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道鹤鸣山

来源 :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me1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教源地
  
  在遥远年代的史书中,鹤鸣山被称为鹄鸣山,属岷山山脉,海拔约1 000米。
  鹤鸣山在古代号称剑南四大名山之一,与峨眉、青城齐名,原因何在?答案虽多,重点有二:首先这里被公认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其次据说是因此山“山形似鹤、山藏石鹤、山栖仙鹤”,而这也正是鹤鸣山山名的由来。抵达鹤鸣山的第一天,我就在当地人指点下仔细观看鹤鸣山的山形,虽然能看出“起伏轩翔”之状,但却始终无法——指出鹤头、鹤身、鹤尾的所在,而旁人大多言之凿凿,让我很是遗憾。
  根据史书记载,张道陵本名张陵,字辅汉,沛国丰邑人(今江苏丰县),为汉代留侯张良的八世孙。这个在日后深刻影响了中国人内心世界的人,于公元34年正月十五夜出生在天目山。他7岁时已经能够领悟老子《道德经》中的奥义,后来成为太学书生,通晓天文、地理、诸子、五经。公元59年,26岁的张道陵出任巴郡江州(今重庆)令,但不久之后就弃官而去,隐居于今天洛阳附近的北邙山。本来就有志于黄老之道的张道陵,是否在遍布墓冢的北邙山悟出了什么,如今已无法知晓,但可以确定的是,张道陵此时已然完全断绝仕宦之念,所以不管是汉章帝还是汉和帝的征召,他全都辞而不就。
  此后的事迹,按照南怀瑾先生在《中国道教发展史略》中的描述,晚年张道陵忽然感叹读书无益于年命之事,开始潜心研习长生之道,并自称得到了黄帝的九鼎丹书。因无资财合药炼制,又听说蜀人纯厚、易于教化,所以就携弟子入蜀,最终来到鹤鸣山中。张道陵在鹤鸣山著作道书二十四篇,正式创立了“正一盟威之道”,后世更被广泛地称为“正一道”或“天师道”。
  在史书《三国志·张鲁传》中,相关的记载大致相似,只不过角度不同:“张陵客蜀,学道鹄鸣山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号米贼。”因此,张道陵创建的“正一盟威之道”也称为“五斗米道”。
  但一直要到300年后的公元5世纪时,著名道士寇谦之出世,“道教”这一名称才得以确定,并尊奉撰写《道德经》的李耳为教主。
  公元1 56年,1 23岁的张道陵和夫人雍氏升仙而去,儿子张衡继承了他的事业。张衡死后,张衡的儿子张鲁继续行道,并将其发扬光大。据《三国志·张鲁传》记载,张鲁行道的时期,已经据有东川,他设官置吏,几乎成为一路诸侯,对于当时四川的政局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南怀瑾先生认为张鲁“实为中国历史上施行地方宗教政治的第一人”。
  后来,张道陵的子孙又迁居到了江西龙虎山,自宋元以降,历代都封号尊之为天师,世代相袭,几乎可以和山东曲阜的孔氏世家相媲美。
  然而处处仙踪的鹤鸣山,如今还能寻到张道陵的遗迹么?
  
