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发展农村沼气,要多层次开发利用资源,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四个结合”:一是与发展高效农业及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相结合;二是与农村改水改厕、环境卫生建设相结合,通过发展沼气,使人、畜粪便等生产生活废弃物实现无害处理,改变农村卫生面貌;三是与现代新农村建设结合,以沼气为纽带发展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发展庭院生态农业,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四是围绕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的中心工作,把发展沼气与当地主导产业结合起来,将沼气建设与开展综合利用和现代农业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产业开发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具体对策和建议如下: 1、提高认识,形成合力
真正把沼气建设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为农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来抓,采取有效措施,健全管理机构,强化组织保障,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村沼气建设,推进农村沼气规模化发展,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
2、健全机构,完善服务
应建立相关组织领导机构,乡镇、街道办事处必须组建专门的沼气建设指导协调队伍,达到有人管事、能办成事的目的。同时要进一步强化技术培训,尽快建立一支适应任务需要、达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要求的持证沼气生产工的专业施工队伍,按照“市场运作、合理收费、自我发展”的原则,鼓励已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人员,组建施工队伍,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搞好工程建设。对农村沼气示范户要按照村务公开的有关规定,在村务公开栏中公开有关政策、计划任务、补助标准和建设条件,公开自愿建设户名单,公开物资的采购价格、分配等情况,做到既方便群众,又公开透明。
3、统筹规划,综合推进
把农村沼气建设与当前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规划,综合推进。制定切实可行的、适合该县农村沼气建设的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技术模式,实施分类指导。建议现阶段的工作重点:一是以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为主,着力提高沼气及其综合利用水平。二是结合改圈、改厕、改厨、改院、改水、改路和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技术,全面防治畜禽养殖粪污、农村生活污水等农业面源污染。三是适时推动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凡规模化养殖场和达到一定加工废水排放量的农副产品加工厂,必须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实行达标排放,并因地制宜开展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实现粪便、污水、废水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对新建、扩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要把沼气池建设作为治污配套工程,与养殖场同步规划设计、施工。四是积极推进乡村清洁工程建设,在一些山区和农户小规模分散养殖而无力建沼气池的地方,可由乡镇或村级组织协调,将养殖户的污水以管道布置集中接入建沼气户,以减少村庄内猪牛粪便污染,创建优美农村环境。
4、加大资金投入
对户用沼气,在未来的五年内,把沼气的建池、安装、发酵以及后续的维护、维修、进出料各个方面全部纳入财政安排。每建成一户沼气,到完全发酵使用,按比例下达部分补助资金,减少农户投入,调动建设积极性。
5、对固定沼气生产工给予补助
制定严格考核制度,把固定沼气生产工补助按劳计筹纳入预算。每服务一户正常运行的沼气,每年补助一定资金,包括进出料、配件更换、越冬管理。即使发酵原料缺乏的地方,技工也会积极推进秸秆沼气,促进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6、健全服务制度
对沼气生产工实行目标考核管理,责任追究制。一口10立方米的沼气池供4口人正常做饭6个月,间歇使用达八月即可。每户沼气的运行都有统一的规定,同时,每个用户都是一个监督员,沼气生产工24小时开通电话热线,及时处理疑难杂症,犹如医院的急诊科。一经发现沼气生产工存在故意不整治病池,或在春夏季节,用户用气困难而不理不睬的现象,经反应,扣除沼气技工工资,或扣除财政对此户一年的补助。
7、沼渣、沼液科学施用
对于自己家沼气的沼渣、沼液,出料时施入自家的农田,经过其它地方的对比试验,效果不言而喻,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自然会显露出来。当农户经过实践充分感受到沼渣、沼液对于农业生产的巨大功用时,发展沼气就会真正由“要我建”变成“我要建”。
8、抓好典型示范,加大推广力度
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对农村沼气建设在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农村卫生状况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地位、作用、技术、模式及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抓好示范村培育,选择文化素质高、科技意识强、有强烈愿望的农户先行建设,充分利用农村沼气项目资金和地方财政投入的扶持,抓好示范村建设项目,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农村沼气建设向纵深发展。
