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的时候,职场人不是因为不优秀阻碍了个人争取更大的成功,而是因为太优秀却不善于藏拙示弱、不知道退一步让三分而阻碍自己提升。
美承集团人力资源总监齐超宇讲了一个故事:“我一位朋友年纪轻轻就担任某著名外企的副总裁,可谓身居高位年轻有为,为人自然心高气傲。有一次,我们一起去拜访一个老朋友,进门时,由于他习惯了昂着头目不斜视,所以头狠狠地撞到了门梁上,这时他才发现,老朋友的门楣设得很低,绝大部分人进出都要低头才行。”
将故事和上述“为什么”联系起来就不难发现:有的时候,职场人不是因为不优秀阻碍了个人争取更大的成功,而是因为太优秀却不善于藏拙示弱、不知道退一步让三分而阻碍自己提升。
如果说齐超宇先生的故事想告诉我们要学会观察周围,不要自视甚高,在适当的时候要学会低头,不然会受伤。那么,我们想要追问的是:职场上低头有什么好处7又到底该什么时候“低头”示弱?如何“示弱”但同时坚持己见、表现得体?“示弱”需要有哪些注意事项?
让几位人资专家来——揭晓答案吧。
职场行走通则:遇强示弱、遇弱示强
史为建:职场行走有这样一个通则,即遇强示弱、遇弱示强。这是一种职场智慧,但遇弱示强不难,难的是遇强示弱。在强者面前示弱是生存的一种方式,这种以退为进的方式可以化解对方的戒心,甚至化困难于无形,即便遇上恃强凌弱的人,示弱也足以让对方摸不清你的虚实,降低对方攻击的有效性,并且可能使对方因攻击失效而收手,自己因此赢得生存空间。
声志明:人在职场,大致常处于两类生存环境:一是围绕某个中心进行工作,二是与力量均衡的团队或个人进行协作。围绕一个中心转的情况下,无论这个中心是专业权威,还是职位最高领导,公司从上至下、从决策到流程,都习惯不由自主地相信权威,或者依赖领导者决策。这种情况下示弱的话很可能会让决策缺乏效率。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而组织各方力量比较均衡,尤其是当各团队的目标和利益有冲突时,强硬的解决方式往往不容易获得其他团队的支持,“示弱”(其实是有原则地妥协)则有利于达成目标,是比较有效的柔性解决方案,可以共赢。
声志明:我曾经遇到的一个领导。他总是提到:“每个人都应该是发动机而不仅仅是齿轮。”这位领导每次听取汇报前心里其实早有答案,但他一般不会讲出来,而是表现出需要等待我们给解决方案,需要我们的调研结果,等我们讲完之后,他归纳总结发言。这位领导这么做,好处是培养了我们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而且充分调动了积极性,让我们认为事情的解决很大部分和自己的思考、行动有关。
换言之,有些领导希望给予下属一些独立思考空间的时候,会故意“示弱”,而这恰是符合职场人需要的一种认可方式。
退是姿态,也是交换
史为建:在运用以退为进时,退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交换。但是无论是作为个体,还是作为组织,运用以退为进的具体方式有很多种。
比如事前征求意见:在工作过程中,人人都希望自己的提案或建议被采纳。现实却不是这样,比如,你有一项提案,认为时机很好便提交上去了,结果却没得到积极回应,你知道为什么吗?换个角度来讲,如果你将提案正式提交之前向周围的同事征求意见或建议,然后据此修改再上交,效果很可能不一样,因为大家的反对意见已经在此前提出了,新提案因为有更多人的参与,得到支持的可能性提高了。
再如及时承认错误:我一个朋友的公司发放工资有个月因为各种原因没能按时发出,一开始没重视,直到车间300多名工人开始罢工才觉得事情严重了,可那时人力资源部出面解释员工已经不接受了,最后是由公司董事长亲自出面道歉并及时补发才画上了句号。就算是组织也一样,错了就得勇于认错道歉,才可能更好地前进。
齐超宇:职场中最容易面临问题的往往是职场新人,而初期他们最大的挑战是要获得认同,这里有个技巧就是恰当的示弱。
2010年,我们公司招聘了不少应届毕业生,Cathy和Tina作为A大学市场营销系的优秀学生进了公司市场部。两人都是系里的一等奖学金获得者,口才出众,头脑灵活,领悟能力很强,公司很欣赏二人的才华,力图重点培养。
