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城镇住房需求总体呈现“上升—平稳—下降”的倒U型特征,按照“高城镇化率、高人口抚养比”的情景预测,住房需求达到峰值18亿平米左右趋势性下降,拐点出现在2024年.通过对住房潜在的三大需求即城镇新增人口刚性需求、城镇人口改善需求和棚户区改造需求进行测算,也验证了该结论.城镇新增人口、人口抚养比等变量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十四五”末期中国住房需求将不再具备快速增长的条件.然而,根据其他相关因素的情景设定,控制房价涨幅、提高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中国住房需求仍能继续增长.
【机 构】
: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城镇住房需求总体呈现“上升—平稳—下降”的倒U型特征,按照“高城镇化率、高人口抚养比”的情景预测,住房需求达到峰值18亿平米左右趋势性下降,拐点出现在2024年.通过对住房潜在的三大需求即城镇新增人口刚性需求、城镇人口改善需求和棚户区改造需求进行测算,也验证了该结论.城镇新增人口、人口抚养比等变量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十四五”末期中国住房需求将不再具备快速增长的条件.然而,根据其他相关因素的情景设定,控制房价涨幅、提高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中国住房需求仍能继续增长.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通过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优势积极融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40余年以来,中国产业价值链升级明显,对促进国内市场的发育、壮大、完善和结构优化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中国产业发展呈现服务化、智能化、精细化和绿色化四个趋势,将给产业价值链升级带来重大机遇.未来需要不断优化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嵌入方式、加大产业价值链“开放”、鼓励创新、以及进行产业价值链的“强链”“补链”和“建链”,进而更好地发挥产业价值链升级对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作用.
资本市场开放是现代经济体系和成熟金融市场的基本特征,也是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加强上市公司规范治理和宏观经济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上市公司2010年至2016年数据,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有效抑制了大股东掏空,并且对掏空动机较强、掏空约束较弱公司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研究发现,在股权集中度低、两权分离度大,以及股权制衡度低、市场关注度较低的公司中,资本市场开放对大股东掏空的抑制作用显著;对国有公司和位于市场化程度较低省份的公司,抑制作用更强
本文通过分析2000-2018年期间中国内陆港建设与俄罗斯、日本、韩国三国之间的经贸发展关系,探讨内陆港建设与区域经贸发展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内陆港建设对中国与东北亚地区各国之间的双边进出口贸易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其中,中国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的双边进出口贸易额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呈现稳步上升的发展趋势,并与中国内陆港的数量变化高度吻合.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格局,是事关战略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由之路.当前,国内外经济社会形势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对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体制、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境外投资监管体制、区域开放机制、开放安全机制、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政策体系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下一步,要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开放战略目标,在准确把握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政策内涵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国际合作新模式和新路径,着力推动优化完善外贸、外资、对外投资、区域开放、开放安全等制度体
近年来“逆全球化”趋势打破了国际原有的生产分工格局,割裂了全球供应链与价值链,对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价值链攀升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促使中国制造业在国际价值链中占据有利地位,需构建“三重嵌套型”价值链体系:近期夯实好基础,重构国家价值链(NVC);中期延伸价值链,构建区域价值链(RVC);远期高位势嵌入,构建新型全球价值链(GVC).同时,为保障中国制造业价值链重构与攀升,应从“企业、平台、政府”三个层面制定相关政策保障措施:企业层面,实施“技术研发、品牌提升、渠道拓展”三大核心战略,以合作共享模式构建产业
当前中国消费金融业务发展较快,行业发展更加规范,风险总体可控,但部分领域潜在风险值得高度重视.对重点经济体消费金融危机的表现、成因、应对进行系统研究,有助于推动中国消费金融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本文回顾了重点经济体消费金融危机历程,通过Probit模型对危机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激进的支持政策、宽松的监管环境、消费信贷规模的非理性增长容易诱发消费信贷危机,资产泡沫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危机的爆发,而宏观经济基本面的总体稳定则能够抑制危机的发生.建议加大中国消费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夯实机构的
教育不但有经济功能,而且还有重要的社会功能;随着以人为本的内涵型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教育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作用越来越重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人口城镇化存在着全局收敛与局部收敛,而且四个区域城镇化收敛速度大致相近,因此20年来中国各省城镇化发展存在均衡趋势;教育发展对城镇化省际差距的收敛作用明显,全国模型中教育发展对城镇化省际差距收敛作用与经济增长相接近,东部、中部、东北模型中教育对城镇化省际差距收敛作用最大,西部模型中教育发展作用仅小于经济增长;同时,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对外开放、交通条件对城镇化的区域
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格局是“十四五”时期推动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战略任务,本文研究指出“十四五”时期中国区域格局将面临深度分化、动力极化、组织链化、约束转化和机制强化五大趋势,并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健全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打破要素跨区流动障碍、建立现代区域治理体系等针对性对策建议.
财政支出引资竞争的空间效应对FDI地区分布的影响日益显现,本文根据空间经济理论建立分析框架,将财政支出对FDI区位分布的作用分解为直接影响和通过改善投资环境的调节效应,并基于1998-2018年27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地区财政支出对FDI区位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财政支出直接用于引资会引发地区间的恶性引资竞争并抑制本地区的FDI流入量;财政支出改善地区投资环境的调节效应会优化区域投资环境,最终将抵消财政支出直接引资对本地外资流入的负效应并实现FDI净流入;所得税分成和两税合一改革减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作为中国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村规民约可以很好地内嵌于“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具有独特的功能价值.目前中国村级层面已基本实现了村规民约的全覆盖,但在形式内容、制定程序、推进机制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建议把村规民约作为建设“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的重要载体,通过在改进形式、提升内容、完善程序、强化执行、组织保障等方面综合施策,更好地发挥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