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风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良的学风影响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影响学校办学的社会声誉。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风现状的剖析,提出了创建良好学风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学风 高素质 高技能 对策 措施
一、“学风”的涵义
从字面上理解,“学风”就是学习的风气。从广义上讲,“学风”泛指学习者在求知目的、治学态度、认识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从狭义上讲,“学风”即学生的学习风气,包括学生个体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学生群体在学习中营造出来的学习氛围。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狭义的“学风”。
二、新形势下高职校学风建设的意义
“学风”,最早源于《礼记·中庸》,意指“广泛地加以学习,详细地加以求教,谨慎地加以思考,踏实地加以实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高校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增强诚信意识,养成良好学风”。可见,新形势下,时代赋予了大学生学风新的内涵,也对大学生学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学风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学风是凝聚在教与学过程中的内在精神动力,它是不同学校表现出来的独有特色和丰富内涵。在教育部组织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价评估指标体系中,学风作为重要的一级评价指标,用于衡量和评价学校的办学思想、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可见,学风影响并决定着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立校之本,发展之根。
在经历了规模扩张和示范建设后,高职教育步入了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谋发展的内涵建设时期。创建优良的学风,是高职院校走“内涵式——质量型”发展道路的必由之路,是高职院校“求生存、谋发展、创品牌”的基石。
2.学风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按照纲要要求,高职院校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质量观,按市场规律和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培养出满足经济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学风不仅涉及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还涉及学生思想品格和综合素养;学风对于培养学生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成长,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所产生的深远影响。高职校培育学生优良学风,一方面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和积累更丰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另一方面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情操,为未來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学校的内涵建设夯实基本功,增强办学的核心竞争力。
三、高职院校学风现状及成因分析
新时期高职校的学风随着时代的变化,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查阅了大量的有关高职院校学风方面的论文,并采取抽样问卷、召开学生座谈会及个别访谈等方式,对本校及周边的几所高职校的学风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汇总分析查阅及摸底的结果,对高职校学风现状及成因分析如下:
(一)学风现状
1.学习态度
近年来,高职校的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总体上表现出重视程度不够,并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具体反映在以下两方面:
(1)在大学一年级时,绝大多数同学,学习态度比较端正,基本上能够把学习摆到重要的位置;除了规定的文化课外,还能够积极主动参加有关社团活动;而到了大学二、三年级后,整体上学习劲头呈下降趋势,这种现象在男生中的表现尤为严重。
(2)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现出重专业轻基础、重理论轻实践、重考试轻考查的学习倾向。
2.学习行为
(1)主动性欠缺。调查显示,高职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是很感兴趣,自主学习意识淡薄,主动性和积极性均不高,这种现象在近年来高职校单招学生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2)付诸的时间和精力不足。这种现象在部分学生干部身上及在一些就业形势看好或就业形势不乐观的个别专业学生中表现比较严重。
3.遵章守纪
上课迟到、早退、睡觉、聊天、玩手机,旷晚自习、旷早操等现象比比皆是;在寝室里吸烟、打游戏、上网聊天、睡懒觉;个别学生到网吧包宿夜不归寝;课上不认真听课,得过且过,课下抄袭作业,弄虚作假;考前打小抄,把公式、名词、单词等写到桌子上、墙壁上;考场上作弊现象屡禁不止,还有的同学干脆弃考。
(二)原因剖析
1.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
很多同学上大学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奋斗目标,学习动力不足,三年下来只要能混一张文凭就心满意足了;还有部分学生由于高考失利而失去了自信,有的个别同学甚至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也有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不了解、不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盲目地跟风随大流、应付差事;还有部分学生对就业市场和为了的岗位能力需求不了解,没有合理的自我学业规划,单凭兴趣和爱好去学习;也有部分学生功利心极强,只关注对自己有用的、影响切身利益的内容,忽略了素质和能力的综合提升。
2.学习纪律松懈,自制能力差
源于部分学生在中学时期就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不感兴趣,文化课成绩低基础差,自主学习意识淡薄,主动性欠缺;部分学生思想涣散,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无视组织纪律,得过且过;也有部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自理和自立能力都较低,上大学后各种不适应严重影响学习。
3.专业思想不稳定,存在厌学情绪 许多同学在进入专业课学习后,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害怕吃苦受累,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心浮气躁;还有的同学因为专业就业前景不很乐观、就业压力较大而产生学不学都一样的厌学心理。
4.由于就业的优势而产生优越感
个别专业的学生因为行业的就业形势较好而失去了压力和危机感,随之产生优越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学习积极性明显不高。
5.认识上出现偏差
