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土地集约利用是一个与特定时期、特定区域密切相关的动态的、相对的概念,在一定区域经济社会技术条件下,在充分发挥区域产业集聚效益的基础上,以优化产业用地结构和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通过增加对单位面积土地的非土地要素的投入以及优化存量土地利用结构等手段,减少区域经济增长的土地资源消耗、提高土地利用的投入产出效率和经济效益,以最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 产业集聚产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
1产业园区的形成
1.1产业集聚
“产业集聚是指同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一个过程。”企业和产业在特定的区域空间集中,彼此的相互作用可以带来经济利益或成本节约。主要表现在企业、产业,乃至整个区域的规模性经济和外部性经济。
1.2产业园区的形成
产业集聚为产业园区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如果产业集聚是一个过程、一种现象,那么产业园区应该是这一过程发展出来的形态。最初的产业集聚可能是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自然出现的自发现象,只靠自主发展就会缺乏秩序,用地布局也可能出现不合理和混乱的现象。产业园区的概念形成后,可以通过规划在产业集聚的基础上,对区域内的企业或机构进行统筹布局,使园区内用地功能更加合理,土地利用更加高效。
2土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力
土地集约利用是我国保障耕地资源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驱动力的研究对解释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和建立土地集约利用机制起着关键作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力是推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方向和速度变化的各项因素。可归为四个方面: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环境因素。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不可分割,合力形成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驱动机制。
当今对驱动力的研究主要从内外两方面来阐述,内在驱动力包括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土地稀缺性、土地区位、产权因素、产业结构、环境容量等;外在驱动力包括自然条件、技术进步、区域土地利用政策、规划等。目前,关于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定量分析逐渐升温,研究表明土地市场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模、城市化水平、人地关系、产业结构、政府管制等是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主导驱动力。
3产业园区对土地集约利用的作用
3.1用地统筹规划提高土地集约利用度
产业园区按功能划分为:生产区、研发区、仓储区、生产服务区和生活配套区。不同类型的园区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因此各功能分区所占的比重也有差异。产业园区规划,根据园区功能定位合理分配各种分区的用地规模,协调各类用地的功能,优化道路系统和用地结构,确定规划园区的容积率、建筑密度、开发强度等技术指标。通过对整体的统筹规划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3.2地方化效应提高土地集约利用度
产业园区内相互关联的企业、服务业、管理和科研机构,在一个特定的区域集中布置,很多资源、信息都得到共享。这些企业之间存在投入产出之间的垂直联系和成本关联效应以及分工与专业化效应等联系效应,可以使该产业用地数量大大减少。
例如,由于企业之间的投入产出的垂直关联效应的存在,一个企业的产出成为另一个企业的中间投入品,这样的关联聚集在同一区域中,就可以减少甚至根本不需要原材料及产成品的仓库,从而节约企业的用地数量。与此同时,聚集在同一地方的某一特定产业的众多企业之间,由于分工与专业化经济、成本—需求关联外部经济与中间投入品的外部规模经济、劳动力共享市场的外部经济、知识溢出与交流的外部经济等外部规模经济效应的存在,使得该产业的土地产出效益大为提高。因此,产业集聚一方面使得产业用地投入数量减少,另一方面又使得土地产出增加。正是由于产业集聚的地方化效应提高了产业用地的集约利用程度,减少了土地资源的占用,提高了区域经济增长的质量。
3.3城市化效应提高土地集约利用度
产业聚集于某一地区后,伴随着企业内部规模经济和地方化经济的产生,人口与劳动力的聚集,必将导致相关产业、辅助产业、配套产业及服务行业的产生与聚集,多元化的产业使得市场不断扩大,并形成区域极化效应,促成了区域经济的中心——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从空间角度看,产业集聚带来了在一定面积的土地空間上各产业的增加与集中、人口的聚集和各种基础设施与服务的聚集,区域产业集聚程度越强烈,区域的中心——城市的规模越大,这种产业聚集、人口聚集与基础设施的聚集效应越大。
从区域土地利用形态上,表现为一定范围的区域土地上资本、劳动力与技术等要素投入规模的增加与土地利用密度的提高;从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上,表现为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带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与产业用地效率的提高;从区域土地利用的投入产出比上,表现为由区域土地的聚集直接带来的区域土地投入的大幅度减少和区域土地产出的大幅度增加,即区域土地投入的最佳化和土地效益的最佳化。区域土地资源处于节约、低耗费的使用状态,即区域土地资源处于集约利用状态,区域经济亦处于节约使用土地资源的高质量的集约增长状态。
4产业园区规划可能面临的问题
