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人大期刊,必须敏锐捕捉民主法治的热点问题。《法治聚焦》 版块则试图提供这样一个窗口,传播宪政理念、进行法治引导,让读者感受民主法治进程的跌宕起伏。
——责任编辑 崔 艳
深度观察 多角度挖掘
与报纸、网络等媒体相比,杂志的时效性较弱,但优势在于深度的挖掘。在大众麦克风时代,杂志的选题自然需要紧扣社会热点,但也绝不是亦步亦趋。面对同样的问题,编辑需要善于捕捉信息,拨开纷扰的新闻事件表面,打开多个思考路径,发掘其新意。
在2010年“丰田”汽车召回RAV4事件中,大多数媒体都着眼于政府部门作为层面,很少关注浙江的地方立法在事件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将视角定位在“丰田”案中起到助推作用的《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上,采写了《地方立法对峙“丰田”》,突出浙江人大的地方立法工作,文章发表后相继被《检察日报》、中国人大新闻网等多家媒体转载。
受印度网站“我行贿了”的启发,国内出现多家“晒”行贿记录的网站,并在短短几天内取得数百万访问量。惩处贪腐原本是政府部门的职责,何以吸引民间力量的热情参与?《民间反腐,能走多远》一文在分析目前民间反腐网站现状的同时,进一步思考如何引导民众的参与热情、如何将网络反腐纳入规范渠道、如何利用网络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等问题,拓展了读者的思考平台,增加了文章的思想厚度。《官员信息公开,亟待制度规范》一文谈的是时下最为热门的官员财产、家庭成员信息公开问题,但文章并不是一味地提倡为了公开而公开,而是从官员隐私权、公众知情权的角度来论证这一制度的必要性。《“治庸”:“及时雨”还是“一阵风”?》、《慈善:姓“民”?姓“官”?》等文章,在分析与肯定做法的同时,也都能够有所问,从而让读者有所思。
此外,栏目不忘把目光投向省外,成都“户籍新政”、云南“问责风暴”、广东立法后评估等等,都力图给读者带来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
提前策划 多维度报道
地方立法是人大工作的重头戏。如何利用人大杂志的先天优势,对地方立法进行报道,一直是我们不断探索尝试的课题。10年来,透过“法治聚焦”栏目,数百件地方性法规得以走近读者。
不同于新闻事件的突发性,立法活动多具有计划性,因此可以早知道、先策划,根据法律法规的不同特点量体裁衣。提前做好功课,与法工委具体负责同志多次沟通,了解该法律法规的立法意义、重点内容等,以此决定是对法律法规进行解读式的分析报道,还是着重就几个问题进行点击式介绍。
立法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从提请到审议,到最终通过,往往历时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每个阶段中各方利益博弈不乏精彩的亮点。因此,除了较为常规的结果式报道,还需要将切入点提前,把目光前移到立法过程阶段,以此真正了解法条背后的曲折原委。
如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各界呼声不断,相关立法备受瞩目。《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办法》经历三次审议得以通过。为此,我们从草案一审阶段就开始介入,积极跟进每一次审议。2010年12月、2011年5月,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先后两次全文公布办法草案,通过官方网站、新闻媒体等广泛征求意见。就同一部法规草案两次公开征求意见并召开公听会听取各方观点,这在浙江省地方立法史上尚属首次。我们敏锐地抓住这一开门立法、民主立法的事件,对此作了专题策划与报道。根据法工委对征集上来的600多条意见建议的归类分析,编发了《食品安全,开门纳策解民忧》,连续用几大发问的形式来引发读者的关注与思考。同时,还加入了审议过程的场景描写,草案怎么规定、委员怎么说等等,把不同的意见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让读者身临其境,看到一个透明、生动的立法审议过程。办法三审通过后,栏目又立马作出反应,编发了《地方立法严把“入口”关》一文,从读者的角度来选择关注点,对新通过的办法做了亮点介绍。
再次,地方立法并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立法报道同样如此,必须与当下的大背景相结合。2010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年,如何以此为契机推出能反映浙江省立法工作背景、现状和发展的特色性题材?为此,编辑特意向省人大法工委约稿,编发了5年回顾文章《地方立法5年之变》,向读者展现了5年来浙江省人大立法理念更加突出公民权利的保护、立法内容更加突出经济立法与社会立法并重、立法机制更加开放和完善等几大转变。
在行文风格上,一方面,由于立法语言固有的严谨专业的特点,需要心细如发,法言法语、法律条款等内容的引用和阐述来不得半点马虎。另一方面,需要在采访编辑的过程中转换为通俗易懂的文字,多引用身边的例子,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在潜移默化中达致普法效果。
理论构建 多层次探讨
在民主法治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关注一时热闹的焦点事件,还需要静下心来对一些问题进行理论层面的探讨。我们特别设置了“专家访谈”的栏目,以求借助外脑,给读者以激荡理念。
在人大代表地位与作用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人大代表的利益冲突问题却很少被提及。《谨防人大代表的利益冲突》从风险评判、成因探究以及对策措施三个方面予以深入探讨。《“异地兼任代表”亟需纠偏》对现象进行了法理层面的判断、分析事件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并提出制度建议。
网络的出现带给网民更自由、更平等、更多样的意见表达机会和政治参与形式,网络空间中的信息交流与互动,塑造着网络民主这种新的民主形式。然而“虐猫事件”、“铜须事件”等的发生,让“多数暴政”现象成为网络的新忧思。《谨防网络暴政》对此逐步剖析,予读者以深省。
10年来,杂志栏目已邀请了近百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访谈,在一问一答间传递着宪政民主理念。在理论剖析过程中,如抽丝剥茧般层层推进。在面对每一层次问题时,一针见血、力透纸背。而在编辑手法上,则力求行文直白,让读者能够轻松阅读,又击中要害,让读者有所思。
