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政治课堂的思维能力培养是当今政治教育的必然趋势,文章结合思维能力对高中生和社会的重要意义,分析高中课堂政治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仅供后人参考。
关键词: 高中政治 思维能力 培养策略
新课标提出,高中政治课堂应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也是社会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因此,课堂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应贯穿在任何教学环节。另外,不该仅仅局限在政治课堂,其他科目的课堂应该重视起来。
一、高中政治课堂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大意义
人类思维运作原理是这样的:思维是人类大脑对所见事物产生的一系列反应,该反应分为两种:感性和理性。感性反应出现在理性反应之前,经过感性反应的一系列判断进而转化成理性反应,即理智。对于思维能力较强的行为个体,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感性反应转换成理智反应,最终做出理智性的判断,进而实现行动效益的最大化。因此,现代教育观念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定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高中生阶段的思维能力,不仅涉及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形成,还关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成为当今政治教学的重要任务和方向。
二、高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针对高中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新时代对高中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想要全方位高效提高学生的该能力,单凭老师的力量是不足的,需要学生与老师之间相互配合,才能提高政治教育课堂教学质量,响应新课标的号召,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1.课堂上多引用政治案例,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课堂上利用适当的教学案例,可以为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讨论氛围。通过案例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其利用所学政治知识对案例展示的现象、原因、内涵进行分析、探究和诠释,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逻辑条理。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利”中的“农民工伤残要求建筑公司支付对应的医药费和赔偿费”为例。此案例中法院和劳动部门成为案例主体,从这个角度可以提出几个问题:劳动部门为何要保障劳动者的权益?面临该问题,劳动部门该如何处理?其做出处理的行为依据是什么?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性”,“什么情况下要求公司赔偿是合法的”,“不同的伤残程度所赔付的标准”,“我国当前国情”,层层递进的问题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完成了知识之间的衔接。
由此可见,课堂上教学案例的援引,实现了政治与生活的连接,开辟了从生活层面看待政治问题的新角度,这种教学模式将会牵引学生更多层面的知识,对学生综合素质训练和提高将会产生极大推动。
2.优化政治课堂教学设计,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百分之九十的教学活动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此要想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要从课堂教学设计入手,最大限度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并开阔学生的政治格局。建议如下:第一,摆脱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引导方式鼓励学生探知政治理论知识,思考其知识内部的联系,进而形成大体的政治結构框架,对政治课堂有更统筹的把握。第二,教学活动中尽量多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前提条件是问题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层次性和技术性,学生有兴趣主动思考这些问题,并自主吸收政治知识。第三,援引更多政治纪录片,一方面丰富教学资源,另一方面缓解学生的思维疲劳,活跃课堂氛围。通过多媒体播放纪录片的形式,可以将政治局势更加形象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便学生对政治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将课堂知识联系到现实生活进行思考分析,最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营造课堂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可以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和谐学习氛围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踊跃发表见解和态度,进而有效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具体建议如下:第一,摒弃传统以教师答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引导学生勇敢讲出看法和见解,多角度看待问题,对于主流答案要敢于提出异议。课堂上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是最成功的,高中生正是张扬个性的阶段,老师要帮助发展健康的个性,及时矫正不良个性,因此对于学生不同的声音要进行正确疏导而不是扼杀。另外,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把知识点适当穿插进去,完成对旧知识的巩固和新知识的衔接。第二,教师要养成与学生讨论问题的习惯,忽略师生身份,与学生平等相处,俗称“第二课堂”,这是高效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
三、结语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新时代对高中政治课堂提出的新要求,同时思维能力是当今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政治课堂上通过与学生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发表个性的见解,同时丰富课堂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如通过多媒体播放的形式,将与政治知识相关的政治纪录片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将传统仅依靠听觉的学习方式转换成各种感官综合运用的新型学习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学生单一的感官疲劳,最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曾宪成.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4,(6):12-13.
[2]刘利明.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4(1):115-116,110.
关键词: 高中政治 思维能力 培养策略
新课标提出,高中政治课堂应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也是社会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因此,课堂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应贯穿在任何教学环节。另外,不该仅仅局限在政治课堂,其他科目的课堂应该重视起来。
一、高中政治课堂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大意义
人类思维运作原理是这样的:思维是人类大脑对所见事物产生的一系列反应,该反应分为两种:感性和理性。感性反应出现在理性反应之前,经过感性反应的一系列判断进而转化成理性反应,即理智。对于思维能力较强的行为个体,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感性反应转换成理智反应,最终做出理智性的判断,进而实现行动效益的最大化。因此,现代教育观念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定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高中生阶段的思维能力,不仅涉及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形成,还关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成为当今政治教学的重要任务和方向。
二、高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针对高中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新时代对高中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想要全方位高效提高学生的该能力,单凭老师的力量是不足的,需要学生与老师之间相互配合,才能提高政治教育课堂教学质量,响应新课标的号召,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1.课堂上多引用政治案例,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课堂上利用适当的教学案例,可以为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讨论氛围。通过案例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其利用所学政治知识对案例展示的现象、原因、内涵进行分析、探究和诠释,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逻辑条理。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利”中的“农民工伤残要求建筑公司支付对应的医药费和赔偿费”为例。此案例中法院和劳动部门成为案例主体,从这个角度可以提出几个问题:劳动部门为何要保障劳动者的权益?面临该问题,劳动部门该如何处理?其做出处理的行为依据是什么?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性”,“什么情况下要求公司赔偿是合法的”,“不同的伤残程度所赔付的标准”,“我国当前国情”,层层递进的问题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完成了知识之间的衔接。
由此可见,课堂上教学案例的援引,实现了政治与生活的连接,开辟了从生活层面看待政治问题的新角度,这种教学模式将会牵引学生更多层面的知识,对学生综合素质训练和提高将会产生极大推动。
2.优化政治课堂教学设计,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百分之九十的教学活动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此要想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要从课堂教学设计入手,最大限度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并开阔学生的政治格局。建议如下:第一,摆脱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引导方式鼓励学生探知政治理论知识,思考其知识内部的联系,进而形成大体的政治結构框架,对政治课堂有更统筹的把握。第二,教学活动中尽量多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前提条件是问题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层次性和技术性,学生有兴趣主动思考这些问题,并自主吸收政治知识。第三,援引更多政治纪录片,一方面丰富教学资源,另一方面缓解学生的思维疲劳,活跃课堂氛围。通过多媒体播放纪录片的形式,可以将政治局势更加形象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便学生对政治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将课堂知识联系到现实生活进行思考分析,最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营造课堂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可以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和谐学习氛围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踊跃发表见解和态度,进而有效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具体建议如下:第一,摒弃传统以教师答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引导学生勇敢讲出看法和见解,多角度看待问题,对于主流答案要敢于提出异议。课堂上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是最成功的,高中生正是张扬个性的阶段,老师要帮助发展健康的个性,及时矫正不良个性,因此对于学生不同的声音要进行正确疏导而不是扼杀。另外,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把知识点适当穿插进去,完成对旧知识的巩固和新知识的衔接。第二,教师要养成与学生讨论问题的习惯,忽略师生身份,与学生平等相处,俗称“第二课堂”,这是高效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
三、结语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新时代对高中政治课堂提出的新要求,同时思维能力是当今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政治课堂上通过与学生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发表个性的见解,同时丰富课堂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如通过多媒体播放的形式,将与政治知识相关的政治纪录片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将传统仅依靠听觉的学习方式转换成各种感官综合运用的新型学习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学生单一的感官疲劳,最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曾宪成.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4,(6):12-13.
[2]刘利明.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4(1):115-11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