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杰的日本太太

来源 :爱你·心灵读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q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在东京的神保町书店街里无意中发现《食在宫廷》这本书的。它藏在书架的最里面,落满了灰尘,作者是爱新觉罗·浩。店主说,这在当年是一本畅销书。
  爱新觉罗·浩就是嵯峨浩,她的丈夫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
  他们的婚姻曾被认为是一场阴谋——至少溥仪是这样认为的。日本人在溥杰离婚之后,撮合他与日本的贵族小姐联姻。这对当时的溥仪来说,当然是极大的威胁。溥仪无法生育,一旦溥杰生下了中日混血的孩子,日本人一定会竭力把这个孩子扶上皇位。所以,在一段很长的时间里,溥仪对嵯峨浩满怀敌意,怀疑她是日本派来的间谍。为此,溥仪给自己制定了特别的保护措施:“不在溥杰面前说任何心里话。溥杰的妻子给我送来的食物我一口也不吃。假如溥杰和我一起吃饭的桌子上摆着他妻子做的菜,我必定等他下箸之后才略动一点,只略动一点,绝不多动一口。”(《我的前半生》)
  溥杰只好一再在信中为妻子说话:“浩对于家中诸事,事无巨细,皆亲自操作……诚杰有生以来初尝到此种家庭之幸福也。”
  嵯峨浩确实有决心做一个好妻子。她仔细观察伪满洲宫廷里的饮食,向皇后的母亲学习宫廷饮食习俗,向当时的御厨常荣氏学习各种菜的制作:摊黄菜是炒制的,糖莲子、白扁豆、百合是蒸熟的,萨其玛、豌豆黄、三色糕等是从民间传入御膳房的糕点……她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学一一做了笔记,并在此基础上写出了这本清代宫廷饮食专著——《食在宫廷》。
  《食在宫廷》之所以很容易被人诟病,一是因为嵯峨浩的日本身份,二是因为这本书里的食谱有些太过大众化。比如里面居然出现了拌菠菜:“荣寿内亲王的儿媳曾若夫人时常将此菜献给宣统帝。后来,此菜制法传入宫廷御膳房……制作时要注意,一定要将菠菜焯透,并保持菠菜碧绿的颜色。”
  难道皇上就吃这个?从我在故宫采访和获得的资料来看,清朝的皇帝吃得并没有我们想象的好。在膳单里,白菜炖猪肉这样的菜一个月会出现好几回。嵯峨浩的菜谱作为晚清乃至伪满洲国的宫廷饮食参考还是颇为可信的。
  嵯峨浩和溥仪之间的关系很快缓和了,因为她生下了一个女儿——慧生。溥仪大为放心,让御厨每天送来各式各样的补汤。溥仪对慧生格外疼爱。据说,他请溥杰吃饭时,特地让慧生坐在他身边,并且不停地给慧生夹菜,生怕她吃不饱——大家都说,溥仪甚至比亲生父亲更疼爱这个女孩。
  1945年,日本战敗投降,伪满洲国土崩瓦解,溥仪兄弟仓皇逃离。嵯峨浩前去机场与溥杰作别,两人一别就是16年。嵯峨浩在日本颠沛流离。溥杰同其他伪满战犯一起在沈阳接受劳动改造,直到1961年才获特赦回到北京,得到一份工作——到景山公园劳动。
  1961年,嵯峨浩终于得到批准,前往北京和丈夫溥杰团圆,同时带去的还有大女儿慧生的骨灰。原来,慧生与日本的男同学相爱,嵯峨浩却认为女儿是中国人,应当嫁给中国人,所以反对这门亲事,结果这对情侣双双殉情。这桩悲剧甚至让周恩来总理叹息不已。正是因为慧生给周总理写信,她的父母才能团圆。
  嵯峨浩再也没有离开她的丈夫,也没有离开中国。1987年,她在北京去世,享年73岁。谁也没想到,这场政治婚姻缔结了最令人唏嘘的爱情,超越了国籍,超越了政治,超越了一切。(摘自《看天下》2017年第32期 图/陈明贵)
其他文献
《诗经》中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很好地表达出,在封建制度下,皇帝对国家的绝对主宰地位。纵然如此,在清朝以前,皇帝们为了存私房钱,都会设一个私密的小金库。  汉朝时,国家规定的税目繁多,有田赋、人头税、关税、酒税等。汉朝律例规定,3~14岁的小孩每年要交23文人头税。对于许多穷人而言,这是一笔很大的钱。因为交不起人头税,很多婴儿一生下来就被掐死了。而这23文钱里,有2
期刊
窗外飞扬着今年的第一场雪,转眼又是冬天了。去年的冬天,正是我出发的日子。南极洲的乔治王岛,地球最南端海洋中的那一片陌生的土地,我在那里停留了58天。现在,它已经远在天边,成了封存在我的记忆里的一座孤岛,犹如封存在琥珀中的一只美丽的昆虫。  荒岛上的58个昼夜是足够寂寞的。那些天里,我最经常做的事是在屋里穿好羽绒服,戴好毛线帽,揣上防雪盲的墨镜和防紫外线的黑色面罩,走到楼下客厅,从长椅下的一排长统雨
