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间质瘤靶向药物的治疗药物监测中国专家共识

来源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_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实体肿瘤,其发病机制主要与KIT、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lpha,PDGFRA)基因突变相关[1-2]。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进步和靶向药物的广泛应用,GIST进入外科手术联合靶向药物的综合治疗模式[3-5]。尽管靶向治疗可显著改善GIST患者预后,但由于靶向药物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PK)个体差异大,部分患者可因药物暴露量低导致耐药发生或疾病进展[6-7]。近年来研究表明,GIST靶向治疗药物的PK参数与临床疗效和/或不良反应显著相关,提示可通过监测血药浓度指导个体化用药[8-10]。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硕士研究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等统计学方法验证了人力-社会资本与一线城市硕士生就业质量的相关性,并依据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理论、劳动力价格理论、理性经济人假设及社会性别理论探讨人力-社会资本变量对硕士生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一线城市2019届硕士生就业质量评价平均得分84.66分;硕士生的学科、主动与导师交流次数、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时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