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双一流”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学科建设如何抓住机遇是值得思考的课题。本文从课程建设出发,以隧道与地下工程这门课程为例,阐述了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从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与学时,实验、实践性教学这四个方面分析了该门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矛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调查问卷和口头的形式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双一流;隧道与地下工程;教学反思;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8-0098-02
今年国家和湖南省分别出台“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1],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湖南科技学院应找准定位争取进入国内一流应用学院行列。笔者认为,一流学院的建设以学科为基础,一流学科的建设具体要落实到课程建设上来,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加速器。
就笔者所在的湖南科技学院而言,土木学科作为一个办学仅有10年的学科,更要抢抓机遇,奋起直追,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定位,找准课程建设的落脚点。隧道与地下工程课程是我院土木专业桥梁与隧道方向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要在先修土力学、结构力学、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等专业课程修完后才能开设,一般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而此时学生由于就业环境的原因、找工作的压力、自身不好的学习习惯等,往往听課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好[2]。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成为教学改革的方向。笔者结合土木学科的特点,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培养出既懂隧道与地下工程理论知识,又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协作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 隧道与地下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隧道与地下工程这门课开设在大三下学期,此时的学生面临着考研和找工作的压力,考研的同学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复习考研必备的科目,选择放弃或者敷衍正常安排课程的学习;另外一部分同学为了找到合适的工作,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奔波于招聘单位和招聘会,与课程正常的学习时间相冲突。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对课程的学习抱着疑惑的态度,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这门课学了到底有什么用,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以后的工作中。由于这些主客观原因的存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大打折扣。
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
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其适用条件,授课教师要根据讲授内容不同选择相适宜的教学方法,但由于一些老师缺乏责任心,为了省事就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一教到底”,这样下去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多媒体的普及丰富了教学手段,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导致教学手段单一,加上平时不注重积累素材,仅播放一些简单的图片,与理论知识点相辅相成的经典案例就会减少[3]。
3 教学内容与学时不匹配
隧道与地下工程这门课程内容丰富、知识量大,涵盖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全过程,同时还涉及到不同地质条件、不同施工方法的内容。这些内容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组成不同的主线,但它们之间又相互交叉,给学生的感觉是结构体系松散、重点不便于把握,不知道从何学起[4]。此外,在制定土木学科培养方案时,一味地追求开课的科目,同时为了完成开设课程的教学,只有不断的压缩课时,从最初的48个课时被压缩成32课时,而该课程内容又很多,不光有理论课还需要实验、实践课,这样一来课程的难度大大增加。
4 实验、实践性教学不够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有涉及实验、实践课,在具体的实施中,与本课程相关的校内实验室有:土力学实验室、工程质量检测实验室等,但学校的实际情况是没有工程质量检测实验室,其他实验室中部分实验设备陈旧,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任务。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由于经费、安全、隧道和地下工程施工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其它客观条件影响下,深入施工现场参观学习的机会少之又少,学生无法全面认识施工的全过程。
二 隧道与地下工程教学改革的设想
在“双一流”背景下,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学科隧道与地下工程课程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从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 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激发
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晴雨表”。学生在学习这门课之前,往往对这门课的内容不了解,而作为授课教师,如果你直接切入正题,这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在开课之前,告诉同学们我们为什么会有这门课程,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学了这些知识我们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门课程的前景如何,这样就能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上课之初为学生讲解隧道与地下工程发展前景时,笔者引用了王梦恕[5]院士的一席话:“21 世纪工程建设领域重点是在隧道与地下工程的建设。到本世纪末,将有 1/3 的人口生活、工作在地下空间,地下空间的建设离不开土木人才,在地下空间的建设过程中会面临着很多的不确定性风险因素,这更需要大家掌握好相应的专业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2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相结合
