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对英语教学专门化和实用性的培养逐渐受到重视,ESP教学模式也随之升温。然而,对于如何才能达到ESP所要求的教学效果却依然莫衷一是。为解决这一问题,创造性地引入了写作工坊这一新兴教学模型,通过与ESP教学理念进行对比论证,证实其能完全满足ESP指导性三原则,最终得出基于写作工坊模型构建英语ESP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这一结论。
[关 键 词] ESP模式;英语教学;写作工坊模型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22-0100-02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意为专门用途英语,属于英语教学的分支。Hutchinson和Waters(1987)对ESP的定义为:ESP是一种探讨各种基于学习者需求的语言教学方法理论。Strevens(1988)阐述了ESP的四个绝对特征:(1)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别要求;(2)内容上与特定的学科和职业相关;(3)在词汇、句法、语篇、语义以及语篇分析上,重点放在与特定专业或职业相关的语言运用上;(4)与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普通英语)有显著区别。
由此可见,ESP是面向专业方向的英语教学。与EGP注重基础英语教学不同,ESP主要针对专业的需要和实用性。从教学目的来说,是为了辅助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而进行的定向英语教学模式,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英语ESP教学模式的需求前景
针对ESP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初期主要集中于对语域的分析,Lackstrom,Selinker和Triruble“语法与技术英语”(Grammarand Technical English)一文的发表标志着ESP的研究已经进入了修辞或篇章分析阶段。之后大致经历了情景分析阶段以及技能分析阶段,发展至今最终演变为以教学为中心的阶段,主要倾向于对专门英语的教学研究。
中国外语界对ESP教学的关注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但并未形成显著的学术体系。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大力推广英语教育,2001年加入WTO后更是掀起了一股英语热。英语成绩的好坏至今仍是中国学子求学及就业的重要标准之一。
然而中国的英语教学一直以基础英语教学(EGP)为主,初高中英语的教学目的过分偏重于应试而非应用,大学英语课程也依然是简单延续,缺少专业化英语内容的细分,进而导致各专业学生不能有针对性地训练英语专业能力。尽管部分高校也开设了ESP课程,但依然难以改变中国学生“纸上谈兵”的现状。虽然近十几年来,初高中尤其大学的英语课程在不断地进行改革,然而以基础英语教学为主,着重应试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依然存在英语应用能力差,无法直接满足社会需求的现状,且就业压力和岗位需求不对等之间的社会矛盾也正日益加深。于是,有关ESP教学的研究和推广近些年再次成为热门话题,各大高校的教师和学者相继掀起对ESP教学的研究热潮,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有鉴于此,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由基础教学向ESP教学转型是势在必行的。
二、写作工坊的理念及意义
(一)写作工坊模型概述
写作工坊(Writing Workshop),是由Lucy Calkins于1986年在其著作The Art of Teaching Writing中首次提出的。Jasmine和Wendy(2007)进一步给出了解释:写作工坊是增强学生写作独立性及愉悦感的有效形式。
写作工坊提倡“微课堂”(mini-lecture),教师并非作为讲授者而更倾向于参与者。课上时间仅有少量用来教授课程内容,而大部分的时间交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Lucy Calkins在其1986年的著作中给出了写作工坊的基本体系要求:1.写作工坊的开始需要一个统一的信号。2.直接教授微课程。微课程应与之前的课程有所联系,教授或展示一个新的写作技巧,允许学生在教师的监管下练习这一技巧。3.微课程应根据课上的写作时间来安排。在此期间,教师应与每个小组展开写作研讨会或说见面会并给予特定的指导。4.课堂以学生彼此交流他们的作品为结束。
(二)写作工坊与现代教学理念的发展
写作工坊模型带来了教学法的一次革新,也改变了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教师作为引导者,通过设计课堂活动,或提出课题研究营造写作氛围,指导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根据课堂知识加以解决,以此达到掌握课程内容的教学目的。
写作工坊模型对现代教学理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在此基础上也有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比如Atwell(1998)融合了阅读教学的“读写工坊”。教学理念也逐步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逐步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的能力有显著提高。
三、写作工坊模型下英语ESP教学模式的构建
随着对ESP英语教学的重视和发展,秦秀白(2003)提出了ESP教学的三个指导性原则并获得了普遍共识。值得庆幸的是,这三个原则与写作工坊模型的理念不谋而合,并能够通过该模型来具体实现。因此,本文根据ESP教学三原则进行逐一分析,力求论证写作工坊模型应用于ESP英语教学模式的可
