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灵泉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63991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帘水幕腾空而起,以粉身碎骨作为代价,终于挣脱了雪线的禁锢。自此,苍山有了美妙的歌喉,年复一年地唱,咏出碧绿的四季。
  秋天的水本该柔情,一旦凌空便放弃了抑制,变成激昂的瀑布。水开始奔腾不息,一路上艰辛坎坷,身逢绝境却又柳暗花明。这个过程体现着不屈,于是就被人摄录下来,面对一幅关于水的图片,欣赏者竟然心神不宁,内心的感受翻云覆雨。水和人一样,也有激情,一旦形成喷发的状态,它的本质就难以判断。
  凡是喷发着的激情,只要保持了与生命相同的长度,就会被视为信仰。如果只是短暂地闪现,并且带有臆想的成分,通常都会被归于情绪。图片中的水跨越了时间,流过了一茬又一茬的人生,所以它当属前者。一帘水幕阅尽了人世的纷杂,那曲心歌撩拨着人的心绪,不觉中就成了人的往事。这样的往事却不是岁月的踪影,更像一种昭示,让人的思想拔节。
  落叶把秋天染成暗红,水却仍没回头。既然已经决定要去远方,心里就有了那份执着,就这么不停地落,不停地走。耐得住的是生来的孤独,耐不住的是路途的寂寞,于是就发出些声响来安慰自己。毕竟是从苍山深处流来的,水的声响简单纯净,带有任其自然的境界。这种境界已经离我们很远了,听到水鸣唱再生出些隔世之感,那也是不足为奇的事。
  所谓大象无形,还有大音希声,这应当就是水的形象和水的声响。在很多时候,“大象”体现为一种凄清,像山顶上的冷月。看上去它很遥远,稍一思量它便近了,时空里的故事和生命中的精彩飘然而至。在更多的时候,“大音”体现一种婉约,像水面上的雾丝。看上去它很宁静,稍一凝神它便动了,沉睡的情感和内心的愿望渐渐醒来。
  有人天生亲水,也有人天生恐水,恐的是水的泛滥。这就牵扯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眼睛太容易看到乱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与自然作斗争的意识曾在我们脑海里昂扬地挺立。其实自然向来就恩泽于人类,从山谷里吹来的风和从山谷里流来的水,都是自然对于人类的真情供给。好在我们已经进步了,除了那种帮助式的治理,理念上已经转向了探求与和谐。
  水声又一次传来,这一次没在那幅摄影作品里,而在苍山西坡的野地里。此时正值清秋,天高云淡之中,还是那个素时锦年。听到溪水的鸣唱也就得到了一个结论,自然无需改造,她本来就很完美。
其他文献
在云南大理祥云县云南驿坝子东侧的崇山峻岭中,有一列大山最为突兀显眼。如果你乘汽车或火车从大理至昆明的话,车一过云南驿进入古称“云南赕”或“小云南”的云南驿坝子,从东面映入你眼帘的即为这座大山了。它就是雄踞于大理地区东大门的老青山。  自古雄关  老青山主峰海拔2577米,它高于云南驿坝子577米,高于它东面的大仓黄竹箐凹地近800米。清光绪《云南县志》中这样描述老青山:“老青山,在县东南60里。极
期刊
传统手工艺术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和智慧的沉淀,人类文明无论往哪个方向发展,这种手和心互动的创造能力永远都不会过时,即使在现代化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民族传统手工艺品,永远有着其无可取代的地位。  一  2015年春节后的一天,我利用下乡的机会,如约来到祥云县虞情白然村,采访了虞情村余家第四代银器加工制作传承人余全希,当地人都称其为小炉匠。  昔日,“匠”,那是百姓对手工艺人的尊称,是对他们技术的认可。
期刊
