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之变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中国人至今仍有爱玉的风尚。这种喜爱除了源于玉的美感外,更多的是来自于传统文化。然而玉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历史长河中,玉经历了从装饰品到礼器化,从人格化再到世俗化的过程。探究玉文化的变迁,是了解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

礼器化


  玉就是美丽的石头。当前发现年代最早的玉器距今约8000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玉蚷。其后中国的新石器时代进入到中期(距今5000年左右),各个文化圈的内部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与统一,这时期的信仰慢慢有各自独立的倾向。玉器等代表观念和权力的器物走向系统化和礼制化,而信仰的形式从原来的抽象化形体概念发展成较具象的偶像概念;从原来对自然与动物的崇拜走向对人性化或人格化的神的崇拜。

人格化


  关于用玉理念的記载,主要见于春秋战国时代。《礼记·玉藻》中说:“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春秋战国时期,崇玉之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完璧归赵”的典故传颂千古,“和氏之璧”等玉器被奉为天下至宝,引起诸侯之间的纷争,以至于墨子、韩非子等许多思想家批评这股重玉之风。

神化


  秦汉以至南北朝,进一步发展了自上古以来的灵物观念,以玉敛尸的风俗可谓空前绝后。尤其自汉武帝之后,用玉制度日趋完备,而装饰玉趋于简化。从皇室贵族到官僚豪强,无不重视丧事。而葬玉制度中,最重要的是玉衣的使用。到东汉时期,铜缕玉衣的使用较普遍,除王侯家族成员外,高级官僚、贵族也有使用,汉代皇帝还常常赏赐玉衣给朝廷重臣。

薄葬去玉化


  曹魏时期提倡薄葬。曹操反对厚葬,在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就下令“民不得复私仇,禁厚葬,皆一之于法”。魏文帝曹丕亦认为天下动荡不安,祸皆起于“厚葬封树”,于黄初三年(公元222年)作终制曰“饭含无以珠玉,无施珠襦玉匣”,废除了以玉衣为葬的制度。从考古发掘来看,迄今尚未发现东汉以后的玉衣。曹魏时期的墓葬中,玉器出土很少,可见在曹操父子积极推行薄葬政策的影响下,两汉400余年来形成的葬玉制度逐渐衰落以至最终消失。

