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数学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曾明确指出过:“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就应该在全面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大胆并巧妙地创设生动有趣并且接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把要学到的知识与情境有机地融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单调、枯燥、乏味,而是在亲身体验中变得愿学、乐学、善学,有利于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继而为以后长久的数学学习和提高学习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情境;策略;教学
一、什么是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就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这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来服务于学生的一种手段,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教学情境是数学與生活紧密联系的纽带;是将生硬的课本知识转化为有血有肉的生命形态的桥梁;是将感官所得过渡到数学含义的载体。课堂教学情境不是单纯地存在于课堂的某一个环节,而是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只要学习活动还在进行,就应当有相应的教学情境的存在。
二、创设教学情境的意义
1、有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现在的小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的现象存在得较普遍,他们往往不善于观察,也就不善于发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地将生活情境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就能够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周边事物,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彰显。如果学生能够在情境中把自己不理解的知识或现象主动地提出来,那就可以称为“更上一层楼”了,因为这说明学生能够主动去探索了,还担心学习的热情不会被激发起来吗?
2、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了能够让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任课教师应尽力去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构建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这也需要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入,以此来激发兴趣,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化,易于理解和接受。
3、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现在的小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比较差,接受知识也是比较被动的。如果将生活情境融入教学活动过程当中,让学生多结合生活实际去理解,学生的理解及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当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4、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并挖掘潜在能量
小学生的思维是十分活跃的,他们往往由此及彼,在恰当的情境教学中,容易产生突发的奇想,甚至会出现一种穷追不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这时教师的因势利导十分必要,不但会使学生产生不断追寻的探索精神,而且他们的内在潜能会得到挖掘,无疑对形成能力是大有益处的。
三、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的表现形式很多,创设情境的方法也就很多。一般说来有生活情境、实验情境、游戏情境、悬念情境等。
1、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既然是源于生活,生活当中就会处处有它的影子,那么我们的教学也就不应该脱离生活。如果脱离了生活实际,那我们的教学就会显得没有活力。事实上,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生活经验,存储了许多知识,只不过是还没有被概念化、系统化。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将这些经验利用起来,引出数学问题,学生就会被引入数学轨道,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探索中来。比如教学简单加法,可提问:同学们,我们班有4名同学参加绘画,5名同学参加踢毽子,3名同学参加唱歌,那么参加兴趣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个呀?把实际情况融入加法教学中,使知识的传授显得生活化,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知识。
2、借助实物及器材,创设实验情境
实验操作是引导学生获取新知的重要方法,它能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出新知,而且留下深刻的印象,既不容易遗忘,又有助于开发思维,在总结与深化中掌握知识技能,形成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善于创设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实践。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时,可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纸板,通过让学生采取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量一量、算一算等一系列活动,在自主探究及小组合作中,不但能够总结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使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行为的主人,又利于形成能力。
3、抓住儿童特点,创设游戏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爱玩是他们的天性。如果把数学知识融入到小游戏、小故事当中,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岂不是更具有趣味性,让学生在角色中激发出好奇心和求知欲。但这种情境的运用,要结合学段特点,应合理地选择游戏内容,同时还要把握好“度”,达到目的便适可而止,避免出现只顾玩而忽略学习的现象。
4、把握好知识间的规律,创设悬念情境
学生都有比较强烈的好奇心,如果巧妙地设置一些悬念,必定能把学生的兴趣吸引过来,激发探知欲。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先在黑板上写出几个数字,把它看成是圆的直径,让学生任意说出某一个数字,我便很快说出圆的周长来。有个学生说:“老师事先算好了吧?”我说:“那你考考老师吧。你不说黑板上的数字,自己随便选,老师照样能说出周长来。”学生不服气,拿出以前用过的纸板圆,说出了上面标着的半径数字。我说出了周长后要求学生进行一下验证。学生问:“怎么验证啊?”当我说出验证方法后,学生开始把这个圆在课桌上滚动,并做好了标记,然后一量,果然没错。这时,有的学生沉不住气了,“老师你快说吧!”我因势利导,让他们自己找到规律。学生们反复滚动大小不等的圆,经过研讨终于找到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至此,本节教学的目的达到了,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会遗忘。实践证明,悬念情境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起急切地去探索知识的兴趣,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情境的创设方式有很多,我只是例举了几种比较常见的,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精心地进行选取,在设计时突出一个“巧”字,在运用时突出一个“妙”字,在总结时突出一个“精”字。
四、创设情境时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根据目前的教学实际,情境教学尚有不足。
首先是脱离生活实际。教师往往考虑得不够周全,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把儿童生活成人化了,导致出现学生不愿参与或参与不进来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设计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要符合学生的生活。
其次是情境有些繁琐,不能直奔主题。这样会给学生一种“摸不到头脑”的感觉,浪费教学时间,对学习有一定的影响。教师在设计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要对学习有意义。
再则,所设情境缺少趣味性。比如讲故事,虽说这个故事与本节内容有关联,但故事内容干巴巴,学生听过若干遍,感觉乏味,容易产生溜号的现象。怎样克服呢?一句话,防止形式主义,力求新、奇、巧。
第四,缺少真实性,比较虚假。这种脱离实际、不真实的花架子,学生是不会买账的,甚至会认为老师虚伪,不但不会起到正面引导作用,弄不好反倒会起副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选取时必须斟酌,注重真实与科学,要能够体现出价值。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融入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思考、勤于实践、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最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在情境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 李季红. 江西教育. 2007(18).