行性。
(一)需求分析原则
需求分析原则是指学习者的英语学习与日后的工作需要是相辅相成的,即追求学习的实用性。这是ESP专门用途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在。而写作工坊模型对此十分有益。
作为实践教学的经典模型,写作工坊将绝大部分的课堂时间交由学生去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题或活动展开研究或应用实践。作为教师亦会设计课堂情景,或模拟商业谈判,或试写广告策划,或拟定贸易合同,且由学生以个人或团队的方式完成。之后教师及其他学生会以研讨会的方式对其进行讨论,并结合课程内容逐一品评。因此,写作工坊模型无疑适用于ESP英语教学模式的这一原则。
(二)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是指应当营造真实的环境用以学习和训练真实的语言技能及交际策略。这一点对于写作工坊模型来说同样是其优势所在。写作工坊模型本质上来说已经完全脱离了传统的课堂模式。之所以称其为“工坊”,就是指课堂环境更像是工作间或者办公室。教师和学生同样都是参与者,根据分工指派任务并合作完成。而工作环境则可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进行灵活切换。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恰是写作工坊模型作为现代教育理论重大革新力量的关键所在。作为打破以教师授课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新型教学模型,翻转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并力图最大化学生对课堂时间的支配能力。而作为教师,仅仅是起到一个引导和监理学生课堂训练的作用。由此不难看出,写作工坊模型完全满足ESP模式对英语教学的这一原则性要求。
通过对比ESP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和写作工坊模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看出,两者间具有相当明显的共性。也就是说,基于写作工坊模型的教学方法,是很有可能达到ESP英语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的具体要求的。因此,本文认为以写作工坊模型为原型,构建现代大学英语ESP教学课程是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T.,Waters,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19).
[2]Strevens,P. ESP after Twenty Years:a Reappraisal. Singapore: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re,1988.
[3]赵雪爱.国外特定用途英语(ESP)的发展与现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96(2):78-80.
[关 键 词] ESP模式;英语教学;写作工坊模型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22-0100-02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意为专门用途英语,属于英语教学的分支。Hutchinson和Waters(1987)对ESP的定义为:ESP是一种探讨各种基于学习者需求的语言教学方法理论。Strevens(1988)阐述了ESP的四个绝对特征:(1)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别要求;(2)内容上与特定的学科和职业相关;(3)在词汇、句法、语篇、语义以及语篇分析上,重点放在与特定专业或职业相关的语言运用上;(4)与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普通英语)有显著区别。
由此可见,ESP是面向专业方向的英语教学。与EGP注重基础英语教学不同,ESP主要针对专业的需要和实用性。从教学目的来说,是为了辅助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而进行的定向英语教学模式,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英语ESP教学模式的需求前景
针对ESP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初期主要集中于对语域的分析,Lackstrom,Selinker和Triruble“语法与技术英语”(Grammarand Technical English)一文的发表标志着ESP的研究已经进入了修辞或篇章分析阶段。之后大致经历了情景分析阶段以及技能分析阶段,发展至今最终演变为以教学为中心的阶段,主要倾向于对专门英语的教学研究。
中国外语界对ESP教学的关注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但并未形成显著的学术体系。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大力推广英语教育,2001年加入WTO后更是掀起了一股英语热。英语成绩的好坏至今仍是中国学子求学及就业的重要标准之一。
然而中国的英语教学一直以基础英语教学(EGP)为主,初高中英语的教学目的过分偏重于应试而非应用,大学英语课程也依然是简单延续,缺少专业化英语内容的细分,进而导致各专业学生不能有针对性地训练英语专业能力。尽管部分高校也开设了ESP课程,但依然难以改变中国学生“纸上谈兵”的现状。虽然近十几年来,初高中尤其大学的英语课程在不断地进行改革,然而以基础英语教学为主,着重应试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依然存在英语应用能力差,无法直接满足社会需求的现状,且就业压力和岗位需求不对等之间的社会矛盾也正日益加深。于是,有关ESP教学的研究和推广近些年再次成为热门话题,各大高校的教师和学者相继掀起对ESP教学的研究热潮,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有鉴于此,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由基础教学向ESP教学转型是势在必行的。
