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里觅怪侠

来源 :小哥白尼·野生动物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elf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打扮古怪的印第安人,手中捧着一个锡制的大杯子,穿过大街,走过小巷,在招来无数好奇的目光,并引发了一场交通大堵塞后,终于来到了荷兰生物学家马克·范·罗斯玛伦博士位于巴西的家。酷酷的印第安人一句话也没说,径直把杯子举到马克鼻尖底下,一个瑟瑟发抖的小绒立刻映入马克的眼帘。
  “哦,不!又来了一只!”马克几乎要晕过去了。
  
  一只小怪绒
  
  马克博士家什么都有可能缺,就是不可能缺猴子。马克和妻子贝蒂收养了50多只小猴孤儿。每天,小悟空们在花园里乱蹦乱跳,兴奋地尖叫,时不时地还表演一场群猴激战。那场面,比猴哥当年大闹天宫还要热闹。虽然嘴上有些不情愿,但马克知道自己无法对这弱小的生灵说“不”。他用手指轻轻戳了戳小绒古铜色的皮肤,小家伙立刻瞪大眼睛,惊恐地大叫了起来。不过,马克的惊叫声很快掩盖了它的,因为这位灵长类动物专家惊奇地发现,这居然是一只他从未见过的小怪绒!
  “你在哪里发现它的?”马克激动地抓住印第安人的手臂,要知道,科学界最后一次发现新的灵长类动物,已经是100多年前的事了。
  “亚马逊的玛蒂尔瑞河。”印第安人依旧那么酷,抛下这句话后,带着那身奇怪的装束,风一般地旋出了马克的家门。
  
  开启探索之旅
  
  这是一个新的物种还仅仅只是个体变异?亚马逊还有多少未知的新物种?怪小绒的到来让马克一整夜都在辗转反侧。第二天,他顶着黑眼圈向妻子宣布,他要去亚马逊,亲自展开寻找怪侠的探索之旅!
  虽然马克已经在亚马逊进行了十几年的研究,但此次探索之旅——生物多样性的调查,对他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亚马逊雨林是世界上最大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一,想在这里发现新物种,除了需要拥有福尔摩斯般的敏锐洞察力外,还必须有考古学家般的超强耐心。当然啦,一些额外的小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
  
  去部落讨“剩饭”
  
  马克有许多自创的收集生物情报的小花招,其中最古怪也最有效的,就是去印第安部落讨人家的“剩饭”!印第安人以捕猎为生,并且经常深入密林寻找新猎物,因此捕获到新物种的可能性非常大。每当马克听说哪个部落将一种新的动物扔进了锅,他就立刻赶去,向他们讨要剩下的残渣。接下来,马克将这些残渣制作成原始标本,回到实验室后再进行DNA分析。借助这种独特的情报搜集法,到目前为止,马克已经追踪到了至少20多种新的灵长类动物。而更加令人惊奇的是,仅仅在一个流域,他就发现了17种奇特的哺乳动物。
  
  背后闪过“幽灵猪”
  
  马克在亚马逊河流域的新物种探索上获得了巨大成功,一个接一个的新发现轰动了生物学界。其中令马克颇为骄傲的发现,还要属“幽灵猪”了。
  邂逅“幽灵猪”,纯属偶然。在2000年的一天,马克博士正专心地追踪一种新的灵长类动物。突然,他感到身后有东西,于是猛地转过头,居然是3只野猪!马克知道,这个地域的野猪喜欢群居,很少像这样三三两两外出觅食。更加奇怪的是,它们没有像其他野猪一样边走边唠唠叨叨地大声哼哼,而是如幽灵一般悄无声息地走来,又默默地离开了。马克立刻燃起了兴趣,开始进行深入的调查。通过走访土著部落,马克发现,这种奇特的野猪是一些部落的重要猎物。它们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喜欢2~3只成年野猪结伴外出觅食,有时还带上一两个野猪宝宝。印第安人将它们称为“成双入对的大野猪”。对于猎人来说,“幽灵猪”是绝佳的捕猎对象。一方面,猎犬对付不了一大群结伴外出的臭脾气野猪,却可以轻松“拿下”没有族群保护的“幽灵猪”。另外,这种野猪身材魁梧,肉质肥美,猎到一只可以吃上好几天。马克将从猎人那里讨要到的标本带回实验室进行DNA分析后发现,“幽灵猪”同100万到120万年前出现的野猪物种——“领西”最为相似。
  