[2]小议课堂中的情境教学. 翟永胜. 文学教育(中). 2010(02).
[3]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妙用. 刘光琼.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9(07).
关键词:情境;策略;教学
一、什么是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就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这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来服务于学生的一种手段,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教学情境是数学與生活紧密联系的纽带;是将生硬的课本知识转化为有血有肉的生命形态的桥梁;是将感官所得过渡到数学含义的载体。课堂教学情境不是单纯地存在于课堂的某一个环节,而是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只要学习活动还在进行,就应当有相应的教学情境的存在。
二、创设教学情境的意义
1、有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现在的小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的现象存在得较普遍,他们往往不善于观察,也就不善于发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地将生活情境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就能够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周边事物,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彰显。如果学生能够在情境中把自己不理解的知识或现象主动地提出来,那就可以称为“更上一层楼”了,因为这说明学生能够主动去探索了,还担心学习的热情不会被激发起来吗?
2、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了能够让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任课教师应尽力去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构建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这也需要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入,以此来激发兴趣,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化,易于理解和接受。
3、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现在的小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比较差,接受知识也是比较被动的。如果将生活情境融入教学活动过程当中,让学生多结合生活实际去理解,学生的理解及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当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4、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并挖掘潜在能量
小学生的思维是十分活跃的,他们往往由此及彼,在恰当的情境教学中,容易产生突发的奇想,甚至会出现一种穷追不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这时教师的因势利导十分必要,不但会使学生产生不断追寻的探索精神,而且他们的内在潜能会得到挖掘,无疑对形成能力是大有益处的。
三、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的表现形式很多,创设情境的方法也就很多。一般说来有生活情境、实验情境、游戏情境、悬念情境等。
1、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既然是源于生活,生活当中就会处处有它的影子,那么我们的教学也就不应该脱离生活。如果脱离了生活实际,那我们的教学就会显得没有活力。事实上,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生活经验,存储了许多知识,只不过是还没有被概念化、系统化。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将这些经验利用起来,引出数学问题,学生就会被引入数学轨道,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探索中来。比如教学简单加法,可提问:同学们,我们班有4名同学参加绘画,5名同学参加踢毽子,3名同学参加唱歌,那么参加兴趣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个呀?把实际情况融入加法教学中,使知识的传授显得生活化,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知识。
2、借助实物及器材,创设实验情境
实验操作是引导学生获取新知的重要方法,它能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出新知,而且留下深刻的印象,既不容易遗忘,又有助于开发思维,在总结与深化中掌握知识技能,形成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善于创设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实践。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时,可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纸板,通过让学生采取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量一量、算一算等一系列活动,在自主探究及小组合作中,不但能够总结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使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行为的主人,又利于形成能力。
3、抓住儿童特点,创设游戏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爱玩是他们的天性。如果把数学知识融入到小游戏、小故事当中,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岂不是更具有趣味性,让学生在角色中激发出好奇心和求知欲。但这种情境的运用,要结合学段特点,应合理地选择游戏内容,同时还要把握好“度”,达到目的便适可而止,避免出现只顾玩而忽略学习的现象。
4、把握好知识间的规律,创设悬念情境
学生都有比较强烈的好奇心,如果巧妙地设置一些悬念,必定能把学生的兴趣吸引过来,激发探知欲。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先在黑板上写出几个数字,把它看成是圆的直径,让学生任意说出某一个数字,我便很快说出圆的周长来。有个学生说:“老师事先算好了吧?”我说:“那你考考老师吧。你不说黑板上的数字,自己随便选,老师照样能说出周长来。”学生不服气,拿出以前用过的纸板圆,说出了上面标着的半径数字。我说出了周长后要求学生进行一下验证。学生问:“怎么验证啊?”当我说出验证方法后,学生开始把这个圆在课桌上滚动,并做好了标记,然后一量,果然没错。这时,有的学生沉不住气了,“老师你快说吧!”我因势利导,让他们自己找到规律。学生们反复滚动大小不等的圆,经过研讨终于找到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至此,本节教学的目的达到了,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会遗忘。实践证明,悬念情境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起急切地去探索知识的兴趣,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情境的创设方式有很多,我只是例举了几种比较常见的,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精心地进行选取,在设计时突出一个“巧”字,在运用时突出一个“妙”字,在总结时突出一个“精”字。
四、创设情境时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根据目前的教学实际,情境教学尚有不足。
首先是脱离生活实际。教师往往考虑得不够周全,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把儿童生活成人化了,导致出现学生不愿参与或参与不进来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设计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要符合学生的生活。
其次是情境有些繁琐,不能直奔主题。这样会给学生一种“摸不到头脑”的感觉,浪费教学时间,对学习有一定的影响。教师在设计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要对学习有意义。
再则,所设情境缺少趣味性。比如讲故事,虽说这个故事与本节内容有关联,但故事内容干巴巴,学生听过若干遍,感觉乏味,容易产生溜号的现象。怎样克服呢?一句话,防止形式主义,力求新、奇、巧。
第四,缺少真实性,比较虚假。这种脱离实际、不真实的花架子,学生是不会买账的,甚至会认为老师虚伪,不但不会起到正面引导作用,弄不好反倒会起副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选取时必须斟酌,注重真实与科学,要能够体现出价值。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融入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思考、勤于实践、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最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在情境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 李季红. 江西教育. 2007(18).
[2]小议课堂中的情境教学. 翟永胜. 文学教育(中). 2010(02).
[3]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妙用. 刘光琼.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