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工作效率及质量,从而增强小学生交流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进而为我国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更多教学经验,便有必要在综述交流能力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小学数学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意义,就提出具体的教学措施进行深入探究。然而,从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来看,仍停留于粗放型阶段,尚存在较多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小学数学 交流能力 培养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学校数量不断增多,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已取得一定进步与发展。同时,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满足日益严格的数学教学要求,小学数学教学的工作重心逐步向培养学生交流能力转变。其中,交流能力又称沟通交流能力,指个体利用恰当且有效方法与对方进行意见观点、价值取向、情感及事实等方面信息交换的能力。数学交流为学生内部思维转变为外部语言提供了表达途径,学生通过外部语言加工整理内部思维活动,能巩固教学成果加深教学印象,帮助学生找出数学问题本质内容完成二次深化,进一步增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鉴于此,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课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数学教学培养交流能力的意义
相较于其他教学方法,以培养交流能力为切入点教学模式的优势明显,不仅能培养学生稳定学习心态,提高教学效率及质量,还能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依托制定教学方案设立教学情境,真实反映教学内容难点要点,帮助学生巩固教学成果突破教学难点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培养交流能力的措施
1.营造教学情景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主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原则,以小学生心理特点为切入点,紧扣教学任务,重视教学前期准备工作,制定教学方案,延伸课堂知识范畴,找出学生情感共鸣点,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打破常规教学模式的限制,还能营造轻松有趣教学氛围,促使学生感受数学魅力[2]。同时,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简单,趣味性强且学習难度低,教师鼓励中高年级学生提前预习自主学习,保证学生初步了解教学内容。
例如:以1年级《100内数的加减法》为例,教师以小学生心理特点为切入点,设计“小马做客”教学情景,即小马接到小狗电话邀请组织周末出游,已知小兔家门牌号为58、小熊家门牌号为46、小猫家门牌号为56、小狗家门牌号为66,小马到小狗家小区时发现大家门牌号均为计算公式,“20+35、3+50、20+46、96-50、40+22、68-10、56+30、78-8”,抛出情境问题“如何帮助小马找到小兔、小熊、小猫及小狗的家?”,实现寓教于乐,有助于增强学生加减计算能力。
2.丰富教学手段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主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工作原则,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立足点,紧扣教学任务,将培养交流能力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合理设计一系列课堂互动,为枯燥的教学过程增添一丝趣味性及挑战性,进一步增强学生数学素质,即自主学习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为了碰撞学生思维火花,教师可采取课堂检验方式,设计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情境计算题目,促使学习模式由“死记硬背”逐步向“灵活运用”转变。
例如:以1年级《元、角、分》为例,趣味性强且学习难度低,教学内容贴近实际生活,属于我国主要价值单位,但是价值单位转换对学生是一种考验,存在着一定的理解难度,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购物视频,设立“模拟购物”情境,即已知每位同学均有5元钱,以4人为一学习小组,每组有20元钱,抛出情境问题“如何充分利用20元钱购买母亲节礼物?”,不仅能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还能帮助学生得出学习感悟。
3.完善教学细节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主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以数学教材为突破口,紧扣教学任务,利用教学游戏调整学生学习压力,缓解学习紧张感及焦虑感,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且不断完善教学游戏细节丰富教学形式,尽可能实行集体游戏形式,确保每一位学生广泛参与情境教学游戏环节,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选择竞赛制度刺激学生学习“兴奋点”,以教学游戏为检验学生知识掌握基本情况的途径。
例如:以2年级《数量关系式》为例,内含“单价×数量=总价”公式,教师设计购物记录卡片,卡片内容涵盖商品名称、商品单价、商品数量、商品价格、实付价格、找零价格6个项目,开展“模拟购物”游戏,以4人为一小组填写若干物品的购买数据,用时最短者获胜,树立学生“乐于实践、勤于实践”意识,进一步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通过本文探究,认识到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学校数量不断增多,小学数学教学水平逐步成熟,社会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提出全新的要求及标准。如何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是数学教师在实际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综述交流能力的概念,分析小学数学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意义,提出具体的教学措施具备显著价值作用。
参考文献
[1]潘桂清.浅谈小学数学课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思路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5,10:184.
