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印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tx48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1.7 嘉兴南湖
  柔情的涟漪太多
  多彩的堤岸太长
  也许是因为等待太久
  当阳刚而广袤的阳光抵达时
  已经长成绿色的生命
  获得一种向上的气氛和强劲
  尽管历史长河中那只是短暂的一瞬
  尽管那条被曙光照亮的游船普通而平凡
  而今有了太阳作证
  被一个民族公认为
  那是伟大 光荣 正确诞生的摇篮
  1949.3 河北西柏坡
  尽管是黎明的前夜
  三月的风也有了丝丝暖意
  挟着山丹丹的花香
  穿过湘江的血雨
  聆听大渡河的呐喊
  吹拂着百万雄师的船帆
  就在东方红日即将喷薄时
  茂密的白桦林中
  一块闪光的结晶
  已经在熠熠生辉
  1978.12 北京
  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白雪覆盖着苍莽大地
  广场飘扬的旗帜
  与席卷的风在抗争
  在一间偌大的屋子里
  升起了一盆火
  温暖从屋顶从门窗涌出来
  天放晴了
  雪在化了
  花枝开始微笑
  麦苗挺起柔腰
  脱去冬装的人们奔忙着
  收集一串串春天的故事
  2007.10 北京
  枫叶红透山岗
  果实醉在枝头
  新世纪的太阳灿烂的笑着
  阳光的手抚摸着
  高楼、四野、道路、花园
  以及飞驰的列车
  以及奔腾的河流
  古城的秋沉醉了
  因为所有的欣喜从四面八方涌至
  湛蓝的海在歌舞
  紫荆花白荷花在盛开
  洁白的哈达凝聚着深情
  长白山的密林生长着富饶
  鼓点阵阵
  那是共和国强劲的脉博
  那是新世纪豪迈的号角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园一区2号信箱328号(721000)
其他文献
学以致用是语文教学的最终归属,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范例”效能,在训练、迁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统编版教材十分注重学生随文练笔的训练,呈现出“语文要素明”“练写密度大”的特点,能够提供给学生进行随文练笔的资源非常丰富,教师要善于将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融通、统整,丰盈学生的表达过程,将随文练笔化身成为习作先锋。  一、聚焦范例,在回顾方法中迁移练笔  统编版教材在课后习
期刊
寓言是统编版教材中年级段的重要文体,寓言虽然短小,但其生动的故事、深刻的哲理,还是深受学生的欢迎。其中,统编版教材中就编选了小古文的寓言文本,如何打破小古文体裁的壁垒,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深入理解的过程中,参透其中所蕴含的寓意呢?笔者尝试运用借读促思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对比性阅读,初步把握寓言的文体特征  中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转变的重要过渡期,语文学习需要历练他们
期刊
陶行知先生“活的教育”思想主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教育者, 让更多的教者和学者体验着快乐。一个“活”字,既精准地概括了教育的本质,又凸显了教育教学活动的灵魂。当前教育也正是在这种“活的教育”思想指引下,以革新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让教育教学活动更具生命力,让学生们学到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东西,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语文课程课标》对低年级写话也作了这样的要求,即“
期刊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写作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对写作兴趣不浓,写作中找不到方法,难以坚持,写作水平难以提升,这不仅影响语文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在写作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在此基础上,辅以方法的引导,让学生能坚持写,这样才能让学生作文更上一层楼。  一、激之以趣:让学生写好作文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客观上存在
期刊
郁达夫,名文,字达夫,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他生性抑郁,加之国难当头、人生失意、中年丧子,下笔为文自然凄恻动人,让人荡气回肠。他的散文常用清丽潇洒的语言,挥洒写景传神的妙笔,为中国现代散文的画廊留下了一幅幅感伤忧虑而又秀丽隽永的画卷。  郁达夫写景状物描摹入微,曲尽其妙,如:  北面数峰,远近环拱,至西面而南偏,绝壁千丈,成了一条上突下缩的倒伏危墙。危墙腰下,离地约二三丈的地方,墙脚忽而不见,形成大
期刊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呵,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呵,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般褪色呵,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戴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
期刊
小说的主题不在“载道”,而在于表达作者对湘西农村古朴民风、传统美德尚未消亡的诗意理想的向往。这篇小说写作时间是1933——1934年,作者身处北京,都市的腐化堕落、金钱至上、物欲横流让人窒息,民族传统美德的丧失令人痛苦。于是“礼失求诸野”,作者以牧歌的情调来描绘一个似真似幻的边城世界。这个世界由“爱”与“美”织就。  作者以优美而抒情的笔调交融了现实与理想,将小说的情节淡化、人物虚化、环境诗化。 
期刊
郁达夫,名文,字达夫,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他生性抑郁,加之国难当头、人生失意、中年丧子,下笔为文自然凄恻动人,让人荡气回肠。他的散文常用清丽潇洒的语言,挥洒写景传神的妙笔,为中国现代散文的画廊留下了一幅幅感伤忧虑而又秀丽隽永的画卷。  郁达夫写景状物描摹入微,曲尽其妙,如:  北面数峰,远近环拱,至西面而南偏,绝壁千丈,成了一条上突下缩的倒伏危墙。危墙腰下,离地约二三丈的地方,墙脚忽而不见,形成大
期刊
“泠”与“冷”、“洌”与“冽”,一笔之差,字形相似,往往被人弄混。比如,将八年级下册课文《与朱元思书》中“泠泠作响”误成“冷冷作响”,将《醉翁亭记》中“泉香而酒洌”误成“泉香而酒冽”。怎样辨清它们?首先搞清它们不同的偏旁部件“冫”与“氵”所表示的含义。这两组易混字都是一个属“氵”,一个属“冫”。    一、“氵”与“冫”    氵,俗称“三点水”,是“水”作偏旁部件放在字的左边时的变形。“氵”旁的
期刊
待人处事,心中总要有一把衡量尺度的秤。“物极必反”这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向人们诉说着这秤的重要。凡事总要把握尺寸。  谦虚的精神固然可贵,但过分的谦虚便意味着放弃。我们都知道戴震在大殿那段谦虚之词“固然是老师学问深,只怕他只花了双眼,看不清题目了吧!”这样的谦词不仅为老师挽回了面子,又巧妙的体现了自己的尊师重道之情,可谓是得当合理的谦虚,他把握好了尺度分寸,以适当的谦虚换来了传世美名。反观现在许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