期刊
外婆在我很小的时候告诉我: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那时候我只是觉得,饿着肚子,就没有力气;没有力气,就不能好好地做事情了。现在,我慢慢意识到这句话的妙处,按时吃饭,惦记自己的每一顿饭是一种多么可贵的品质。  三年前我查出长了恶性肿瘤,第一反应是这下真的完蛋了,可能会死。那天有点冷,我穿着棉衣,浑身发凉。对于在外地的人来说,生病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确诊之后我去找我最好的朋友,向她们平静地说
期刊
某天,我去一位老友家做客。她有個伶俐、可爱的小女儿,见我进门,哒哒哒地跑去给我冲了杯咖啡,有模有样地端上来:“小姨,喝咖啡。”  我笑着摸了摸她的头,还没说话,她妈妈就开口了。  “皎皎,你怎么没先问问小姨要喝什么饮料呀?”  “不用问啊,每次小姨来都是喝咖啡的嘛!”皎皎歪着头,笑眯眯地说。  “小姨最近查出有点儿心律不齐,你就不要帮她端咖啡啦。皎皎帮忙,给小姨换一杯橙汁好不好?”  小姑娘似懂非
期刊
我和一个移民時间超过30年的朋友聊天。他说起20世纪80年代,他和妻子每年春节临近时便摆摊卖桃花。那时,中餐馆的洗碗工一个月的税前工资为六七百元。夫妻两个人辛苦一个星期,半夜驾车到东湾的山区砍桃树枝,然后载到旧金山的唐人街卖给办年货的同胞,赚五千元以上。  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砍人家土地上的桃树枝,不花一个子儿,主人不但爽快地应允,还给予祝福,这对于刚踏上美国土地的、英语结结巴巴的新移民来说谈何容易。
期刊
在以前住的那幢大厦里,我常碰到一对老夫妇。你很难对这两个老人没有印象,他俩像两棵行走的圣诞树,每次出现都穿得五颜六色,非常耀眼。  有一次,我跟朋友说起这对老夫妇,才知道她原来也认识他俩。我们听说老先生经营着小生意,颇有积蓄,夫妇俩早就退休,最大的嗜好是穿衣打扮。在他们身上,你从来不会看到黑、白、灰这些单调的顏色,有时是男的嫩绿,女的桃红,有时是男的鲜黄,女的粉橙。从这些颜色中,你可以看到他们有多
期刊
一对经过十年爱情长跑的青年男女打算结婚。非常不幸的是,在这件事情办成之前,两人突然遭遇车祸,双双上了天堂。他们生前爱得死去活来,尽管上了天堂,仍然想在一起,于是懇求上帝,希望上帝准许他们在天堂结婚。  上帝思考良久,最后悠悠地说:“你们真想结婚的话,必须等待。”  两人遵从上帝的嘱咐,开始等待,谁知这一等竟然等了100年。  终于有一天,上帝派天使过来请他们。  结婚仪式和地球上的一模一样。在牧师
期刊
1958年从札幌医科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我在附属医院当了整形外科医生。在这十多年里,我动辄就挨前辈训斥。在感叹自己没本事的同时,我也一点点地磨炼出了医生应有的医术。  当时,我的教授是位意气风发的优秀医生。他只有一个缺点,就是不满时爱在手术当中对下属的医务人员发牢骚。他发牢骚并不是出于恶意,也不是在教训人,只是有唠叨的毛病。他常常說“动作太慢”“赶紧拿好”“你在看哪儿呢”,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如果
期刊
我们交流的时候向对方发出的信息是经过编码的,特别是在异性之间的交流:我说的和你听到的并不一致,你所理解的根本就不是我要表达的。下面就来看看一对夫妇就穿衣服的问题是如何交流的。  妻子说:“我没有什么可穿的了。”(確切的意思是她没有什么新衣服可穿了。)  丈夫说:“我没有什么可穿的了。”(确切的意思是他没有干净的衣服可穿了。)  当然,这并不算是严重的冲突,但从他们的话语——“没什么可穿”中就可以看
期刊
有一次,某城的招商银行邀请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樊登来主持召开头脑风暴会,主题是讨论“如何提高招商银行的客户满意度”。  会上,樊登让大家各自想点子,汇总后发言。有一个分行行长提出这样一个建议:“让不满意的客户别来。”此话一出,大行长的脸色就变了。他正要发作,作为主持人的樊登赶紧出来打圆场,说:“很好的主意,咱们先记下来。现在,其他人还有什么点子,一并说出来吧!”  大家看到连这样的点子都能被接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