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应用酶联免疫技术,研究了冬小麦品种燕大1817 在不同光周期条件下,体内内源玉米赤霉烯酮(ZEN) 和ABA 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冬小麦品种燕大1817 具有短日春化性,苗期经4 周SD 处理后转到LD 下能正常抽穗。SD 诱导春化的幼苗茎尖和叶片中ZEN 含量高于未经诱导的LD 幼苗,而在两种光周期条件下生长的幼苗中ABA 含量变化趋势并无明显差异。马拉硫磷( MAL) 抑制SD 幼苗体内ZE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酶联免疫技术,研究了冬小麦品种燕大1817 在不同光周期条件下,体内内源玉米赤霉烯酮(ZEN) 和ABA 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冬小麦品种燕大1817 具有短日春化性,苗期经4 周SD 处理后转到LD 下能正常抽穗。SD 诱导春化的幼苗茎尖和叶片中ZEN 含量高于未经诱导的LD 幼苗,而在两种光周期条件下生长的幼苗中ABA 含量变化趋势并无明显差异。马拉硫磷( MAL) 抑制SD 幼苗体内ZEN 含量高峰的出现,也部分抑制抽穗;外源ZEN 可部分抵消MAL对植株的影响,降低茎尖内源ABA 含量,
其他文献
以体数据场为分析处理对象,着重研究如何应用体小波函数进行任意拓扑结构的三维不规则数据场的多分辨率表示.提出了一种通过数据单元的分割构造三维体小波函数以及相应的分解及合成矩阵的方法,根据这些矩阵可以将数据场分解为低分辨率部分以及一系列细节.该方法适用于具有分割连接关系的不规则体数据场,并能够在多分辨率分析过程中保持拓扑的不变性.同时,还提出了一种将一般三维数据场转化为具有分割连接关系的数据场的方法,
从菠菜中分离提纯了光系统Ⅱ核心天线复合物CP43和CP47,利用吸收光谱、圆二色(CD)光谱和磁圆二色(MCD)光谱对二者色素结合状态进行了研究。对CP43和CP47上色素结合状态的不同进行了讨论。MCD光谱是一种高灵敏度的检测色素的光谱手段,适宜于对光合作用中色素-蛋白复合物的研究。
以芸苔属植物青菜为材料,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法研究了胞外pH(4.5,5.8和8.5)对花粉质膜内向K~+通道的调节。在胞外pH为5.8的条件下,电流、电导和不依赖于电压的最大电导均为最大,pH=4.5时稍小,而pH=8.5时显著小于前两者。随胞外pH的升高,K_(in)~+电流的半激活电压向更负的方向偏移;pH对K_(in)~+电流的激活动力学有显著影响,pH愈低,电流激活速度愈快。胞外pH对内
选择在我国特有的南方离子型稀土矿矿区生长的蕨类植物铁芒萁,通过同步辐射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EXAFS),测定了铁芒萁活体叶绿素a中La的配位结构,初步判定La的赋存形式是与卟啉环形成双层夹心结构的配合物,表明稀土元素进入叶绿素体内。EXAFS为稀土的生物体内(in vivo)研究的深入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研究了2种人工合成的二元藻胆体模拟复合物(RPE/RPC和RPE/APC)的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并运用多指数拟合的方法对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处理和分析,研究结果证实了能量在RPE和RPC之间的传递时间与能量从RPE传递到APC的时间几乎相等(50ps);此外,RPE到APC还有2个能量传递的途径,能量在这2个通道的传递时间分别为:135ps和436ps,而RPE到RPC的光谱解叠结果并未
本文通过控制土壤水分条件杭州石荠(Moslahangchowensis)光合的生理生态研究,解释了1993~1995年野外种群生态和生理生态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并分析了该种的濒危机制。结果表明:(1)杭州石荠的光饱和点较低,在土壤水分充足时仅30kLux左右。当土壤含水率从5%增加至21%时,光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初始P/L值随之增加,而光补偿点则随之降低,但当土壤湿度超过21%时,各参数的
利用HPLC和GC分别测定了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幼穗多胺( 腐胺,亚精胺和精胺) 含量和乙烯释放速率,并研究了外施多胺合成抑制剂MGBG 和乙烯前体ACC生成抑制剂AVG 对两系幼穗多胺含量和乙烯释放速率以及花粉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育系幼穗乙烯释放速率显著高于其保持系幼穗, 外施AVG 引起两系幼穗乙烯释放速率下降,并使不育系花粉育性得以部分恢复; 不育系幼穗多胺含量显著低于保持系
干旱条件下冬小麦叶片光化学效率(Fv/Fm)的降低伴随着叶黄素循环组分玉米黄质含量的增加。干旱初期,Fv/Fm 的降低约在暗置过夜后完全恢复。当干旱诱导的玉米黄质含量的增加达最大值时,Fv/Fm 不可逆下降,Fo 上升,表明发生了光破坏。与老叶相比,干旱条件下功能叶具有较高的玉米黄质含量,对光破坏的抗性较强。推测干旱条件下老叶不可逆衰老与其依赖于叶黄素循环的耗散过剩光能能力的下降有关。
根据营养液培养试验从水稻Azucena×IR64 发展的一双单倍体(DH) 群体中筛选出抗铁毒与敏感品系。在铁毒害处理后,各品系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 、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R) 、谷胱甘肽还原酶(GR) 的活性均有明显提高;水稻受铁毒后的生物量递减量与AP、DR、GR 活性呈负相关。说明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H2O2 清除系统在水稻抗铁毒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河岸葡萄叶的带正电荷过氧化物酶(cationic peroxidase, CPOD) 可受6BA 诱导,但盐、H2O2 或Fe2++ H2O2 均使叶片CPOD 活性明显下降,而高浓度的无机盐明显刺激纯CPOD 活性增加。在以愈创木酚为底物时CPOD 最适pH 为4 .60 ~5 .75 ,对H2O2 的表观Vmax 和Km 值分别为110 U/mg 蛋白和1 .15m 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