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售后服务的失策,往往导致销售的失败。服务失策,打击消费者对品牌的信心,比单一产品的质量问题更为严重。跨国经营的企业如何突破地域限制,更好地适应本土文化的需求?
为什么给戴尔提建议
2008年6月初,我在北京的一家卖场购买了一台DELL INSPIRON 530s台式机。
销售代表说,电话预约,第二天可上门安装。早已是电脑使用老手,晚上便自己动手连线,开机,安装了Office和瑞星杀毒软件。可是,当出现屏幕保护画面时,电脑突然自动关机。再试,调整时间设置,还是在出现屏幕保护画面时关机。突然想到,销售代表在商店为本机复制Office程序时,也曾自动关机,当时以为是接线板松动所致。
第二天一早,致电戴尔技术支持。过了好几道自动语音关,终于听到技术员的声音,“请问:您的服务编号是多少?或者服务代码?”仔细核实了身份,开始了解情况。听到发生自动关机,技术员认为是软件问题。要求上门服务,技术员说“嗯,软件问题不上门的”,然后,发出电话指令,如此,如此,如此……操作一番,告知应该没有问题了。
晚上再开机,不久又出现自动关机情况。没有规律,有时显示器关闭,主机仍在工作;有时显示器和主机一起关。次日再次致电技术支持,再过了N多自动语音关,又交代了“服务编号”,说明又发生的问题。在技术员电话指令下,将Vista回复到“出厂设置”。技术员还建议下载安装Vista的补丁SP1。遵命照办,完成了544M大小的SP1下载、安装。心想,这下一定没问题了吧。但不幸的是,开机后不久,又出现自动关机。
于是,第三次致电戴尔技术支持,依然要过N多自动语音与身份审查关。说明情况,技术人员建议用光盘重装Vista。格式化的损失不说,但重装后开机,发现画面显示不正常。装显卡驱动,画面闪烁不止,转而白屏,不再显示信息。
第四次致电戴尔,技术员还是按照软件问题处理,不安排上门服务。我被这几天的烦恼折腾得忍无可忍,近乎“勃然大怒”了!“不行!要退机!出具质量检测报告!”(销售代表答应,只要公司出具质量问题报告,就可以办理退货或换货)。远在厦门的技术人员这时才答应安排人员上门服务。当时刚好是端午节前的星期五,技术支持说周二上班后安排,周三才可以上门服务。
周三终于有人上门了。带来一个显卡,要开箱更换。我断然拒绝。只同意检测,要求出具“质检报告”。电话里与戴尔客户关怀部人员“大吵”一通,最后才勉强答应启动办理退货程序。说几天后才可以办好。戴尔公司安排的换显卡没有实现,立即致电上门技术员,取消服务(取消付费)。
当天下午,在我的强烈要求下,销售代表终于办好与戴尔公司的手续,全额退款。这是购买电脑后10多天发生的事。意味着10多天时间无法正常使用这台电脑。
退机后数天,收到戴尔公司的邮件,告知:“您的业务在办理中。”期间,还收到技术员的邮件,态度诚恳地告知:“我们规定客户评价得8分才及格。您可能会收到要求评价我的服务的邮件。谢谢!”
退机一周后,收到戴尔公司要求评价服务质量的邮件。我给出的总体评分是“非常不满意”。问“今后是否会向他人推荐戴尔产品?”我的回答是“不会!”
