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防己甲素联合苦参碱注射液治疗矽肺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t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汉防己甲素与苦参碱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矽肺的临床疗效.方法 63例矽肺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常规给予抗炎、止咳、平喘等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汉防己甲素和苦参碱注射液,汉防己甲素100 mg,每日2次,3个月为1疗程,休息1个月开始下一个疗程,共4个疗程;苦参碱注射液150 mg,每日1次,每月连用15d,3个月为1疗程,休息1个月开始下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临床症状、肺通气功能、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X线胸片影像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胸闷、胸痛、气急等呼吸道症状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OD活力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VC、FEV1.0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胸片治疗组有5例(其中Ⅱ期4例、Ⅲ期1例,均属快进型)矽肺小阴影较治疗前缩小,略有变淡,边缘较治疗前清晰,总体密集度较治疗前有所降低;12例肺纹理明显减少、清晰.结论 汉防己甲素与苦参碱注射液联合应用对矽肺有一定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超微细炭黑颗粒(Carbon black nanoparticles,CB NPs)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549)Caveolin-1蛋白的表达的影响及其在入胞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A549细胞接受0、25、50、100、200、400 μg/ml CB NPs染毒24h,以台盼蓝染色法检测CB NPs对细胞活性的影响;0、25、50、100 μg/mlCB NPs染毒A549细胞24 h
目的 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2006至2010年尘肺新发病例发病特点.方法 分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2006至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尘肺病病例的种类、人群、时间和地区分布.结果 2006至2010年全区尘肺病新发病例625例,死亡4例,其中新发病例中Ⅰ期、Ⅱ期和Ⅲ期分别为538(86.1%)、70(11.2%)和17例(2.72%),主要为煤工尘肺和矽肺,二者占总病例数的97.44%
目的 探讨不同数字化胸片(DR)处理参数对接尘者数字化X线胸片图像的影响.方法 对105例粉尘作业人员,同时拍摄高仟伏X线胸片和DR,用DR常规处理法和职业病特殊要求处理法设置不同的图像处理参数.参照高仟伏胸片分别对10个解剖部位的显示情况进行评分,比较DR常规处理法和职业病特殊要求处理法处理DR图像的差异,并与高仟伏胸片进行比较.结果 DR常规处理法处理DR图像10个解剖部位的评分大部分集中于0
目的 了解浙江省2006至2010年职业病发病规律和特征,为制定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浙江省2006至2010年职业病网报直报系统上报的职业病案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至2010年,浙江省共报告新诊断职业病9大类1866例,每年平均372.2例,每年递增趋势明显.浙江省新发职业病前三位分别是尘肺1298例、职业中毒435例、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76例,分别占病例总数的69.
目的 观察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邻苯二甲酸单丁酯(monobutyl phthalate,MBP)对小鼠睾丸间质瘤细胞(MA-10)中胰岛素样因子3(insulin-like factor 3,INSL3) mRNA 及蛋白的表达量和细胞睾酮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小鼠睾丸间质瘤细胞(MA-10)为模型,经过DBP、MBP直接染毒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
期刊
2012年09月27—29日。由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编辑部、温州市医学会、温州市中毒救治中心联合主办的“2012年全国急性中毒救治专题研讨会暨国家级继教项目《急诊医学新进展》学习班”在温州顺利召开,这是继2010年、2011年后成功举办的第三次有关急性中毒及危重病救治的高水平学术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约150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参加了会议。
期刊
为促进女职工劳动保护和生殖健康,加强学术交流,推动科学研究及实际工作,中华预防医学会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分会妇女劳动卫生与生殖健康学组在成立25周年之际,于2012年7月在西宁市召开了第七届学术交流会.内容涉及妇女劳动卫生与生殖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实验研究以及男性生殖健康的研究等[1-3].为了进一步推动女职工劳动保护的科学研究和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应该考虑以下四个问题。
期刊
目的 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36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丙酮、乙酸甲酯、已烷、丁酮、乙酸乙酯、丙烯酸甲酯、三氯甲烷、1,2-二氯乙烷、环己烷、四氯化碳、苯、庚烷、丙烯酸乙酯、三氯乙烯、乙酸丙酯、甲基环已烷、甲基异丁基甲酮、乙酸异丁酯、甲苯、辛烷、丙烯酸丙酯、乙酸丁酯、四氯乙烯、氯苯、乙苯、乙酸异戊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壬烷、丙烯酸丁酯、苯乙烯、邻二甲苯、乙酸戊酯、环己酮、二异丁基甲酮、异佛尔酮、苯醚
近年来,通讯设备及技术发展迅速,各种通讯设施和家用电器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工作在广播站、通讯站、处于军用发射天线或雷达系统附近的作业人员和居民接受到的电磁辐射量也越来越大,世界上几乎每人都暴露在范围0~300 GHz的混合电磁场中,因此,电磁辐射已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之后的第四大污染.目前,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已经证实,电磁辐射的生物损伤效应非常广泛,神经、生殖、造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