部分学生忽视文化知识的学习,片面地认为当学生干部,参加社团活动,或者到校外打工实习、做家教等是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是人生价值的更好体现和证明。到头来偏废了学业,有的甚至酿成降级或退学的后果。
以上是主观上来自学生自身原因导致的学风不良,其实在客观上也存在影响学风的多种因素,一是近年来的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带来的高职生源质量下降,学生普遍存在文化课成绩低,学习能力差的特点;二是多年来的高职院校示范建设工作,使很多学校的主要办学精力用于办学设施等硬件建设中,弱化了学风建设等“软”件建设工作;三是有的教师对自身的要求不严格,治学不严谨,教学中对学生的管理不严,要求的标准不高,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风产生了负面影响。
四、学风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进行学风建设,关键是在学校营造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育人氛围,采取“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榜样学生的带头作用、规章制度的约束作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等多种手段和措施,确保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1.教风建设是学风建设的突破口
教风与学风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统一体。教师良好的教风对学生良好学风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1)加强师德建设
教师既是人类文化和知识的继承和传播者,又是学生精神灵魂的启迪者和塑造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做人品格和治学风格,熏陶并感染学生的学风,良好的教风和师德会使学生受用终生。教师要树立“以德育人”意识,本着“厚德、笃学”的原则,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以高尚的师德和严谨务实的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使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远大的奋斗目标,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对社会负责的人而不懈努力。
(2)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学情,教师要不断学习研究高职教育理论,研究出生在20世纪末成长在21世纪初的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实践技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做到“教、学、做”合一,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上,为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2.加强两支队伍建设
(1)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形成良好的“班风”
辅导员通常是学生大学生活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学生在校期间,直接陪伴在学生身边、对学生影响最深、影响时间最长的老师。辅导员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治学风格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学生工作部门要加强辅导员的思想建设,使他们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社会意识,从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入手,严格管理、严格要求,提高学生的纪律意识、诚信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意识,营造和谐的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此外,辅导员教师自身应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了解专业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和就业前景,为积极有效的学生思想工作和引导进行学生合理的学业规划提供保障。
(2)加强学生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形成良好的“室风”
调查中发现,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积极带头作用,对一个寝室的学习风气和生活习惯等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决定一个寝室的“室风”,寝室室风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反映一个班级的班风。
学生管理中,可以尝试学生党员、班干部挂牌值班工作制度,实行学习上结对子“帮扶”工作,通过他们的工作,强化同学的团队意识和进取意识,从而打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圍。
3.把好入学教育关
入学教育是学生开启大学生活的第一课,自然是关键的一课。通过教育,不但要让新生同学了解校纪校规,了解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还应该提前做好学业规划教育和职业规划指导。通过邀请专业优秀毕业生回校做讲座,邀请行业和企业专家,介绍行业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等,使学生及早明确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4.完善制度建设、加大管理力度
坚持教育与管理并重的理念。学校要针对目前一些学生学习自觉性差、自制能力弱的情况,建立和完善考风考纪、奖学金评定和学籍管理等项规章制度,用制度去约束、规范、监督和管理学生的所作所为。
5.加强基础学科的课程改革
调查发现,很多成绩不合格或降级的学生,源于外语、高数、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成绩不合格。除了因为这些课程本身比较抽象难学外,还因为学生的基本功太差。因此,教师要根据专业教学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的教学改革,确保“完成必须”,“满足够用”。
6.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拓宽第二课堂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技能竞赛、研讨辩论赛、科技创新比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总之,要建立良好的学风,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风建设指导思想和建设理念,做到教学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和各职能部门协同工作,共同践行“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积极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学风氛围,引导学生树立“乐学、博学、实践、进取”的奋斗目标,真正成为有技能、有素质、有责任、有担当、善于合作、积极进取、道德高尚的职业人、社会人。
[参考文献]
[1]张志华.高职院校学风现状探析.职业技术,2010年12期.
[2]龚龙.对当代大学生学风状况的调查分析.教育探索,2009年第3期.
[3]李洪涛,于长伟,汤雪银.大学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沈阳教育学院学报,第12卷第3期,2010年6月.