退掉戴尔530s后,又在同一家店里购买了“海尔台式机”——“海尔极光E6-B062”。当场致电海尔服务电话,一拨即通,人工! “您好!需要什么服务?”说明新购机,要求第二天上门安装。接线员没有二话,只问“安装地址”。
早上9点,接到海尔技术员联系电话。接近中午时分,一位30多岁的技术员如约而至,身着海尔标识的服装,佩戴胸卡,脚穿鞋套,检测电源、检查连接、测试系统、加装软件、讲解使用和保养知识,忙活了近两个小时。要求服务评价,当然是“非常满意”!临别,留下了一张“1+5成套组合服务”说明卡。卡上写着一句话:一旦我们的服务承诺未执行到位,请拨打4006-999-999,您将得到100元的奖励。
针对这次购买戴尔530s的案例,站在消费者的立场,比较海尔的服务模式,从管理学的角度,向戴尔中国公司提出完善售后服务管理质量的三点建议:
第一,提高直接服务程度。
直接上门服务最受消费者欢迎。购机后上门服务一次,安装,调试,讲授使用与保养知识和注意事项,对消费者获得和保持所购产品的使用价值具有重要作用。购机后的一次上门服务,可能减少十次电话技术支持需求。以“530s案例”为例,如果第二天派一名技术人员上门服务一小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不会产生后续的对五名技术人员、一名关怀部人员(接受投诉)和一名销售代表总计七小时以上的服务需求。
第二,加强服务时效性。
电脑是重要的“劳动”工具。对许多学习、研究、写作、办公人士而言,电脑工具已经成为工作的必要条件,甚至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电脑一旦瘫痪,工作就会陷入一筹莫展、一事无成的境地。电脑售后技术服务的及时性,对于消费者价值的创造具有重要意义。在“530s案例”中,戴尔公司的服务供给速度明显不能令人满意。数位技术人员历时数天的间接技术服务,没有诊断清楚问题所在;直接服务只是作为间接服务失败后的补充。忽视客户对直接服务时效性的需求,导致间接服务成本上升,服务满意度下降。
第三,优化服务流程。
通过“530s案例”发现,戴尔电脑售后技术支持服务,程序比较复杂,规定缺乏灵活性,服务制度供给显著过剩。多重自动语音关,严格的身份核实,技术员独立工作(四次电话服务,四名技术员,需要重复叙述所遇到的问题),多次信息邮件通知,烦琐的质量鉴定程序和退换货手续,数页的服务质量评价电子表格……表面看起来售后服务管理十分规范、非常严格,事实上严重影响了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简化程序,修订制度,完善机制,优化服务流程,应该是戴尔电脑公司提高售后服务管理质量的最佳选择。
作为消费者,更喜欢海尔电脑公司提供的售后服务模式——直接、简便、快速、有效。在售后服务方面,国际的戴尔应该借鉴中国的海尔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售后服务的质量,提升了海尔家电产品的价值。
实践证明,售后服务的失策,往往会导致销售的失败。服务失策,打击消费者对品牌的信心,比单一产品的质量问题更为严重。
跨国公司应向本土企业“学文化”
戴尔和海尔,一个专营电脑的跨国公司,一个兼营计算机的本土企业,我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理性消费者,为什么更容易接受海尔的产品和售后服务方式呢?难道是中国的海尔更懂中国人的心吗?应该是!植根于本土文化的企业,更有条件深得本土消费者的心理之道,在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上,显示出顺应文化思维惯性的比较优势。
跨国公司应该向本土企业学什么?海尔、联想、 TCL……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进军海外市场。中国的企业跨国经营,是否也会遇到类似案例中戴尔发生的问题呢?
任何一家成熟的企业,都不可避免地会打上创始人价值观,以及企业成长于其中的社会文化的烙印。企业向一定目标群体的人提供产品和服务。所有的人都是文化中的人。只有符合目标人群文化心理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够增进消费者的效用和价值。而且,只有增进消费者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够赢得持久的市场,实现生产的价值。
企业的跨国经营,实际上是跨文化的经营。从一种文化到另一种文化,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营销模式、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环节,都要为更好地适应文化需求的变化而进行调整。比如,在美国行之有效的网络直销电脑的模式,在中国就不一定能够为大多数消费者接受。价值数千元的大件,没有见到实物,没有人当面的保证,直接在网上支付,被骗了怎么办?这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想法。书籍、软件、光盘等一般商品,货到付款,金额500元以内,可以网上购买;超过一千元的手机、相机、计算机等贵重物品,肯定下不了决心网上交易。如果把美国的网络直销方式简单搬到中国,至少在现阶段,应该不会取得预期效果。