  探秘天谷洞
  
  鹤鸣山的后山,有一条通向山顶的小路。将近2000多年前,张道陵大概就从这里攀上山顶的天谷洞去潜心修炼。2008年4月的一天,黄理明道长也是沿着这条小径,把我带到了天谷洞。
  此时正值4月,蜀中处处春花烂漫。虽然天阴欲雨,但穿行在葱郁的林木和花草间,依然备觉舒爽。从山顶极目四望,远处村庄星点,一条蜿蜒的公路在林木掩映下时隐时现,加上四处淡淡的雾气,的确有如八仙境之感。
  《大邑志·仙释》载:“汉永寿二年,陵自以功成道就,乃于半岩跃入石壁中,自岩顶而出,因成两洞,上日竣仙洞,下日平仙洞。”眼前的天谷洞,高悬在山顶的一堵峭壁之上,洞口高约两米,宽不过3米。从峭壁脚下向上攀登,手脚并用爬过一条仅容一人勉强通过的“阶梯”,战战兢兢进入天谷洞。入洞才发现别有洞天,仿佛由小门进入一个相对宽敞的“厅堂”,而此简陋之极的“厅堂”又分别向左右各伸出一条隧道。隧道内透着一股潮湿的味道,向里面望去感觉深不可测。黄理明道长说,沿着左边的隧道一直向前,可以进入另一个宽大的“厅堂”,应该就是当年张道陵修炼的场所——当然,那隧道十分狭窄,得爬着才能进去。
  《大邑志》的记载虽然虚实难辨,但天谷洞中却的确发现了张道陵的遗迹。2D00年8月初,道士谢清亮清理天谷洞时,在洞中的淤沙中发掘出一通石碑,上书“正一盟威之道”六个汉隶大字,落款“张辅汉”。
  屈指算来,此时距张道陵在鹤鸣山创立道教已有将近2000年,倘若这天谷洞中出土的石碑真是张道陵所刻,估计也是他留存至今的惟一遗物了。
  张道陵从天谷洞出来1 000多年后,这里迎来了另一位著名道士——张三丰。1392年,张三丰因仰慕张道陵,前来鹤鸣山天谷洞炼丹修行。1407年,崇尚道家的明成祖朱棣听说张三丰在鹤鸣山修道,随即遣派礼部尚书胡荧前来鹤鸣山迎请。张三丰避而不见,胡焚只好苦苦守候,直到后来埋骨鹤鸣山中。但朱棣并未死心,数年后的一个初春,朱棣亲手书写了一道御旨交给龙虎山道士吴伯理,让他继续前往蜀中迎请张三丰。然而,吴伯理也未见其踪影,只好在鹤鸣山的山麓修建了一座迎仙阁,以期能在某一天遇见张三丰。后来,一直隐遁不见的张三丰在南岩的石壁上留下了“三丰隐者谁能寻,九室云崖深更深”的诗句。也就是说,前来寻访的人并未见到张三丰。
  但另有说法是吴伯理最终见到了张三丰,并得到如下回应:“自古天子未有成神仙者,汝还奏,唯求勤政爱民,为太平天子,天下受赐,幸甚矣!”张三丰并未给当朝皇帝面子,不过叮嘱告诫了几句就将其打发了。
  一代高道张三丰在鹤鸣山的修行,为这座剑南名山平添了如许传奇色彩,引得天下慕道之人顶礼膜拜。到了清朝康熙年间,鹤鸣山道观成为全真龙门丹台碧洞宗道场,但道观历来主祀祖天师张道陵,从未变更。
  
