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10月10日,江西省遂川县被国家人事部、国务院扶贫办授予“全国扶贫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这是江西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区),在全国也只表彰22个县、市。
作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的落后面貌?如何在加快发展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近年来,遂川县下决心把政绩写在大地,把贫困写进历史,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的工作目标,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路子,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全县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贫困山乡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移民:“搬”出幸福生活
“昨天,住泥巴屋,种望天丘,走羊肠道,点煤油灯;今天,住小洋房,种高产田,走水泥路,点电气灯。”搬出深山住上新居的70岁老人曾桂生笑眯了眼。他一家5口人,原来住在营盘圩乡禾坑村,到乡政府有12公里,孩子上学要走4个小时的山路。现在一家人搬到圩镇上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离学校不过10分钟的路程。
移民扶贫是新阶段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山区贫困群众脱贫问题的有效途径。2003年开始,该县提出了“脱贫和脱险并举、搬迁与避灾结合”的开发式移民扶贫思路,以“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目标,实行以集中安置为主、就近避灾为辅的安置方式,在17个乡镇选择地质条件好、交通便利的中心地段建设68个集中安置点,并实行“五通”“四化”,即: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路面硬化、社区绿化、路灯亮化及环境美化,营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移民从山头、田头、栏头转向街头、厂头、店头,想方设法依靠经商、办厂、打工寻找创收门路,鼓励移民发展个私经济,让移民在新的安居点找到新的致富途径。该县还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加快移民的增收步伐。禾源镇通过多方联系,与遂川新鹏塑料工艺制品厂、天宇饰品厂、盛达鞋厂等达成来料加工协议,将厂房设在移民小区,并将加工业务分给小区100多位移民,使他们未出家门也可务工挣钱,仅此一项,就使移民年均收入比在迁出深山时高出300来元。如今,全县11042个贫困农民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告别了世代繁衍生息的穷山恶岭,迈出了追求新生活的重要一步。
二、创业:给脱贫一个支点
在素有茶乡之称的汤湖镇,一片片生态茶园让人目不暇接,绿色的沸腾里飘溢着沁入心脾的淡淡幽香,农家院落传来的欢歌笑语不绝于耳,恍如走进物阜人丰的“世外桃园”。茶农邹柏生激动地说:“穷山沟里换新颜,全托了扶贫开发富民工程的福!”
遂川县将扶贫工作重点放在帮助贫困户寻找解困良策和致富门路上,通过贴息贷款、产业扶贫、项目扶贫、参与式整村推进等多种形式,帮助贫困户由“救济型”向“创业型”转变,最终实现脱贫致富。该县坚持“突出特色和亮点,实施综合开发”的思路,既考虑如何迅速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又着眼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重点扶持发展了茶叶、金桔、蚕桑、鹅鸭、生猪、中药材等富民产业。同时,通过实施安全饮水、农网改造、通达工程、便民桥建设等项目,实现了公路、电力、通讯“村村通”。近年来,使286个自然村的2万多农民告别了“用电难”和“饮水难”,在贫困村推广使用沼气2200多户,大大改善了贫困群众的居住环境。
2004年,遂川被列为全国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方式改革试点县。为了激发扶贫对象的创业热情,该县积极探索扶贫贷款到户和贴息方式改革的新途径,建立了扶贫到户贴息贷款担保基金,对符合条件的贷款农户进行担保。同时,充分利用全县各部门资源,派出千余名机关干部深入到全县农村,担任村创业指导,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努力帮助贷款农户“学一技之长,拓创业之路”。两年来,共向5295户农户发放扶贫到户贴息贷款3074.5万元,到期贷款回收率达到100%,新培植授信户1136户。戴家埔乡双桥岭村王志华2005年在乡信用社申请了1万元扶贫贴息贷款,从福建引进三头良种母猪,自己酿酒,酒出售,利用酒糟和豆子加工成猪饲料,当年就出栏生猪50多头,创收上万元,2006年又贷款5000元,扩大养殖规模。目前,全县已有6300余贫困农民进城进镇经商、办厂和在农村发展种养业。
三、扶智:让文明拥抱大山
致富知识小卡片发到农家院舍,科技“大篷车”开到田间地头,农民学校、劳动技校、劳务培训基地坐满了听课的农民……如今,这些在遂川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基于这种认识,该县建立完善了县、乡、村三级科技培训网点、电化教学点和科技培训示范基地,成立了农业、林业、蚕业、畜牧等10多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会员1600多名,协会涉及茶叶、蔬菜、鹅鸭、养猪等专业,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科技服务网络。同时,结合在全县实施的“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和科级干部“1+1”帮扶工程,按照“建什么项目,培训什么;谁建项目,培训谁”的原则,通过举办“农家课堂”、“百万农民大培训”,开展“科技活动宣传月”、科技“三下乡”等系列活动,组织农业专家和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采取集中讲授、现场培训等形式,指导农民生产。2006年以来,还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在农村实施了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三大培训工程”,培育和造就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全县10多万农民掌握了1至2门实用技术,3万多名贫困农民懂得了科学种田,涌现出20多个科技示范村、120多名科技带头人。汤湖镇茶山村农民通过培训掌握了制茶技术,90%的农户从事茶叶加工,全村人平茶园面积达4亩,产值突破60万元,户均增收1200余元。堆子前镇青年林夏明通过技术培训,办起了养猪基地,年可出栏生猪3000多头,获利20余万元。
[作者简介]郭华生,男,江西省遂川县委宣传部;郭晓春,男,遂川县扶贫办。
[责任编辑:王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