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陶行知曾经说过:“要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动手,手脑并用,教学做合一”。而区域活动是最能够满足这一点的活动。随着现在幼儿园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进步和深入,我们对于更加自由、灵活的教学方式—区域活动的研究和探索也越来越深入了。在长期的活动中,许多老师都为区域活动结束后材料的归纳问题感到烦恼,通过环境的创设,图标作用、教师的指导等可有效的帮助大班幼儿对材料进行归纳整理。
关键词:大班;区域活动;材料归纳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33-0079-02
On material induction strategy of large class regional activities
YE Jiao (nanxingdu kindergarten,Kunshan high tech Zone,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Tao Xingzhi once said: "we should try to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mobilize their learning initiative,let students do it by themselves,use their hands and brains,and integrate teaching with practice.". Regional activities are the activities that can best meet this point. 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and deepening of the kindergarten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we are more and more in-depth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f the more free and flexible teaching method regional activities. In the long-term activities,many teachers are worried about the induction of materials after the regional activities.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the environment,the role of icons and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it can effectively help the large class children to summarize and sort out the materials.
【Keywords】Large class;Regional activities;Material induction
區域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活动方式,它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幼儿主动、独立的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活动。与幼儿园的集体活动相比较,区域活动是一种更自由、灵活的活动,它可以更好的促进幼儿自然、快乐、健康、自由地成长,实现“玩中学”“做中学”这一理念。但是在区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相信有不少老师都有同样的烦恼:整齐的材料投放下去,一次活动后幼儿归纳的材料却乱七八糟,教师疲于收拾整理。那么,在大班区域活动结束之后,如何培养幼儿整理归纳材料的良好习惯呢?
1.设置充裕的储物归纳空间
在设计教室布局时,考虑储物空间很重要。有序的储物空间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关键元素。合理的储物有助于减少凌乱、节省时间、便于材料的取放、提高玩具的使用率和轮流率。要顺利开展区域活动,一定的储物空间必不可少,所以教师在设计区域活动的时候至少需要有10%的面积用于储物。个别区域需要格外加强储物的空间,例如,美工区、科学区、益智区,这些区域因为操作材料较多,在创设的时候,教师需要提前规划充裕的储物归纳空间,合理利用教室里的架子、橱柜和篮筐用于储物,从而更好的确保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教师还需要投放数量充足的小储物盒,方便幼儿自主进行储物、分类。例如,美工区,碍于孩子们操作使用的材料非常的琐碎,种类又多,如果放在一起会非常杂乱,我便投放了许多的小储物盒,方便幼儿在大的储物格里面将各种杂乱零碎的小东西都分类摆放,使得美工区的材料看上去又丰富有整洁,显著激发了孩子们进区创作的欲望,也方便幼儿进行整理归纳。
2.分隔不同效果的归纳空间
在设计储物空间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创设各种不同的储物空间,并将储物空间设计成不同的功能,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空间的高低、隔断来让幼儿明确储物空间的不同用途。
(1)明确不同储物空间的使用人
在区域开展的过程中,老师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材料并不在这个主题中使用,但是幼儿随意拿取,造成区域主题混乱,区域活动目的不明确,幼儿操作混乱一片。所以,在设计储物空间时,教师应仔细考虑此空间的材料是否需要让幼儿自主取用。例如,此材料是让幼儿随意取放,还是只有老师可以取放。我们可以通过利用教室内高低的格局或者设计标签的方法来让幼儿明确哪些材料可以取放,哪些材料不可以取放。