Cathy比较争强好胜,喜欢表现自己,对于资深同事的一些市场经验和思路经常发表不同意见,也自视甚高,根本听不进领导和同事的建议,对一些市场的细节工作不屑一顾。久而久之,大家都不太愿意跟Cathy打交道,对一些重要的市场活动也不愿意让其参加。以至于后来部门leader跟人事部协商之后,以团队精神不佳为由,试用期结束之前就与之终止了合同。
而Tina为人开朗,经常在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帮助领导和同事处理一些繁琐的细节问题,比如电话确认、传真收发,甚至主动帮忙为加班的同事带午餐。遇到重要的市场活动,Tina也喜欢找关系不错的老员工请教,满口“师傅”“师兄”“师姐”,大家都挺乐意带她参加各种活动和会议,Tina进步非常快,两个月后已经可以独立策划和执行一些常规活动,因此顺利提前转正。
这是很常见的新人入职场案例,两位同是优秀的毕业生却获得迥异的结果,区别不是市场营销的知识应用,也并非看起来是个性和团队融入问题,而恰是后者比前者更懂得职场“示弱”的技巧。中国人好为人师,多请教他人很多时候被理解为受教者对对方的尊敬;工作之余力所能及地为他人付出一些,也被视为乐于助人、有团队合作精神的表现,而团队精神恰是任何职位都需要经历的第一个考验。所以,大多数时候老人们不会拒绝一个好学、嘴甜、手快的新人,而且会不由自主地更宽容并帮助新人顺利融入团队。
快意不快心,失意不失口
齐超宇:什么时候需要示弱?我归纳出三种情形:
1 自己得意时须示弱:自己升职、加薪、获殊荣的时候,记得谦虚和示弱,用自嘲、自贬的方式,透露自己一点无关紧要的“糗事”,获得大家的好感,从而减少阻力,不至于埋下祸根,也可保护别人的体面。
2 自己失意时须示弱:项目失败或职场失意时,坦承自己的失败也是可爱的,可以得到别人的宽容和安慰。缺点越掩饰越是缺点,坦白了反而不那么“刺眼”。
3 对手风光时须示弱:对手得意的时候,你表示真诚祝贺,表达自己这方面“自愧不如”,满足对手的虚荣心,也削弱了对手“乘胜追击”的念头,利于保存自己的实力以图东山再起。
可以用这样一句口诀概括,就是:“快意不快心,失意不失口。”
史为建:我觉得以下三种情形下最好示弱:
1 自己“无知”:面对自己不知道、不清楚、不确定的事情时,一定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为面子或虚荣买单的只有你自己。
2 犯错误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们常常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但在职场上,如果能够勇于承认错误将会赢得不少掌声。当然,承认错误的态度一定要诚恳,真诚道歉、 积极改正、下不为例。
3 遇“劲敌”时:在职场上,当遇到比自己强的对手时,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要轻易发表观点,否则,很容易遭强烈驳斥。当然,也不能因为自己弱就不表达意见,而是在表达意见前要先做足功课,如收集资料、理清自己的思路、提炼要表达的观点等。而且,遇到强的对手时,一定要用心聆听对手的话,对方观点确有不足时,以“刚才某某的观点很好,对于他讲到的这几点我都很赞同,不过,我还有一点个人想法,若有不对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这样的句式发表看法。相信这样对方至少不会很反感。
齐超宇:此外,基于不同的示弱情形,我从示弱的目的推导两种方法和大家分享:
1 鸡蛋碰石头——退一步海阔天空
示弱目的:从大局着想,保存实力。
得体的示弱方法:推荐“保持缄默”——百言不如一默。
清朝宰相张廷玉历经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圣眷不衰,30年太平宰相,门生故吏遍天下,在历史上绝属少见。张廷玉为官秘诀就是:百言不如一默。默,可以理解为示弱,可以理解为赞同,也可理解为抗议。让处于强势的对手无法了解你的真实意图,以为“默”就是示弱,从而忽略你,你就可以保留“进”的机会。
2 石头碰鸡蛋——表现出宽容与大度
示弱目的:为己方赢得美誉度。
