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国民经济大力发展,各种建筑施工大力实施。在进行建筑施工同时,还必须要加强施工各种质量保障。相比之下,建筑施工中的裂缝是相关人士探究的重点问题。本文分析了产生裂缝原因,进而提出合理的控制措施,为相关人士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控制措施 裂缝 建筑施工
中图分类号: TU973+.2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随着城市化脚步的加快,现代建筑的结构都是以钢盘混凝土为结构主体,在施工进行的过程中,产生裂缝是在所难免的。混凝土的结构原理从微观上看,裂缝产生的原因是物理性质,混凝土材料是通过水泥的凝胶作用而结合在一起,水泥的胶化的核定用水量就占材料比的百分之二下,但在施工的过程中,水量的使用总是比核定用量大,在混凝土凝结的过程中,就会出现空洞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有效控制裂缝具有现实意义。
2、施工过程中裂缝产生的原因
建筑施工中裂缝的产生是在所难免的,如何把裂缝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究其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混凝土承受的内外力太大。在施工过程中,超负荷施工,承载力的设计不够,结构所采取的措施不合理,加之外力的作用造成裂缝。另外,很多工程在交付之后,使用的过程中擅自改变其使用性质,造成承载力不够使得混凝土产生裂缝,主要是因为下宽上窄所至如图一所示;还有混凝土本身的内力也可能造成裂缝,包括了温度导致变形产生裂缝,干缩之后变形产生裂缝主要表现在垂直方向,主要形式承随圆形如图二
图(一)
图(二)
2)设计缺陷所产生的裂缝
由于设计不当造成裂缝,主要包括,沉降设计不合理,结构设计不合理,设计受力筋的时候构造筋的设置缺陷,设计理念与实际工程不相符等。如沉降设计不合理,由于基础设置不同的形式,竖向的高差比太大,地基承载力发生变化的地方,要设置觉降缝,如果没有设计,会因沉降不均产生裂缝。
3)因材料使用不当而产生的裂缝。
由于材料使用过程中而产生裂缝主要有:水泥使用量不当,缓凝剂使用不当,不能有效控制散装水泥的温度,盲止增大水泥用量达到泵送混凝土的强度等。如当前的施工企业一般都使用散装水泚,对散装水泥的温度控制一般也不重视,如425#散装水泥夏季出厂时,温度一般在800,而在搅拌的时候最佳温度为小于等于500,因此,刚出厂的水泥在没有经过降温处理是不能用于混凝土内。如果温度过高,加速了水化速度,从而混凝土坍落损失加快,导致混凝土水化热峰值提前,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太大,当混凝土内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能力就会出裂缝。
4)因施工操作不当造成裂缝。主要体现在模具没有经过计算,造成刚度均匀;浇筑操作不规范,捣振不够密实等。
3、建筑施工过程中裂缝控制措施
建筑施工过程中,国家对混凝土的结构的耐久性,承载能力以及正常的使用情况都有严格的要求,允许裂缝的宽度不大于0.1MM。然而近年来,通过施工实践,又其放宽到0.2MM。当设计合理,结构环境正常,没有侵蚀介质的前提下,混凝土的裂缝宽度可以小0.4MM;在湿气比较重或者是土中标准为0.3MM,在干湿交替或海水中为0.15MM。对于大于了0.5MM的裂缝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要达到国家的相关标准,在施工的过程中,就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1)材料选择措施。根据各个工程构件不同,使用符合标准的水泥;砂石的选择要使用含泥量小于等百分之三的砂石;石子的先择一般选择卵石石子,可以保证混泥土制作过程中的流动性,还可以减少水泥的用量,石的直径在5-31MM之间最佳,石子的含泥量小于百分之三;要选择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的膨胀剂;减水剂最好先用II级的粉煤灰。
2)设计措施。在设计的过程中,各个构件之间刚节点的调计合理,不必要的刚节点设计必须去掉;对钢盘设计时注意荷载受力盘与混凝土自身的内拉力所需要的配筋设计,预防裂缝的产生;在设计的过程中合理运用深梁设计理念,减少因梁设计不合理而产生的裂缝。
3)施工措施。在多年的实践中发现,在对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收缩变形而引起的裂缝事件是最常见的,然而在后来的施工中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混凝土收缩原因主要有混凝土所使用的水泥型号,品种,数量,混凝土的配比,灰水比例,膨胀剂的使用等。因而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幾点:
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除了选材准确外,还要考虑到因为季节不同,温太高而造成的坍落现象,在对混凝土的搅拌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不可避免的外在因素。如果混凝土的入模时间被推迟,从而对浇捣速度造成影响,无法正常泵送,振捣的过程不密实。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不能对其进行直接加水,要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及时的处理,或者返厂重新搅拌或者降级使用。
在浇筑阶段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进行二次振捣流程,也就是说在混凝土凝固前进行二次振捣,混凝土收缩的形成过程,都是发生在混凝土的初凝过程中,进行二次振捣有效减少收缩缝的形成,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做好防护工作,可以使用草垫或塑料膜进行覆盖。混凝土的表面处理工艺要进行二到三次抹压,由其是在初凝时抹压是控制早期收缩缝的有效措施之一。
4)施工管理措施。严格执行设计文件和国家工程验收标准;原材料的选择使用必须符合相关标准;严格控制施工流程,注意细节处理;明确工程目标,加强工程管理。
4、结束语
总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已逐渐成熟,通过对钢筋混泥土裂缝成因进行有效分析,防止工程大的裂缝产生,从设计,选材,到施工,竣工各个环节进行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建筑施工中裂缝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戴烽滔.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分析与对策[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01).
[2]鲍永宏.高层建筑中混凝土施工的技术特点及实例[J].科技经济市场,2011(08).
[3]曾飞.浅谈混凝土早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J].广东科技,2010(03).
[4]李长河.砌体结构裂缝成因与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8).
随着国民经济大力发展,各种建筑施工大力实施。在进行建筑施工同时,还必须要加强施工各种质量保障。相比之下,建筑施工中的裂缝是相关人士探究的重点问题。本文分析了产生裂缝原因,进而提出合理的控制措施,为相关人士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控制措施 裂缝 建筑施工
中图分类号: TU973+.2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随着城市化脚步的加快,现代建筑的结构都是以钢盘混凝土为结构主体,在施工进行的过程中,产生裂缝是在所难免的。混凝土的结构原理从微观上看,裂缝产生的原因是物理性质,混凝土材料是通过水泥的凝胶作用而结合在一起,水泥的胶化的核定用水量就占材料比的百分之二下,但在施工的过程中,水量的使用总是比核定用量大,在混凝土凝结的过程中,就会出现空洞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有效控制裂缝具有现实意义。
2、施工过程中裂缝产生的原因
建筑施工中裂缝的产生是在所难免的,如何把裂缝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究其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混凝土承受的内外力太大。在施工过程中,超负荷施工,承载力的设计不够,结构所采取的措施不合理,加之外力的作用造成裂缝。另外,很多工程在交付之后,使用的过程中擅自改变其使用性质,造成承载力不够使得混凝土产生裂缝,主要是因为下宽上窄所至如图一所示;还有混凝土本身的内力也可能造成裂缝,包括了温度导致变形产生裂缝,干缩之后变形产生裂缝主要表现在垂直方向,主要形式承随圆形如图二
图(一)
图(二)
2)设计缺陷所产生的裂缝
由于设计不当造成裂缝,主要包括,沉降设计不合理,结构设计不合理,设计受力筋的时候构造筋的设置缺陷,设计理念与实际工程不相符等。如沉降设计不合理,由于基础设置不同的形式,竖向的高差比太大,地基承载力发生变化的地方,要设置觉降缝,如果没有设计,会因沉降不均产生裂缝。
3)因材料使用不当而产生的裂缝。