  道可道,非常道
  
  隐现在葱郁山林中的鹤鸣山道观符合大多数人对道教官观的想象,清静、幽雅、神秘。观中的建筑完全根据山势的高低起伏而建,正应和了道教提倡的“道法自然”。道教认为,修证“道法自然”的过程,就是师法自然的清静无为,无论修证炼功,还是在日常生活之中,只须让一切自然地运变流行,不假造作,自由自在。
  对“道法自然”的遵循不仅体现在道教的教义、道观的建筑等大的层面,还体现在道士的日常生活之中。道士的闲散、自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让我觉得惊讶,但在道教看来,这也许正是师法自然的必经之途。
  当然,对“道法自然”的理解远非如此简单,对于芸芸大众来说,要理解这四个字,必须首先弄明白“道”是什么。鹤鸣山道观的山门上,刻有一联,上联是“道可道,非常道”,下联是“名可名,非常名”。这两句道家名言出自《道德经》的开头,几乎可以视作中国人思想的源泉。这两句话十分晦涩难懂,尤其前者:可以用语言表达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这句类似谜语和箴言一般的话引发了后世无数的解读方式,有人甚至将“道”和“语言”的关系描述为鸡蛋和蛋黄一一蛋黄在鸡蛋内部,永远无法看到完整的鸡蛋,所以蛋黄永远无法描述它所在的鸡蛋。   也就是说,道是万物之源泉,在所有事物之前,它自身不被创造但却创造世间所有。那么,道又如何创造万物呢?《道德经》第42章说出了答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人解释说:道是无极;无极生太极,即一(混沌);太极生两仪(阴阳),即二;两仪生三才(天地人),三才生四象,四象生五行……生生不息,而成万物。
  英国著名宗教学家约翰-鲍克教授在解读这句更加令人费解的经典名言时则说,为了把所有事物从道中产生出来,道首先变成了气,这是一种被高度集中起来的能量,道教称之为“太一”,即最高的惟一的真神。然后太一又产生了两种相互对立的能量——阴与阳,人们在宇宙间的许多事物中都可以看到这两种能量,比如男女、轻重、太阳和月亮、河流的南岸和北岸。在道教看来,人们能够在阴阳二元论中理解全部生活,当然,人的全部聪明智慧并不在于控制这二元,而是发现并遵循它们之间运动的规律——即“无为”,道教正是通过“无为”的方式与道展开轻松愉快、自然而然的活动。
  终于,二生成了三。随着三的诞生,道教打通了教导世人寻找终极真理的道路。道教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中国古代的无数典籍中给出了答案,即像传说中张道陵在鹤鸣山飞升一样,成为神仙。
  “仙”字由“人”和“山”构成,那么如今在鹤鸣山修炼的道士们又如何看待修道的目的呢?我问过好几位,没有人谈及成仙之事。比如黄理明道长就告诉我,她的目标是轻松、自在、明白地活着,而最终目的是做到自度而度人。
  
  向道之路
  
  鹤鸣山道观现有乾道、坤道共30多人,是自1 987年6月道观开放以来人数最多的时期。鹤鸣山为清静幽雅之地,与外面喧嚣的俗世相比,时间在这里似乎也缓慢了许多,然而寒来暑往,道士们惯于山中缓慢的节奏,无数时光早已倏然而过。
