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思想政治课堂的意蕴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120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政治课堂教学实际,调查政治课堂人文缺失的表现,进而反思人文缺失的原因,探究政治课堂人文回归的对策和认识人文元素对提高政治课堂的有效性,最终在教学中实现人文品质提升和学科知识积累的双赢。
  关键词:人文缺失;人文回归;政治课堂;有效性
  “人文”最早出自《周易》:“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现如今,人文精神的丢失成为时下国人的弊病,社会给教育贴上人文缺失的标签。人文回归成为教育找寻的目标之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在找寻中出现了回应的迟钝与乏力。
  一、政治课堂人文缺失的表现
  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调查活动,主要针对高中生在政治课堂上主动性的调查。通过调查统计,我们发现高中政治课堂人文缺失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
  1.政治课堂的人文性不被认可
  调查统计只有5.7%的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17.7%学生能热烈参与课堂讨论,35.5%的学生根本不想在课堂上回答问题;35.7%的学生认为政治课中没有一个教学活动能让他们感兴趣;6.5% 的学生能够在下课后讨论政治课中的学习问题……我们高中政治老师应该从这些数据中反思我们的课堂。如果仅仅将课堂作为提升分数的工具,那么政治学科的“小学科”地位及知识过于理论性的特点将会使政治课堂难以承载政治本身的人文厚重。
  2.政治老师的人文素养不被认可
  这个调查活动中我们统计得出,52%的学生喜欢政治老师风趣幽默;20%的学生喜欢政治老师既是老师同时又是朋友。大部分学生希望政治老师是具有人文素养的老师。这些数据也反映学生对政治老师人文素养的不认可,当学生被教师的人文魅力所征服,政治课堂又怎么会丧失人文意蕴?
  二、政治课堂人文缺失的原因分析
  1.政治课程自身的缺失
  现实的课程有两个方面的缺失,第一,过多地把人文教育和政治的学科价值联系到一块,政治学科的分数湮没了人文教育的内涵,误以为人文充其量不过是政治课堂教育的附属品;第二,人文因素被当成一种知识体系,这与其实际特征是相悖的。
  2.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智力发展程度的过度关注
  学生在进入幼儿教育之前就已经开始了一系列的教育课程,到真正进入学校之后,学校、老师开始过度热衷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剥夺”了孩子参与正常社会活动的时间。当前社会、学校及家长教育进入盲区:只注重智力教育而忽视了学生的情商教育。
  三、政治课堂人文回归的应对之策
  1.更新教学观念,把建构主义作为教改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内部的心理过程,并且认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是学习者,而且还认为知识并不是通过教师讲授获得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学习者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一些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教师是意义建构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2.转变学生观念,增加学生的体验
  老师应该改变对学生的“工具”认知,在实践中,传统课堂上学生的活动也主要是听记和机械做题,缺少对学习过程和生活历程的体验,无法激起学生的共鸣。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生命是一个整体,可以通过一些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让学生体验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因此,为学生创造情境是政治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在政治课“公司的经营”这一节教学设计角色活动时,可以让学生扮演经营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公司的经营者,让他们发现作为经营者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体验一种群体生存的社会价值,从别人的价值中反射自身生存的意义,增强自己的人文品质;对价值规律的理解,通过数学曲线、比例关系、生活经验等设计出丰富的教学场景,使学生不仅可以理解自身的经济生活,还可以换位思考,感受国家、企业在价值规律面前所产生的一系列经济现象。
  3.挖掘政治课程的人文特色,引导学生生成人文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是传播和弘扬人文精神,把前人所研究的成果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所包含的人文精神挖掘并阐释出来,用人文精神和人文智慧去营造适合人生存、有利于人的自由和发展的人文环境。如经济生活中的“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社会公平”“关注民生”“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观”等,政治生活中的“民主”“法制”“权利和义务意识”“公民意识与主人翁精神”等,哲学生活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等,文化生活更是孕育丰富的中华传统优秀的人文精神,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思想道德建设”等,这些都显现政治课程中人文要素的多样和丰富。
  4.提升教师人文素养,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人文品质的生成
  教师的人格魅力、人格力量来自于人文环境和人文活动的熏陶。政治教师要多学习、多读书、多实践、多修身,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健康个性影响学生,用真善美熏染学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产生美的陶冶、情的感悟、理的启迪的效果;政治教师要给学生一双审慎的目光,不断用心去引导和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确定适合自身的健康的生命追求。