由于材料使用过程中而产生裂缝主要有:水泥使用量不当,缓凝剂使用不当,不能有效控制散装水泥的温度,盲止增大水泥用量达到泵送混凝土的强度等。如当前的施工企业一般都使用散装水泚,对散装水泥的温度控制一般也不重视,如425#散装水泥夏季出厂时,温度一般在800,而在搅拌的时候最佳温度为小于等于500,因此,刚出厂的水泥在没有经过降温处理是不能用于混凝土内。如果温度过高,加速了水化速度,从而混凝土坍落损失加快,导致混凝土水化热峰值提前,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太大,当混凝土内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能力就会出裂缝。
4)因施工操作不当造成裂缝。主要体现在模具没有经过计算,造成刚度均匀;浇筑操作不规范,捣振不够密实等。
3、建筑施工过程中裂缝控制措施
建筑施工过程中,国家对混凝土的结构的耐久性,承载能力以及正常的使用情况都有严格的要求,允许裂缝的宽度不大于0.1MM。然而近年来,通过施工实践,又其放宽到0.2MM。当设计合理,结构环境正常,没有侵蚀介质的前提下,混凝土的裂缝宽度可以小0.4MM;在湿气比较重或者是土中标准为0.3MM,在干湿交替或海水中为0.15MM。对于大于了0.5MM的裂缝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要达到国家的相关标准,在施工的过程中,就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1)材料选择措施。根据各个工程构件不同,使用符合标准的水泥;砂石的选择要使用含泥量小于等百分之三的砂石;石子的先择一般选择卵石石子,可以保证混泥土制作过程中的流动性,还可以减少水泥的用量,石的直径在5-31MM之间最佳,石子的含泥量小于百分之三;要选择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的膨胀剂;减水剂最好先用II级的粉煤灰。
2)设计措施。在设计的过程中,各个构件之间刚节点的调计合理,不必要的刚节点设计必须去掉;对钢盘设计时注意荷载受力盘与混凝土自身的内拉力所需要的配筋设计,预防裂缝的产生;在设计的过程中合理运用深梁设计理念,减少因梁设计不合理而产生的裂缝。
3)施工措施。在多年的实践中发现,在对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收缩变形而引起的裂缝事件是最常见的,然而在后来的施工中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混凝土收缩原因主要有混凝土所使用的水泥型号,品种,数量,混凝土的配比,灰水比例,膨胀剂的使用等。因而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幾点:
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除了选材准确外,还要考虑到因为季节不同,温太高而造成的坍落现象,在对混凝土的搅拌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不可避免的外在因素。如果混凝土的入模时间被推迟,从而对浇捣速度造成影响,无法正常泵送,振捣的过程不密实。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不能对其进行直接加水,要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及时的处理,或者返厂重新搅拌或者降级使用。
在浇筑阶段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进行二次振捣流程,也就是说在混凝土凝固前进行二次振捣,混凝土收缩的形成过程,都是发生在混凝土的初凝过程中,进行二次振捣有效减少收缩缝的形成,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做好防护工作,可以使用草垫或塑料膜进行覆盖。混凝土的表面处理工艺要进行二到三次抹压,由其是在初凝时抹压是控制早期收缩缝的有效措施之一。
4)施工管理措施。严格执行设计文件和国家工程验收标准;原材料的选择使用必须符合相关标准;严格控制施工流程,注意细节处理;明确工程目标,加强工程管理。
4、结束语
总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已逐渐成熟,通过对钢筋混泥土裂缝成因进行有效分析,防止工程大的裂缝产生,从设计,选材,到施工,竣工各个环节进行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建筑施工中裂缝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戴烽滔.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分析与对策[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01).
[2]鲍永宏.高层建筑中混凝土施工的技术特点及实例[J].科技经济市场,2011(08).
[3]曾飞.浅谈混凝土早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J].广东科技,2010(03).
[4]李长河.砌体结构裂缝成因与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