得体的示弱方法:一些非原则问题予以妥协,给对方保留体面。
示弱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美德。与情形1的弱势相反,在己方占绝对优势时,也不尽然非要咄咄逼人,让别人狗急跳墙反而会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双赢的结果其实才是最好、最具有持久性的结果。
大家都记得课本中《将相和》的故事,蔺相如为了顾全大局,塑造赵国宰相和大将团结氛围,主动向廉颇示弱而赢得大家赞誉。从实力上,“廉颇老矣”,而蔺相如正得宠,所谓石头碰鸡蛋,拿掉廉颇也不会很难,但廉颇“尚能饭”,有不错的身体状况和群众基础,蔺相如若是赢得廉颇的尊敬可以获得更多的政治资本,帮助赵国增强实力,于是,蔺相如主动示弱、处处谦让才有了廉颇的“负荆请罪”。
声志明:“示弱”阶段应该在前端如头脑风暴阶段而非执行阶段,这个时候的示弱应做到:
1 有原则 无论如何,原则都是摆在第一位的。比如作为HR。我们与业务部门沟通的时候,所有的行动都需要遵循这样几点原则:第一,确保在公司整体框架制约下,比如要符合审计的内部控制要求,符合财务、公司制度要求等,这是前提。第二,确保业务策略跟公司大目标一致,比如在公司要收缩或不增加投入部门,不应再支持其扩张的需求。
2 有共同目标 所谓的示弱不是无谓让步,而应该是为实现更大的共同目标而采取的策略,因此头脑里一直要有清晰的共同目标。在职场各个Team在协作的时候,出发点首先都是自己团队的目标和利益,如果没有共同的目标,只能是利益交换或者雷锋精神,就缺乏任何新的解决方案来保障。
不一味示弱,不盲目示弱
史为建:职场示弱有两不要:
1 不要一味示弱 示弱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不是妥协,如果一味示弱,这时的示弱就变成了懦弱。遇强者示弱、遇弱者示强这是法则,但若遇弱者你也示弱,就会出现你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最终地球虽大,但无你立足之地。
2 不要盲目示弱 示弱是有目的的,在强者面前。硬碰碰不过时,你有三种选择:一是躺在地上等死,二是与之激烈搏斗,三是示弱。若从策略上来讲,示弱是上策,与强者激烈搏斗属中策,躺下来什么也不做自然是下策。不过,上策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当然要付出一些代价,如面子。在古代,不少帝王将心爱的女儿嫁到蒙古、西域等地,其实也是“示弱”,目的是为了让百姓远离战火,所以值得赞扬。
齐超宇:过度示弱就是软弱,而软弱是没有价值的,所以:
1 为自己的“退”设定底线,超过底线绝不示弱 比如,在你的人格遇到污蔑、歪曲和诋毁时绝不能示弱,没有了人格,突破了“底线”,你拿什么东山再起?恐怕连生存的机会都没有了。人品和价值观是最重要的基石,这就是你的“底线”。
2 为自己的“进”设定时机 能大获全胜时“进”——打有把握的仗,这个不难理解,能全面胜利谁不出手?无法大获全胜但能提升职业形象时候也要“进”——你评估机会之后,发现可能是个小胜利,但绝对有利于提升你在团队中的形象,例如可能获得领导给你“正直、坚持原则”评价时,这些评价有利于你的长期战斗。此外,老板需要你进的时候要进——老板暗示你需要出击,这时你要配合老板往前冲,这是“政治任务”。
美承集团人力资源总监齐超宇讲了一个故事:“我一位朋友年纪轻轻就担任某著名外企的副总裁,可谓身居高位年轻有为,为人自然心高气傲。有一次,我们一起去拜访一个老朋友,进门时,由于他习惯了昂着头目不斜视,所以头狠狠地撞到了门梁上,这时他才发现,老朋友的门楣设得很低,绝大部分人进出都要低头才行。”
将故事和上述“为什么”联系起来就不难发现:有的时候,职场人不是因为不优秀阻碍了个人争取更大的成功,而是因为太优秀却不善于藏拙示弱、不知道退一步让三分而阻碍自己提升。
如果说齐超宇先生的故事想告诉我们要学会观察周围,不要自视甚高,在适当的时候要学会低头,不然会受伤。那么,我们想要追问的是:职场上低头有什么好处7又到底该什么时候“低头”示弱?如何“示弱”但同时坚持己见、表现得体?“示弱”需要有哪些注意事项?
