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增强思品课的实效性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rnadohear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40-02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新课改强调对学生实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情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下面将我的一些教学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角色扮演,引发共鸣
  近年来,有识之士提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思品”、“思品教学体现活动化”等观点。在思想品德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
  二、组织辩论,深化明理
  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有时必须通过活动拓展认识,深化明理,而开展课堂辩论,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灯不拨不明,理不争不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创设道德认知冲突,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开展课堂辩论的环境。例如教学《心中的110》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放学路上,从一辆汽车上走下来一个陌生人对小红说:“我是你班主任的好朋友,能带我去见你的班主任吗?”小红应该跟陌生人走吗?我没有让学生直接回答,而是让同意走的同学坐左边,不同意的同学坐右边,座位调整使课堂成为辩论会场,在对抗辩论中,使学生得到启发,明白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常的事情也可能暗藏着危险,不要忘了拨打心中的110,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思辨能力和认知水平。
  再如上网,这是目前在学生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活动方式。对于它的利弊,社会上的看法众说不一。但在家长和老师看来,学生上网利大于弊,为此我在教学《哪些地方不能去》时,有意安排了学生辩论赛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彼此的唇枪舌战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进行总结和正确引导,这样在辩论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使思想品德教育落在实处。
  三、开展实践,知行结合
  思品课的教学应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现代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大部分家长是只重视智力的开发,忽略了对其他方面的要求,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对他人的劳动无感激之情,觉得一切都是自然的、应该的,逐步养成了惟我独尊、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倾向。在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知道学校内、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着,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强调“做、学、教合一”。思想品德课的实践,就是“做中学”的一种体现,促进儿童由“知”向“行”的转化,从而知行统一。
  四、换位体验,内化认识
  换位体验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而引起共鸣的一种情感体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取换位体验方式,以促成有如亲身感受的体验,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例如在《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中,有一组名为“你能为他们想一想吗?”的漫画。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还有哪些只图自己方便,给他人添乱的事;然后让学生设身处地想想:假如这些劳动者是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态度会怎样?假如自己是这些劳动者,会有什么感受?从而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劳动者的态度,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使学生懂得凡事不要只为自己着想,只图自己痛快,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接受道德知识,进一步指导行为实践。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应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既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提高了主体参与能力,从而增强了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其他文献
摘 要: 《成本会计》课程是民族地区高校财会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文章基于《成本会计》课程特点,深入分析民族地区高校《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培养满足企业实际需要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并为其他高校教学提供经验借鉴或参考。  关键词: 民族地区高校;成本会计;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本文主要根据高职《导游实务》课程专业性和实践性强的教学特点,结合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以培养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胜任旅游行业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38-01  长期以来旧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注入式,一言堂等弊端,严重影响了学生智力的发展,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势在必行,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讲解启发型结构  大部分概念教学都需要以教师讲解为主,但这决不是满堂灌,注入式的,它的结构层次是:基本练习、习旧引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29-02  阅读这种重要的学习方法,现代教育提倡从学会到会学,提倡“终生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各种能力中最重要、最基础的能力,因为不管是哪种能力都要经过学习得到,而单凭教师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毕竟教师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想要获得更多的技能还要通过不断的努力自学才能有效地掌握,而阅读
期刊
期刊
期刊
【摘要】学校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阵地,必须把德育工作放在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和社会与经济发展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必须将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学生的实践能力、鉴别能力、选择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就在德育于能力培养之中。  【关键词】增强 德育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 现如今的时代是处在高速的发展过程中的,为了切实的保障气体厂的安全生产管理,就需要研究出一套完善有效的措施进行科学的管理,以使得气体厂能够更加科学健康的发展下去。所以系统的研究气体厂安全生产管理对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运用显得特别的重要,主要进行的步骤就是严格遵照“计划-执行-检查-改进”这四个环节来开展工作,从而使得气体厂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得到持续的优化设计。所以本文细致分析气体厂的PD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39-02  所谓情感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创设情感氛围,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理解相关原理,培养学生情感和规范学生行为的一种学习方法。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一种有效方法。只有启动学生的情感,才能增强他们内在的动力,并进而运用这种动力,最有效地去开发自身潜
期刊
据有关部门预测,今后几年人工养殖蝴蝶将成为一个新兴养殖项目。在国际市场上,蝴蝶商品贸易经久不衰,有些珍品价值连城。人工养殖蝴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养殖场地的选择要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