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具有一定经济实力、会经营、会管理,掌握了新知识和新技术的乡村精英们不断涌现。随着国家管理方式在乡村的不断调整以及乡村经济的发展,村民自治呈现多样性和主体性的精英化倾向。文章基于对乡村精英的角色扮演研究,探析乡村精英在完善其治理机制、推动乡村社会发展、建设新型农村中的作用。
[关键词]乡村精英;村民自治;权威性资源整合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7.019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关于中国乡村社会和农民的研究一直是中外学者关注的焦点。不仅是由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还因为中国文明的本质是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之上,民族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和社会行为方式等,都是受漫长的小农家庭生产生活方式影响的。本研究以乡村精英和农民关系为分析框架产生了两个启示:其一,乡村社会的发展与稳定,除了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落实外,乡村精英的权威基础和品性以及农民的行动逻辑,同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二,乡村的发展状况取决于乡村精英的志愿性供给,以及农民经济活动的自主性和活跃性。
2 D 村乡村精英的形成
甘肃省定西市D村位于市区以东5千米的浅山区,总流域面积4.21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717亩,人均4.9亩,辖3个村民小组123户556人,2011年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村。村内没有大姓宗族势力,乡村精英主要由德高望重的老年智者、中年致富带头人、部分村干部組成的“头人”群体主导,维系村内的生产生活秩序,赢得了乡村居民的认同。精英群体主要可以归为三类。
2.1 政治精英
村民自治中,村干部需要同村民、乡镇府、民间组织等社团或个人之间进行博弈,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西北区域乡村集体经济微薄,村干部“要粮要钱要项目”等工作,导致他们“事权”多,“财权”少。同时源于人民公社时期村干部享有的公共资源再分配权和决策权,曾一度赋予其在婚嫁丧葬仪式中的领导地位并沿袭至今。
2.2 经济精英
借由地区市场开放成长起来的经济精英,他们在自身经济实力提升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也愿意在乡村公共设施建设或各类善举中解囊相助,从而增加了其在村公共事务中的话语权。
2.3 文化精英
乡村的文化精英主要负责农村文化的传播,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核心力量,在乡村生活中承担着伦理指引、文化教导、民间风俗文化活动的发起与组织等方面的功能,在乡村很有号召力和聚集力。
3 精英在村民自治中的作用探析
3.1 乡村政治精英的作用
村民自治制度的推行,使广大村民由原来集体生产经营转向了自由生产、自主经营,但由于传统乡村地缘和血缘因素使他们不愿意走出去。这时,就迫切需要有人主动出面引导村民,这类人就是村内的政治精英们,俗称——村干部。
(1)维护村民间良好的信任关系网络。信任是乡村政治精英开展工作的基础。由于农村村民的文化素质低下,缺乏政策敏感度,使其在村内事务选择上处于非理性地位。在农村交往中的信任模式是建立在相信对方人品、德行基础上,以情感为纽带,依托于长期相处、深入了解的深度上形成的。在D村,村党支部书记在村里可以赢得广泛的信任,因为许多村民更多是基于人格的信任,认为他们能够以较为公允的行为方式处理事务,这种信任促成其在乡村中的在准“家长”地位。
(2)能够开展权威性资源的整合。传统的乡村生产方式,主要是靠天吃饭,自给自足,这使得乡村社会联系松散,故急切需要能对资源进行连接和整合的领导者。凭借乡村政治精英的协调能力和自身威信,促进资源优化和重组。D村在村委干部的带领下,整合优势资源,建成了集党建、农技培训、医疗卫生为一体的多功能村部。配备了电教设备和休闲娱乐设施,购进图书15400册,创办了农家书屋;同时,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配套电动缝纫机118台;将民间剪纸工艺,以“丰富充实、创新发展”为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建成阁楼式小康住宅108户,沼气池123座,塑料大棚100座,日光温室28座,改建标准化圈舍105间,配备太阳灶330台,创建了“种草、养畜、节能、肥田、增收”的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3)连接乡村与外界的社会网络和资源。社会关系网络是资源流动的主渠道,也是村民自治中与外界沟通的主渠道。乡村政治精英社会网络规模大,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本,在连接乡村与外界之间的社会网络和资源方面具有一定优势。2015年村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借助自身关系网络,赢得了J公司对D村结对的帮扶:一方面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修道路,建设生态家园,兴修梯田、治理荒山、退耕还林、修圈舍、发展畜牧养殖业;另一方面发挥地域优势,发展日光温室蔬菜。到2019年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了7046元,贫困户也下降到8户34人,贫困面缩小为6%。
3.2 乡村经济精英的作用
传统意义上的乡村精英结构是比较单一的,丰富的农耕经验使得其在乡村结构中占有一席之地。随着农村社会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使得原有传统单一的精英形态基础瓦解,乡村经济精英应运而生。