让几位人资专家来——揭晓答案吧。
职场行走通则:遇强示弱、遇弱示强
史为建:职场行走有这样一个通则,即遇强示弱、遇弱示强。这是一种职场智慧,但遇弱示强不难,难的是遇强示弱。在强者面前示弱是生存的一种方式,这种以退为进的方式可以化解对方的戒心,甚至化困难于无形,即便遇上恃强凌弱的人,示弱也足以让对方摸不清你的虚实,降低对方攻击的有效性,并且可能使对方因攻击失效而收手,自己因此赢得生存空间。
声志明:人在职场,大致常处于两类生存环境:一是围绕某个中心进行工作,二是与力量均衡的团队或个人进行协作。围绕一个中心转的情况下,无论这个中心是专业权威,还是职位最高领导,公司从上至下、从决策到流程,都习惯不由自主地相信权威,或者依赖领导者决策。这种情况下示弱的话很可能会让决策缺乏效率。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而组织各方力量比较均衡,尤其是当各团队的目标和利益有冲突时,强硬的解决方式往往不容易获得其他团队的支持,“示弱”(其实是有原则地妥协)则有利于达成目标,是比较有效的柔性解决方案,可以共赢。
声志明:我曾经遇到的一个领导。他总是提到:“每个人都应该是发动机而不仅仅是齿轮。”这位领导每次听取汇报前心里其实早有答案,但他一般不会讲出来,而是表现出需要等待我们给解决方案,需要我们的调研结果,等我们讲完之后,他归纳总结发言。这位领导这么做,好处是培养了我们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而且充分调动了积极性,让我们认为事情的解决很大部分和自己的思考、行动有关。
换言之,有些领导希望给予下属一些独立思考空间的时候,会故意“示弱”,而这恰是符合职场人需要的一种认可方式。
退是姿态,也是交换
史为建:在运用以退为进时,退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交换。但是无论是作为个体,还是作为组织,运用以退为进的具体方式有很多种。
比如事前征求意见:在工作过程中,人人都希望自己的提案或建议被采纳。现实却不是这样,比如,你有一项提案,认为时机很好便提交上去了,结果却没得到积极回应,你知道为什么吗?换个角度来讲,如果你将提案正式提交之前向周围的同事征求意见或建议,然后据此修改再上交,效果很可能不一样,因为大家的反对意见已经在此前提出了,新提案因为有更多人的参与,得到支持的可能性提高了。
再如及时承认错误:我一个朋友的公司发放工资有个月因为各种原因没能按时发出,一开始没重视,直到车间300多名工人开始罢工才觉得事情严重了,可那时人力资源部出面解释员工已经不接受了,最后是由公司董事长亲自出面道歉并及时补发才画上了句号。就算是组织也一样,错了就得勇于认错道歉,才可能更好地前进。
齐超宇:职场中最容易面临问题的往往是职场新人,而初期他们最大的挑战是要获得认同,这里有个技巧就是恰当的示弱。
2010年,我们公司招聘了不少应届毕业生,Cathy和Tina作为A大学市场营销系的优秀学生进了公司市场部。两人都是系里的一等奖学金获得者,口才出众,头脑灵活,领悟能力很强,公司很欣赏二人的才华,力图重点培养。
Cathy比较争强好胜,喜欢表现自己,对于资深同事的一些市场经验和思路经常发表不同意见,也自视甚高,根本听不进领导和同事的建议,对一些市场的细节工作不屑一顾。久而久之,大家都不太愿意跟Cathy打交道,对一些重要的市场活动也不愿意让其参加。以至于后来部门leader跟人事部协商之后,以团队精神不佳为由,试用期结束之前就与之终止了合同。
