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办下的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5playga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我国主持人队伍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年纪轻、阅历浅、文化底子薄以及个性不足、追名逐利等。更有甚者,出现了主持人语言恶俗化、低俗化、粗俗化。这与我国众高校争先恐后、风起云涌的大办播音主持专业形势形成强烈反差,人们不禁要问: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都培养什么样的播音员和主持人?高校专业教育是怎么培养播音员、主持人的?
  关于播音员、主持人能否由专业院校培养的话题一度受到许多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的质疑,他们认为:一是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在校时较多注重语言表达的有关训练,有些人文化积累不够,因此“上手快但后劲不足”;二是随着节目的深入发展和多样化发展,更需要复合型的、有生活阅历的主持人,专业院校毕业生知识结构单薄“先天不足”;三是许多主持人专业是按播音员的标准和方法培养学生,“产品不对路”。①有几个数据可以说明一些问题:2000年“荣事达”杯主持人大赛中,前10名获奖者中只有一个人有在高校学习主持人专业的背景;2000年“荣事达”杯主持人大赛金奖获得者撒贝宁和2003年“厦新杯”主持人大赛金奖获得者包捷,都不是学播音和主持人专业的。②
  当然,我们也不能以偏概全,片面否定了播音主持专业院校的教育成果。首先,应当肯定,播音主持专业在用声吐字方面有特定的要求规范。专业院校的培养在基本功方面(如用气发声、吐字归音、语言表达、新闻播音等)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专业学生经过长期的有效训练,可以明显扩展音域、美化音色,增强语言表现力,符合职业规范要求,较之没有接受专业训练的人在语言规范及发声美化度方面占有很大优势。其次,任何一个大学毕业生的“成才”更多是要看其个人的主观努力程度和带有偶然因素成分的“机遇条件”是否成熟。播音主持专业本身就业领域的狭窄带有很大的限定性,因而要求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能做主持人,是不大现实的。然而,面对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们的质疑,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还是要认真反思一下目前播音主持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播音主持专业开设泛滥化,只求“利益”不求“质”,市场化供求关系比例严重失调。“随着高校扩招的热浪,中专、高职、本科、双学位、研究生不同层次的主持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开设了播音主持专业的高校保守的统计已超过120所。甚至一些工科院校以及公办民助高校也积极开办播音主持专业。”③其中不乏一些高等院校抱有“创收”的心态,有些院校甚至不具备本专业的开办条件却依然抱有侥幸心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致使大量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含合格和不合格)与有限的招岗名额发生冲突。一些学生及家长大呼“上当”。我们说,此种顾“头”不顾“尾”的做法是不符合大学精神的。
  问题二:专业选拔考试中,以貌取人的选材思想存在偏颇,教育理念过于功利化。在专业选拔考试中,受媒体是视觉艺术的观念影响,许多院校往往在考生的相貌、身材上投注的比例过大,致使高中生误认为播音主持专业就是“选美”,只要长得漂亮就可以去应考,这也是近两年主持人大赛中多帅男靓女的原因之一。而在教育教学中,亦过分地关注专业化技巧、技能的训练,忽视了许多人文素质的培养,忽视了教育学生做人的方法、学习的方法及思维的方法,而这些恰恰是大学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要的。
  问题三:封闭式课程体系束缚了学生能力拓展的空间。总体看来,各高校在播音主持专业课程设置上重语言类核心课程(播音发声、表达技巧等)的开设,这本没有错,因为这是练就语言基本功的主力课,然而有些高校将凡是和语言类课程有关的课都加进教学计划表,将凡与语言类课程无关的课程都剔除在外的做法显然是比较极端的。要知道,“播音主持专业理论特别汲取了新闻学、传播学、语言学、艺术学、心理学、美学等学科的前沿成果。”④若只突出强调本专业的课程,势必造成学生思维的单一,亦会误导学生认为只要练好嘴皮子上的功夫就行了,只要学好“怎么说”能使发出的声音圆润、动听即可,而至于“说什么”似乎与我无关。如此一来,我们专业培养了什么人才?难道我们只是培养了一个个会发好听声音的“肉喇叭”?