(1)对农民利益进行保护。乡村经济精英,大都属于见多识广、受教育程度高、有思想的现代农民,加之在经济领域的支配力,故在村民自治中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由于其社会关系资源相对丰富,在村民自治中群体认识感高,顺利进入决策层不足为奇。
在2005年D村组织换届选举中,村民群众按照“ 双推一选”
“两推一选”是指在村党组织进行换届时,先由党员和村民代表投票推荐党组织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再由街道党委依据推荐票数和村党组织委员任职的基本条件,经党委审查同意后,确定村党组织正式候选人,在党员大会上差额选举村党组织委员会委员。村党组织书记在新当选的委员中由全体党员选举产生。和“公推直选” “公推直选”是指把党委直接提名和委任变为在党组织领导下,由党员、群众公开推荐候选人,由全体党员直接差额选举产生村党组织书记和委员。的办法,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举,4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管理,并且拥有相当经济实力的村民被推选为村委会成员。班子优化后的2010年,D村各项指标位居全区乡村之首,目前仍然名列前茅。
(2)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条件。作为先富起来的乡村经济精英,利用其自身社会资源,为当地招商引资、引进新型农业技术,组建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农民增收,人均年收入由2001年的1338元上涨至2019年的7046元。
D村常年干旱少雨,农作物不宜生长。乡村精英们则借助自身拥有的新技术和新理念调整产业结构,形成集土豆、畜草、劳务、蔬菜四大支柱产业为一体的产业格局,培养了一批农业大户,使其逐渐成长为新的乡村精英。
(3)为农民合作组织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方面,乡村经济精英是市场经济中成功致富的能人,由于其自身拥有的经济实力和话语权,使得成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可能,而丰富的社会经验使其有一定协商动员能力,助推其成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领导者。
另一方面,D村的经济精英们积极邀请省上专家考察论证,编制《D村整体建设规划》,将“农民小康住宅”和农村能源与农业发展建设相结合,整合规划村内4个工业区、3个生活区和1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同时通过自身投入和号召募捐,筹集资金100 余万元,完成了集住宅、暖棚、能源、道路、饮水、排洪、绿化配套于一体的住宅样板工程,发挥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3.3 乡村文化精英的作用
村民自治虽然解决了农村选举、公共产品提供及乡村公共服务等问题,但受到现代商业文化冲击,难以形成产业优势,存在文化资源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而乡村的文化精英们将零散的、不規范的文化元素进行整理,衍射到地区性或带有一定宗教性的活动中,把地区文化同现代、市场、商业文化结合起来。
(1)处理村落内宗教性、历史性的活动,凝聚宗族力量。该村内德高望重的智者,其“合法性”源于村民自治中对乡村传统的继承和执政,具有很高的地方声望,在政策实施、矛盾协调、婚丧嫁娶等礼仪活动中都由他们承担组织和管理角色。在D村,每年春节时,村内都要组织社火表演,村内德高望重的智者主动承担召集劳力、出资以及和参演者,大大增强了村民们对于文化项目的参与度和凝聚力。
(2)提高农民的政治意识和文化素质。随着我国城乡人口流动的限制被打破,“老年村”“空心村”现象日益明显。由于村民整体上的政治淡漠和文化素质低下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村民自治的发展,而大学生“村官”通过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政策以及村民自治的宣传,逐步提升了农民的政治参与度和文化水平。近几年D村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以后,情况得到很大改观。村民除了协助村支书、主任做日常工作,还深入农户教大家通过互联网了解现代农业信息,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在丰富农村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实惠,使大学生“村官”在D村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3)推进文化产业建设。随着现代市场化程度提高,乡村文化精英们通过对当地农村文化性资源深入调查研究,把植根于农民群众中的历史文化的价值发掘出来,使经济产业与文化产业形成联动,惠及农民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体。D村文化精英们挖掘和培养了一批拥有熟练剪纸技术的妇女,带出了一批技艺精湛、市场反应迅速的专业剪纸团队,建立了剪纸艺术创作中心。通过加强与各地剪纸艺术交流,扩大D村剪纸的知名度,注册“陇中剪纸”品牌,使剪纸开始走出定西、走出甘肃、走出中国。从2006年开始,D村剪纸被各级领导当作馈赠佳品,形成特色文化产业,并与马铃薯、畜草、劳务、蔬菜四大支柱产业并驾齐驱,成为代表地方文化的名片,为农民带去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三联书店,1985.
[2]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3]孔立飞.晚清帝国的叛乱及其敌人[M].北京:三联书店,1990.