当然,也有不少手段是可以引进的,比如“两周之内无条件退货”。我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做研究学者时,体验过美国的“无条件退货”有多方便。当时,我带的TCL笔记本电脑系统,在登录哈佛大学图书馆网络时不知何故突然崩溃。重装系统后,必须安装杀毒软件。身边没有备份,只好就地购买一套“诺顿(NoAon Antivirus)”,很贵,好像50多美元。安装后必须注册,否则半个月后无法使用。过了一周,电脑又出问题,只好格式化后重装Window系统。再用光盘重装“诺顿”,试了多少次,都无法在某个“下一步”过关。难道软件坏了?径直拿到商店去换。我说这个软件好像坏了,要换一套。售货员只看了一眼发票,马上换一套新软件,没有多说一句话。事后有电脑“高手”告诉我,刻在光盘上的软件是不可能“坏”的。只是在美国,软件注册后,只能单机一次性安装使用,不可重装。向来自台湾的哈佛硕士室友颜先生请教:为什么美国的商店,在顾客退货时连货都不验一下?他说,可能是商家认为,就商品的问题所在与顾客达成共识,要比直接退换成本高。
“两周之内无条件退货”的政策一定很受中国消费者欢迎。但是,不少外国商家在登陆中国市场后,却为退换商品设防了多道关口。拿“戴尔530s案例”来说,如果当时明确可以“无条件退货”的话,占领我书桌的一定还是戴尔电脑。“无条件退货”给消费者很大的信心,可以放心地用货币投票。要信任和尊重消费者,真正把消费者当成“上帝”——怀疑“上帝”的人很可能没有好“下场”。
由此看来,跨国公司要做好跨文化经营工作,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许多时候,经营产品或服务的失败,往往可以在经营文化的失败上找到根据。本土企业经营失败的例子当然不计其数,但是,相比之下,在本土经营发生文化失败的情况就比较少见。
“天时地利”当然是本土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可是,我们看到,并不是每个“天时地利”的企业都能成功。关键还在企业。关键中的关键,是企业要有卓越的领导者和合适的战略——满足消费者文化需求的战略。
有谁能够否认,海尔的成功不是张瑞敏和海尔战略的成功,联想的成功不是柳传志和联想战略的成功?
又有谁能够否认,海尔和联想迄今为止的成功,不是它们制定和实施的战略,理解、认识、尊重、顺应、满足消费者文化历史与现实的成功?
还有谁能够否认,在国际化战略大旗下奋力前行的海尔集团和联想集团公司,能够在忽视目标市场国家消费者文化的情况下取得进一步的成功?
企业的经营需要战略。企业的战略基于文化是经营成功的重要保证。本土企业经营战略的成功,是文化经营的成功。
跨国经营,文化更重要。跨国公司,应该向成功的本土企业“学文化”!
(编辑:张 旭)
为什么给戴尔提建议
2008年6月初,我在北京的一家卖场购买了一台DELL INSPIRON 530s台式机。
销售代表说,电话预约,第二天可上门安装。早已是电脑使用老手,晚上便自己动手连线,开机,安装了Office和瑞星杀毒软件。可是,当出现屏幕保护画面时,电脑突然自动关机。再试,调整时间设置,还是在出现屏幕保护画面时关机。突然想到,销售代表在商店为本机复制Office程序时,也曾自动关机,当时以为是接线板松动所致。
第二天一早,致电戴尔技术支持。过了好几道自动语音关,终于听到技术员的声音,“请问:您的服务编号是多少?或者服务代码?”仔细核实了身份,开始了解情况。听到发生自动关机,技术员认为是软件问题。要求上门服务,技术员说“嗯,软件问题不上门的”,然后,发出电话指令,如此,如此,如此……操作一番,告知应该没有问题了。
晚上再开机,不久又出现自动关机情况。没有规律,有时显示器关闭,主机仍在工作;有时显示器和主机一起关。次日再次致电技术支持,再过了N多自动语音关,又交代了“服务编号”,说明又发生的问题。在技术员电话指令下,将Vista回复到“出厂设置”。技术员还建议下载安装Vista的补丁SP1。遵命照办,完成了544M大小的SP1下载、安装。心想,这下一定没问题了吧。但不幸的是,开机后不久,又出现自动关机。
于是,第三次致电戴尔技术支持,依然要过N多自动语音与身份审查关。说明情况,技术人员建议用光盘重装Vista。格式化的损失不说,但重装后开机,发现画面显示不正常。装显卡驱动,画面闪烁不止,转而白屏,不再显示信息。
第四次致电戴尔,技术员还是按照软件问题处理,不安排上门服务。我被这几天的烦恼折腾得忍无可忍,近乎“勃然大怒”了!“不行!要退机!出具质量检测报告!”(销售代表答应,只要公司出具质量问题报告,就可以办理退货或换货)。远在厦门的技术人员这时才答应安排人员上门服务。当时刚好是端午节前的星期五,技术支持说周二上班后安排,周三才可以上门服务。
周三终于有人上门了。带来一个显卡,要开箱更换。我断然拒绝。只同意检测,要求出具“质检报告”。电话里与戴尔客户关怀部人员“大吵”一通,最后才勉强答应启动办理退货程序。说几天后才可以办好。戴尔公司安排的换显卡没有实现,立即致电上门技术员,取消服务(取消付费)。
当天下午,在我的强烈要求下,销售代表终于办好与戴尔公司的手续,全额退款。这是购买电脑后10多天发生的事。意味着10多天时间无法正常使用这台电脑。
退机后数天,收到戴尔公司的邮件,告知:“您的业务在办理中。”期间,还收到技术员的邮件,态度诚恳地告知:“我们规定客户评价得8分才及格。您可能会收到要求评价我的服务的邮件。谢谢!”