  捞出侏儒海牛
  
  不仅陆地上的怪侠们被马克一个个揪了出来,就连河里的居民也没逃过马克的“罗网”。2002年9月,马克意外地发现了一只刚刚被猎杀的雄性成年海牛的完整头骨。这个头骨与普通海牛的头骨有着明显的区别,大小以及形状都不同。从骨骼中可以看出,这种海牛的身材比普通海牛矮小很多,因此马克称它们为“侏儒海牛”。经过两年的苦苦追寻,马克终于在野外拍摄到了侏儒海牛的“倩影”,并获得了它们生活方式的第一手资料。侏儒海牛喜欢生活在水流湍急的清澈小溪中,靠吃漂浮在水面上的水草为生。而它们的亲戚——比侏儒海牛体型大出几圈的普通海牛,却只能生活在水流平缓,能见度很低的小溪或湖泊中。
  
  保护比寻觅更重要
  
  从新的灵长类动物,到新的野猪,再到新的植物、古老失传的耕种方式……马克在亚马逊的每一项新发现都在生物学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马克的寻找怪侠之旅也带动了寻觅新物种的热潮,科学家们纷纷来到亚马逊“挖宝”。不过,马克认为,保护比寻觅更为重要。亚马逊的动物们目前正面临着极大的威胁。大量使用的化肥,成片焚烧的森林,都对动物们的家园造成了可怕的破坏。虽然马克尽力说服农民们采用更加环保的耕种方式,并积极地想办法帮助农民在其他方面增加收入,以防止森林过度开发。但马克仍然对亚马逊的未来充满了担忧:“按照现在这个破坏速度,恐怕亚马逊的许多小怪侠,在我们发现它们之前,就会因为我们人类对森林的过度破坏而灭绝了!”
其他文献
加速、加速、再加速……小兔子乖乖又一次惊慌失措地逃回了家。出生以来,它不知经历了多少次“生死极速”,谁让它不幸地生在了“兔子过街,人人喊打”的澳大利亚呢!无奈地叹了一口气,乖乖又开始自言自语:我第101次看到了那个怪模怪样的家伙。它被胖叔叔温柔地抱在怀里,幸福得掉渣,好令人羡慕。真不明白,我们长得那么像,待遇咋差别这么大嘞……
期刊
兰德尔先生是位动物学家,他明目张胆地跟踪非洲野狼,已经有些年头了。  说他明目张胆,是因为他从不带猎枪和刀,就敢近距离地追踪非洲野狼。倒不是他有一身好功夫,也不是他胆子比我们大,原因很简单——非洲野狼连农场主养的羊都很少碰,又怎么会欺负个头高大的人呢?  是的。非洲野狼就有这么温善!  这么一说,你是不是有点接受不了,因为它和你印象中的狼完全不一样。今天,我们就是要把这种特别的狼介绍给你。    
期刊
太阳笑呵呵地到西半球旅行去了,黑夜又一次占领了云豹朵朵位于隐秘山林里的家。对于朵朵来说,黑夜似乎永远散发着无法抵挡的魅力。她抬起爪子在眼前晃了晃,测试一下有没有狡猾的光线躲过了黑夜的大嘴巴。很好,伸爪不见爪毛! 朵朵满意地伸了个懒腰,如暗夜里的精灵般,神不知鬼不觉地向山下跑去。    贼豹进村    一路上,朵朵跑得飞快,但步伐却很轻盈,连那些被她踩踏过的树叶们都没有从梦中惊醒。快接近目的地时,朵
期刊
