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2年版)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由此可见,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数学活动;立足课本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11-030-001
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因此在教学中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这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挖掘课本素材,在数学活动中加强引导,从而真正提高数学活动的实效性呢?下面笔者就结合具体的案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发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主导作用。加深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活动体验
首先,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表现在数学操作活动的设计上。其次,教师的主导性还应表现在课堂教学形式的组织工作,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与媒体,让学生主动地探索交流知识,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评价。
案例1 “中点四边形”教学片断
探索活动一、创设问题情境,从基本问题的研究入手
1.问题情境:一块白铁皮零料形状如图1,工人师傅要从中裁出一块平行四边形白铁皮,并使四个顶点分别落在原白铁皮的四条边上,可以如何裁?(学生思考、讨论、分析,得出取各边中点的方法);
2.中点四边形定义(如图2);
3.如图3,利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改变四边形的形状,引导学生感受无论四边形ABCD的形状怎么变化,中点四边形EFGH的形状始终为平行四边形。并对此结论给予证明。探索活动二、探索特殊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形状
如图4,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变换四边形ABCD形状,使四边形ABCD分别为矩形、菱形、正方形和等腰梯形,研究中点四边形EFGH形状。
探索活动三:探索决定中点四边形EFGH的形状的主要因素(边?角?对角线?)
反之若中点四边形EFGH分别为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则四边形ABCD是否一定分别为菱形、矩形(等腰梯形)、正方形?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拖动A点改变四边形ABCD的形状,观察、尝试归纳结论并给予证明。
结论:决定中点四边形EFGH的形状的主要因素是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的数量和位置关系。
二、加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引领意识。增强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思想方法感悟
有效的学习活动离不开有效的教学组织活动。因此,教师在学生进行数学活动时必须有效地组织,合理地安排活动,引导学生有序地开展数学活动。
案例2“反比例函数”教学片断
在讲授反比例函数这节课时,笔者首先带着学生回顾了函数的定义,并和学生们一起回顾了曾经学习过的一次函数,接着抛给学生下列一组函数,请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对下列函数进行分类。
学生活动情况:学生们面对这样的问题后,首先是进行了几分钟的独立思考,在组内与其他同学开始了交流。
【点评】这个概念教学设计是旨在通过一定数量的实例,引导学生从这些实例中概括出它们的共同属性,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经历了辨认、同化、强化的思维阶段,完成了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在这次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了分类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这次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源于教学设计掌握了有效的合作时机。
三、加强教师在教学中的学科素养,提升学生在数学操作活动中的思维水平
在数学操作活动过程中和结束后,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对直观操作的过程进行复述整理,通过口头语言的训练进行表象加工。
案例3 “正方形”教学片断
活动:请学生们用准备好的纸,想一想怎样利用折纸和剪切的方法,快速而准确地剪出一个正方形?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折、剪,做好在小组内的交流讨论。
教师活动:请几个学生代表说说自己的正方形是怎样做出来的。
学生1:我将长方形纸片沿着一角的对角线对折,使得相邻的两边重合,再将长方形多余的部分裁剪掉,剩下的就是正方形了(如图5)。
学生2:我裁出了两张等宽的纸条,把他们交叉重叠在一起,并保证它们互相垂直,重叠的部分就是正方形(如图6)。
学生3:我将长方形的纸对折,再在折痕上以任意长为底边,剪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打开即是正方形(如图7)。
【点评】正方形的判定是个教学难点,若让学生机械地记住结论,肯定事倍功半。为此,笔者设计了一个剪纸活动,让学生通过剪、折的活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并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探索新的知识,给学生自主思考、创造发挥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有所得,感受了知识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地思考,如何立足教材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有效的活动机会,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并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加深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在数学活动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发展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学活动;立足课本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11-030-001
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因此在教学中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这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挖掘课本素材,在数学活动中加强引导,从而真正提高数学活动的实效性呢?下面笔者就结合具体的案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发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主导作用。加深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活动体验
首先,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表现在数学操作活动的设计上。其次,教师的主导性还应表现在课堂教学形式的组织工作,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与媒体,让学生主动地探索交流知识,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评价。
案例1 “中点四边形”教学片断
探索活动一、创设问题情境,从基本问题的研究入手
1.问题情境:一块白铁皮零料形状如图1,工人师傅要从中裁出一块平行四边形白铁皮,并使四个顶点分别落在原白铁皮的四条边上,可以如何裁?(学生思考、讨论、分析,得出取各边中点的方法);
2.中点四边形定义(如图2);
3.如图3,利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改变四边形的形状,引导学生感受无论四边形ABCD的形状怎么变化,中点四边形EFGH的形状始终为平行四边形。并对此结论给予证明。探索活动二、探索特殊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形状
如图4,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变换四边形ABCD形状,使四边形ABCD分别为矩形、菱形、正方形和等腰梯形,研究中点四边形EFGH形状。
探索活动三:探索决定中点四边形EFGH的形状的主要因素(边?角?对角线?)
反之若中点四边形EFGH分别为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则四边形ABCD是否一定分别为菱形、矩形(等腰梯形)、正方形?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拖动A点改变四边形ABCD的形状,观察、尝试归纳结论并给予证明。
结论:决定中点四边形EFGH的形状的主要因素是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的数量和位置关系。
二、加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引领意识。增强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思想方法感悟
有效的学习活动离不开有效的教学组织活动。因此,教师在学生进行数学活动时必须有效地组织,合理地安排活动,引导学生有序地开展数学活动。
案例2“反比例函数”教学片断
在讲授反比例函数这节课时,笔者首先带着学生回顾了函数的定义,并和学生们一起回顾了曾经学习过的一次函数,接着抛给学生下列一组函数,请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对下列函数进行分类。
学生活动情况:学生们面对这样的问题后,首先是进行了几分钟的独立思考,在组内与其他同学开始了交流。
【点评】这个概念教学设计是旨在通过一定数量的实例,引导学生从这些实例中概括出它们的共同属性,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经历了辨认、同化、强化的思维阶段,完成了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在这次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了分类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这次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源于教学设计掌握了有效的合作时机。
三、加强教师在教学中的学科素养,提升学生在数学操作活动中的思维水平
在数学操作活动过程中和结束后,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对直观操作的过程进行复述整理,通过口头语言的训练进行表象加工。
案例3 “正方形”教学片断
活动:请学生们用准备好的纸,想一想怎样利用折纸和剪切的方法,快速而准确地剪出一个正方形?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折、剪,做好在小组内的交流讨论。
教师活动:请几个学生代表说说自己的正方形是怎样做出来的。
学生1:我将长方形纸片沿着一角的对角线对折,使得相邻的两边重合,再将长方形多余的部分裁剪掉,剩下的就是正方形了(如图5)。
学生2:我裁出了两张等宽的纸条,把他们交叉重叠在一起,并保证它们互相垂直,重叠的部分就是正方形(如图6)。
学生3:我将长方形的纸对折,再在折痕上以任意长为底边,剪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打开即是正方形(如图7)。
【点评】正方形的判定是个教学难点,若让学生机械地记住结论,肯定事倍功半。为此,笔者设计了一个剪纸活动,让学生通过剪、折的活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并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探索新的知识,给学生自主思考、创造发挥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有所得,感受了知识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地思考,如何立足教材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有效的活动机会,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并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加深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在数学活动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发展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