[4]秦晖.田园诗与狂想曲[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王瑞祥(1992—),男,汉族,甘肃定西人,大学本科,助理经济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韩丹(1990—),女,汉族,甘肃庆阳人,大学本科,助理会计师,研究方向:金融。
[关键词]乡村精英;村民自治;权威性资源整合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7.019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关于中国乡村社会和农民的研究一直是中外学者关注的焦点。不仅是由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还因为中国文明的本质是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之上,民族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和社会行为方式等,都是受漫长的小农家庭生产生活方式影响的。本研究以乡村精英和农民关系为分析框架产生了两个启示:其一,乡村社会的发展与稳定,除了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落实外,乡村精英的权威基础和品性以及农民的行动逻辑,同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二,乡村的发展状况取决于乡村精英的志愿性供给,以及农民经济活动的自主性和活跃性。
2 D 村乡村精英的形成
甘肃省定西市D村位于市区以东5千米的浅山区,总流域面积4.21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717亩,人均4.9亩,辖3个村民小组123户556人,2011年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村。村内没有大姓宗族势力,乡村精英主要由德高望重的老年智者、中年致富带头人、部分村干部組成的“头人”群体主导,维系村内的生产生活秩序,赢得了乡村居民的认同。精英群体主要可以归为三类。
2.1 政治精英
村民自治中,村干部需要同村民、乡镇府、民间组织等社团或个人之间进行博弈,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西北区域乡村集体经济微薄,村干部“要粮要钱要项目”等工作,导致他们“事权”多,“财权”少。同时源于人民公社时期村干部享有的公共资源再分配权和决策权,曾一度赋予其在婚嫁丧葬仪式中的领导地位并沿袭至今。
2.2 经济精英
借由地区市场开放成长起来的经济精英,他们在自身经济实力提升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也愿意在乡村公共设施建设或各类善举中解囊相助,从而增加了其在村公共事务中的话语权。
2.3 文化精英
乡村的文化精英主要负责农村文化的传播,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核心力量,在乡村生活中承担着伦理指引、文化教导、民间风俗文化活动的发起与组织等方面的功能,在乡村很有号召力和聚集力。
3 精英在村民自治中的作用探析
3.1 乡村政治精英的作用
村民自治制度的推行,使广大村民由原来集体生产经营转向了自由生产、自主经营,但由于传统乡村地缘和血缘因素使他们不愿意走出去。这时,就迫切需要有人主动出面引导村民,这类人就是村内的政治精英们,俗称——村干部。
(1)维护村民间良好的信任关系网络。信任是乡村政治精英开展工作的基础。由于农村村民的文化素质低下,缺乏政策敏感度,使其在村内事务选择上处于非理性地位。在农村交往中的信任模式是建立在相信对方人品、德行基础上,以情感为纽带,依托于长期相处、深入了解的深度上形成的。在D村,村党支部书记在村里可以赢得广泛的信任,因为许多村民更多是基于人格的信任,认为他们能够以较为公允的行为方式处理事务,这种信任促成其在乡村中的在准“家长”地位。
(2)能够开展权威性资源的整合。传统的乡村生产方式,主要是靠天吃饭,自给自足,这使得乡村社会联系松散,故急切需要能对资源进行连接和整合的领导者。凭借乡村政治精英的协调能力和自身威信,促进资源优化和重组。D村在村委干部的带领下,整合优势资源,建成了集党建、农技培训、医疗卫生为一体的多功能村部。配备了电教设备和休闲娱乐设施,购进图书15400册,创办了农家书屋;同时,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配套电动缝纫机118台;将民间剪纸工艺,以“丰富充实、创新发展”为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建成阁楼式小康住宅108户,沼气池123座,塑料大棚100座,日光温室28座,改建标准化圈舍105间,配备太阳灶330台,创建了“种草、养畜、节能、肥田、增收”的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3)连接乡村与外界的社会网络和资源。社会关系网络是资源流动的主渠道,也是村民自治中与外界沟通的主渠道。乡村政治精英社会网络规模大,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本,在连接乡村与外界之间的社会网络和资源方面具有一定优势。2015年村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借助自身关系网络,赢得了J公司对D村结对的帮扶:一方面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修道路,建设生态家园,兴修梯田、治理荒山、退耕还林、修圈舍、发展畜牧养殖业;另一方面发挥地域优势,发展日光温室蔬菜。到2019年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了7046元,贫困户也下降到8户34人,贫困面缩小为6%。
3.2 乡村经济精英的作用
传统意义上的乡村精英结构是比较单一的,丰富的农耕经验使得其在乡村结构中占有一席之地。随着农村社会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使得原有传统单一的精英形态基础瓦解,乡村经济精英应运而生。