9、坚持技术标准,确保建设质量
沼气施工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施工人员必须取得社会和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持证上岗。沼气建设必须实行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采用统一的新型高效沼气池池型,按照统一组织施工,统一操作规程,统一收费标准,统一验收标准,确保农村沼气工程质量。要加强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坚持建一个,验收一个,点火一个,确保能100%正常交付使用。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效益调动广大农民的投入积极性,加快农村沼气建设的步伐。
10、强化技术培训,搞好技术服务
新一轮沼气建设,必须克服以往重建轻管、缺乏后续服务的弊端。一是要加大沼气技术的培训力度,有组织、有计划地举办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班,积极聘请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讲授沼气基础知识、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沼气发酵和管理技术、生态农业技术。通过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工作,壮大我县沼气技术队伍,使更多的农民会建、会用、会修沼气池。二是配套完善村级沼气后续服务网络,组建一支相对稳定的沼气管护队伍,为农民随时提供技术服务,以解决沼气使用户的技术难题。
11、积极探索沼气产业化发展新思路,努力提高沼气综合效益
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相统一;实现农村能源和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发展种养业,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相统一。使沼气建设从单纯解决生活用途向综合利用开发、发挥生态功能和社会效益方向发展。
四、结束语
发展沼气,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美化家园、减少污染,具有投资少、见效快、节支增效,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的特点,能推动农村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
发展农村沼气建设事业:一要与多层次开发利用资源,科技进步,发展生态农业相结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二要坚持统筹规划,典型示范,辐射推广,综合推进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创建一批各具特色的沼气生态农业示范村。三抓规范化、标准化建池技术推广,把好建池技术质量关,完善建、用、管技术服务网络体系。四农村沼气建设是“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农民受益,利国利民”之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是,要把这项利国富民的事业办好,任重而道远,不仅需要农民的自觉行动,还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政策和资金扶持,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一、临县农村沼气建设的现状
1、建设进度
2007年,临县实施离石区调整后的国债项目1000户,新农村沼气项目1887户,2008年新农村沼气项目1100户,已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
根据几年的实践情况,受电器及煤气的冲击,发酵原料不足,农户建池的积极性不高,只有少数农户有建池意愿,但非常分散,推进较为困难。村级服务网点32个,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但运行情况不容乐观。
2、使用、维护情况
(1)户用沼气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随机抽查2个乡镇,建设户数在20户以上的2个村,进行了入户调查。被调查的40户中,自有原料8户,占比20%,外购原料32户,占比80%;发酵原料粪便占比98%,秸秆占比2%。受过服务28户,未受过服务8户,因需付费而不愿接受服务4户;正常进出料20户;故障排除和配件及时更换的有9户;没有运行维护补贴。各种原因导致弃用户数15户,报废户数4户;40户均认为国家应该补贴每立方沼气2元:95%的沼肥施用,5%的沼肥闲置在沼气池内。
(2)服务网点
抽查的4个服务网点,实际服务农户数只有100户,正常运营的有2个,但年均入户维修次数,进出料次数合计均为50次左右,收费甚低。因收益过低而不运营的服务网点有2个。个户对网点不愿付费,财政对网点没有补贴,用户对服务质量不满意。
二、我县农村沼气建设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农户对沼气建设认识不到位
不少农户对沼气的认识存在极大偏差:一些农户认为建沼气,主要的好处是为了煮饭照明,对沼渣、沼液综合利用效益感受不明鲜,没有认识到农村沼气建设,能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没有认识到农村沼气的建设,不仅具有解决农村能源的作用,还具有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促使和养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
2、建设资金短缺
目前,一口8~10m2的沼气池共需建设资金3000~3500元左右,而且农户要无偿提供几个劳动力。虽然从2008年开始各级投入的建设资金有所提高到2400元,但省级配套资金至今未到位,仍有1000~1500元需要农户白筹,还不包括启动费用。这对于收入低的困难的群众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农户难以承受。
3、乡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