在隧道与地下工程教学过程中采用分模块方式进行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相结合。例如,在进行绪论课授课中可以准备隧道与地下工程施工现场的视频、图片,在对视频和图片进行放映时穿插教师有针对性的生动讲解,介绍隧道与地下工程这门课程我们能学到什么,能干什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感性的视觉冲击下学生对隧道与地下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知识重要性、实用性有了大致的认识。要掌握的知识性内容应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全面地讲授。在讲到课程中出现的定义与基本原理时,慢慢细致地讲授给同学们听,在讲授过程中配以具体工程案例、图片教学、视频教学、类比教学,对重要原理可以通过例题示范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教学中应注意“瞻前顾后”,也就是说要做到系统贯穿、前后呼应。“瞻前”有助于学生巩固已学知识点,“顾后”有助于学生了解本知识点的所处地位和作用。系统性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地学习知识,全局性地掌握所学内容。选取的例题应该与现行工程实际相结合,不仅是现行的设计方案、施工技术,选取的参数条件也要与实际保持一致,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 3 以培养方案为导向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设置要根据培养方案的目标来确定,目前,市面上存在的隧道与地下工程教材知识陈旧,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地下工程施工技术也迅猛发展,有些先进的施工技术在工程实际中应用已经非常成熟,但教材中没有涉及。授课教师在教材的选用中要与时俱进、严格把关,此外,还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及时地掌握隧道与地下工程施工中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面临的新问题,在上课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际不脱节。
4 重视实验、实践教学
实验室的硬件水平在不断的完善,与本课程相关的校内实验室完全能够满足教学计划要求的全部实验内容,开设的课程实验要不打折扣,落实到位。在隧道与地下工程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按照授课的内容准备相应的视频资料,有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另外还可以带领学生去学校附近的在建或者建成的工程现场进行参观、学习,这样才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此外,还可以加强校企合作,邀请市内或者省内隧道与地下工程的设计、施工单位的专家担任学校的兼职教授[6],定期来学校进行授课或开设专题讲座。通过专家的授课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还了解了企业的需求,培养了企业需要的人才,这样我们的学生具有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 隧道与地下工程教学效果评价
隧道与地下工程的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学科“双一流”建设中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一环。笔者以自己亲身的教学经历为出发点,根据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提出授课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穿插进行,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案例相结合,加强实验、实践教学。在以上举措实施后,对学习了该门课程的学生进行口头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同学们不仅学到了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走上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全面推进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J].[2017-02-10].http://www.hunan.gov.cn/.
[2]贾蓬.隧道与地下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2(4).
[3]张学民,阳军生,彭立敏.国家精品课程“隧道工程”教学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0).
[4]施成华.“隧道工程”課程模块化教学方法初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5]王梦恕.中国铁路、隧道与地下空间发展概况[J].隧道建设,2010(4).
[6]孔海陵,王路珍,徐桂中,徐 兵,张 丹.《隧道工程》课程理论及实践教学方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39).
[关键词] 双一流;隧道与地下工程;教学反思;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8-0098-02
今年国家和湖南省分别出台“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1],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湖南科技学院应找准定位争取进入国内一流应用学院行列。笔者认为,一流学院的建设以学科为基础,一流学科的建设具体要落实到课程建设上来,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加速器。
就笔者所在的湖南科技学院而言,土木学科作为一个办学仅有10年的学科,更要抢抓机遇,奋起直追,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定位,找准课程建设的落脚点。隧道与地下工程课程是我院土木专业桥梁与隧道方向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要在先修土力学、结构力学、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等专业课程修完后才能开设,一般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而此时学生由于就业环境的原因、找工作的压力、自身不好的学习习惯等,往往听課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好[2]。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成为教学改革的方向。笔者结合土木学科的特点,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培养出既懂隧道与地下工程理论知识,又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协作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 隧道与地下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隧道与地下工程这门课开设在大三下学期,此时的学生面临着考研和找工作的压力,考研的同学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复习考研必备的科目,选择放弃或者敷衍正常安排课程的学习;另外一部分同学为了找到合适的工作,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奔波于招聘单位和招聘会,与课程正常的学习时间相冲突。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对课程的学习抱着疑惑的态度,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这门课学了到底有什么用,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以后的工作中。由于这些主客观原因的存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大打折扣。
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
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其适用条件,授课教师要根据讲授内容不同选择相适宜的教学方法,但由于一些老师缺乏责任心,为了省事就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一教到底”,这样下去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多媒体的普及丰富了教学手段,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导致教学手段单一,加上平时不注重积累素材,仅播放一些简单的图片,与理论知识点相辅相成的经典案例就会减少[3]。