退机一周后,收到戴尔公司要求评价服务质量的邮件。我给出的总体评分是“非常不满意”。问“今后是否会向他人推荐戴尔产品?”我的回答是“不会!”
退掉戴尔530s后,又在同一家店里购买了“海尔台式机”——“海尔极光E6-B062”。当场致电海尔服务电话,一拨即通,人工! “您好!需要什么服务?”说明新购机,要求第二天上门安装。接线员没有二话,只问“安装地址”。
早上9点,接到海尔技术员联系电话。接近中午时分,一位30多岁的技术员如约而至,身着海尔标识的服装,佩戴胸卡,脚穿鞋套,检测电源、检查连接、测试系统、加装软件、讲解使用和保养知识,忙活了近两个小时。要求服务评价,当然是“非常满意”!临别,留下了一张“1+5成套组合服务”说明卡。卡上写着一句话:一旦我们的服务承诺未执行到位,请拨打4006-999-999,您将得到100元的奖励。
针对这次购买戴尔530s的案例,站在消费者的立场,比较海尔的服务模式,从管理学的角度,向戴尔中国公司提出完善售后服务管理质量的三点建议:
第一,提高直接服务程度。
直接上门服务最受消费者欢迎。购机后上门服务一次,安装,调试,讲授使用与保养知识和注意事项,对消费者获得和保持所购产品的使用价值具有重要作用。购机后的一次上门服务,可能减少十次电话技术支持需求。以“530s案例”为例,如果第二天派一名技术人员上门服务一小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不会产生后续的对五名技术人员、一名关怀部人员(接受投诉)和一名销售代表总计七小时以上的服务需求。
第二,加强服务时效性。
电脑是重要的“劳动”工具。对许多学习、研究、写作、办公人士而言,电脑工具已经成为工作的必要条件,甚至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电脑一旦瘫痪,工作就会陷入一筹莫展、一事无成的境地。电脑售后技术服务的及时性,对于消费者价值的创造具有重要意义。在“530s案例”中,戴尔公司的服务供给速度明显不能令人满意。数位技术人员历时数天的间接技术服务,没有诊断清楚问题所在;直接服务只是作为间接服务失败后的补充。忽视客户对直接服务时效性的需求,导致间接服务成本上升,服务满意度下降。
第三,优化服务流程。
通过“530s案例”发现,戴尔电脑售后技术支持服务,程序比较复杂,规定缺乏灵活性,服务制度供给显著过剩。多重自动语音关,严格的身份核实,技术员独立工作(四次电话服务,四名技术员,需要重复叙述所遇到的问题),多次信息邮件通知,烦琐的质量鉴定程序和退换货手续,数页的服务质量评价电子表格……表面看起来售后服务管理十分规范、非常严格,事实上严重影响了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简化程序,修订制度,完善机制,优化服务流程,应该是戴尔电脑公司提高售后服务管理质量的最佳选择。
作为消费者,更喜欢海尔电脑公司提供的售后服务模式——直接、简便、快速、有效。在售后服务方面,国际的戴尔应该借鉴中国的海尔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售后服务的质量,提升了海尔家电产品的价值。
实践证明,售后服务的失策,往往会导致销售的失败。服务失策,打击消费者对品牌的信心,比单一产品的质量问题更为严重。
跨国公司应向本土企业“学文化”
戴尔和海尔,一个专营电脑的跨国公司,一个兼营计算机的本土企业,我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理性消费者,为什么更容易接受海尔的产品和售后服务方式呢?难道是中国的海尔更懂中国人的心吗?应该是!植根于本土文化的企业,更有条件深得本土消费者的心理之道,在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上,显示出顺应文化思维惯性的比较优势。
跨国公司应该向本土企业学什么?海尔、联想、 TCL……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进军海外市场。中国的企业跨国经营,是否也会遇到类似案例中戴尔发生的问题呢?
