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jjgogo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导学案的优势
  导学案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
  1.导学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往学生学习被动,像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亦步亦趋,无所适从,学习起来感觉吃力,索然无味。即使教师布置预习任务,他们也只是草草地把课文看一遍,敷衍了事。但自从实施了导学案以后,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进行有目的的预习。主要是初读课文、扫清障碍、掌握基础知识,为上课做必要的资料准备,在发现疑难问题时做好标识,以便课堂上能重点把握,减轻课堂压力。还能多渠道、多角度地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这样一来,学生经过预习,往往能解决新课中一半以上的问题,当他们带着对新知识的初步认知与感悟走进课堂时,能够主动提问、踊跃发言,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也“活”了。学生可以一改往日被动的局面,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学习活动,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能在适合自己的导学案中逐步展露自己的优势,因材施学,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体验到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这种教学活动,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2.信息容量大,能够提供大量的参考资料。精彩的导语、作者作品介绍、写作背景、相关的文学常识、解题的方法及技巧等等都在导学案里面很直观地呈现出来。很好地解决了学生(特别是农村住宿生)资料来源少、时间紧的问题,极大的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3.导学案能有效地训练阅读技能,提高教学效率。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教案设计去完成一篇篇课文的阅读理解,学生得到的是教师制作的“现成饭”,一旦离开教师,学生恐怕就得“挨饿了”。有了导学案,学生则是在教师的提示和指点下,通过自己的阅读实践来实行阅读理解的,从而掌握一定的学法,而在自我劳动实践中悟出的结论、学到的方法、形成的技能则是最为管用的,切将在学生的头脑中深深扎根。
  二、导学案的运用
  导学案的优势对于实现高效课堂,推进新课改有着重要的价值。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运用呢?
  1、教师要精心备课,编写导学案。因为高效课堂要求教师由台前的“演”退到了幕后的“导”,所以功夫就要大量的花在备课上 。除了要翻越大量的教参及资料备好课外,还要“备”学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准备“大餐”, 问题的预设要到位,知识脉络要清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上课都能动起来而又不觉得吃力。
  2、教师要精心组织课堂,做好学生的“导师”。在课堂上主权虽然交给了学生,但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此时更是一位主持人、导师。以小组为单位,代表展示,其他同学补充;教师点拨注重知识的梳理,学习方法的指导,并指导学生学会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出对知识的理解
  3、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学习情绪。面对导学案,每个学生的认识及理解会有所不同。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质疑,善于激发学生好奇心并驱使学生认真观察感受世界,积极肯定学生不拘一格的创新见解让他们燃起创造性思维的熊熊火焰。
  4、善于生疑激趣,组织争辩。对有分歧问题的争辩,要引而不发。引,是为了打开思路;不发,是不过早地下结论。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有利于思维的深化周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带有推测性问题的争辨,应引导学生抓住实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应善于抓装愤”“悱”之时,巧妙点拨,使学生思路豁然开朗,顿开茅塞。
  在教学过程中,导学案就是一双隐形的翅膀,运用地好了就能让你的学生在求知的天空自由的翱翔,反之则会成为教与学的沉重负担。课改之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这条路上只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为指导,相信高效的课堂不会太遥远。
其他文献
当今,语文教学改革提倡培养创新人才。于是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在为中国的语文教学追寻着一条通往光明的路。语文教学已不再注重于读读书,认认字。从更深远的意义来看人们已经把语文教学看作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最基础的学科。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却碰到了很多困难:  一、第一难:考试  语文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除了书面还有口头,除了课本更有社会,用一张试卷来考,肯
期刊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但是,通过实习这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这么一个现象:学生写的作文随着年级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空洞,越来越枯燥,即使写的内容不少,但给人的感觉也是干巴巴的,东拼西
期刊
中考一年年过去,又一年年地迎来,在来年的中考作文考试中也许会又出现下面的情况:作文来不及做、作文中间卡住、作文无法结尾等情况,并为此而大大地降低了应试作文的得分率。   其实,那些学生们,如果掌握了一些应急处理的小常识,不仅能挽回败局帮你顺利完成结束你的应试作文,相对提高应试作文的成绩,如果运用得好的话,甚至还可以出奇制胜,拨得云开见日出,反败为胜,为你的作文增色,造就一篇高分作文!   一、
期刊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张扬个性才能演绎出不同的人生。写作也是如此,写作中只有让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做作文的主人,才能写出有特色的亮点作文。   一、创造氛围,搭建个性发挥平台   让学生走进生活,让生活吸引学生。我设计话题,让学生的个性在演讲、辩论中得以发挥,让他们的个性在唇枪舌剑中得以展现。通过讨论,每一个学生可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把一个宽泛抽象的生活话题变成一个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可供
期刊
阅读效率是一线教师比较纠结但又必须深刻思考的课题。何为效率?字典的解释是:①机械、电器等工作时,有用功在总共中所占的百分比。②单位时间里实际完成的工作量。如果以阅读教学为衡量对象,这两个解释都适合。所以,综合考虑,教学效率应该涵盖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的质量因素,即教学行为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成果;二是教学的数量因素,即单位时间内完成了多少教学任务。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怎样使学生在一节课内又快又
期刊
众多的文章,结尾形式千变万化,不拘一格。然而,不管哪一种都要与文章紧密相连,切不可游离于主题之外。现介绍几种常用的结尾样式,供同学们欣赏借鉴。  一、自然收束式  叙事过程一路向前渐近式发展,高潮过后,至结尾处自然收束,无丝毫做作。这是文章结尾样式中最普遍最常用的一种,简便易学。  请看下面几个结尾片断:  1、这一年秋天,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打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
期刊
在一次语文教学研讨会上,一位教授提出一个观点:目前,语文越来越承担它本不应该承担的东西。有人说,语文就是生活,可是,难道数学、物理、化学就不是生活了吗?其实,语文就是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学。有一种看法,认为在语文中加上 “孝”“理想”等东西,学生就会真的在反复的说教之下变得“孝”、有理想,这都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应该为超载的语文“减负”。  教授的观点可以说切中了我们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期刊
一、读其文,走近大师  在学习《桃花源记》的基础上,简单了解其人,然后是阅读他的《五柳先生传》,萧统的《陶渊明传》,刘小川的《品中国文人》。还有,他的《与子俨等疏》《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诗歌。  在查阅同学们的读书笔记时,我发现了有全文抄写《五柳先生传》的,有摘抄《归去来兮辞》的,有诗歌抄录并赏析的:《归园田居》《饮酒》最多。还有,最可贵的是万馨蔚还提出了自己的读书疑惑:五柳先生传所
期刊
中国诗歌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尤其是古诗取得的成绩,对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有重要的影响。可是在教学过程中,却远远达不到教者的期盼。  古诗文,她毕竟来源于久远的历史,历史的沧桑会将古今之人的情感链接蒙上尘埃,要清晰地感于历史,便要走进历史,从而感悟古绪。  古典诗歌是诗人的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它是一种感性形象。我们常说的诗歌的意境正是诗人的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形成的,它需要感性
期刊
事实证明,在语文课堂中恰当地利用“空白”艺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从而让学生尽情地享受语文的趣味,品味语文的美丽。   一、独思是创新精神的沃土   1、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宋明理学家张载说:“学贵心悟,守旧无功。”他们都是把握了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思。其实,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培养语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