  问题四:经费的匮乏、学校学习与社会实践时间上的冲突成为理论与实践活动相脱节的主要因素。几乎各个高校在开办该专业之初都晓得它的学习必须要理论结合实际,然而真正开办起来后,又出现了诸多因素的干扰,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成为一句空话。归结原因,其一,我们一直在强调学生要尽快步入社会实践岗位寻求自己在专业上的差距,并带着问题有目的地来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由于课程设置安排上要求学生准时上课,这就造成了两难境地。学生只好利用寒暑假去实习,而在校期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因为压力不大而疏于自觉学习,造成学习时间的极大浪费。其二,实习经费的匮乏。许多高极大浪费。其二,实习经费的匮乏。许多高校开办本专业时都有良好的愿望,然而由于经费的匮乏使这些好的想法变成泡影。
  问题既然已经出现,我们就要探讨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
  高校开设本专业应结合自身现有的条件,明确培养人才的方向,制定可行性选拔学生的标准。本专业的开设一定有其相依托的相关专业,比如:中文、新闻、艺术等专业,各个高校应依托自己已有专业给本专业培养方案定位,比如依托中文专业开办的播音主持专业,其课程设置方面突出文化内涵教育,人才培养定位方向可设置为:深度报道类主持人或文化专题类主持人;依托新闻专业开办的播音主持专业,其课程设置上突出新闻记者素养教育,人才培养定位方向可设置为:记者型主持人或新闻专题类主持人;依托艺术专业开办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其课程设置方面突出艺术类特征,人才培养定位方向可设置为:综艺类或娱乐类主持人。据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院长李洪岩副教授介绍:“上海戏剧学院的播音主持专业因其依托艺术类专业开办,故其在课程设置上加入了许多表演类课程,定位在于培养综艺类或娱乐类主持人。”如此定位,可增加其教学明确性,使学生学习的目标性增强,学习效率提高,就业目的性加强,就业成功率才可能提升。
  只有明确了人才培养的方向,才能制定选拔学生的可行性标准,而不是人云亦云,仿照外校播音主持专业选拔学生的标准来制定自己的标准。(目前确有一些高校这样做,你仿照我的,我仿照你的,仿照来仿照去大家都一样,根本没有自己专业的特色。我们不能不说这样的教育是盲目的。)比如,人才培养定位在深度报道类主持人或文化专题类主持人方向的本专业一定要强调考生的文化课成绩,(比如文化课不能降分)而对普通话水平和是否上镜头可作适度放宽;人才培养定位在综艺类或娱乐类主持人方向的可注重考生的艺术气质,而对文化课的要求可适度放宽;当然也有一些院校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好,亦可将人才培养定位于新闻类、专题类播音员,如此必将对考生的语音面貌做出严格要求,文化课的要求也不能放得太低。
  只有各高校专业培养有了明确的定位,才能使培养出来的播音员、主持人一专多能,学有所用,适应新时期媒体舞台对播音员与主持人出现细分化的趋势。
  明确教学思想,加大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力度。现在的高校学生多为80后出生的一代,衣食无忧的生活以及浮华世界过多的诱惑使他们的神经过早“麻木”,他们不知道该如何生活,甚至不知道该如何说话!笔者在2007年11月初的时候参加了“白象”杯主持人大赛复赛第五场的录制工作,选手们衣着鲜丽,面容娇然地站在五光十色的舞台上,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他们竟说着“假话”、“空话”、“废话”,居然面不改色心不跳!难怪作为嘉宾的白岩松在中场休息时这样总结:“现在的孩子们都说着无懈可击的大话和精彩的废话。”我留意观察了一下,当诸如“伟大”“光荣”“信念”等词从这些孩子嘴里说出来的时候,他们毫无表情!“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人们竟说着60年代人们常说的话,这不能不说是语言的倒退,是一个很危险的现象,而更令人感到可怕的是:60年代的人说这些话时是因为他们相信,而80年代的人说这些话时明明不相信却还要这么说!”⑤由此,我们不得不提高警惕:防止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张雅欣认为:“主持人内在的条件,有一条就是要有一个平常人的心,因为他远离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的话,可能他就真的做不出什么节目来了。国外的电视台,很多就要求主持人必须挤公交车上班,这样你才能知道老百姓在公共汽车上抱怨什么,才能知道公共交通存在什么问题,包括你也得必须多长时间上街去买一次菜,上农贸市场,都能知道老百姓的疾苦。”⑥
  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人文教育,诚如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鲁景超教授曾教导学生:“播音员主持人要说‘人’话。”我想,说“人”话代表了一种内心的声音,这个声音的发出不是空洞的,而是有血有肉的,播音员主持人要具有人文关怀的精神,而不是“麻木”的躯体!