小城漾濞的底晕是旧的。不说别的,单凭它以集镇的形式存在六百多年的历史,已足够滋养出一种淡定、温婉的旧来。  那段不算太长也不算太短的历史,更多地凭依于一条古道、一湾江流。古道是西南丝绸古道,它包括漾濞在内的滇西南境内的长长一段,又被称为博南古道。据说,这西南丝绸古道发端于两千多年前。在时间上,早于西汉张骞的西北丝绸之路。最初作为古道上的人马驿站的小镇漾濞,是被古道的风尘和赶马人的汗水滋养出来的一个
期刊
沿着路,我看到了一些橙色的元素,由漾濞江边往山脚铺排,构成一幕黄铜色的图景。奇怪的是,我的眼睛在一瞬间出现色差,江这边的稻谷青色与橙黄交错,山脚背阴处更显绿,或许是夕阳和距离的缘故。阳光照射下的漾江河谷曾一度让我困惑,由马厂往外,一路铺叠的稻浪在这片河谷中越发暗了,模糊了,光被一座座山隔在了另一面,正如我被一层虚无的质与故乡隔阂了许久。天色将暮时我看到一群,不是,是一些人群在这块青橙色交融的田地里
期刊
晨练  乡下的鸡总是起得比人早,天未明公鸡已开始打鸣,天亮了母鸡咯咯叫,鸭子呱呱跳。农家的小院好比城里的公园,只不过“晨练”的是鸡鸭而不是人罢了。  这时候母亲在地上撒一些玉米,鸡鸭吃完“早点”后,都“游山玩水”去了。  要是在城里,这时候我还在梦乡呢,睡得很香,香得连梦都来不及做。乡下却不同,“瞌睡虫”像地上的玉米,都被那些鸡鸭啄飞了。  小住几天后好不容易适应了,告别的日子却又来临。说与不说,
期刊
在季春的一个双休日,我们学校里的几位老师相约,租坐了一辆微型车,经数小时的峰回路转,来到了纸厂坝,饱览了那里的风光。  纸厂坝不造纸,是滇西大理州洱源县炼铁乡纸厂村委会所在地,离县城有百余公里,位于平甸公路东侧的罗坪山顶上,是一个典型的高寒彝族聚居区,是炼铁乡最边远最贫困的村落。  迎着徐徐的凉风,我和几位老师爬上了纸厂坝的“观景台”——高坡处,极目望去,展现在眼前的纸厂坝形如一张宽约两千米,长约
期刊
一个春风轻抚的日子,我终于见到了双廊古镇。  据记载:双廊地处洱海东岸,双廊的“双”三层含义:“双曲”,一是北边弯曲的海岸线叫罗曲,南边的弓形的海湾称莲花曲:二是“双岛”,北边的半岛叫天生营,南边的是玉矶岛(南诏风情岛):三是罗曲东边的田坝地势狭长,形同两条走廊,所以,这地方就叫双廊。走进双廊,想想都很美,长长的古街,各具特色的白族民居,清新、典雅、唯美。  双廊古镇依山傍水,南北是一条约两公里的
期刊
晨曦微露,我们从大理古城出发,沿宽阔平坦的214国道一路向北。走了一程,羞赧的太阳从洱海东岸缓缓升起,碧蓝的洱海瞬间迷蒙苍茫。清澈的阳光从苍山顶慢慢滑下来,被柔光点染的地方瞬间清晰灵秀。向西看山,转头看海,不经意间就到了蝴蝶泉,向东一转再向北,几步之后,我们突然就贴近了洱海!  目光,早已被洱海锁定!一路向前,那些高挑的芦苇,把蕴蓄一季的苇花轻轻伸出,大片大片的水草,经过一个夏秋的疯长,剑形锋利的
期刊
2014年11月8日,恰立冬后一日,农历闰九月十六,《人民文学》新浪潮诗会作者同游大理西湖,夜宿湖畔“西湖苑”宾馆,次晨离开。作此小记。  11月9日,辰时  (晨7时至9时)  初时,太阳还没有出来。风往外衣的领口里进来,往围巾的缝隙里进来。街边的早点铺子,包了铁皮的炉灶支在店门外的街面上,两个女子,一个煮,一个递料、接碗、放作料。不太忙的时候,把煮好的饵丝米线端给坐在里面桌旁的客人,等忙起来,
期刊
鸡足山是我国最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雄踞于滇西宾川县境内。宾川是我的故乡,早些年,我还未远走他乡的那个时候,每年都要上鸡足山朝拜一两回。有道是天下灵山多珍馐,美名远扬的鸡足山白然也不例外,一道道用林间山珍烹煮而成的美味佳肴滋味独特,让我至今念念不忘。鸡足山出产的诸多山珍中,冷菌、金雀花、青蛙皮这三样我尤为喜爱。  冷菌是鸡足山所独有的一种野生菌类,说起冷菌我感到尤为亲切,因为多年以前,我经常与家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