世俗化


  隋唐以后用玉的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玉在礼仪与灵性方面的概念被日渐淡化,只作为珍贵美丽的材料,只有皇室仍然使用圭、璧等玉器,一般玉器制作则走向世俗化,以写实的艺术手法表现生活和当时的社会思潮。龙、凤、牡丹等吉祥图案,“吉庆有余”“五子登科”“福禄长寿”等固有题材,成为玉雕中常见的内容。“佛”“观音”“罗汉”等也是唐宋以来常见题材。唐代的“玉飞天”、宋代的“龟巢荷叶”及“玉童子”、金元时期的“玉春水”和“玉秋山”等都是世俗化玉器的代表作。
  清代是中国玉器发展的顶峰时期,清代的大禹治水图玉山是当前所见中国古代最大的玉雕作品。据清宫档案记载,此玉采自新疆和田的密勒塔山,玉材原重约10,700斤,历经3年从新疆运到北京;又经水路运往扬州,由善于做玉山的扬州玉工琢制,历6年制成,后运回北京,造办处令玉匠镌字,置于乐寿堂,前后共用10余年时间。
  经历8000年的时间洗礼,玉在中国文化里一直扮演着吉祥之物的角色,时至今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玉已走入寻常百姓家。
其他文献
2018年9月24日中秋节,王江四兄妹携家人在东海王玲家相聚。席间,王玲举杯动情地说:“三哥,我先敬你一杯,是你救了我的命!”王江连忙起身,说:“哪里啊,小妹,应该是我先敬你,是你义无反顾给我捐骨髓,救了我的命。”“好了,好了!大家先坐下。”大哥王海说:“那是生命召唤血脉,让我们一起举杯,珍惜生命的可贵,珍惜亲情的伟大。”一家人共同起立,大家笑逐颜开,高举手中的酒杯……哥哥得重症,妹妹挺身而出  
期刊
1月11日,在党的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新的部署,宣示全面从严治党再出发,新的伟大工程再建设,将全面从严治党进行到底。作为拥有89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将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展现新的辉煌业绩。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重整行装再出发,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发展,以永远在
期刊
《老友》专家门诊:  我今年88岁,视力良好,只是睫毛会往眼睛里钻。睫毛一旦钻进去了,眼睛就十分难受。我先后多次接受治疗。医师用小钳子将睫毛钳掉,但过了几天,睫毛又会长出来往里钻。医师考虑我年纪太大,不建议手术治疗,说长出来就钳掉。请问:我这种疾患有没有根治的辦法?  上饶市柴××  柴××同志:  你视力良好,但睫毛会往眼睛里钻,刺激结膜引起不适。我判断你这患的是倒睫。  针对你的具体情况,我考
期刊
《老友》专家门诊:  我今年81岁,前年患胸椎T8骨折,接受了手术治疗,去年2月又患腰椎骨折,又接受了手术治疗。两次骨折均疼痛难忍,仰卧可稍微缓解疼痛。第二次骨折治疗时,用了半个多月的鲑鱼降钙素(一个疗程15针,每天1针),一个多星期后又接着打了一针唑来膦酸针剂。现在我的病情已基本稳定。我仍在坚持服用钙片和鱼肝油软胶囊。请问:常发生骨折应如何调治?  九江市刘××  刘××同志:  你接连发生胸、
期刊
我的相册里有一张粮票  票面有些泛黄  往事悠悠  曾经,她和她的伙伴——  布票、肉票、油票、供应证……  与生活紧密相连  那些年的故事  都在老人的茶话中  新三年,旧三年  缝缝补补又三年  土坯房、茅草房、大杂院  几代人同居一室  小小纸片记载着党和人民  共艰苦,共奋斗  东风揭开了新篇章  改革开辟了新征程  艰苦卓绝,几度风雨  千万座高楼拔地而起  天宫天眼、墨子悟空  蛟龙航
期刊
岳母在男人应不应该干家务上,曾經有过不同的标准。岳母有四子一女,我这做姑爷的下班后经常系上围裙下厨房,深得岳母的赞许,逢人便夸我能干,还鼓励我再接再厉。但对她的几个儿子,却另立标准,还另有“高论”,即男主外女主内,做家务是女人的事,男人不要伸手。几个儿子受到她的鼓励,自然高兴地做起了“甩手掌柜”,家里就是油瓶倒了也不会扶。时间一长,夫妻间就产生矛盾了,四个儿媳既要上班又要做家务,自然力不从心,尤其
期刊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三农”硬任务作出系统部署。这次会议确立了哪些重点工作,下一步“三农”工作该从何处发力,本文试解读如下。“三农”取得新成就  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2018年粮食再获好收成,农业发展稳中有进,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乡村振兴开局良好。  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总
期刊
编辑同志:  最近,我在跳广场舞时认识了一位舞伴。有一天,我听她说,因为子女很少来看望她,且经常不能及时给她支付赡养费,她把几个子女告上了法庭。但承办法官告诉她,法院通过微信把传票发给了她的几个子女。她说,这种方式节省了人力资源,对法院无疑是一件好事,但她心里没有底,担心子女不会把用微信传过去的传票当回事。我觉得,对会用手机、电脑的年轻人来说,这种方式很方便,但对我们这些老年人来说,不熟悉网络,不
期刊
我今年84岁,视力良好,看书、写字都不用戴眼镜。这要归功于我一直坚持“三注重”。  注重锻炼。①早晨醒来在床上旋转眼球30下,然后一开一闭眨眼30下。②晨练时,目视前方,双手揉擦双眉毛和双眼角各30下。③看电视时,拍打两侧太阳穴各30下。早晚洗脸时,各热敷眼睛2分鐘。  注重养护。①外出尤其是夏日外出时,要戴太阳镜,避免阳光直射眼睛。②爱护眼睛,不让眼睛疲劳,看手机一次不超过5分钟,一天不超过半小
期刊
陈荷仙是广东梅州人,1917年8月出生,现已逾百岁。她于2012年11月随大女儿罗菊花来到江西省抚州市生活。由于罗菊花也已82岁高龄且儿孙较多,无力照顾陈荷仙,陈荷仙于2013年7月住进了抚州市福利中心老年公寓。如今,陈荷仙除了有点耳背外,身体依然硬朗,思维清晰,生活尚能自理。陈荷仙百岁高龄仍如此健康,我十分羡慕,便于近日前去拜访。在与陈荷仙和罗菊花母女交谈之后,我总结了陈荷仙的几条长寿经。  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