  黄理明道长是我在鹤鸣山道观接触最多、讨论话题也最深入的一位坤道(道教称女道士为坤道,称男道士为乾道)。和大多数道士的沉静、内敛相比,她显得有些过于活泼,在一群道士中间十分特殊。但是大家显然并没有认为她有什么不同,或许尊重每位道士的个性也是道法自然的一种表现。
  她的办公室与我所住的客房在同一座建筑里,我曾多次前去拜访。如大多数世俗中人一样,当我第一眼看到她办公室中的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现代化”的设备时,感到一阵惊讶。事实上,道观虽是出家静修之地,但毕竟也要与时代合拍,手机、电脑、互联网之类工具进入道观,完全在情理之中,世俗人的大惊小怪多半是因误解和想象而生。
  今年29岁的黄理明道长俗家在四川省巴中市。在出家之前,她的经历非常简单,就像一杯白水,几乎没有任何值得书写之事。20世纪的最后一年,她中学毕业,在一个很小的书店里打工,但仅仅三个月之后,她就回家了,并且在家里一直待了一年多。大概就是在这段时间,未来的黄理明道长开始考虑人生、信仰、痛苦与归宿等等命题。对于任何人来说,这些问题都显得过于宏大,人类在几千年的岁月中一直都在思考这些问题,但并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把它们想明白。她看着身边人们的欢乐悲哀、生老病死,感到这些庸常的日子是如此可悲;而到大限来临时,纵然千般痛苦、万般不舍,也不过是有人伤感,有人麻木,“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2001年冬天,黄理明道长的姐姐离开家乡巴中,远赴大邑鹤鸣山道观出家成为一名道士。关于姐姐出家的原因,黄理明道长不愿多说,但这件事显然对她的触动非常大。长久以来一直思考的诸多问题在此时开始向另一个方向倾斜——也许只有在红尘之外的山林庙宇中,人才可以得到解脱,才可以摆脱那些问题的纠缠。一丝出世的念头逐渐涌上心头。几个月之后,2002年春天。她追随姐姐的足迹来到了鹤鸣山。
  可以想象,一家两姐妹都选择出家成为道土,在家乡巴中必定会成为一个议论的话题。许多人都觉得女孩子年纪轻轻却出家为道,非常可惜。但她们的母亲是个有信仰的人,她支持并尊重女儿们的选择。在另一个层面,她也觉得女儿们出家做道士,生活不会太辛苦。
  整整六年之后的春天,当黄理明道长在鹤鸣山上向我讲述这些往事的时候,她收起了平日的活泼欢快,脸上现出一种沉静的神色。她说:“许多人问我为什么出家,我就告诉他们,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一种缘分。”
  刚出家的那段时间,她所做的都是些道观安排的庙务,一样的琐碎和重复。一两年过后,她的心态出现了一些波动,总感觉有些事、有些人给她造成了烦恼,比如道观或者某个道士处理某些事情的方法。她曾经有过一些迷惘,但当一位老师告诉她“要把莲花送给别人”之后,她觉得自己豁然开朗了,那些烦恼也随之慢慢烟消云散。
  强大的世俗力量是出家的最大阻力,也是考验一个人信仰是否虔诚的第一关。对于所有道士来说,在他正式改装的时候,他已经通过了这一关。但真正的考验在后面——大多数道士每天所做的就是值殿、打扫殿堂卫生和做法会,至于玄门早晚功课自不,必说,是每个道士必须做的。经年累月的重复工作,也许某些道士忍受不了其中的寂寞枯燥,便还俗了。
  黄理明道长告诉我,在鹤鸣山道观,很少有还俗的道士。“倘若有人还俗,那是因为他修道的根基浅,抵御不了红尘的诱惑。”
  
