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深入学习新教育理论,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切实有效地推进新的课程改革。
【关键词】改革 兴趣 创新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新的教学理念在不断发生冲撞。在新课程背景下,要避免“穿新鞋走老路”,切实有效地推进新的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工作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实现自我角色的转换
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需要把自己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平等的朋友,适时激励和引导学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创造平等和谐的环境,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锻炼了技能,又培养了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新课程要求的教育教学目标。为此,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特别是思想品德这一门学科相对比较综合,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各个方面,这就给担任这一学科的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师生平等交往的过程中,仅仅懂得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要不断地学习,另外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但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的。
二、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设计能吸引学生的问题,创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学生能接受、爱观看、喜爱参与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联系生活,唤起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条件,让学生边看边想,既动手又动脑。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丰富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主动学习的热情。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要加强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学生的差异,重视后进生的转化
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学生也一样。各班由几十名年龄相当的学生组成,他们虽处在同一年龄段,但性格、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所以在教学中要针对这一点采用“因材施教”“培优补差”的教学方法,对成绩良好的学生高标准,严要求,精益求精;对中等生制定追赶目标并督促其定期赶上;成绩差的学生更需要关爱、鼓励。因此对成绩差的学生不排斥、不挖苦、不放弃,给其关注和特别的辅导,引导他们树立信心,当他们取得一点点的成绩的时候,应及时地给予表扬,当他们犯错误的时候给予宽容,不轻易当众批评。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时间可能比较长,但是如果能坚持下去的话,对改善中下等生的成绩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科任老师与学生们的关系。
四、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实践能力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实践性很强,时代气息浓。但一些概念和原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学生直接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只有理论结合实际,让理论回到它赖以升华的事实中去,学生才能通过对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的分析,正确理解和准确的把握理论所概括的内容,因此,恰当的联系实际,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其主要途径有:在课堂教学中,将课内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社会,分析时事;在课堂教学外,带领学生迈出校门,走上社会,如鼓励学生坚持收看“新闻联播”,浏览报刊杂志,从关心国内外大事以及发生在身边的大小事情入手,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观察分析到的社会现象和教材上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讨论,真正学以致用,组织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时事报告会,专题讨论会,平时组织学生参加时事兴趣小组,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分析时事,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到附近的企业、机关参观,进行社会调查,请企业家、人大代表、道德模范讲课等,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可以感觉到思想品德学科的实用价值,既深化了课堂知识的理解,又接受了思想教育,还培养了学生的政治敏感能力,使本学科的知识、教育功能得到有机地结合。
总之,新课程改革是一个新生的事物,我们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深入学习新教育理论,并在理论的指导下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学习他人先进可行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河南温县一中;454850)
【关键词】改革 兴趣 创新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新的教学理念在不断发生冲撞。在新课程背景下,要避免“穿新鞋走老路”,切实有效地推进新的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工作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实现自我角色的转换
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需要把自己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平等的朋友,适时激励和引导学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创造平等和谐的环境,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锻炼了技能,又培养了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新课程要求的教育教学目标。为此,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特别是思想品德这一门学科相对比较综合,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各个方面,这就给担任这一学科的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师生平等交往的过程中,仅仅懂得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要不断地学习,另外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但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的。
二、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设计能吸引学生的问题,创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学生能接受、爱观看、喜爱参与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联系生活,唤起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条件,让学生边看边想,既动手又动脑。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丰富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主动学习的热情。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要加强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学生的差异,重视后进生的转化
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学生也一样。各班由几十名年龄相当的学生组成,他们虽处在同一年龄段,但性格、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所以在教学中要针对这一点采用“因材施教”“培优补差”的教学方法,对成绩良好的学生高标准,严要求,精益求精;对中等生制定追赶目标并督促其定期赶上;成绩差的学生更需要关爱、鼓励。因此对成绩差的学生不排斥、不挖苦、不放弃,给其关注和特别的辅导,引导他们树立信心,当他们取得一点点的成绩的时候,应及时地给予表扬,当他们犯错误的时候给予宽容,不轻易当众批评。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时间可能比较长,但是如果能坚持下去的话,对改善中下等生的成绩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科任老师与学生们的关系。
四、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实践能力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实践性很强,时代气息浓。但一些概念和原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学生直接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只有理论结合实际,让理论回到它赖以升华的事实中去,学生才能通过对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的分析,正确理解和准确的把握理论所概括的内容,因此,恰当的联系实际,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其主要途径有:在课堂教学中,将课内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社会,分析时事;在课堂教学外,带领学生迈出校门,走上社会,如鼓励学生坚持收看“新闻联播”,浏览报刊杂志,从关心国内外大事以及发生在身边的大小事情入手,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观察分析到的社会现象和教材上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讨论,真正学以致用,组织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时事报告会,专题讨论会,平时组织学生参加时事兴趣小组,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分析时事,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到附近的企业、机关参观,进行社会调查,请企业家、人大代表、道德模范讲课等,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可以感觉到思想品德学科的实用价值,既深化了课堂知识的理解,又接受了思想教育,还培养了学生的政治敏感能力,使本学科的知识、教育功能得到有机地结合。
总之,新课程改革是一个新生的事物,我们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深入学习新教育理论,并在理论的指导下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学习他人先进可行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河南温县一中;45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