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初識梁启超,感受“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的浩然大气,这凛然之意令我深深折服;再识梁启超,是听闻“少年强,则国强”的犀利主张,这篇《少年中国说》像一把火点燃了无数国人的灵魂,燎原千里…… 起初,他给我的印象就是简单的爱国。许是年少读书不求甚解,大体意会便罢了,所以始终不能拨开云雾见真知,以至于我后来六七年都不算真的识得他。 真正识得他,是这几年在他的故乡读书的缘故,前后搜罗了好几个关于他的小故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識梁启超,感受“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的浩然大气,这凛然之意令我深深折服;再识梁启超,是听闻“少年强,则国强”的犀利主张,这篇《少年中国说》像一把火点燃了无数国人的灵魂,燎原千里……
起初,他给我的印象就是简单的爱国。许是年少读书不求甚解,大体意会便罢了,所以始终不能拨开云雾见真知,以至于我后来六七年都不算真的识得他。
真正识得他,是这几年在他的故乡读书的缘故,前后搜罗了好几个关于他的小故事,还有旁人讲的很确凿的事情。比如他的才学。梁启超是个神童,八岁学为文,九岁缀千言,十岁应童子试竟以咸鱼作诗,当时十里八乡没有不识得他的。两年后中了秀才,十七岁中举,其才思之敏捷让如今的学子相形也惭愧。
但,识人先识文,后知其事。
若从他的文字去认识他,便会领略到他更真实的内在。他的文字处处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风采。在《呵旁观者文》中,他提出“国人无一旁观者,国虽小而必兴;国人尽为旁观者,国虽大而必亡”这一观点,即使过了百年,那饱含着复兴中华的热切之情的笔墨仍灼烧着我的指尖。他殷殷告诫着我们“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因此便有了《少年中国说》。他的语言平实易懂,字里行间简约不简单。寥寥数语,这关乎国之兴旺的道理就十分深刻了。可见梁启超爱国之心切。
若是知其事的话,梁启超也是位政治家。他的政治主张多变,后人说长道短的也正是这一点。他早年师从康有为,因后期与康有为政治主张相悖,师徒俩便分道扬镳了。他也曾协助袁世凯,想借他在中国革命中大展拳脚,却又对袁世凯倒戈一击,因为他不愿埋葬共和的理想。他时而主张君主立宪,时而又呼吁民主共和,最后还倡导开明专制,世人称他为“投机分子”。可我想用我轻微的言论,为他吹开丰碑上的尘埃———无论如何,他只是为国为民。
梁启超,是文人,是政治家,可到底,他是中国人。几十年的岁月里,他蹚过多少泥泞,跨过多少荆棘,经过多少风霜,我的脑海里始终是他为国之复兴奔走呼号的身影。
即便到了现在,我对他的认识仍不完整,而仅仅一“读”梁启超,却对我影响巨大。他让我看到中国文人的风骨,又让我感受到中国政治家的激情,最后又让我触摸到一个中国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这份热忱不仅感染着我,也感染着大多数人。这份热忱终成火炬,代代相传,经久不息……
佳作点评
作者生活在梁启超先生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因此对梁启超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文章先谈对梁启超在文学上的认识,再谈他在政治上的主张,都是为了突出梁启超那满腔的爱国情怀。整篇文章酣畅淋漓,一气呵成,真挚感人,对人物有独到的见解,将人物刻画得十分生动,的确难能可贵。(余佳)
其他文献
这天,我正在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抬头,透过窗户看见了一轮圆月,它在漆黑的夜幕中显得那样皎洁可爱。 一个奇异的问题突然闪现在我的脑海里:如果没有黑夜,月亮还会如此动人吗? 我惊异于我此刻的思维,它竟与二十多年前史铁生的思维若合一契。他在最狂妄的年纪失去了行动自由,听到了无数次或真诚或虚伪的宽慰:“不用与他人比较,你没有什么不同。”史铁生自然是不信的,我也不信。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在比较
烟花是幸福的漫天爆炸,于是,我跟自己说好,要等到天黑,再去看一场烟花,要从开始看到结束,从看清到看懂…… 当烟花直指天空时,数不尽的火星宛若金砂,像是百米赛跑的运动员早已蓄势待发,只待那一声令下,冲向前方。无数条金灿灿的蛇卷曲着飞上天空,在空中傲然绽放,花瓣如雨,一簇簇照亮了整个世界。 她是如此高贵,又如此短暂!人们往往只看到她明媚的身影和绚丽的笑容,岂会了解她灿烂过后香消玉殒黯然神傷的痛楚呢