  四、挖掘人文元素提高政治课堂的有效性
  1.人文课堂应该具有开放性
  政治课堂的内容应跟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能够真正体验生活,最后真正回到生活,真正让学生人文素养在政治课堂得以养成、生命得以提升。
  政治课堂可以呈现很多开放性内容:通过“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树立危机意识,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内驱力;通过“小悦悦”事件的探讨和真实意境的体悟,重构其内心对价值理解、价值判断和选择的冲突的人文模式等。这样人文回归的政治课堂肯定能让学生从内心接受而提升自身的人文修养。
  2.人文课堂应该具有多元性
  政治课堂总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看待和分析社会和自然现象,避免局限性和唯一性,如对树立正确消费观中“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过去节俭的理解上,应该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各个家庭的经济条件来理解,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判断理解。
  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在交往过程中不知不觉形成的。比如《人生价值》这一课,着重于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引导,这正是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对于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好契机,于是我决定采取课堂辩论的形式,对于“范跑跑事件”展开讨论。结果学生们反应热烈,讨论积极,过程中充分显现出政治课堂的多元性,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分析“范跑跑事件”的对与错、善与恶的交叉,经过总结交流,引导学生思考信仰与人生的问题,以宏观的视野去审视人类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3.人文课堂应该具有生成性
  人文课堂应该具备保证学生“举一反三”的作用,能够让学生人文素养得以提高。如在《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的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教材特点突出模拟学生生活,通过完整的新闻报道:第一篇:“车站门”事件的发生;第二篇:跟踪报道:“车站门”后续发展;第三篇:跟踪报道:“车站门”事件的解决。在每一篇报道之后设计探究问题和理论焦点构架主观意识与客观世界的桥梁,使学生从生活经验上认同政治知识。在每篇报道后面都设计对应的探究问题,如三篇报道结束后,让学生模拟《新闻观察》栏目,争做生活观察的能手、正能量的传递者。
  参考文献:
  [1]朱永新.中国教育的人文缺失[J].杂文目刊(选刊版),2009(09).
  [2]钱中文,孙妮娜.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钱中文教授访谈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01).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也是学生的权力。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而学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它发展的好与坏直接关系着农民的切身利益;同时它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和基本条件。建国以来,国家已慢慢重视农田水
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改进,对于食品问题的关注也在日益提高。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也是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近年来食品问题频发,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水稻的
协会以“息国家、企业所需,量力而行,奉献为主,确保信誉”为原则,进行了力所能及科技服务,有代表性项目为:
划分轮牧就是有计划性的开展放牧活动,将草地划分为不同轮牧区域,然后根据规范化次序进行逐区采食,属于轮回利用的放牧方式。通过划区轮牧能够对草地退化问题进行有效控制,全
本文作者通过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必然性、原则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就创新应遵循的原则和模式创新的途径作了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Through
笔者通过实地考察5.12地震后茂县的山体受损情况,重点研究了位于茂县水若村的二里山不稳定斜坡,该斜坡出现较强烈的变形现象,严重危及下方村民的安全。本文阐述了二里山不稳定斜
班级的管理是一项琐碎而且复杂的工作,尤其是高中的班主任对班级进行管理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一定的管理艺术和技巧,对此文章从以下的内容分层次地论述了从事班级管理的
为贯彻落实中央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决策部署以及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2月21日,中国老科协“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题研讨会”
利用退火实验、金相观察及高温拉伸实验,采用复合材料与基体合金对比的方法,对XD法(即原位反应法)制备的TiC(6%)/2618复合材料的再结晶过程和高温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XD法在2618合金中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