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鱼人工授精和孵化

来源 :水产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qingshui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的早期生活史,Delsman[1]、Nair[2]、神谷尚志[3]、内田惠太郎[4]以及水户敏[5]分别描述了爪哇海、孟加拉湾和日本沿海带鱼早期发育阶段的形态;成庆泰等[6]对带鱼的早期发育阶段的形态作过简要的报道;姜言伟[7]对海州湾带鱼卵的发育状况和数量分布亦作过简要的报道;陈莲芳[8]对我国近海带鱼的产卵期、产卵场分布、产卵场的生态条件以及渤海带鱼早期发育阶段的形态作过较为详细的报道;沙学绅等[9]于1958年6月26日在渤海黄河口附近海区进行了带鱼
其他文献
以组织学、组织化学、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及酶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了皱纹盘鲍的食道.食道可分为前、中、后三段,中段又可分为食物通道和食道侧囊.食道粘膜上皮由纤毛柱状
叙述了开发难处理金矿资源的必要性,细菌氧化预处理工艺的优越性和缺点及在我国的研究现状。这种工艺在我国已经具备实现工业化的条件,介绍我国正在建设和正在设计的细菌氧化预
利用相关系数和灰色关联评价方法对1995-2001年北太平洋各海域鱿钓产量及其作业渔场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主要作业渔场分布在145°E~148°E、153°E~161°E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