例如,在一次美工活动《小小服装设计师》中,我将活动的内容设计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设计服装的样式,一部分为尝试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服装。但是孩子们因为喜欢新鲜多变的材料,提前尝试利用各种物品制作服装,而没有设计的环节,造成制作的服装单调、简单、没有创意。因此我利用标签的方法,将两种材料分别放在柜子的高处和低处。在幼儿便于取放的地方放上设计服装所需要的材料,而后用标签表明,这是幼儿随意取放的地方。又将后期才需要的材料投放在幼儿不便于取放的高处,并用标签标示这是老师才可以取放材料的地方。孩子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原本便会因为心理和就近原则无意识的更容易选择于他们来说取放更方便的低处材料,更少的选择取放不方便的高处材料,加上老师明确的标记,使得孩子们下意识的不会选择高处、后期才会使用到的材料。在明确了材料的使用人之后,孩子们便会自主在幼儿取放区搜寻材料。使得整个美工区活动得以由易到难,顺利进行。 (2)明确不同储物空间的领域
在区域开展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幼儿将区域内的材料随意放置,造成下次区域活动开展时,因为找不到区域材料而影响区域活动开展效果的情况,教师应明确规划储物空间的不同领域。
为了便于幼儿的使用和正确归纳材料,材料的储物空间应设置在使用区域的附近。
例如,在环保体验区,为了方便幼儿取放各种废旧材料,我将班级的材料箱投放在环保体验区内,并将班级回收站也投放在区域内。由于班级最大的废旧物品回收区都在环保体验区内部,所以孩子们操作完毕之后,会自觉的将各种废旧物品分门别类的归纳在材料箱内。同样,在益智区内,因为区域内部设置了充裕的储物空间,孩子们自然也就不会将操作材料放置到远处不方便取放的地方。往往在区域活动结束之后,会发生幼儿将材料满班级的乱放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该区域的储物空间不够。幼儿不知道该如何归纳自己的操作材料,所以才会随意往空余的地方一塞。在储物空间上贴上明确的区域标志也可有效预防孩子们放错的情况,即便出现储物空间已满的情况,孩子们也会主动询问老师,或者通过再次整理归纳节省储物空间,而不是随处乱放。
3.明确物品取放的具体位置
储物区要有序。明确物品的取放位置可方便幼儿更快捷的寻找和归纳自己的操作材料,更加节省取放的时间,为有效开展区域活动提供了保障。杂乱的储物区会浪费掉教师更多的时间,影响区域活动开展的质量、效果。在储物区格外混乱的时候,幼儿可能会因为不想费心寻找材料而随意进行操作,造成操作的效果单一、不理想。或者由于幼儿将精力过多的投放在选择材料上面而造成操作的时间过短,活动效果不明显。教师也很可能因为不想将过多的时间精力浪费在寻找材料上而索性减少材料的投放,或者干脆不更新操作材料,始终只用原始的材料。那么,如何才能够让幼儿清晰的明确各种材料归纳的具体位置呢?
(1)创设明确的归纳标志
给架子、罐子或者橱柜贴上简单明了的小标签,可以方便幼儿、教师寻找操作所需的材料。
例如,在建构区因为建构材料过多,每次在建构的时候幼儿都要花费较多的心思在寻找所需的材料上面,久而久之,幼儿便不不愿意花费时间寻找材料了,而是始终都只用木质积木进行建构。于是,我便在建构区投放了各种小纸箱,在小纸箱上面用图片的形式标志出各种材料,再将材料分门别类地放置好。幼儿在建构的时候,只要看一眼纸箱外面的标志,就可以知道自己所需要的建构材料在哪个纸箱里面。在建构的时候使用的材料种类明显丰富了起来,建构的效果也更加突出。在归纳的时候,幼儿只需要将材料一一分类放在有标识的纸箱里面就可以了。这样的操作使得建构区的材料归纳更加整齐,取放更加方便,明显增加了幼儿建构的兴趣。
(2)投放精美的小储物格
精美、細化的小储物格相比较单调粗糙的篮子更能够激发幼儿归纳的兴趣。便宜的小储物格可以用绑在一起的牛奶盒制作而成,进行简单的装饰之后便可以成为储藏小物件的最佳物品。
例如,在美工区内,我们会收集各种操作材料:毛线、纽扣、树叶、坚果壳、种子等等,方便幼儿进行创意的美工操作。但是因为操作材料种类多,数量相对较少,一般的储物柜无法更好的分类这些操作材料。我们便添置了些精致的小储物格,让幼儿将这些材料放置在储物格内,而后在根据类别将小储物格放置在储物柜里面,每次操作的时候只需要将小储物格拿出来就可以。因为小储物格精致美观具有吸引力,孩子们每次都很乐意将自己的操作材料进行二次分类。美工区的材料归纳也井井有条。
合理的储物空间设置有助于幼儿更好的归纳整理操作材料,使得班级的环境更加的整洁,更令人感到舒适。而有效舒适的环境能够更好的促进教育教学活动,最终促进幼儿的学习、独立性培养和能力的提升。同时,科学、明确的储物标志能够更好的帮助幼儿进行自我管理,让幼儿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
关键词:大班;区域活动;材料归纳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33-0079-02
On material induction strategy of large class regional activities
YE Jiao (nanxingdu kindergarten,Kunshan high tech Zone,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Tao Xingzhi once said: "we should try to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mobilize their learning initiative,let students do it by themselves,use their hands and brains,and integrate teaching with practice.". Regional activities are the activities that can best meet this point. 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and deepening of the kindergarten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we are more and more in-depth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f the more free and flexible teaching method regional activities. In the long-term activities,many teachers are worried about the induction of materials after the regional activities.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the environment,the role of icons and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it can effectively help the large class children to summarize and sort out the materials.