沼气建设需要乡村干部宣传推广组织协调,行政运行成本较高,在缺乏工作经费保障的情况下,存在畏难情绪,工作力度不大,影响了沼气建设的大范围推广。
4、部分沼气池建设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
受利益驱动,一些心存侥幸的农户本着“能省则省”的心里,所建设沼气池不规范,运行不正常,存在不安全隐患。另外有些已获沼气生产工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技术人员,由于对技术更新培训不够重视,操作不规范,只凭经验施工等现象时有发生,建的沼气池还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一池三改”(即沼气池、改厨,改圈、改厕)和“三结合”(沼气池和厕所,猪舍相连通)的要求。
5、发酵原料相对不足,影响建设的积极性
目前,维持一口沼气池正常使用需要3~5头猪提供发酵的材料,这对于养猪多的农户来说,不存在原料困难。但由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部分农户家庭常住人口减少,而养殖相对集中使农村养殖户减少,部分有建池积极性的农户因发酵材料不足而忍痛割爱。部分农户沼气池建设好后,主要劳力由于外出务工频繁无法正常使用被闲置,这也是部分农户不愿意建设沼气池的原因。
6、服务机制不健全,影响着农户建池积极性
“三分建池,七分管理”,临县虽然有农村沼气村级服务网点,对沼气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广作用。但由于临县地域广阔,沼气用户分散,一个服务网点相对辐射面较大,服务工作量大,有时为一个用户服务需要跑上30余里远的路程。特别是对用户服务所形成的费用,用户又没有按服务成本支付的能力,网点服务人员只在建池时有一定的补助,从维持自身生计出发,只能尽量减少成本,对沼气池的故障排查就不能及时到位,技工数量严重不足且流失严重,且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建池农户得不到应有的服务,因而挫伤了农户建池的积极性,影响沼气池建设的进度与推广应用。
三、临县农村沼气建设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发展农村沼气事业,是消除面源污染,实现节能减排,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的清洁工程,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富民工程。当前,农业的发展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以后,调整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发展农村沼气,要多层次开发利用资源,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四个结合”:一是与发展高效农业及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相结合;二是与农村改水改厕、环境卫生建设相结合,通过发展沼气,使人、畜粪便等生产生活废弃物实现无害处理,改变农村卫生面貌;三是与现代新农村建设结合,以沼气为纽带发展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发展庭院生态农业,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四是围绕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的中心工作,把发展沼气与当地主导产业结合起来,将沼气建设与开展综合利用和现代农业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产业开发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具体对策和建议如下: 1、提高认识,形成合力
真正把沼气建设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为农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来抓,采取有效措施,健全管理机构,强化组织保障,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村沼气建设,推进农村沼气规模化发展,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
2、健全机构,完善服务
应建立相关组织领导机构,乡镇、街道办事处必须组建专门的沼气建设指导协调队伍,达到有人管事、能办成事的目的。同时要进一步强化技术培训,尽快建立一支适应任务需要、达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要求的持证沼气生产工的专业施工队伍,按照“市场运作、合理收费、自我发展”的原则,鼓励已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人员,组建施工队伍,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搞好工程建设。对农村沼气示范户要按照村务公开的有关规定,在村务公开栏中公开有关政策、计划任务、补助标准和建设条件,公开自愿建设户名单,公开物资的采购价格、分配等情况,做到既方便群众,又公开透明。
3、统筹规划,综合推进
把农村沼气建设与当前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规划,综合推进。制定切实可行的、适合该县农村沼气建设的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技术模式,实施分类指导。建议现阶段的工作重点:一是以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为主,着力提高沼气及其综合利用水平。二是结合改圈、改厕、改厨、改院、改水、改路和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技术,全面防治畜禽养殖粪污、农村生活污水等农业面源污染。三是适时推动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凡规模化养殖场和达到一定加工废水排放量的农副产品加工厂,必须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实行达标排放,并因地制宜开展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实现粪便、污水、废水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对新建、扩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要把沼气池建设作为治污配套工程,与养殖场同步规划设计、施工。四是积极推进乡村清洁工程建设,在一些山区和农户小规模分散养殖而无力建沼气池的地方,可由乡镇或村级组织协调,将养殖户的污水以管道布置集中接入建沼气户,以减少村庄内猪牛粪便污染,创建优美农村环境。
