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出生动的场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使学生在生动的场景中实现知识的升华。本文主要分析了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提高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水平展开深入探讨。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初中历史课堂;应用
一、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的作用
第一,有助于提高趣味性,调动积极性。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应用情境教学法可以为学生创造生动形象的场景,提升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
第二,有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情境教学法使课堂教学更加真实生动,更容易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精神上实现与历史人物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历史事件来传授知识、讲解道理,推动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具体应用
(一)创设语言情境
教师在创设语言情境时,必须要注意语言的使用得当。在创设语言情境前,教师要尽可能搜集相关历史材料,对这些资料加以分析与辨别,在描述过程中使用生动准确的语言,赋予情境以生机,加深学生的印象并引起学生的共鸣。以《海峡两岸的交往》为例,教师可以在导入阶段播放配乐,充满感情地朗读诗人余光中的《乡愁》,通过诗歌朗读来营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当时海峡两岸亲人分离不得相见的痛苦与哀愁。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己思考:这首诗歌反映了海峡两岸处于什么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态?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会加深对该课的学习兴趣,进而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
(二)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重要组成,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且深入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同时思维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得以培养。由此可见,问题情境创设极为重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有目的性地创设问题情境。以抗日战争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当时国民党态度如何?最终导致了什么结果?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了九一八事变的史实,培养了历史责任感及使命感,激发了探究意识。此外,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注意控制好问题的难度,既要避免问题过难使学生丧失探究的意欲,也要避免问题难度过低缺乏深度。教师必须要结合教学目标及教学难点来设置问题,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来带动所有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三)创设故事情境
历史教材善于用一些富有趣味性、可读性的故事素材来帮助理解记忆。历史教师要善于挖掘历史教学相关资料,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来辅助历史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例如,《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这节课涉及的成语故事有很多,如老马识途、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等,这些历史知识都需要学生掌握。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难免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取创设故事情境的方法,在讲解历史知识的同时穿插一些相关的历史故事,这样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与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在创设故事情境时,教师不能一味追求“丰富与热闹”,要尽量控制好故事的质量及数量,以免本末倒置,将历史课堂变成故事会。这样不但教师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难以保障,从而影响课堂效率及质量。因此老师要仔细考察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有选择性地创设故事情境,控制好故事的质量及数量。
(四)创设影视情境
与故事情境相似,有关历史史实的影视作品同样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创设影视情境能够直观地展现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氛围,强化历史记忆,便于理解和接受,进而提高学习质量。以《全民族抗战的兴起》这节课为例,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播放一段南京大屠杀的录像,再现当年的惨烈情景。同学们在观看的过程中,对日本在中国犯下的罪行感到愤恨,再联系到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甚至篡改历史教科书的恶劣行为,学生们深刻认识到历史不容篡改,进一步强化了爱国之情,更意识到自己身上的历史重担,增强了民族责任感。值得注意的是,影视资源包括纪录片、影视作品等,在进行选择时,教师最好选择影视纪录片,不要过多地使用影視作品。因为影视作品更多地带有戏说的主观成分,而纪录片更能够客观真实地再现历史且立场正确,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举例来说,《中华文明五千年》《百年中国》《大国崛起》《世纪战争》等都是比较经典的纪录片,教师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时,可以借助这些影视资料来开展教学工作,最大限度地创设影视情境,以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五)创设歌曲情境
大多数初中学生都喜欢唱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歌曲特有的表现力和渲染力。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喜好,将歌曲应用到历史教学中来,通过创设歌曲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课中,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初先播放《义勇军进行曲》,要求学生全体起立齐唱国歌,通过歌唱庄严的国歌来营造严肃的氛围。在歌唱结束后,教师可以提问:你在唱这首歌时有什么感受?有的学生回答说在唱歌时有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有的学生说感受到较强的号召力,能够激人奋进……在学生回答结束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讲解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加深对歌词的理解,掌握历史知识。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巧妙地创设歌曲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历史知识。
(六)创设表演情境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尊重并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表演情境的创设则可以最大化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来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及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来自编、自导、自演。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与帮助,这样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有机会表现自己,让学生以自己的体验走进历史、感悟历史。《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中有一段张骞出使西域告别汉武帝的场景,教师可以在课前先设置问题:张骞为什么要出使西域?出使西域会遇到哪些困难?然后安排学生通过观看史剧、查阅书籍等方式来收集相关资料,再让学生自己编写剧本,设计好这一场景中汉武帝、张骞、众大臣等人物的台词,最后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能够掌握该节课的基本历史知识,而且能够感受到张骞所具有的优秀品质,最终实现感情的升华,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对情境教学法予以重视,灵活掌握该教学法的应用方法,通过创设语言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影视情境、歌曲情境、表演情境等方式,为学生创设出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最终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水平。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初中历史课堂;应用
