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省克东县大豆种植面积为40万亩。大豆根腐病是克东县生产上的常发性病害,严重制约着克东县的大豆生产,不仅可导致大豆减产,常年可使克东县大豆减产13.5%左右,而且还造成大豆含油量下降,近两年发病特别严重。2009年较重,田间病株率仍达到65.2%,病指达52.5%;2010年克东县推广抗病品种,田间自然病株率仍达51%左右,病指达44.5,分别是常年1.3和1.1倍。
一、发生概况
发病期早 .据我县植保站调查,2010年病叶于6月11日始见,病株6月1日始见比2009年早7天,比常年偏早10天左右。
品种不同发病程度不同. 2009年大豆根腐病普遍发生,不同大豆品种该病发生和危害程度不同。从调查结果看:新合丰35、东农163发病最重,病指分别为40.3、46.5;其次是垦农19、绥农10,病指分别为27.3、35.1;而绥农14、合丰35发病较轻,病指分别为10.4、13.6。
用药次数不同田间发病亦不同.对全县32个典型田块调查发现:未用药的田块平均病株率和病指达52%和45.4,用药1次的田块病株率和病指下降至36.5%和28.3;而用药2次的田块病株率和病指则下降27.5%和11.2,发病程度明显轻于未用药的田块。
二、发病原因浅析
适宜的气候条件所致.适宜的气候条件是导致大豆根腐病发生的重要因素。2009年6月份干旱;7月份降雨较历年同期偏少8.2mm,气温较历年偏低1.5℃,光照较历年同期减少11.5小时;8月上中旬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多60mm,气温偏高,日照多9.2小时。土壤长期干旱后连续降雨,大豆生长迅速,根和茎基部易产生纵裂伤口,对病菌侵入和蔓延极为有利。
耐病性差的品种.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大豆主栽品种发生了变化。2010年我县种植的主要品种有合丰40、黑河23、黑河18、黑河27、垦鉴豆28等,其中合丰40、黑河23、黑河18占总面积的72%。这5个品种中,无免疫或高抗品种,仅有几个品种发病较轻,如合丰40、黑河23等中早熟品种。仅管是这些早熟品种,由于开花早、耐病性差,仍有利于大豆根腐病发生。
轮作的不合理.由于种植习惯和豆价上涨等因素,我县大豆连作面积一直比较大,缺乏合理轮作,使得病菌源不断累积。2010年7月10日调查,轮作田的田块病株率分别比连作1、2年的田块低4.8和14.5个百分点。
4.土壤状况的影响
克东县土壤有相当一部分是白浆土,土壤粘重,透气性差,雨后易积水,田间湿度大;有利于根腐病的发生
播种深度及其他因素影响.春季土温低,播种过深过早,幼苗出土缓慢,幼茎及根系弱,地下部分延长,增加了病菌侵染的机会。据调查:播深3cm的发病率为30%;播深5cm的发病率为35%;播深10cm的发病率为97%。大豆胞囊线虫及其他线虫危害根部后,幼虫易感染根腐病。有些化学除草剂对豆苗有药害,阻止幼苗健康生长,也使大豆易发病。
三、综合防治技术
1.因地制宜选择大豆品种
在推广大豆新品种时,必须把品质、丰产性与耐病性综合起来考虑,必须遵循试验、示范、推广程序。在品种比较试验验收时要将大豆的耐病性作为一项重要指标。选用发病轻的、饱满、无伤的高质量大豆种子播种,减少出土前幼苗侵染的机会。作好种子处理用大豆种衣剂拌种。
2.科学耕种
要及时翻耕、平整耙细,改良土壤通气状况,减少田间积水。适时中耕培土,促进根系发育,防治地下害虫。应增施有机肥,培育壮秧,增强抗病力。在春季气温低、土壤粘重的根腐病常发区,提高耕作水平是非常重要的防病措施。大豆应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并且加强田间铲镗。
3.调整播深播期
根据土壤温度回升情况决定播期,寒冷地块要避免早播,地温稳定通过7~8℃开始播种,一般播期不超过5月10日在确保墒情的前提下,播深镇压后保持在3~5cm。
4.合理用药防治
种子处理:用50%多福合剂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4%拌种。已发病田块,及时喷湿叶面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小叶敌(0.1%天然芸薹素481)400~500倍液,尿素150~200g/亩;或喷施2%菌克毒克(宁南毒素水剂)50ml/亩。间隔7~10天连续喷2~3次,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促进病株新根的生成,增强植株的再生能力。