4、加大资金投入
对户用沼气,在未来的五年内,把沼气的建池、安装、发酵以及后续的维护、维修、进出料各个方面全部纳入财政安排。每建成一户沼气,到完全发酵使用,按比例下达部分补助资金,减少农户投入,调动建设积极性。
5、对固定沼气生产工给予补助
制定严格考核制度,把固定沼气生产工补助按劳计筹纳入预算。每服务一户正常运行的沼气,每年补助一定资金,包括进出料、配件更换、越冬管理。即使发酵原料缺乏的地方,技工也会积极推进秸秆沼气,促进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6、健全服务制度
对沼气生产工实行目标考核管理,责任追究制。一口10立方米的沼气池供4口人正常做饭6个月,间歇使用达八月即可。每户沼气的运行都有统一的规定,同时,每个用户都是一个监督员,沼气生产工24小时开通电话热线,及时处理疑难杂症,犹如医院的急诊科。一经发现沼气生产工存在故意不整治病池,或在春夏季节,用户用气困难而不理不睬的现象,经反应,扣除沼气技工工资,或扣除财政对此户一年的补助。
7、沼渣、沼液科学施用
对于自己家沼气的沼渣、沼液,出料时施入自家的农田,经过其它地方的对比试验,效果不言而喻,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自然会显露出来。当农户经过实践充分感受到沼渣、沼液对于农业生产的巨大功用时,发展沼气就会真正由“要我建”变成“我要建”。
8、抓好典型示范,加大推广力度
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对农村沼气建设在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农村卫生状况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地位、作用、技术、模式及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抓好示范村培育,选择文化素质高、科技意识强、有强烈愿望的农户先行建设,充分利用农村沼气项目资金和地方财政投入的扶持,抓好示范村建设项目,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农村沼气建设向纵深发展。
9、坚持技术标准,确保建设质量
沼气施工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施工人员必须取得社会和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持证上岗。沼气建设必须实行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采用统一的新型高效沼气池池型,按照统一组织施工,统一操作规程,统一收费标准,统一验收标准,确保农村沼气工程质量。要加强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坚持建一个,验收一个,点火一个,确保能100%正常交付使用。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效益调动广大农民的投入积极性,加快农村沼气建设的步伐。
10、强化技术培训,搞好技术服务
新一轮沼气建设,必须克服以往重建轻管、缺乏后续服务的弊端。一是要加大沼气技术的培训力度,有组织、有计划地举办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班,积极聘请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讲授沼气基础知识、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沼气发酵和管理技术、生态农业技术。通过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工作,壮大我县沼气技术队伍,使更多的农民会建、会用、会修沼气池。二是配套完善村级沼气后续服务网络,组建一支相对稳定的沼气管护队伍,为农民随时提供技术服务,以解决沼气使用户的技术难题。
11、积极探索沼气产业化发展新思路,努力提高沼气综合效益
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相统一;实现农村能源和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发展种养业,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相统一。使沼气建设从单纯解决生活用途向综合利用开发、发挥生态功能和社会效益方向发展。
四、结束语
发展沼气,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美化家园、减少污染,具有投资少、见效快、节支增效,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的特点,能推动农村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
发展农村沼气建设事业:一要与多层次开发利用资源,科技进步,发展生态农业相结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二要坚持统筹规划,典型示范,辐射推广,综合推进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创建一批各具特色的沼气生态农业示范村。三抓规范化、标准化建池技术推广,把好建池技术质量关,完善建、用、管技术服务网络体系。四农村沼气建设是“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农民受益,利国利民”之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是,要把这项利国富民的事业办好,任重而道远,不仅需要农民的自觉行动,还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政策和资金扶持,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