  不管定位培养方向如何,都应加大新闻相关课程的开设比重。在课程设置时,不管定位培养方向是综艺类、娱乐类主持人,还是专题类主持人,在踏上工作岗位后,都会变成“党和人民的喉舌”,因此,新闻工作者是播音主持专业的基础定位。新闻性的培养在大学阶段必不可少。复旦大学蒋昌健提出课程设置“宜宽不宜窄,宣粗不宜细”,“要建立大而深广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框架”,培养学生的“记者思维素质和口语表达能力”。⑦所以,无论哪类主持人都需要新闻基本素养。
  重视对学生开展民族教育以巩固我们的主流文化阵地。或许我们还会回忆起,周遭一些学生充满崇拜之情的话语:“人家美国多好啊,多么民主……”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西方敌对势力以所谓“大片”等影视文化产品输出的方式对我国的下一代进行精神下毒,毁掉的是祖国的下一代,祖国的明天,其用心之险毒,令人惊悚!故,教育工作者应担负起民族、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任重而道远。
  重视校内实习基地的开展。其一,校园广播台和校内闭路电视,可由学生充分利用专业特长开办起来,定期组织校内其他各专业学生代表听评意见,这样既训练了本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比如播音主持能力、新闻采访与写作能力、电视编辑能力等),又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同时,通过外专业同学的听评意见,可以使学生明白自己的问题出在哪儿,从而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其二,可由学生全权创办“专业小报”(题目自定,内部交流之用),自己动手采、写、编、排版、拉广告等,此举既训练了学生的新闻敏感力,又加强了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还不会给所在院系增加额外的经济负担,可谓一举多得。其三,可以创办多个校园文化社团,比如话剧社、小品社、相声社等,总之让学生们“忙活”起来,让他们学有所用,让他们一开始学习专业就踏上属于自己的舞台,让他们的成就感激发更大的热情去学习,相信有了这些基本功和心理素质的天天磨炼,即便是到一线实习也能很快上手。
  综上所述,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育任重道远,衷心希望我们的专业化教育能够培养出更多能适应21世纪媒体舞台需要的优秀播音员、主持人。
  
  注 释:
  ①③⑥吴郁等主编:《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质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版。
  ②文胜:《优秀电视节目主持人从哪里来》,《人民日报》,2005年3月24日。
  ④张颂:《中国播音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⑤引自于2007年11月17日白岩松给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研究生开讲座时的发言。
  ⑦叶昌前:《关于主持人培养模式的思考》,《电视研究》,2004(1)。
  (作者为新乡学院中文系教师、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研究生)
  编校:郑 艳
其他文献
基层单位工作事项难度不大,纷扰繁杂,同类重复的事情再次执行起来也会有拖拉散乱、盲目无为问题,达不到预期目标效果.针对此类问题,本人在基层工作中通过实例发现,就基层单位
本研究测定了不同产区桑枝茎叶的常规营养养分及部分活性成分含量,对桑枝茎叶的营养价值进行了体外法与生物法评定;并研究了不同桑叶粉用量对清远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的市场经济法发展进入新的时期,国有企业的发展面临的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继续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和
本文以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档案室搬迁为例,详细阐述细节把控在搬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旨在为兄弟医院档案室的搬迁提供参考.
目的 研究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117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资料包括:患者
企业文化的树立能够使企业的员工更好地完成自己的相关工作,党建工作的开展进行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提与保障,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和党建工作的开展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对
现代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同时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