一、发生概况
发病期早 .据我县植保站调查,2010年病叶于6月11日始见,病株6月1日始见比2009年早7天,比常年偏早10天左右。
品种不同发病程度不同. 2009年大豆根腐病普遍发生,不同大豆品种该病发生和危害程度不同。从调查结果看:新合丰35、东农163发病最重,病指分别为40.3、46.5;其次是垦农19、绥农10,病指分别为27.3、35.1;而绥农14、合丰35发病较轻,病指分别为10.4、13.6。
用药次数不同田间发病亦不同.对全县32个典型田块调查发现:未用药的田块平均病株率和病指达52%和45.4,用药1次的田块病株率和病指下降至36.5%和28.3;而用药2次的田块病株率和病指则下降27.5%和11.2,发病程度明显轻于未用药的田块。
二、发病原因浅析
适宜的气候条件所致.适宜的气候条件是导致大豆根腐病发生的重要因素。2009年6月份干旱;7月份降雨较历年同期偏少8.2mm,气温较历年偏低1.5℃,光照较历年同期减少11.5小时;8月上中旬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多60mm,气温偏高,日照多9.2小时。土壤长期干旱后连续降雨,大豆生长迅速,根和茎基部易产生纵裂伤口,对病菌侵入和蔓延极为有利。
耐病性差的品种.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大豆主栽品种发生了变化。2010年我县种植的主要品种有合丰40、黑河23、黑河18、黑河27、垦鉴豆28等,其中合丰40、黑河23、黑河18占总面积的72%。这5个品种中,无免疫或高抗品种,仅有几个品种发病较轻,如合丰40、黑河23等中早熟品种。仅管是这些早熟品种,由于开花早、耐病性差,仍有利于大豆根腐病发生。
轮作的不合理.由于种植习惯和豆价上涨等因素,我县大豆连作面积一直比较大,缺乏合理轮作,使得病菌源不断累积。2010年7月10日调查,轮作田的田块病株率分别比连作1、2年的田块低4.8和14.5个百分点。
4.土壤状况的影响
克东县土壤有相当一部分是白浆土,土壤粘重,透气性差,雨后易积水,田间湿度大;有利于根腐病的发生
播种深度及其他因素影响.春季土温低,播种过深过早,幼苗出土缓慢,幼茎及根系弱,地下部分延长,增加了病菌侵染的机会。据调查:播深3cm的发病率为30%;播深5cm的发病率为35%;播深10cm的发病率为97%。大豆胞囊线虫及其他线虫危害根部后,幼虫易感染根腐病。有些化学除草剂对豆苗有药害,阻止幼苗健康生长,也使大豆易发病。
三、综合防治技术
1.因地制宜选择大豆品种
在推广大豆新品种时,必须把品质、丰产性与耐病性综合起来考虑,必须遵循试验、示范、推广程序。在品种比较试验验收时要将大豆的耐病性作为一项重要指标。选用发病轻的、饱满、无伤的高质量大豆种子播种,减少出土前幼苗侵染的机会。作好种子处理用大豆种衣剂拌种。
2.科学耕种
要及时翻耕、平整耙细,改良土壤通气状况,减少田间积水。适时中耕培土,促进根系发育,防治地下害虫。应增施有机肥,培育壮秧,增强抗病力。在春季气温低、土壤粘重的根腐病常发区,提高耕作水平是非常重要的防病措施。大豆应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并且加强田间铲镗。
3.调整播深播期
根据土壤温度回升情况决定播期,寒冷地块要避免早播,地温稳定通过7~8℃开始播种,一般播期不超过5月10日在确保墒情的前提下,播深镇压后保持在3~5cm。
4.合理用药防治
种子处理:用50%多福合剂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4%拌种。已发病田块,及时喷湿叶面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小叶敌(0.1%天然芸薹素481)400~500倍液,尿素150~200g/亩;或喷施2%菌克毒克(宁南毒素水剂)50ml/亩。间隔7~10天连续喷2~3次,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促进病株新根的生成,增强植株的再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