[2]康黎.小学数学练习课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3,23:193-195.
【关键词】小学数学 交流能力 培养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学校数量不断增多,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已取得一定进步与发展。同时,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满足日益严格的数学教学要求,小学数学教学的工作重心逐步向培养学生交流能力转变。其中,交流能力又称沟通交流能力,指个体利用恰当且有效方法与对方进行意见观点、价值取向、情感及事实等方面信息交换的能力。数学交流为学生内部思维转变为外部语言提供了表达途径,学生通过外部语言加工整理内部思维活动,能巩固教学成果加深教学印象,帮助学生找出数学问题本质内容完成二次深化,进一步增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鉴于此,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课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数学教学培养交流能力的意义
相较于其他教学方法,以培养交流能力为切入点教学模式的优势明显,不仅能培养学生稳定学习心态,提高教学效率及质量,还能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依托制定教学方案设立教学情境,真实反映教学内容难点要点,帮助学生巩固教学成果突破教学难点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培养交流能力的措施
1.营造教学情景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主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原则,以小学生心理特点为切入点,紧扣教学任务,重视教学前期准备工作,制定教学方案,延伸课堂知识范畴,找出学生情感共鸣点,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打破常规教学模式的限制,还能营造轻松有趣教学氛围,促使学生感受数学魅力[2]。同时,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简单,趣味性强且学習难度低,教师鼓励中高年级学生提前预习自主学习,保证学生初步了解教学内容。
例如:以1年级《100内数的加减法》为例,教师以小学生心理特点为切入点,设计“小马做客”教学情景,即小马接到小狗电话邀请组织周末出游,已知小兔家门牌号为58、小熊家门牌号为46、小猫家门牌号为56、小狗家门牌号为66,小马到小狗家小区时发现大家门牌号均为计算公式,“20+35、3+50、20+46、96-50、40+22、68-10、56+30、78-8”,抛出情境问题“如何帮助小马找到小兔、小熊、小猫及小狗的家?”,实现寓教于乐,有助于增强学生加减计算能力。
2.丰富教学手段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主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工作原则,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立足点,紧扣教学任务,将培养交流能力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合理设计一系列课堂互动,为枯燥的教学过程增添一丝趣味性及挑战性,进一步增强学生数学素质,即自主学习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为了碰撞学生思维火花,教师可采取课堂检验方式,设计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情境计算题目,促使学习模式由“死记硬背”逐步向“灵活运用”转变。
例如:以1年级《元、角、分》为例,趣味性强且学习难度低,教学内容贴近实际生活,属于我国主要价值单位,但是价值单位转换对学生是一种考验,存在着一定的理解难度,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购物视频,设立“模拟购物”情境,即已知每位同学均有5元钱,以4人为一学习小组,每组有20元钱,抛出情境问题“如何充分利用20元钱购买母亲节礼物?”,不仅能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还能帮助学生得出学习感悟。
3.完善教学细节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主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以数学教材为突破口,紧扣教学任务,利用教学游戏调整学生学习压力,缓解学习紧张感及焦虑感,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且不断完善教学游戏细节丰富教学形式,尽可能实行集体游戏形式,确保每一位学生广泛参与情境教学游戏环节,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选择竞赛制度刺激学生学习“兴奋点”,以教学游戏为检验学生知识掌握基本情况的途径。
例如:以2年级《数量关系式》为例,内含“单价×数量=总价”公式,教师设计购物记录卡片,卡片内容涵盖商品名称、商品单价、商品数量、商品价格、实付价格、找零价格6个项目,开展“模拟购物”游戏,以4人为一小组填写若干物品的购买数据,用时最短者获胜,树立学生“乐于实践、勤于实践”意识,进一步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通过本文探究,认识到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学校数量不断增多,小学数学教学水平逐步成熟,社会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提出全新的要求及标准。如何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是数学教师在实际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综述交流能力的概念,分析小学数学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意义,提出具体的教学措施具备显著价值作用。
参考文献
[1]潘桂清.浅谈小学数学课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思路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5,10:184.
[2]康黎.小学数学练习课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3,23:19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