高考真题 (2018年上海卷)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譹訛自拟题目;譺訛不少于800字。满分展台 做自己的主人 上海一考生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摘引文题材料入题。) 之所以有这样的心态
翻开泛黄的书页,在水声潺潺的黄州赤壁,我看到了你,灰白的胡子上沾着几滴酒珠,沉沉地打着鼾。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你,而正是这次跨越千年的相见,成了你我友情的开端。 当年你风尘仆仆地从眉州入京为官,抱着报效国家的良愿,对皇帝说出你所认为的治国良策。皇帝只是一笑,摆摆手,因为在他心中,王介甫的新法才是富国强国的正确道路。你三番五次地下乡查证,又三番五次地面见皇帝,告诉他这新法对百姓造成的伤害,告诉他因无力
不同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激越昂扬,“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然从容别有一番动人的味道。这味道淡雅清新,香远益清,让人醉心其中。 淡然是恬静安然的情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毅然决然地逃离官场“樊笼”。因为不想近墨者黑,不想陷于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他选择过起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园生活。寄情山水、饮酒赏菊、昼耕夜诵是陶渊明告别官场后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取得真经后不久,王母娘娘又要过大寿了,师徒四人均在受邀之列。 这天,师徒四人共赴蟠桃会,来到宾客休息厅,孙悟空实在受不了唐僧的唠叨,称有事便出去了。 闲逛间,正巧太上老君迎面快步走来,他便道:“咦?太上老头儿,这么急急忙忙的,莫不是你的仙宫着火了?”“大圣所言差矣。我这是急着去向王母娘娘拜寿哇!大圣,你也是吧?快随我一起去吧。” 两人刚进入凌霄宝殿,只听玉帝一声大喝:“來人,
每当家中唯我一人时,四周只剩下无边的静默,宛如没有星星的寒夜。 因此,无论我做什么事,总能听到时钟富有节奏的滴答声,这声音常常使我感到躁动不安。于是,我总会将它的电池卸下或干脆将它捂在厚重的棉被里。而当心静如水时,我会端详着时钟,屏住呼吸,凝视着秒针分针无情地转动。突然之间,我竟有些害怕,害怕时间走得太快,怕只剩下我一个人停在原地,落于人后。 时间如魔法,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就像鲁迅《故乡》
曾看过蒋勋一篇《“够了”的快乐哲学》,文中讲述的一个故事颇有意思:一家冰激凌店的老板,几十年来店门前每天排起长龙,但他从未有扩大产业或开几家分店的野心。他好像有一种“够了”的感觉,只要每位吃到冰激凌的顾客都很快乐,这就够了。 为何“够了”?这涉及一位“冰激凌商”的自我定位与修养。没有足够的实力去与早已成就斐然的大商家硬拼,不如就换个小小的目标,如此,也不愁没成就、不快乐。 而在这争先恐后的生活
南方边疆,八里河东山阵地。没有月亮的晚上,浓雾般的瘴气弥漫在阵地,四周全是白茫茫的,让人窒息。帐篷里,我点着蜡烛,整理着牺牲战友的事迹材料。零点时分,连队通讯员急吼吼地闯进我的帐篷,说连长紧急通知:除了站岗人员,全连所有人员携带武器装备迅速向连部集结,不准使用任何照明、不准大声说话。 二十分钟后,分散在三个小山头的11个战斗班全部集结到位。没有列队,也完全看不清对面是谁。连长压低了嗓门开始清点人
中华文化中庄子对于人与自然的看法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将人与万物相提并论;西方文化中梭罗认为,人对自然的改造与过分索取是错误的,具体表现在他对人们引湖水洗碗、到湖中取冰做法的愤怒与不满。 有人认为这两种看法截然不同,我却不以为然。二者看似相悖,实则都强调对自然的尊重、与自然的和解,即对“原配的世界”的尊重与和解。 王开岭在其《古典之殇》一书中提到了“原配的世界”这一概念,意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