——责任编辑 崔 艳
深度观察 多角度挖掘
与报纸、网络等媒体相比,杂志的时效性较弱,但优势在于深度的挖掘。在大众麦克风时代,杂志的选题自然需要紧扣社会热点,但也绝不是亦步亦趋。面对同样的问题,编辑需要善于捕捉信息,拨开纷扰的新闻事件表面,打开多个思考路径,发掘其新意。
在2010年“丰田”汽车召回RAV4事件中,大多数媒体都着眼于政府部门作为层面,很少关注浙江的地方立法在事件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将视角定位在“丰田”案中起到助推作用的《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上,采写了《地方立法对峙“丰田”》,突出浙江人大的地方立法工作,文章发表后相继被《检察日报》、中国人大新闻网等多家媒体转载。
受印度网站“我行贿了”的启发,国内出现多家“晒”行贿记录的网站,并在短短几天内取得数百万访问量。惩处贪腐原本是政府部门的职责,何以吸引民间力量的热情参与?《民间反腐,能走多远》一文在分析目前民间反腐网站现状的同时,进一步思考如何引导民众的参与热情、如何将网络反腐纳入规范渠道、如何利用网络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等问题,拓展了读者的思考平台,增加了文章的思想厚度。《官员信息公开,亟待制度规范》一文谈的是时下最为热门的官员财产、家庭成员信息公开问题,但文章并不是一味地提倡为了公开而公开,而是从官员隐私权、公众知情权的角度来论证这一制度的必要性。《“治庸”:“及时雨”还是“一阵风”?》、《慈善:姓“民”?姓“官”?》等文章,在分析与肯定做法的同时,也都能够有所问,从而让读者有所思。
此外,栏目不忘把目光投向省外,成都“户籍新政”、云南“问责风暴”、广东立法后评估等等,都力图给读者带来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
提前策划 多维度报道
地方立法是人大工作的重头戏。如何利用人大杂志的先天优势,对地方立法进行报道,一直是我们不断探索尝试的课题。10年来,透过“法治聚焦”栏目,数百件地方性法规得以走近读者。
不同于新闻事件的突发性,立法活动多具有计划性,因此可以早知道、先策划,根据法律法规的不同特点量体裁衣。提前做好功课,与法工委具体负责同志多次沟通,了解该法律法规的立法意义、重点内容等,以此决定是对法律法规进行解读式的分析报道,还是着重就几个问题进行点击式介绍。
立法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从提请到审议,到最终通过,往往历时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每个阶段中各方利益博弈不乏精彩的亮点。因此,除了较为常规的结果式报道,还需要将切入点提前,把目光前移到立法过程阶段,以此真正了解法条背后的曲折原委。
如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各界呼声不断,相关立法备受瞩目。《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办法》经历三次审议得以通过。为此,我们从草案一审阶段就开始介入,积极跟进每一次审议。2010年12月、2011年5月,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先后两次全文公布办法草案,通过官方网站、新闻媒体等广泛征求意见。就同一部法规草案两次公开征求意见并召开公听会听取各方观点,这在浙江省地方立法史上尚属首次。我们敏锐地抓住这一开门立法、民主立法的事件,对此作了专题策划与报道。根据法工委对征集上来的600多条意见建议的归类分析,编发了《食品安全,开门纳策解民忧》,连续用几大发问的形式来引发读者的关注与思考。同时,还加入了审议过程的场景描写,草案怎么规定、委员怎么说等等,把不同的意见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让读者身临其境,看到一个透明、生动的立法审议过程。办法三审通过后,栏目又立马作出反应,编发了《地方立法严把“入口”关》一文,从读者的角度来选择关注点,对新通过的办法做了亮点介绍。
再次,地方立法并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立法报道同样如此,必须与当下的大背景相结合。2010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年,如何以此为契机推出能反映浙江省立法工作背景、现状和发展的特色性题材?为此,编辑特意向省人大法工委约稿,编发了5年回顾文章《地方立法5年之变》,向读者展现了5年来浙江省人大立法理念更加突出公民权利的保护、立法内容更加突出经济立法与社会立法并重、立法机制更加开放和完善等几大转变。
在行文风格上,一方面,由于立法语言固有的严谨专业的特点,需要心细如发,法言法语、法律条款等内容的引用和阐述来不得半点马虎。另一方面,需要在采访编辑的过程中转换为通俗易懂的文字,多引用身边的例子,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在潜移默化中达致普法效果。
理论构建 多层次探讨
在民主法治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关注一时热闹的焦点事件,还需要静下心来对一些问题进行理论层面的探讨。我们特别设置了“专家访谈”的栏目,以求借助外脑,给读者以激荡理念。
在人大代表地位与作用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人大代表的利益冲突问题却很少被提及。《谨防人大代表的利益冲突》从风险评判、成因探究以及对策措施三个方面予以深入探讨。《“异地兼任代表”亟需纠偏》对现象进行了法理层面的判断、分析事件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并提出制度建议。
网络的出现带给网民更自由、更平等、更多样的意见表达机会和政治参与形式,网络空间中的信息交流与互动,塑造着网络民主这种新的民主形式。然而“虐猫事件”、“铜须事件”等的发生,让“多数暴政”现象成为网络的新忧思。《谨防网络暴政》对此逐步剖析,予读者以深省。
10年来,杂志栏目已邀请了近百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访谈,在一问一答间传递着宪政民主理念。在理论剖析过程中,如抽丝剥茧般层层推进。在面对每一层次问题时,一针见血、力透纸背。而在编辑手法上,则力求行文直白,让读者能够轻松阅读,又击中要害,让读者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