任何一家成熟的企业,都不可避免地会打上创始人价值观,以及企业成长于其中的社会文化的烙印。企业向一定目标群体的人提供产品和服务。所有的人都是文化中的人。只有符合目标人群文化心理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够增进消费者的效用和价值。而且,只有增进消费者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够赢得持久的市场,实现生产的价值。
企业的跨国经营,实际上是跨文化的经营。从一种文化到另一种文化,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营销模式、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环节,都要为更好地适应文化需求的变化而进行调整。比如,在美国行之有效的网络直销电脑的模式,在中国就不一定能够为大多数消费者接受。价值数千元的大件,没有见到实物,没有人当面的保证,直接在网上支付,被骗了怎么办?这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想法。书籍、软件、光盘等一般商品,货到付款,金额500元以内,可以网上购买;超过一千元的手机、相机、计算机等贵重物品,肯定下不了决心网上交易。如果把美国的网络直销方式简单搬到中国,至少在现阶段,应该不会取得预期效果。
当然,也有不少手段是可以引进的,比如“两周之内无条件退货”。我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做研究学者时,体验过美国的“无条件退货”有多方便。当时,我带的TCL笔记本电脑系统,在登录哈佛大学图书馆网络时不知何故突然崩溃。重装系统后,必须安装杀毒软件。身边没有备份,只好就地购买一套“诺顿(NoAon Antivirus)”,很贵,好像50多美元。安装后必须注册,否则半个月后无法使用。过了一周,电脑又出问题,只好格式化后重装Window系统。再用光盘重装“诺顿”,试了多少次,都无法在某个“下一步”过关。难道软件坏了?径直拿到商店去换。我说这个软件好像坏了,要换一套。售货员只看了一眼发票,马上换一套新软件,没有多说一句话。事后有电脑“高手”告诉我,刻在光盘上的软件是不可能“坏”的。只是在美国,软件注册后,只能单机一次性安装使用,不可重装。向来自台湾的哈佛硕士室友颜先生请教:为什么美国的商店,在顾客退货时连货都不验一下?他说,可能是商家认为,就商品的问题所在与顾客达成共识,要比直接退换成本高。
“两周之内无条件退货”的政策一定很受中国消费者欢迎。但是,不少外国商家在登陆中国市场后,却为退换商品设防了多道关口。拿“戴尔530s案例”来说,如果当时明确可以“无条件退货”的话,占领我书桌的一定还是戴尔电脑。“无条件退货”给消费者很大的信心,可以放心地用货币投票。要信任和尊重消费者,真正把消费者当成“上帝”——怀疑“上帝”的人很可能没有好“下场”。
由此看来,跨国公司要做好跨文化经营工作,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许多时候,经营产品或服务的失败,往往可以在经营文化的失败上找到根据。本土企业经营失败的例子当然不计其数,但是,相比之下,在本土经营发生文化失败的情况就比较少见。
“天时地利”当然是本土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可是,我们看到,并不是每个“天时地利”的企业都能成功。关键还在企业。关键中的关键,是企业要有卓越的领导者和合适的战略——满足消费者文化需求的战略。
有谁能够否认,海尔的成功不是张瑞敏和海尔战略的成功,联想的成功不是柳传志和联想战略的成功?
又有谁能够否认,海尔和联想迄今为止的成功,不是它们制定和实施的战略,理解、认识、尊重、顺应、满足消费者文化历史与现实的成功?
还有谁能够否认,在国际化战略大旗下奋力前行的海尔集团和联想集团公司,能够在忽视目标市场国家消费者文化的情况下取得进一步的成功?
企业的经营需要战略。企业的战略基于文化是经营成功的重要保证。本土企业经营战略的成功,是文化经营的成功。
跨国经营,文化更重要。跨国公司,应该向成功的本土企业“学文化”!
(编辑:张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