二、写作工坊的理念及意义
(一)写作工坊模型概述
写作工坊(Writing Workshop),是由Lucy Calkins于1986年在其著作The Art of Teaching Writing中首次提出的。Jasmine和Wendy(2007)进一步给出了解释:写作工坊是增强学生写作独立性及愉悦感的有效形式。
写作工坊提倡“微课堂”(mini-lecture),教师并非作为讲授者而更倾向于参与者。课上时间仅有少量用来教授课程内容,而大部分的时间交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Lucy Calkins在其1986年的著作中给出了写作工坊的基本体系要求:1.写作工坊的开始需要一个统一的信号。2.直接教授微课程。微课程应与之前的课程有所联系,教授或展示一个新的写作技巧,允许学生在教师的监管下练习这一技巧。3.微课程应根据课上的写作时间来安排。在此期间,教师应与每个小组展开写作研讨会或说见面会并给予特定的指导。4.课堂以学生彼此交流他们的作品为结束。
(二)写作工坊与现代教学理念的发展
写作工坊模型带来了教学法的一次革新,也改变了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教师作为引导者,通过设计课堂活动,或提出课题研究营造写作氛围,指导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根据课堂知识加以解决,以此达到掌握课程内容的教学目的。
写作工坊模型对现代教学理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在此基础上也有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比如Atwell(1998)融合了阅读教学的“读写工坊”。教学理念也逐步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逐步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的能力有显著提高。
三、写作工坊模型下英语ESP教学模式的构建
随着对ESP英语教学的重视和发展,秦秀白(2003)提出了ESP教学的三个指导性原则并获得了普遍共识。值得庆幸的是,这三个原则与写作工坊模型的理念不谋而合,并能够通过该模型来具体实现。因此,本文根据ESP教学三原则进行逐一分析,力求论证写作工坊模型应用于ESP英语教学模式的可
行性。
(一)需求分析原则
需求分析原则是指学习者的英语学习与日后的工作需要是相辅相成的,即追求学习的实用性。这是ESP专门用途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在。而写作工坊模型对此十分有益。
作为实践教学的经典模型,写作工坊将绝大部分的课堂时间交由学生去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题或活动展开研究或应用实践。作为教师亦会设计课堂情景,或模拟商业谈判,或试写广告策划,或拟定贸易合同,且由学生以个人或团队的方式完成。之后教师及其他学生会以研讨会的方式对其进行讨论,并结合课程内容逐一品评。因此,写作工坊模型无疑适用于ESP英语教学模式的这一原则。
(二)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是指应当营造真实的环境用以学习和训练真实的语言技能及交际策略。这一点对于写作工坊模型来说同样是其优势所在。写作工坊模型本质上来说已经完全脱离了传统的课堂模式。之所以称其为“工坊”,就是指课堂环境更像是工作间或者办公室。教师和学生同样都是参与者,根据分工指派任务并合作完成。而工作环境则可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进行灵活切换。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恰是写作工坊模型作为现代教育理论重大革新力量的关键所在。作为打破以教师授课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新型教学模型,翻转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并力图最大化学生对课堂时间的支配能力。而作为教师,仅仅是起到一个引导和监理学生课堂训练的作用。由此不难看出,写作工坊模型完全满足ESP模式对英语教学的这一原则性要求。
通过对比ESP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和写作工坊模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看出,两者间具有相当明显的共性。也就是说,基于写作工坊模型的教学方法,是很有可能达到ESP英语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的具体要求的。因此,本文认为以写作工坊模型为原型,构建现代大学英语ESP教学课程是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T.,Waters,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19).
[2]Strevens,P. ESP after Twenty Years:a Reappraisal. Singapore: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re,1988.
[3]赵雪爱.国外特定用途英语(ESP)的发展与现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96(2):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