3 教学内容与学时不匹配
隧道与地下工程这门课程内容丰富、知识量大,涵盖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全过程,同时还涉及到不同地质条件、不同施工方法的内容。这些内容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组成不同的主线,但它们之间又相互交叉,给学生的感觉是结构体系松散、重点不便于把握,不知道从何学起[4]。此外,在制定土木学科培养方案时,一味地追求开课的科目,同时为了完成开设课程的教学,只有不断的压缩课时,从最初的48个课时被压缩成32课时,而该课程内容又很多,不光有理论课还需要实验、实践课,这样一来课程的难度大大增加。
4 实验、实践性教学不够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有涉及实验、实践课,在具体的实施中,与本课程相关的校内实验室有:土力学实验室、工程质量检测实验室等,但学校的实际情况是没有工程质量检测实验室,其他实验室中部分实验设备陈旧,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任务。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由于经费、安全、隧道和地下工程施工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其它客观条件影响下,深入施工现场参观学习的机会少之又少,学生无法全面认识施工的全过程。
二 隧道与地下工程教学改革的设想
在“双一流”背景下,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学科隧道与地下工程课程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从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 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激发
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晴雨表”。学生在学习这门课之前,往往对这门课的内容不了解,而作为授课教师,如果你直接切入正题,这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在开课之前,告诉同学们我们为什么会有这门课程,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学了这些知识我们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门课程的前景如何,这样就能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上课之初为学生讲解隧道与地下工程发展前景时,笔者引用了王梦恕[5]院士的一席话:“21 世纪工程建设领域重点是在隧道与地下工程的建设。到本世纪末,将有 1/3 的人口生活、工作在地下空间,地下空间的建设离不开土木人才,在地下空间的建设过程中会面临着很多的不确定性风险因素,这更需要大家掌握好相应的专业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2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相结合
在隧道与地下工程教学过程中采用分模块方式进行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相结合。例如,在进行绪论课授课中可以准备隧道与地下工程施工现场的视频、图片,在对视频和图片进行放映时穿插教师有针对性的生动讲解,介绍隧道与地下工程这门课程我们能学到什么,能干什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感性的视觉冲击下学生对隧道与地下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知识重要性、实用性有了大致的认识。要掌握的知识性内容应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全面地讲授。在讲到课程中出现的定义与基本原理时,慢慢细致地讲授给同学们听,在讲授过程中配以具体工程案例、图片教学、视频教学、类比教学,对重要原理可以通过例题示范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教学中应注意“瞻前顾后”,也就是说要做到系统贯穿、前后呼应。“瞻前”有助于学生巩固已学知识点,“顾后”有助于学生了解本知识点的所处地位和作用。系统性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地学习知识,全局性地掌握所学内容。选取的例题应该与现行工程实际相结合,不仅是现行的设计方案、施工技术,选取的参数条件也要与实际保持一致,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 3 以培养方案为导向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设置要根据培养方案的目标来确定,目前,市面上存在的隧道与地下工程教材知识陈旧,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地下工程施工技术也迅猛发展,有些先进的施工技术在工程实际中应用已经非常成熟,但教材中没有涉及。授课教师在教材的选用中要与时俱进、严格把关,此外,还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及时地掌握隧道与地下工程施工中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面临的新问题,在上课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际不脱节。
4 重视实验、实践教学
实验室的硬件水平在不断的完善,与本课程相关的校内实验室完全能够满足教学计划要求的全部实验内容,开设的课程实验要不打折扣,落实到位。在隧道与地下工程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按照授课的内容准备相应的视频资料,有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另外还可以带领学生去学校附近的在建或者建成的工程现场进行参观、学习,这样才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此外,还可以加强校企合作,邀请市内或者省内隧道与地下工程的设计、施工单位的专家担任学校的兼职教授[6],定期来学校进行授课或开设专题讲座。通过专家的授课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还了解了企业的需求,培养了企业需要的人才,这样我们的学生具有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 隧道与地下工程教学效果评价
隧道与地下工程的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学科“双一流”建设中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一环。笔者以自己亲身的教学经历为出发点,根据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提出授课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穿插进行,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案例相结合,加强实验、实践教学。在以上举措实施后,对学习了该门课程的学生进行口头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同学们不仅学到了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走上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全面推进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J].[2017-02-10].http://www.hunan.gov.cn/.
[2]贾蓬.隧道与地下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2(4).
[3]张学民,阳军生,彭立敏.国家精品课程“隧道工程”教学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0).
[4]施成华.“隧道工程”課程模块化教学方法初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5]王梦恕.中国铁路、隧道与地下空间发展概况[J].隧道建设,2010(4).
[6]孔海陵,王路珍,徐桂中,徐 兵,张 丹.《隧道工程》课程理论及实践教学方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