(作者单位: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沈阳)
[关键词]学风 高素质 高技能 对策 措施
一、“学风”的涵义
从字面上理解,“学风”就是学习的风气。从广义上讲,“学风”泛指学习者在求知目的、治学态度、认识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从狭义上讲,“学风”即学生的学习风气,包括学生个体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学生群体在学习中营造出来的学习氛围。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狭义的“学风”。
二、新形势下高职校学风建设的意义
“学风”,最早源于《礼记·中庸》,意指“广泛地加以学习,详细地加以求教,谨慎地加以思考,踏实地加以实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高校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增强诚信意识,养成良好学风”。可见,新形势下,时代赋予了大学生学风新的内涵,也对大学生学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学风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学风是凝聚在教与学过程中的内在精神动力,它是不同学校表现出来的独有特色和丰富内涵。在教育部组织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价评估指标体系中,学风作为重要的一级评价指标,用于衡量和评价学校的办学思想、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可见,学风影响并决定着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立校之本,发展之根。
在经历了规模扩张和示范建设后,高职教育步入了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谋发展的内涵建设时期。创建优良的学风,是高职院校走“内涵式——质量型”发展道路的必由之路,是高职院校“求生存、谋发展、创品牌”的基石。
2.学风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按照纲要要求,高职院校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质量观,按市场规律和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培养出满足经济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学风不仅涉及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还涉及学生思想品格和综合素养;学风对于培养学生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成长,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所产生的深远影响。高职校培育学生优良学风,一方面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和积累更丰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另一方面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情操,为未來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学校的内涵建设夯实基本功,增强办学的核心竞争力。
三、高职院校学风现状及成因分析
新时期高职校的学风随着时代的变化,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查阅了大量的有关高职院校学风方面的论文,并采取抽样问卷、召开学生座谈会及个别访谈等方式,对本校及周边的几所高职校的学风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汇总分析查阅及摸底的结果,对高职校学风现状及成因分析如下:
(一)学风现状
1.学习态度
近年来,高职校的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总体上表现出重视程度不够,并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具体反映在以下两方面:
(1)在大学一年级时,绝大多数同学,学习态度比较端正,基本上能够把学习摆到重要的位置;除了规定的文化课外,还能够积极主动参加有关社团活动;而到了大学二、三年级后,整体上学习劲头呈下降趋势,这种现象在男生中的表现尤为严重。
(2)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现出重专业轻基础、重理论轻实践、重考试轻考查的学习倾向。
2.学习行为
(1)主动性欠缺。调查显示,高职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是很感兴趣,自主学习意识淡薄,主动性和积极性均不高,这种现象在近年来高职校单招学生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2)付诸的时间和精力不足。这种现象在部分学生干部身上及在一些就业形势看好或就业形势不乐观的个别专业学生中表现比较严重。
3.遵章守纪
上课迟到、早退、睡觉、聊天、玩手机,旷晚自习、旷早操等现象比比皆是;在寝室里吸烟、打游戏、上网聊天、睡懒觉;个别学生到网吧包宿夜不归寝;课上不认真听课,得过且过,课下抄袭作业,弄虚作假;考前打小抄,把公式、名词、单词等写到桌子上、墙壁上;考场上作弊现象屡禁不止,还有的同学干脆弃考。
(二)原因剖析
1.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
很多同学上大学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奋斗目标,学习动力不足,三年下来只要能混一张文凭就心满意足了;还有部分学生由于高考失利而失去了自信,有的个别同学甚至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也有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不了解、不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盲目地跟风随大流、应付差事;还有部分学生对就业市场和为了的岗位能力需求不了解,没有合理的自我学业规划,单凭兴趣和爱好去学习;也有部分学生功利心极强,只关注对自己有用的、影响切身利益的内容,忽略了素质和能力的综合提升。
2.学习纪律松懈,自制能力差
源于部分学生在中学时期就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不感兴趣,文化课成绩低基础差,自主学习意识淡薄,主动性欠缺;部分学生思想涣散,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无视组织纪律,得过且过;也有部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自理和自立能力都较低,上大学后各种不适应严重影响学习。
3.专业思想不稳定,存在厌学情绪 许多同学在进入专业课学习后,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害怕吃苦受累,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心浮气躁;还有的同学因为专业就业前景不很乐观、就业压力较大而产生学不学都一样的厌学心理。
4.由于就业的优势而产生优越感
个别专业的学生因为行业的就业形势较好而失去了压力和危机感,随之产生优越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学习积极性明显不高。
5.认识上出现偏差
部分学生忽视文化知识的学习,片面地认为当学生干部,参加社团活动,或者到校外打工实习、做家教等是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是人生价值的更好体现和证明。到头来偏废了学业,有的甚至酿成降级或退学的后果。