【Keywords】Large class;Regional activities;Material induction
區域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活动方式,它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幼儿主动、独立的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活动。与幼儿园的集体活动相比较,区域活动是一种更自由、灵活的活动,它可以更好的促进幼儿自然、快乐、健康、自由地成长,实现“玩中学”“做中学”这一理念。但是在区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相信有不少老师都有同样的烦恼:整齐的材料投放下去,一次活动后幼儿归纳的材料却乱七八糟,教师疲于收拾整理。那么,在大班区域活动结束之后,如何培养幼儿整理归纳材料的良好习惯呢?
1.设置充裕的储物归纳空间
在设计教室布局时,考虑储物空间很重要。有序的储物空间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关键元素。合理的储物有助于减少凌乱、节省时间、便于材料的取放、提高玩具的使用率和轮流率。要顺利开展区域活动,一定的储物空间必不可少,所以教师在设计区域活动的时候至少需要有10%的面积用于储物。个别区域需要格外加强储物的空间,例如,美工区、科学区、益智区,这些区域因为操作材料较多,在创设的时候,教师需要提前规划充裕的储物归纳空间,合理利用教室里的架子、橱柜和篮筐用于储物,从而更好的确保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教师还需要投放数量充足的小储物盒,方便幼儿自主进行储物、分类。例如,美工区,碍于孩子们操作使用的材料非常的琐碎,种类又多,如果放在一起会非常杂乱,我便投放了许多的小储物盒,方便幼儿在大的储物格里面将各种杂乱零碎的小东西都分类摆放,使得美工区的材料看上去又丰富有整洁,显著激发了孩子们进区创作的欲望,也方便幼儿进行整理归纳。
2.分隔不同效果的归纳空间
在设计储物空间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创设各种不同的储物空间,并将储物空间设计成不同的功能,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空间的高低、隔断来让幼儿明确储物空间的不同用途。
(1)明确不同储物空间的使用人
在区域开展的过程中,老师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材料并不在这个主题中使用,但是幼儿随意拿取,造成区域主题混乱,区域活动目的不明确,幼儿操作混乱一片。所以,在设计储物空间时,教师应仔细考虑此空间的材料是否需要让幼儿自主取用。例如,此材料是让幼儿随意取放,还是只有老师可以取放。我们可以通过利用教室内高低的格局或者设计标签的方法来让幼儿明确哪些材料可以取放,哪些材料不可以取放。
例如,在一次美工活动《小小服装设计师》中,我将活动的内容设计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设计服装的样式,一部分为尝试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服装。但是孩子们因为喜欢新鲜多变的材料,提前尝试利用各种物品制作服装,而没有设计的环节,造成制作的服装单调、简单、没有创意。因此我利用标签的方法,将两种材料分别放在柜子的高处和低处。在幼儿便于取放的地方放上设计服装所需要的材料,而后用标签表明,这是幼儿随意取放的地方。又将后期才需要的材料投放在幼儿不便于取放的高处,并用标签标示这是老师才可以取放材料的地方。孩子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原本便会因为心理和就近原则无意识的更容易选择于他们来说取放更方便的低处材料,更少的选择取放不方便的高处材料,加上老师明确的标记,使得孩子们下意识的不会选择高处、后期才会使用到的材料。在明确了材料的使用人之后,孩子们便会自主在幼儿取放区搜寻材料。使得整个美工区活动得以由易到难,顺利进行。 (2)明确不同储物空间的领域