弹涂鱼以前可是名鱼!  它们被科学家称为“有脚的鱼”,因为它们可以离开水,靠鳍在沼泽地上或爬行、或弹跳着前进,捕捉昆虫。怎么呼吸呢?弹涂鱼的鳃室很大,在吸满水后就形成了水肺,能帮助它们在水面外活动一段时间。  现在,科学家们发现了比弹涂鱼更“牛”的鱼——红树鳉鱼,它们不仅能离开水面,而且还能躲进树洞里“度长假”呢!  和红树鳉鱼一比,弹涂鱼能不相形见绌、黯然失色吗?    水干了,鱼上树了    
期刊
蒙古境内荒凉的沙漠地带,一块石头大大咧咧地横在路中央,舒服地晒着太阳。不远处,四个轮子背着一个破破烂烂的大铁盒,翻着令人眼花缭乱的跟头向石头“飞滚”而来……  “哎呦,我的脑袋瓜!” 大铁盒里传来一声带着哭腔的惊呼。    寻找长耳精灵    大铁盒,确切地说是铁皮车里,坐着来自英国的生物学家贝利博士。虽然两天来,这辆破旧的铁皮车让他吃尽了苦头,但寻找被称为“精灵之鼠”的神秘小动物——长耳跳鼠的计
期刊
岛狐是世界上最小的犬科动物之一。它们平均身高30厘米,体长65厘米左右(包括尾巴),和一只家猫差不多大。  10点,睡不着!11点,睡不着!12点,还是没睡着!头痛欲裂的马克气急败坏地从睡袋里钻了出来。他是和朋友一起来加州海峡群岛露营的。没想到,这里的地面特别潮湿,让人根本没法睡。来回挪了N次窝后,马克干脆将睡袋铺在了野餐桌上,这才精疲力竭地进入了梦乡。    睡袋里的不速之客    第二天早上,
期刊
蜜蜂、蜜蜂,你们在哪里?
期刊
一个阴云密布的下午。  在大兴安岭森林深处。   突然,从一条人迹罕至的荒僻道路旁,斜斜地飞起一只大鸟,它缓慢地扇动着翅膀,然后落在路旁的林子里。  这家伙是谁?  我们赶紧埋伏在路边仔细搜寻大鸟停歇的地方。    嘿,醒目的大胡子    “嘘,看到它了!”  尽管这只大鸟身“穿”和树叶同色的迷彩服,但我们敏锐的目光还是穿透树林,捕捉到了它。“出卖”它的,正是大鸟脸上那醒目的“胡子”——你看,它浑
期刊
狮子鱼在世界各地有不同的名字:斑马鱼、红火鱼、丹丹鱼、蓑、洛浪鱼等等。但最贴切的应该算火鸡鱼,这是因为它游动缓慢,扇形的胸鳍和彩带似的背鳍能向四面伸展,宛如在农舍庭园中神气十足地四处踱步的一只雄火鸡。    如果你是个武侠迷,就一定知道鼎鼎大名的五毒教。这个得名于五种毒物——蛇、蜈蚣、蜘蛛、蝎子和蟾蜍的教派十分神秘:教徒们一般很少外出,也很少正面与人打斗,而与五毒教为敌的人却经常莫名其妙地死亡。这
期刊
生物学家德文·金里奇博士被围攻了,而且就在自己的实验室里!此刻,他正双手抱头,狼狈地蜷缩在墙角。尽管博士奋力呼救,甚至还对行凶者发出了再不住手就叫警察来的警告,“歹徒”们仍旧丝毫没有停止的意思。不过嘛,这倒也不能怪它们,因为它们压根就听不懂博士在说什么,也完全不知道警察是个什么东东,谁叫它们是一群只懂鸟语听不懂人话的鸵鸟呢!    拿“鸭蛋”做实验    鸵鸟?乖乖,这年头,连鸵鸟都出来打家劫舍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