(1)对农民利益进行保护。乡村经济精英,大都属于见多识广、受教育程度高、有思想的现代农民,加之在经济领域的支配力,故在村民自治中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由于其社会关系资源相对丰富,在村民自治中群体认识感高,顺利进入决策层不足为奇。
在2005年D村组织换届选举中,村民群众按照“ 双推一选”
“两推一选”是指在村党组织进行换届时,先由党员和村民代表投票推荐党组织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再由街道党委依据推荐票数和村党组织委员任职的基本条件,经党委审查同意后,确定村党组织正式候选人,在党员大会上差额选举村党组织委员会委员。村党组织书记在新当选的委员中由全体党员选举产生。和“公推直选” “公推直选”是指把党委直接提名和委任变为在党组织领导下,由党员、群众公开推荐候选人,由全体党员直接差额选举产生村党组织书记和委员。的办法,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举,4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管理,并且拥有相当经济实力的村民被推选为村委会成员。班子优化后的2010年,D村各项指标位居全区乡村之首,目前仍然名列前茅。
(2)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条件。作为先富起来的乡村经济精英,利用其自身社会资源,为当地招商引资、引进新型农业技术,组建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农民增收,人均年收入由2001年的1338元上涨至2019年的7046元。
D村常年干旱少雨,农作物不宜生长。乡村精英们则借助自身拥有的新技术和新理念调整产业结构,形成集土豆、畜草、劳务、蔬菜四大支柱产业为一体的产业格局,培养了一批农业大户,使其逐渐成长为新的乡村精英。
(3)为农民合作组织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方面,乡村经济精英是市场经济中成功致富的能人,由于其自身拥有的经济实力和话语权,使得成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可能,而丰富的社会经验使其有一定协商动员能力,助推其成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领导者。
另一方面,D村的经济精英们积极邀请省上专家考察论证,编制《D村整体建设规划》,将“农民小康住宅”和农村能源与农业发展建设相结合,整合规划村内4个工业区、3个生活区和1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同时通过自身投入和号召募捐,筹集资金100 余万元,完成了集住宅、暖棚、能源、道路、饮水、排洪、绿化配套于一体的住宅样板工程,发挥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3.3 乡村文化精英的作用
村民自治虽然解决了农村选举、公共产品提供及乡村公共服务等问题,但受到现代商业文化冲击,难以形成产业优势,存在文化资源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而乡村的文化精英们将零散的、不規范的文化元素进行整理,衍射到地区性或带有一定宗教性的活动中,把地区文化同现代、市场、商业文化结合起来。
(1)处理村落内宗教性、历史性的活动,凝聚宗族力量。该村内德高望重的智者,其“合法性”源于村民自治中对乡村传统的继承和执政,具有很高的地方声望,在政策实施、矛盾协调、婚丧嫁娶等礼仪活动中都由他们承担组织和管理角色。在D村,每年春节时,村内都要组织社火表演,村内德高望重的智者主动承担召集劳力、出资以及和参演者,大大增强了村民们对于文化项目的参与度和凝聚力。
(2)提高农民的政治意识和文化素质。随着我国城乡人口流动的限制被打破,“老年村”“空心村”现象日益明显。由于村民整体上的政治淡漠和文化素质低下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村民自治的发展,而大学生“村官”通过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政策以及村民自治的宣传,逐步提升了农民的政治参与度和文化水平。近几年D村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以后,情况得到很大改观。村民除了协助村支书、主任做日常工作,还深入农户教大家通过互联网了解现代农业信息,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在丰富农村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实惠,使大学生“村官”在D村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3)推进文化产业建设。随着现代市场化程度提高,乡村文化精英们通过对当地农村文化性资源深入调查研究,把植根于农民群众中的历史文化的价值发掘出来,使经济产业与文化产业形成联动,惠及农民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体。D村文化精英们挖掘和培养了一批拥有熟练剪纸技术的妇女,带出了一批技艺精湛、市场反应迅速的专业剪纸团队,建立了剪纸艺术创作中心。通过加强与各地剪纸艺术交流,扩大D村剪纸的知名度,注册“陇中剪纸”品牌,使剪纸开始走出定西、走出甘肃、走出中国。从2006年开始,D村剪纸被各级领导当作馈赠佳品,形成特色文化产业,并与马铃薯、畜草、劳务、蔬菜四大支柱产业并驾齐驱,成为代表地方文化的名片,为农民带去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三联书店,1985.
[2]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3]孔立飞.晚清帝国的叛乱及其敌人[M].北京:三联书店,1990.
[4]秦晖.田园诗与狂想曲[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王瑞祥(1992—),男,汉族,甘肃定西人,大学本科,助理经济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韩丹(1990—),女,汉族,甘肃庆阳人,大学本科,助理会计师,研究方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