以上是主观上来自学生自身原因导致的学风不良,其实在客观上也存在影响学风的多种因素,一是近年来的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带来的高职生源质量下降,学生普遍存在文化课成绩低,学习能力差的特点;二是多年来的高职院校示范建设工作,使很多学校的主要办学精力用于办学设施等硬件建设中,弱化了学风建设等“软”件建设工作;三是有的教师对自身的要求不严格,治学不严谨,教学中对学生的管理不严,要求的标准不高,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风产生了负面影响。
四、学风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进行学风建设,关键是在学校营造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育人氛围,采取“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榜样学生的带头作用、规章制度的约束作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等多种手段和措施,确保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1.教风建设是学风建设的突破口
教风与学风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统一体。教师良好的教风对学生良好学风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1)加强师德建设
教师既是人类文化和知识的继承和传播者,又是学生精神灵魂的启迪者和塑造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做人品格和治学风格,熏陶并感染学生的学风,良好的教风和师德会使学生受用终生。教师要树立“以德育人”意识,本着“厚德、笃学”的原则,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以高尚的师德和严谨务实的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使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远大的奋斗目标,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对社会负责的人而不懈努力。
(2)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学情,教师要不断学习研究高职教育理论,研究出生在20世纪末成长在21世纪初的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实践技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做到“教、学、做”合一,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上,为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2.加强两支队伍建设
(1)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形成良好的“班风”
辅导员通常是学生大学生活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学生在校期间,直接陪伴在学生身边、对学生影响最深、影响时间最长的老师。辅导员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治学风格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学生工作部门要加强辅导员的思想建设,使他们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社会意识,从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入手,严格管理、严格要求,提高学生的纪律意识、诚信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意识,营造和谐的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此外,辅导员教师自身应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了解专业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和就业前景,为积极有效的学生思想工作和引导进行学生合理的学业规划提供保障。
(2)加强学生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形成良好的“室风”
调查中发现,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积极带头作用,对一个寝室的学习风气和生活习惯等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决定一个寝室的“室风”,寝室室风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反映一个班级的班风。
学生管理中,可以尝试学生党员、班干部挂牌值班工作制度,实行学习上结对子“帮扶”工作,通过他们的工作,强化同学的团队意识和进取意识,从而打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圍。
3.把好入学教育关
入学教育是学生开启大学生活的第一课,自然是关键的一课。通过教育,不但要让新生同学了解校纪校规,了解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还应该提前做好学业规划教育和职业规划指导。通过邀请专业优秀毕业生回校做讲座,邀请行业和企业专家,介绍行业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等,使学生及早明确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4.完善制度建设、加大管理力度
坚持教育与管理并重的理念。学校要针对目前一些学生学习自觉性差、自制能力弱的情况,建立和完善考风考纪、奖学金评定和学籍管理等项规章制度,用制度去约束、规范、监督和管理学生的所作所为。
5.加强基础学科的课程改革
调查发现,很多成绩不合格或降级的学生,源于外语、高数、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成绩不合格。除了因为这些课程本身比较抽象难学外,还因为学生的基本功太差。因此,教师要根据专业教学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的教学改革,确保“完成必须”,“满足够用”。
6.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拓宽第二课堂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技能竞赛、研讨辩论赛、科技创新比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总之,要建立良好的学风,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风建设指导思想和建设理念,做到教学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和各职能部门协同工作,共同践行“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积极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学风氛围,引导学生树立“乐学、博学、实践、进取”的奋斗目标,真正成为有技能、有素质、有责任、有担当、善于合作、积极进取、道德高尚的职业人、社会人。
[参考文献]
[1]张志华.高职院校学风现状探析.职业技术,2010年12期.
[2]龚龙.对当代大学生学风状况的调查分析.教育探索,2009年第3期.
[3]李洪涛,于长伟,汤雪银.大学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沈阳教育学院学报,第12卷第3期,2010年6月.
(作者单位: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