而Tina为人开朗,经常在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帮助领导和同事处理一些繁琐的细节问题,比如电话确认、传真收发,甚至主动帮忙为加班的同事带午餐。遇到重要的市场活动,Tina也喜欢找关系不错的老员工请教,满口“师傅”“师兄”“师姐”,大家都挺乐意带她参加各种活动和会议,Tina进步非常快,两个月后已经可以独立策划和执行一些常规活动,因此顺利提前转正。
这是很常见的新人入职场案例,两位同是优秀的毕业生却获得迥异的结果,区别不是市场营销的知识应用,也并非看起来是个性和团队融入问题,而恰是后者比前者更懂得职场“示弱”的技巧。中国人好为人师,多请教他人很多时候被理解为受教者对对方的尊敬;工作之余力所能及地为他人付出一些,也被视为乐于助人、有团队合作精神的表现,而团队精神恰是任何职位都需要经历的第一个考验。所以,大多数时候老人们不会拒绝一个好学、嘴甜、手快的新人,而且会不由自主地更宽容并帮助新人顺利融入团队。
快意不快心,失意不失口
齐超宇:什么时候需要示弱?我归纳出三种情形:
1 自己得意时须示弱:自己升职、加薪、获殊荣的时候,记得谦虚和示弱,用自嘲、自贬的方式,透露自己一点无关紧要的“糗事”,获得大家的好感,从而减少阻力,不至于埋下祸根,也可保护别人的体面。
2 自己失意时须示弱:项目失败或职场失意时,坦承自己的失败也是可爱的,可以得到别人的宽容和安慰。缺点越掩饰越是缺点,坦白了反而不那么“刺眼”。
3 对手风光时须示弱:对手得意的时候,你表示真诚祝贺,表达自己这方面“自愧不如”,满足对手的虚荣心,也削弱了对手“乘胜追击”的念头,利于保存自己的实力以图东山再起。
可以用这样一句口诀概括,就是:“快意不快心,失意不失口。”
史为建:我觉得以下三种情形下最好示弱:
1 自己“无知”:面对自己不知道、不清楚、不确定的事情时,一定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为面子或虚荣买单的只有你自己。
2 犯错误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们常常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但在职场上,如果能够勇于承认错误将会赢得不少掌声。当然,承认错误的态度一定要诚恳,真诚道歉、 积极改正、下不为例。
3 遇“劲敌”时:在职场上,当遇到比自己强的对手时,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要轻易发表观点,否则,很容易遭强烈驳斥。当然,也不能因为自己弱就不表达意见,而是在表达意见前要先做足功课,如收集资料、理清自己的思路、提炼要表达的观点等。而且,遇到强的对手时,一定要用心聆听对手的话,对方观点确有不足时,以“刚才某某的观点很好,对于他讲到的这几点我都很赞同,不过,我还有一点个人想法,若有不对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这样的句式发表看法。相信这样对方至少不会很反感。
齐超宇:此外,基于不同的示弱情形,我从示弱的目的推导两种方法和大家分享:
1 鸡蛋碰石头——退一步海阔天空
示弱目的:从大局着想,保存实力。
得体的示弱方法:推荐“保持缄默”——百言不如一默。
清朝宰相张廷玉历经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圣眷不衰,30年太平宰相,门生故吏遍天下,在历史上绝属少见。张廷玉为官秘诀就是:百言不如一默。默,可以理解为示弱,可以理解为赞同,也可理解为抗议。让处于强势的对手无法了解你的真实意图,以为“默”就是示弱,从而忽略你,你就可以保留“进”的机会。