一、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的作用
第一,有助于提高趣味性,调动积极性。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应用情境教学法可以为学生创造生动形象的场景,提升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
第二,有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情境教学法使课堂教学更加真实生动,更容易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精神上实现与历史人物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历史事件来传授知识、讲解道理,推动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具体应用
(一)创设语言情境
教师在创设语言情境时,必须要注意语言的使用得当。在创设语言情境前,教师要尽可能搜集相关历史材料,对这些资料加以分析与辨别,在描述过程中使用生动准确的语言,赋予情境以生机,加深学生的印象并引起学生的共鸣。以《海峡两岸的交往》为例,教师可以在导入阶段播放配乐,充满感情地朗读诗人余光中的《乡愁》,通过诗歌朗读来营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当时海峡两岸亲人分离不得相见的痛苦与哀愁。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己思考:这首诗歌反映了海峡两岸处于什么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态?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会加深对该课的学习兴趣,进而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
(二)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重要组成,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且深入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同时思维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得以培养。由此可见,问题情境创设极为重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有目的性地创设问题情境。以抗日战争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当时国民党态度如何?最终导致了什么结果?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了九一八事变的史实,培养了历史责任感及使命感,激发了探究意识。此外,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注意控制好问题的难度,既要避免问题过难使学生丧失探究的意欲,也要避免问题难度过低缺乏深度。教师必须要结合教学目标及教学难点来设置问题,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来带动所有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三)创设故事情境
历史教材善于用一些富有趣味性、可读性的故事素材来帮助理解记忆。历史教师要善于挖掘历史教学相关资料,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来辅助历史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例如,《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这节课涉及的成语故事有很多,如老马识途、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等,这些历史知识都需要学生掌握。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难免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取创设故事情境的方法,在讲解历史知识的同时穿插一些相关的历史故事,这样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与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在创设故事情境时,教师不能一味追求“丰富与热闹”,要尽量控制好故事的质量及数量,以免本末倒置,将历史课堂变成故事会。这样不但教师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难以保障,从而影响课堂效率及质量。因此老师要仔细考察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有选择性地创设故事情境,控制好故事的质量及数量。
(四)创设影视情境
与故事情境相似,有关历史史实的影视作品同样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创设影视情境能够直观地展现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氛围,强化历史记忆,便于理解和接受,进而提高学习质量。以《全民族抗战的兴起》这节课为例,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播放一段南京大屠杀的录像,再现当年的惨烈情景。同学们在观看的过程中,对日本在中国犯下的罪行感到愤恨,再联系到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甚至篡改历史教科书的恶劣行为,学生们深刻认识到历史不容篡改,进一步强化了爱国之情,更意识到自己身上的历史重担,增强了民族责任感。值得注意的是,影视资源包括纪录片、影视作品等,在进行选择时,教师最好选择影视纪录片,不要过多地使用影視作品。因为影视作品更多地带有戏说的主观成分,而纪录片更能够客观真实地再现历史且立场正确,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举例来说,《中华文明五千年》《百年中国》《大国崛起》《世纪战争》等都是比较经典的纪录片,教师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时,可以借助这些影视资料来开展教学工作,最大限度地创设影视情境,以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五)创设歌曲情境
大多数初中学生都喜欢唱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歌曲特有的表现力和渲染力。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喜好,将歌曲应用到历史教学中来,通过创设歌曲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课中,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初先播放《义勇军进行曲》,要求学生全体起立齐唱国歌,通过歌唱庄严的国歌来营造严肃的氛围。在歌唱结束后,教师可以提问:你在唱这首歌时有什么感受?有的学生回答说在唱歌时有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有的学生说感受到较强的号召力,能够激人奋进……在学生回答结束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讲解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加深对歌词的理解,掌握历史知识。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巧妙地创设歌曲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历史知识。
(六)创设表演情境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尊重并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表演情境的创设则可以最大化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来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及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来自编、自导、自演。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与帮助,这样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有机会表现自己,让学生以自己的体验走进历史、感悟历史。《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中有一段张骞出使西域告别汉武帝的场景,教师可以在课前先设置问题:张骞为什么要出使西域?出使西域会遇到哪些困难?然后安排学生通过观看史剧、查阅书籍等方式来收集相关资料,再让学生自己编写剧本,设计好这一场景中汉武帝、张骞、众大臣等人物的台词,最后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能够掌握该节课的基本历史知识,而且能够感受到张骞所具有的优秀品质,最终实现感情的升华,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对情境教学法予以重视,灵活掌握该教学法的应用方法,通过创设语言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影视情境、歌曲情境、表演情境等方式,为学生创设出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最终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