4.1空间布局是否合理
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产业园区的在区域范围内的区位布局。产业的对城市和区域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它的区位选择可能改变城市或区域的结构和发展方向。总体规划和区域规划制定时,往往是对资源、经济、土地等条件进行细致分析后,再确定产业园区的选址。另一个是产业园区内部各功能分区的布局。目标是生产、研发、仓储、服务、配套等各项功能相互配合,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同时在地块划分时,保持灵活性和伸缩性,便于规划实施的操作。
4.2土地利用是否高效
影响土地集约程度的各个因素,包括反映土地闲置率的土地开发程度、反映土地使用合理性的用地结构状况、反映土地生产能力的工业用地投入产出效益等。其中容积率、建筑密度、投入强度等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决定着具体建设项目用地总面积 对土地利用的效率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如果对这些指标进行更加控制,将会大幅度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例如,可以适当提升容积率标准,目前工业用地的容积率与非工业用地有很大的差距,既使考虑工业建筑自身要求,工业用地容积率指标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5结语
从空间角度看,产业集聚引起的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动,最终表现在一定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动和土地利用强度的提高,亦即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提高。反过来说,土地的利用状态实质上是各种要素集聚与配置的空间表现,是经济活动在物质空间上的投影,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集聚特征和内在机理。产业集聚的聚集经济效应引起的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和区域土地集约利用度提高是制造业集聚推动区域经济增长过程的两个方面,体现了经济系统和空间系统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发展及展望[J],张前进,侯光辉等,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8卷 (第3期)
2.区域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产业集聚与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研究,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地政研究中心
3.浅谈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袁东华,姜荣荣
4.产业集聚与产业园区建设的链式共生模式[J],张秀娥,何山,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2
5.产业园区规划研究,王淑芬,环境科学
【关键词】 产业集聚产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
1产业园区的形成
1.1产业集聚
“产业集聚是指同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一个过程。”企业和产业在特定的区域空间集中,彼此的相互作用可以带来经济利益或成本节约。主要表现在企业、产业,乃至整个区域的规模性经济和外部性经济。
1.2产业园区的形成
产业集聚为产业园区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如果产业集聚是一个过程、一种现象,那么产业园区应该是这一过程发展出来的形态。最初的产业集聚可能是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自然出现的自发现象,只靠自主发展就会缺乏秩序,用地布局也可能出现不合理和混乱的现象。产业园区的概念形成后,可以通过规划在产业集聚的基础上,对区域内的企业或机构进行统筹布局,使园区内用地功能更加合理,土地利用更加高效。
2土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力
土地集约利用是我国保障耕地资源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驱动力的研究对解释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和建立土地集约利用机制起着关键作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力是推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方向和速度变化的各项因素。可归为四个方面: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环境因素。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不可分割,合力形成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驱动机制。
当今对驱动力的研究主要从内外两方面来阐述,内在驱动力包括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土地稀缺性、土地区位、产权因素、产业结构、环境容量等;外在驱动力包括自然条件、技术进步、区域土地利用政策、规划等。目前,关于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定量分析逐渐升温,研究表明土地市场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模、城市化水平、人地关系、产业结构、政府管制等是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主导驱动力。
3产业园区对土地集约利用的作用
3.1用地统筹规划提高土地集约利用度
