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朝以后,民间手工业蓬勃发展起来,很多工艺品种和技法都创自于民间。另外,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异地交流的要求,导致全国工艺美术领域商品贸易的繁荣,各种流派的相互影响日益加剧,从而为技法的多样性、创造的丰富性和纹饰的多变性开启了方便之门。远销欧洲的中国瓷器、珐琅器等工艺品引起了欧洲诸国的王公贵族、艺术家和收藏家的浓厚兴趣,在欧洲的文化界、美术界,尤其工艺美术领域,都出现了一股追求中国趣味、崇尚中国风格的热潮。最具代表性还要数欧洲巴洛克艺术风格向与中国趣味接近的罗可可风格的转变。巴洛克风格在路易十四时代曾一度风靡欧洲,它追求一种庄重典雅的艺术感觉,而进入路易十五时代后,代表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的罗可可风格开始流行,这种审美倾向无疑与中国工艺品中自然精致、柔和的艺术风格相协调,这说明中国趣味已经可以影响到当时的主流艺术。东方艺术对欧洲的影响实际是超出美术而波及整个社会的文化心理的。虽然说把东亚艺术的影响判定为罗可可样式的决定性因素有些过于抬高其价值,但是东亚特别是中国艺术对18世纪欧洲美术产生的影响却是不可忽视的。而乾隆时期开始多见以西洋人物、风景、花卉为题材的瓷胎画珐琅图案样式,用色鲜明,画面精美繁缛,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受。有些图案表现性很强的开光样式,其源头更是可追溯到欧洲罗可可风格以S形、C形或卷涡形的曲线相互缠绕而成的贝壳纹、草叶纹等艺术形式。两者相似的装饰语言,说明了当时对罗可可风格的吸收借鉴。而罗可可装饰风格中纤细华丽、精致繁缛的特点也蕴含着中国瓷器所带来的艺术影响。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在经过了罗可可风格的艺术加工,再次回到中国,给清宫瓷胎画珐琅的创制带来深厚的影响。瓷胎画珐琅珐是西方传来的釉料、技法与中国传统瓷器工艺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前所未有的瓷器种类。它给清代的瓷器艺术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成为了中国工艺美术史乃至世界工艺美术史中一颗耀眼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