2 石头碰鸡蛋——表现出宽容与大度
示弱目的:为己方赢得美誉度。
得体的示弱方法:一些非原则问题予以妥协,给对方保留体面。
示弱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美德。与情形1的弱势相反,在己方占绝对优势时,也不尽然非要咄咄逼人,让别人狗急跳墙反而会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双赢的结果其实才是最好、最具有持久性的结果。
大家都记得课本中《将相和》的故事,蔺相如为了顾全大局,塑造赵国宰相和大将团结氛围,主动向廉颇示弱而赢得大家赞誉。从实力上,“廉颇老矣”,而蔺相如正得宠,所谓石头碰鸡蛋,拿掉廉颇也不会很难,但廉颇“尚能饭”,有不错的身体状况和群众基础,蔺相如若是赢得廉颇的尊敬可以获得更多的政治资本,帮助赵国增强实力,于是,蔺相如主动示弱、处处谦让才有了廉颇的“负荆请罪”。
声志明:“示弱”阶段应该在前端如头脑风暴阶段而非执行阶段,这个时候的示弱应做到:
1 有原则 无论如何,原则都是摆在第一位的。比如作为HR。我们与业务部门沟通的时候,所有的行动都需要遵循这样几点原则:第一,确保在公司整体框架制约下,比如要符合审计的内部控制要求,符合财务、公司制度要求等,这是前提。第二,确保业务策略跟公司大目标一致,比如在公司要收缩或不增加投入部门,不应再支持其扩张的需求。
2 有共同目标 所谓的示弱不是无谓让步,而应该是为实现更大的共同目标而采取的策略,因此头脑里一直要有清晰的共同目标。在职场各个Team在协作的时候,出发点首先都是自己团队的目标和利益,如果没有共同的目标,只能是利益交换或者雷锋精神,就缺乏任何新的解决方案来保障。
不一味示弱,不盲目示弱
史为建:职场示弱有两不要:
1 不要一味示弱 示弱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不是妥协,如果一味示弱,这时的示弱就变成了懦弱。遇强者示弱、遇弱者示强这是法则,但若遇弱者你也示弱,就会出现你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最终地球虽大,但无你立足之地。
2 不要盲目示弱 示弱是有目的的,在强者面前。硬碰碰不过时,你有三种选择:一是躺在地上等死,二是与之激烈搏斗,三是示弱。若从策略上来讲,示弱是上策,与强者激烈搏斗属中策,躺下来什么也不做自然是下策。不过,上策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当然要付出一些代价,如面子。在古代,不少帝王将心爱的女儿嫁到蒙古、西域等地,其实也是“示弱”,目的是为了让百姓远离战火,所以值得赞扬。
齐超宇:过度示弱就是软弱,而软弱是没有价值的,所以:
1 为自己的“退”设定底线,超过底线绝不示弱 比如,在你的人格遇到污蔑、歪曲和诋毁时绝不能示弱,没有了人格,突破了“底线”,你拿什么东山再起?恐怕连生存的机会都没有了。人品和价值观是最重要的基石,这就是你的“底线”。
2 为自己的“进”设定时机 能大获全胜时“进”——打有把握的仗,这个不难理解,能全面胜利谁不出手?无法大获全胜但能提升职业形象时候也要“进”——你评估机会之后,发现可能是个小胜利,但绝对有利于提升你在团队中的形象,例如可能获得领导给你“正直、坚持原则”评价时,这些评价有利于你的长期战斗。此外,老板需要你进的时候要进——老板暗示你需要出击,这时你要配合老板往前冲,这是“政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