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导学案的优势
导学案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
1.导学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往学生学习被动,像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亦步亦趋,无所适从,学习起来感觉吃力,索然无味。即使教师布置预习任务,他们也只是草草地把课文看一遍,敷衍了事。但自从实施了导学案以后,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进行有目的的预习。主要是初读课文、扫清障碍、掌握基础知识,为上课做必要的资料准备,在发现疑难问题时做好标识,以便课堂上能重点把握,减轻课堂压力。还能多渠道、多角度地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这样一来,学生经过预习,往往能解决新课中一半以上的问题,当他们带着对新知识的初步认知与感悟走进课堂时,能够主动提问、踊跃发言,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也“活”了。学生可以一改往日被动的局面,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学习活动,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能在适合自己的导学案中逐步展露自己的优势,因材施学,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体验到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这种教学活动,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2.信息容量大,能够提供大量的参考资料。精彩的导语、作者作品介绍、写作背景、相关的文学常识、解题的方法及技巧等等都在导学案里面很直观地呈现出来。很好地解决了学生(特别是农村住宿生)资料来源少、时间紧的问题,极大的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3.导学案能有效地训练阅读技能,提高教学效率。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教案设计去完成一篇篇课文的阅读理解,学生得到的是教师制作的“现成饭”,一旦离开教师,学生恐怕就得“挨饿了”。有了导学案,学生则是在教师的提示和指点下,通过自己的阅读实践来实行阅读理解的,从而掌握一定的学法,而在自我劳动实践中悟出的结论、学到的方法、形成的技能则是最为管用的,切将在学生的头脑中深深扎根。
二、导学案的运用
导学案的优势对于实现高效课堂,推进新课改有着重要的价值。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运用呢?
1、教师要精心备课,编写导学案。因为高效课堂要求教师由台前的“演”退到了幕后的“导”,所以功夫就要大量的花在备课上 。除了要翻越大量的教参及资料备好课外,还要“备”学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准备“大餐”, 问题的预设要到位,知识脉络要清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上课都能动起来而又不觉得吃力。
2、教师要精心组织课堂,做好学生的“导师”。在课堂上主权虽然交给了学生,但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此时更是一位主持人、导师。以小组为单位,代表展示,其他同学补充;教师点拨注重知识的梳理,学习方法的指导,并指导学生学会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出对知识的理解
3、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学习情绪。面对导学案,每个学生的认识及理解会有所不同。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质疑,善于激发学生好奇心并驱使学生认真观察感受世界,积极肯定学生不拘一格的创新见解让他们燃起创造性思维的熊熊火焰。
4、善于生疑激趣,组织争辩。对有分歧问题的争辩,要引而不发。引,是为了打开思路;不发,是不过早地下结论。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有利于思维的深化周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带有推测性问题的争辨,应引导学生抓住实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应善于抓装愤”“悱”之时,巧妙点拨,使学生思路豁然开朗,顿开茅塞。
在教学过程中,导学案就是一双隐形的翅膀,运用地好了就能让你的学生在求知的天空自由的翱翔,反之则会成为教与学的沉重负担。课改之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这条路上只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为指导,相信高效的课堂不会太遥远。
导学案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
1.导学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往学生学习被动,像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亦步亦趋,无所适从,学习起来感觉吃力,索然无味。即使教师布置预习任务,他们也只是草草地把课文看一遍,敷衍了事。但自从实施了导学案以后,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进行有目的的预习。主要是初读课文、扫清障碍、掌握基础知识,为上课做必要的资料准备,在发现疑难问题时做好标识,以便课堂上能重点把握,减轻课堂压力。还能多渠道、多角度地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这样一来,学生经过预习,往往能解决新课中一半以上的问题,当他们带着对新知识的初步认知与感悟走进课堂时,能够主动提问、踊跃发言,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也“活”了。学生可以一改往日被动的局面,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学习活动,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能在适合自己的导学案中逐步展露自己的优势,因材施学,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体验到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这种教学活动,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2.信息容量大,能够提供大量的参考资料。精彩的导语、作者作品介绍、写作背景、相关的文学常识、解题的方法及技巧等等都在导学案里面很直观地呈现出来。很好地解决了学生(特别是农村住宿生)资料来源少、时间紧的问题,极大的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3.导学案能有效地训练阅读技能,提高教学效率。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教案设计去完成一篇篇课文的阅读理解,学生得到的是教师制作的“现成饭”,一旦离开教师,学生恐怕就得“挨饿了”。有了导学案,学生则是在教师的提示和指点下,通过自己的阅读实践来实行阅读理解的,从而掌握一定的学法,而在自我劳动实践中悟出的结论、学到的方法、形成的技能则是最为管用的,切将在学生的头脑中深深扎根。
二、导学案的运用
导学案的优势对于实现高效课堂,推进新课改有着重要的价值。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运用呢?
1、教师要精心备课,编写导学案。因为高效课堂要求教师由台前的“演”退到了幕后的“导”,所以功夫就要大量的花在备课上 。除了要翻越大量的教参及资料备好课外,还要“备”学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准备“大餐”, 问题的预设要到位,知识脉络要清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上课都能动起来而又不觉得吃力。
2、教师要精心组织课堂,做好学生的“导师”。在课堂上主权虽然交给了学生,但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此时更是一位主持人、导师。以小组为单位,代表展示,其他同学补充;教师点拨注重知识的梳理,学习方法的指导,并指导学生学会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出对知识的理解
3、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学习情绪。面对导学案,每个学生的认识及理解会有所不同。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质疑,善于激发学生好奇心并驱使学生认真观察感受世界,积极肯定学生不拘一格的创新见解让他们燃起创造性思维的熊熊火焰。
4、善于生疑激趣,组织争辩。对有分歧问题的争辩,要引而不发。引,是为了打开思路;不发,是不过早地下结论。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有利于思维的深化周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带有推测性问题的争辨,应引导学生抓住实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应善于抓装愤”“悱”之时,巧妙点拨,使学生思路豁然开朗,顿开茅塞。
在教学过程中,导学案就是一双隐形的翅膀,运用地好了就能让你的学生在求知的天空自由的翱翔,反之则会成为教与学的沉重负担。课改之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这条路上只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为指导,相信高效的课堂不会太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