  旅游 资讯
  鹤鸣山所在的大邑县,距成都市区仅50公里。从成都金沙车站乘汽车。可以直达大邑,需时约1个小时,票价十多元。鹤鸣山道观就在大邑县城西北12公里鹤鸣乡三丰村。
  若去大邑只为鹤鸣山,则无需住宿。从成都早去晚回即可。若要住宿,可在县城选择,有二星级的,较好。高档住处,可前往花水湾,有温泉宾馆。
  鹤鸣山道观中有客房。但较少。而且讲究很多,男女不要同宿。可在道观中吃素餐,体验一下道士的生活。山下的“道源圣城”虽然壮观,却是新建筑。最好去山上道观中多待些时间。道家清静之地,请勿喧闹,与道士交谈。更需尊重对方的信仰。不让拍照的地方,不要强行拍照。
  大邑有很多值得旅行的地方,比如西岭雪山、雾中山、刘氏庄园等处,时间充足的话。不妨多流连几日。
其他文献
冬季的日光城——拉萨,白天气温有十来度,和煦的阳光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由于不是旅游旺季,住宿、包车都非常划算,这正是来拉萨旅游的好时机。在这寺庙的海洋中,有喇嘛庙也有女修士的寺,有拜佛的寺也有关帝庙,寺庙有坐北朝南的,也有坐西朝东的。深厚的文化、悠久的历史、精美的建筑一定让你有超乎想象的收获。  西藏寺庙旅游小贴士  ●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不得跨越法器、火盆。 
北京从今年7月正式被国际奥委会列为候选城市后,申办冬奥会的各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着,现在已进入到最紧张的筹备阶段。据悉,明年春天,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将来北京进行考察,这是投票前国际奥委会到申办城市唯一的一次考察。伴随着奥斯陆的退出,北京胜出的机会大增。鸟巢作为规划中的冬奥会开闭幕式场馆,在这个冬季,将为朋友们奉上一系列精彩的冰雪活动大餐,为申办冬奥助力,现在就让我为您一一道来。  “沸雪”世界单
许多专家在研究角马年年“盲流”的原因。其实不用费力地去研究的,很简单,角马的“盲流”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为了找食物和栖居地。角马,也叫牛羚,外观像水牛又像马,其实,是一种生活在非洲的热带草原上的大型羚羊,体重可达270公斤。角马能活到20岁左右。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大草原是角马的出生地,是角马的故乡,每年2月前后,是角马的繁殖季节,有80%的小角马,是在这段时间里降生在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大草原上的。  角
在欧洲,hammam(蒸汽公共浴室)充满着异国情调,因为在人们眼里,它虽然是个放松的休闲场所,但显然,它本身具备的穆斯林色彩更加浓厚!在穆斯林的国度,它得到众多教徒的欢迎和追随;不过,在现代社会里,它似乎正渐渐遭到遗弃,几乎成为了“遗产”、“过去”的代名词,这种生活艺术的生存正在经受着各种威胁……      人间极乐世界    Hammam的穹顶,充满了神奇,交换着光与影,朝地板上投下斑驳的精致的
如入迷宫的“八卦”村巷  几年的时间走了粤北许许多多的古村落,最有特点的要算距连州城约30公里的黄村。  黄村建村约在北宋末期,现居住在村里的2000多人清一色姓黄,保存较完好的是明清时期的建筑。清砖瓦房,鳞次栉比。村子里的一条条麻石巷道,有如蛛网,纵横交错。如果没有熟人带领,进村之后,你是很难找到走出村子的巷道口的。我一开始不知道,结果是晕头转向,欲罢不能。好在找到村中的老人询问,并仔细走过了这
近段时间以来,湖南郴州大头娃娃事件、江苏常州小学生坠楼事件接连曝光,每一起事关未成年人的案件,都挑动着社会最敏感的神经。一次次的讨论,都引向如何完善法律制度、适应保护未成年人现实需要的深入思考。  社会对未成年人保护问题的关注也化为了推动法治进步的力量。未成年人保护法启动第三次修改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进行初审后在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共有4万多人提出了近5万条意见。 
在庞大的火锅家族中,“青海土火锅”鲜为人知。对于为数众多的火锅爱好者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据考证,青海土火锅大约在西汉时期传入,当时仅由少数上层人享用,至明清时才普及到寻常百姓家。青海人又把火锅称为“锅子”,逢年过节、亲友聚會、款待宾客,往往會装一只“锅子”来为宴席增色,显示对客人的重视和礼遇。  青海土火锅的食材和做法极具青藏高原特色,包含了青藏高原独特的饮食习俗、人文环境、物产资源等
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纪伯伦  旅行可使人们变得谦虚。因为人们在世时所立足的地方,不论是多么渺小,也都能够痛切地去试着完全了解。  ——福楼拜  在出生的地方他们好像是过客他……有时候一个人偶然到了一个地方,会神秘地感觉到这正是自己栖身之所,于是他就在这些从未寓目的景物里在不相识的人群中安定下来,倒好像这里的一切都是他从小熟悉的一样。他在这里终于找到了宁静。  ——毛
水上市场初印象  终年炎热的曼谷城河网密布,繁忙的水上交通和丰富的水上生活让这个城市也有了东方威尼斯的称呼。以前的泰国没有什么发达的陆上交通运输,因此水运是主要途径。湄公河流域有很多水上市场,这也是居民生活的一部分。那时候人们的生存依赖于遍布各河网的诸多水上市场。随着交通的逐渐发达,选择多样化了之后,水上市场便没落了。想想这些,不仅觉得有些遗憾。不过,旅游业的发展,又带火了这些各色各样别具特色的水
《欧阳海之歌》是一部在20世纪60年代风靡全国的长篇纪实小说,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欧阳海的形象通过这部小说走进了千百万读者心中,鼓舞了一代人为了理想和真理而奋斗牺牲。小说的作者金敬迈也因这部作品的成功而声名大震。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这部红色经典背后的故事。  真实的欧阳海  1965年7月,上海《收获》杂志发表了金敬迈创作的长篇纪实小说《欧阳海之歌》。  小说以欧阳海的成长经历为主线,描写了欧阳海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