产业园区按功能划分为:生产区、研发区、仓储区、生产服务区和生活配套区。不同类型的园区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因此各功能分区所占的比重也有差异。产业园区规划,根据园区功能定位合理分配各种分区的用地规模,协调各类用地的功能,优化道路系统和用地结构,确定规划园区的容积率、建筑密度、开发强度等技术指标。通过对整体的统筹规划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3.2地方化效应提高土地集约利用度
产业园区内相互关联的企业、服务业、管理和科研机构,在一个特定的区域集中布置,很多资源、信息都得到共享。这些企业之间存在投入产出之间的垂直联系和成本关联效应以及分工与专业化效应等联系效应,可以使该产业用地数量大大减少。
例如,由于企业之间的投入产出的垂直关联效应的存在,一个企业的产出成为另一个企业的中间投入品,这样的关联聚集在同一区域中,就可以减少甚至根本不需要原材料及产成品的仓库,从而节约企业的用地数量。与此同时,聚集在同一地方的某一特定产业的众多企业之间,由于分工与专业化经济、成本—需求关联外部经济与中间投入品的外部规模经济、劳动力共享市场的外部经济、知识溢出与交流的外部经济等外部规模经济效应的存在,使得该产业的土地产出效益大为提高。因此,产业集聚一方面使得产业用地投入数量减少,另一方面又使得土地产出增加。正是由于产业集聚的地方化效应提高了产业用地的集约利用程度,减少了土地资源的占用,提高了区域经济增长的质量。
3.3城市化效应提高土地集约利用度
产业聚集于某一地区后,伴随着企业内部规模经济和地方化经济的产生,人口与劳动力的聚集,必将导致相关产业、辅助产业、配套产业及服务行业的产生与聚集,多元化的产业使得市场不断扩大,并形成区域极化效应,促成了区域经济的中心——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从空间角度看,产业集聚带来了在一定面积的土地空間上各产业的增加与集中、人口的聚集和各种基础设施与服务的聚集,区域产业集聚程度越强烈,区域的中心——城市的规模越大,这种产业聚集、人口聚集与基础设施的聚集效应越大。
从区域土地利用形态上,表现为一定范围的区域土地上资本、劳动力与技术等要素投入规模的增加与土地利用密度的提高;从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上,表现为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带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与产业用地效率的提高;从区域土地利用的投入产出比上,表现为由区域土地的聚集直接带来的区域土地投入的大幅度减少和区域土地产出的大幅度增加,即区域土地投入的最佳化和土地效益的最佳化。区域土地资源处于节约、低耗费的使用状态,即区域土地资源处于集约利用状态,区域经济亦处于节约使用土地资源的高质量的集约增长状态。
4产业园区规划可能面临的问题
4.1空间布局是否合理
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产业园区的在区域范围内的区位布局。产业的对城市和区域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它的区位选择可能改变城市或区域的结构和发展方向。总体规划和区域规划制定时,往往是对资源、经济、土地等条件进行细致分析后,再确定产业园区的选址。另一个是产业园区内部各功能分区的布局。目标是生产、研发、仓储、服务、配套等各项功能相互配合,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同时在地块划分时,保持灵活性和伸缩性,便于规划实施的操作。
4.2土地利用是否高效
影响土地集约程度的各个因素,包括反映土地闲置率的土地开发程度、反映土地使用合理性的用地结构状况、反映土地生产能力的工业用地投入产出效益等。其中容积率、建筑密度、投入强度等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决定着具体建设项目用地总面积 对土地利用的效率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如果对这些指标进行更加控制,将会大幅度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例如,可以适当提升容积率标准,目前工业用地的容积率与非工业用地有很大的差距,既使考虑工业建筑自身要求,工业用地容积率指标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5结语
从空间角度看,产业集聚引起的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动,最终表现在一定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动和土地利用强度的提高,亦即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提高。反过来说,土地的利用状态实质上是各种要素集聚与配置的空间表现,是经济活动在物质空间上的投影,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集聚特征和内在机理。产业集聚的聚集经济效应引起的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和区域土地集约利用度提高是制造业集聚推动区域经济增长过程的两个方面,体现了经济系统和空间系统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发展及展望[J],张前进,侯光辉等,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8卷 (第3期)
2.区域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产业集聚与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研究,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地政研究中心
3.浅谈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袁东华,姜荣荣
4.产业集聚与产业园区建设的链式共生模式[J],张秀娥,何山,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2
5.产业园区规划研究,王淑芬,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