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视新闻细节的表现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n2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新闻细节的特征
  
  特征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别显著的征象、标志”。对于电视新闻来说,它的细节有别于节目中一般的声音、图像,能够在传播过程中引起受众特别注意的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这些符号大致呈现出以下特征:
  具有信息传播的突现性。细节对于信息传播的突现性,是指电视新闻的画面因素所涵载的信息能明确从基底上突现出来,形成信息的易受形态,这一特征可更好地集中观众的注意力,提高传播效益。电视新闻的声画是以时序运动的方式传播信息,声画传播的滚动性无疑增大了受众对信息感知与存储的难度。就声画两者的难度比较而言,从画面含义的模糊性和播音语言逻辑表述的明晰性来看,显然画面信息具有更大成分的不可知性。因此,提高电视新闻画面的突现性,是电视记者、编辑提高电视新闻信息质量的重要内容。画面信息的突现,就是要求每条新闻(以1分钟的新闻提供10个镜头为标准)能够提供4个左右的“可看性镜头”,其他6个是“基底”性过场镜头。所谓可看镜头,是指信息意蕴饱满、直指新闻要素的镜头,这类镜头可以转变观众的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所谓“基底”性过场镜头,是过程性、背景性的,观众对这类运动方式(推拉摇移镜头)的感知,其注意力是处于“无意状态”的,此刻他们的兴趣大多是在“听”播音传递的主体信息。应该说这种以4∶6结构而成的新闻画面还是具有可看性的。问题是目前许多画面的可看性与基底性之比在0∶10至2∶8之间。造成这种画面信息缺失、无可看性,大都与记者任意推拉摇移镜头密不可分。我们这里阐述的信息传播的突现性正是强调电视记者知觉的积极选择,提高可看性画面的比例,以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带给观众充分的信息享受。
  具有信息传播的单纯性。电视记者在新闻现场进行摄影时,至关重要的是对“形”的发现与把握。如何将散乱的人、事、物组成一段(时间内)有序的画面,并显现出它的单纯性,使新闻的主体信息得以突现,是非常重要的。电视记者在采访时,根据视觉的选择原理及其新闻现场的条件(光线、距离、物象、环境、时间)等要素,总是先寻找出其中容易捕捉的单纯构造或“形”加以感觉,以把握物象的主要特点,追求一个“完形”,而且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对其加强、减弱或修正,再逐步加深或淡化,这就是单纯性的基本特性。视觉力求以简单、符号的形式表现深刻而丰富的内容,通过精炼集中的形式和易于理解的秩序,传达预想的意义。单纯性,在捕捉一个复杂的物象时,视觉是把一个整体印入脑海,构成印象,或叫第一印象。如看一个人,先观察到的仅是“人”,随着条件推移才能辨明是大人、小孩、男人、女人。
  具有信息传播的证实性。我们说许多电视机构报道1999年北约集团进犯南联盟第一天的战况不成功,就因为在10分钟上百个镜头的报道中只有3个事实镜头,加上大量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新闻基本要素都不清楚的镜头夹杂其中,显然这样的报道是很难证明事实的。尽管新闻的文字声音信息也大都是可信的,但人的“眼见为实”的心理欲求,要求电视新闻必须提供佐证新闻事实的典型(即细节)画面。传播学原理认为:“新闻事实是由记者通过观察、调查而发现的,事实是新闻得以形成与成立的基础,新闻是在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归纳而获得的,新闻依赖于客观存在的事实而存在。电视新闻的画面不仅需要尽可能地反映事实的过程,更主要的是要以现实的细节反映客观事实的本质内容,为观众对新闻事实的分析、判断提供最直接的依据。”正是由于现实世界并非无声世界,所以画面必须在声音的辅助下方能实现对客观现实完整真实的反映,这充分展现了声音细节在电视新闻中叙述与证实的魅力。
  
  电视新闻细节的作用
  
  用以揭示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本质,突现新闻主题思想。细节语言包括有冲击力的图像和有吸引力的语言、音响、屏幕文字等。实践告诉我们,宽泛的视野、空泛的描述是无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集中在某一局部或某个点,作具体、细致的描述,才会使我们的报道深深地印入人们的脑际。1997年6月30日是香港回归祖国的临界时间,主权移交活动逐项展开。这天集结在香港的中外电视媒体多达56家,彼此同在一个新闻现场,都是采用卫星直播连续48小时至60小时传送信号,按理说各电视媒体间不会有报道的时间差距,其实不然,媒体间传递信息的速度仍有伯仲之差。当日下午4时许,各电视台都在转播“彭定康告别港督府”的实况,在彭定康与列队的警察一一握手话别的冗长时间里,港台在转播告别仪式的同时独辟蹊径,在屏幕左下角抠出一个画面,开创了在一个屏幕上同时现场直播两条电视新闻的形式的先河。更值得一提的是,电子特技制作的这一细节,不仅是传播形式的创新,而且在新闻主题意义的发掘上,体现出内容的深刻与新颖。
  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增强观众记忆深度。研究港、台电视新闻节目,发现港、台电视人除了认真拍摄好每一幅新闻画面外,还一丝不苟地运用动画、特技、屏幕文字等后期制作技术,制作好每一幅与图像新闻相关的画面,以准确的文字、图表等细节语言补充图像语言叙事含混的弱点,力求使画面中的具象语言与抽象语言达到最佳组合,最终保证信息得以清晰地传播。在北约集团进犯南联盟“首日战况”的上百条新闻中,真正看得出来自战区的镜头只有3个:被炸地区大火(南斯拉夫电视台提供)、难民撤向马其顿(来源不详)、北约向马其顿屯兵(CNN提供)。由于在全天的战局报道中多次插有人们观看北约空军军事演习的镜头,致使演习、空袭、空战画面混淆不清,也就无法向观众证实,那些时间不明、航线不明在天上飞来飞去的飞机,究竟是北约还是南联盟参战的飞机。可以这样说,众多电视机构对第一天战局的报道是不成功的。相对来说,港台几个电视台报道“首日战况”的新闻,在新闻本源图像匮乏的情况下,还是有上乘表现的。他们借助电子地图、动画、电话访谈、屏幕文字注释与评述等细节语言,对第一天的战况作了准确及时的报道。就电视新闻而言,由于记者精心选取角度,在细节中融入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对事物的独特理解,细节就被赋予了一种记者独特的心理感受和意象空间,使得画面不但蕴含了丰富的外观形式,而且为观众提供了抽象思维层面的意象。
  (作者单位:河南油田新闻中心电视台)
  
  编校:杨彩霞
其他文献
传统中医中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经数千年智慧之积累,留给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它施治的是人之身体。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发动群众,凝聚力量,克敌制胜的“传家宝”,它触及的是人之灵魂。中医中药与思想政治工作,一“外”一“内”,初看上去,相距甚远,互不关联。但笔者在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深深感到,祖国传统中医中药理论中,蕴含着因人而异、对症下药、辨证施治等深刻的哲学。特别是其临床中的“四诊”之法
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县委通讯组工作,是河南日报社表彰的优秀通讯员.斗转星移,一眨眼过去了20年.去年<河南日报>改版,明确提出新闻报道必须"抓好两头,堵住中间".这是一项非常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
尽管党报由于其自身的原因在零售方面显得先天不足,但实践证明,如果采编部门努力策划,善于抓国际国内及地方突发事件、重大事件的报道,发行部门积极与之相互配合,党报在发行
“这届展会的人气很差,我们本届展会客户下降了2/3。”浙江一家工艺品进出口公司的负责人彭先生说到。“秋季广交会客户比春季少了一半”海宁市海纳家纺有限公司曹经理叹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