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当代大学的人文精神建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422697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人文精神体现一所大学对人的价值的终极关怀,是大学灵魂之所在。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人文精神在大学呈弱化之势。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通过优化外部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教育方式改革中加强大学人文精神建设。
  关键词: 大学人文精神 以人为本 人文素质
  大学精神乃大学之灵魂,而大学人文精神乃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所大学根据其独有的办学特色与发展风格日积月累形成的人文精神,对激发学生美好情感与创造力、增强高校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大学人文精神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人文精神作为全社会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衰落有着复杂的深层次原因。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繁荣,大学人文精神建设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诸多问题越来越显露出来,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教学实用化。不少大学明显充斥着重视经济效益的提高,轻视文化传统的积淀和道德思想形成的现象。具传统价值观的人文精神正遭遇功利化的冲击,大学教育精神贫血等现象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不少成绩优秀的大学生具备良好的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在人文素养上却非常欠缺,不会与人相处,不懂明辨是非。
  2.盲目扩建下的膨胀。物欲横流的社会意识形态下,大学变得浮躁与膨胀起来,从本世纪初的扩招热,到大学的升格风,再到圈地建设大学城,似乎盈利成了大学教育的目的之一。
  3.办学宗旨功利化。当前教育产业化思想相当严重,不少大学急功近利,忙于参加各种评选与排名。在各种评选与排名中,大学决策者为了争取更高的排名,一味在“硬件”下工夫,直接导致人文精神培养被轻视甚至忽略。
  二、大学人文精神建设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大学人文精神建设,应该把育人作为教育的中心,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标,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大学管理者纠正以往看重知识、分数及以提高技能为主的错误倾向,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既有高科学素养又有厚重人文修养的专业人才。
  2.重视儒学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儒学(教)發挥了“正人心,齐风俗”的重要作用。加强大学人文精神建设,首先需要透彻了解儒家传统的精神价值;在大学办学理念中,把儒家(教)信仰置于与知识传授同等的地位,剔除或改革其中不合理的部分,在反思的基础上重建。
  三、大学人文精神建设的途径
  20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一直在呼唤人文教育、大学素质教育,充分表明人文精神建设成为我国大学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受到重视。要加强大学人文精神建设,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转变理念,强化大学教育功能。一流的理念和文化是一所大学成为一流的关键。现代大学应尽快调整、提升与更新教育理念,纠正以实用理性为导向的片面的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建立自己的教管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2.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建设大学人文精神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代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高校管理者要充分认清大学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大学是传播与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大学教育的对象也是主体,“以学生为本”体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知识与技术的传授之外,更注重学生做人的教育。
  3.在教育方式改革中体现人文精神的价值。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行的。在专业知识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通过课堂上营造互动、融洽的氛围,达到学生自我感悟的目的,以促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
  确立人文教育的地位,增加人文课程的设置是十分必要的。与美国大学丰富的通识课程相比,我国大学人文课程的设置少之又少,且门类贫乏,大学有必要在第一、二学年开设一些有关传统文化、道德伦理、历史、文化艺术、外国文化等领域的课程并面向所有年级学生开设人文选修课,定期举办人文系列讲座,培养学生开阔的眼界,提高其人文素养。
  建设大学人文精神,有必要促进大学生人生精神的内化,注重其自我修养的锻炼。大学要多开设些内容丰富、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举办一些人文报告、讲座、人文活动等,成立一些人文社团,以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来满足大学生的要求。大学生要多参加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在充实自己的同时,使自己得到锻炼与提高。
  4.优化外部环境。通过加强立法、执法等,优化社会的外部环境,与此同时,优化博物馆、科技馆等社会德育基地建设,强化宣传主导价值观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介,为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提供一个健康、协调发展的精神空间。在物质建设层面上,通过建设广场花园、绿化环境等陶冶情操;在精神建设层面上,通过修建文化广场,建立报刊栏、文化栏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5.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人文精神是文化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建设大学人文精神,要给学生以自由宽松的思想环境及与之相对应的教育机制。高校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多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其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能。曾有人这么说:“听一场学术讲座远胜于听课的收获。”校园环境蕴含丰富的人文气息,无言的建筑和无形的氛围,都能变成人文的东西,给生活在其中的莘莘学子以精神上的鼓舞和激励。
  参考文献:
  [1]仪垂杰.当代大学人文精神的反思与重建[N].光明日报,2006—10—28(7).
  [2]陈国锋.培育、建设大学精神的若干思考[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5(3).
其他文献
通过幼胚拯救技术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再生植株,建立了节节麦×大麦杂种胚无性系。结果表明经过愈伤组织阶段不仅能够引起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也可以引起其结构的变异,且随着愈伤组织继代时间的延长,变异的频率和幅度增大。4个杂种胚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半年后,其中有2个胚分化出的再生植株其染色体自发加倍为节节麦-大麦双二倍体,它们的PMC MI 平均构型分别为: 13.95I+5.33RingII+1.67RodII+
该课题致力于在水稻中分离有应用价值的化学诱导型启动子,利用瞬间表达体系和植物转基因等手段分析其调控基因表达的特点和作用机制,初步建立植物化学可诱导表达体系;同时分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技术相对于荧光检测技术具有不易被光漂白,谱线宽度窄,可进行分子指认,可检测极低浓度的物质等优点,逐渐成为近年来生物
摘 要: 目前,高等院校的青年教师日益增多,导致本科生的受教育水平有所下降。本文针对上述现象,提出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 教育教学能力 高效教学 青年教师  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进行高效教学的核心能力,而青年教师是开展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极重要的力量。因此,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指青年教师从事
频率位于0.1~10THz之间的电磁波,同时具有微波和可见光的特性,称为太赫兹波。太赫兹高速无线通信作为太赫兹研究方向的一个重点,具有许多独特优势,如传输速率高、容量大,波长短、器
放线菌的种类非常丰富,能够产生很多活性物质用于生物防治和生物制药,包括农业杀虫剂、抗生素类药物和抗肿瘤药物等,所以近年来对于放线菌及其活性产物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广泛
摘 要: 导入是课堂组成的第一部分,巧妙地导入,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能引导学生顺利走进课堂,为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奠定基础。  关键词: 中学生物 引入法 教学任务  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学开设的各门课程都是学生必需的基础知识课,生物学是中学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之一。由于中考不考生物学,学校领导不重视,家长不关心,学生轻视。面对如此现状,“怎样上好生物课?”成了
消化道内存在多种激素,使得消化道成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器官.目前发现多种消化激素既可在消化道内表达又可在多种神经内分泌细胞中表达.该项研究主要研究了消化道内一种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