在区域开展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幼儿将区域内的材料随意放置,造成下次区域活动开展时,因为找不到区域材料而影响区域活动开展效果的情况,教师应明确规划储物空间的不同领域。
为了便于幼儿的使用和正确归纳材料,材料的储物空间应设置在使用区域的附近。
例如,在环保体验区,为了方便幼儿取放各种废旧材料,我将班级的材料箱投放在环保体验区内,并将班级回收站也投放在区域内。由于班级最大的废旧物品回收区都在环保体验区内部,所以孩子们操作完毕之后,会自觉的将各种废旧物品分门别类的归纳在材料箱内。同样,在益智区内,因为区域内部设置了充裕的储物空间,孩子们自然也就不会将操作材料放置到远处不方便取放的地方。往往在区域活动结束之后,会发生幼儿将材料满班级的乱放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该区域的储物空间不够。幼儿不知道该如何归纳自己的操作材料,所以才会随意往空余的地方一塞。在储物空间上贴上明确的区域标志也可有效预防孩子们放错的情况,即便出现储物空间已满的情况,孩子们也会主动询问老师,或者通过再次整理归纳节省储物空间,而不是随处乱放。
3.明确物品取放的具体位置
储物区要有序。明确物品的取放位置可方便幼儿更快捷的寻找和归纳自己的操作材料,更加节省取放的时间,为有效开展区域活动提供了保障。杂乱的储物区会浪费掉教师更多的时间,影响区域活动开展的质量、效果。在储物区格外混乱的时候,幼儿可能会因为不想费心寻找材料而随意进行操作,造成操作的效果单一、不理想。或者由于幼儿将精力过多的投放在选择材料上面而造成操作的时间过短,活动效果不明显。教师也很可能因为不想将过多的时间精力浪费在寻找材料上而索性减少材料的投放,或者干脆不更新操作材料,始终只用原始的材料。那么,如何才能够让幼儿清晰的明确各种材料归纳的具体位置呢?
(1)创设明确的归纳标志
给架子、罐子或者橱柜贴上简单明了的小标签,可以方便幼儿、教师寻找操作所需的材料。
例如,在建构区因为建构材料过多,每次在建构的时候幼儿都要花费较多的心思在寻找所需的材料上面,久而久之,幼儿便不不愿意花费时间寻找材料了,而是始终都只用木质积木进行建构。于是,我便在建构区投放了各种小纸箱,在小纸箱上面用图片的形式标志出各种材料,再将材料分门别类地放置好。幼儿在建构的时候,只要看一眼纸箱外面的标志,就可以知道自己所需要的建构材料在哪个纸箱里面。在建构的时候使用的材料种类明显丰富了起来,建构的效果也更加突出。在归纳的时候,幼儿只需要将材料一一分类放在有标识的纸箱里面就可以了。这样的操作使得建构区的材料归纳更加整齐,取放更加方便,明显增加了幼儿建构的兴趣。
(2)投放精美的小储物格
精美、細化的小储物格相比较单调粗糙的篮子更能够激发幼儿归纳的兴趣。便宜的小储物格可以用绑在一起的牛奶盒制作而成,进行简单的装饰之后便可以成为储藏小物件的最佳物品。
例如,在美工区内,我们会收集各种操作材料:毛线、纽扣、树叶、坚果壳、种子等等,方便幼儿进行创意的美工操作。但是因为操作材料种类多,数量相对较少,一般的储物柜无法更好的分类这些操作材料。我们便添置了些精致的小储物格,让幼儿将这些材料放置在储物格内,而后在根据类别将小储物格放置在储物柜里面,每次操作的时候只需要将小储物格拿出来就可以。因为小储物格精致美观具有吸引力,孩子们每次都很乐意将自己的操作材料进行二次分类。美工区的材料归纳也井井有条。
合理的储物空间设置有助于幼儿更好的归纳整理操作材料,使得班级的环境更加的整洁,更令人感到舒适。而有效舒适的环境能够更好的促进教育教学活动,最终促进幼儿的学习、独立性培养和能力的提升。同时,科学、明确的储物标志能够更好的帮助幼儿进行自我管理,让幼儿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