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论述类文本阅读是高考语文必考题型。文章作者依据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2017年、2018年《语文考试大纲》,重点结合近两年全国卷的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内容与形式解读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二三法”即符合两个要求、树立三种意识。
关键词:论述类文本;“二三法”核心素养;高考真题
一、符合两个要求
1.符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做出了明确解释,并提出促进学生在“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发展的理念。在课程目标中,也要求发展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而论述类文本是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有关文章,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思辨性,其考查核心就是思维能力,这是符合语文学科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要求的。
2.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
(1)选文材料符合要求。考纲要求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结合近三年全国卷的选文情况做简要分析: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论述类文本的选文与考纲表述一致。选文范围较为广泛,主要是强调弘扬传统文化或贴近时代生活。选文一般在1000字左右。
(2)试题命制符合要求。考纲提出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在题型上体现出如下变化:
(3)能力考查符合要求。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通过表2,我们发现,论述类文本重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考纲中对这两种能力的要求如下:
理解(能力层级为B)
理解能力的要求:指领会并能做简单的解释。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在论述类文本中,不要求解释重要概念和句子的意思,但考生需要领会其意思。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分析综合(能力层级为C)
分析综合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归纳整合相关现象和问题。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树立三种意识
(一)树立“整体阅读”的意识
1.把握主要对象或中心观点
思考:本文论述的主要对象或中心观点是什么?注意三个关键位置:
①文章标题或文后选文出处。如2018年全国卷Ⅰ:文末(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就交代了论述的对象是诸子学。②第一段的段首句或收束句。如2017年全国卷Ⅲ,第一段的收束句是“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这句是中心观点句。③最后一段的段首句或收束句。如:2017年全國卷Ⅰ,最后一段的收束句“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即文章的中心观点。
2.理清文章整体和局部段落思路
(1)在梳理全文整体思路时:①重点思考:本文的结构方式是怎样的?常见的结构方式有:总分总、总分、分总三种。②注意关键词:如2018年全国卷Ⅱ,文章第二、三、四段段首分别用了“首先”“其次”“最后”三个表示层次的关键词,由此可以快速梳理出全文整体构成的是总分的结构形式,条理很清晰。③注意段首句:如2017年全国卷Ⅰ,通过第二、三段的段首句及最后一段的段首词“总之”可以判断全文构成的是总分总的结构形式。④本文的中间部分是如何展开的? 中间部分可以是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等。
如2017年全国卷第2题D项: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选项通过“先”“接着”“最后”侧重于对全文行文思路的梳理,只要到文中找到与选项对应的语句,如首尾段的关键词“应运而生”“内涵”及中间段落的段首句即可判断,“逐层分析”是为了考查中间部分是并列式地展开。该项为正确选项。
如2017年全国卷Ⅲ:第2题A项: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三段的段首句实则也是二三段之间的过渡句,最后一段的段首句既总结了上面两者,又提及另一个,“仅仅”“如果说是消极型的”“则是积极型的”,关键词提示三者构成的是层进式。
(2)梳理局部段落思路:①分层提炼法。
如2017年全国卷Ⅱ: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第2题B项: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
选段中共有三句话,可分成三层。每层的关键词分别是“民窑青花瓷的崛起”“商业化模式”和“风格融为一体”。选项通过“从……方面”考查对该段思路的梳理,是正确选项。
②重点把握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本段出现的重要概念有哪些?中心句是什么?本段使用了什么论据?
如2018年全国卷Ⅰ的第二段出现的重要概念有“内在品格”“新子学”“照着讲”“接着讲”。中心是介绍“照着讲”。关联词:“也”表并列,连接诸子之学和新子学,说明两者有同样的品格;“既……也……”表并列,阐述“照着讲”研究的要求;“从而”表因果关系,阐述“照着讲”从历史角度的研究对今天思考的作用。使用的论据:一个是通过“诸如”提示,进行举例论证;另一个是最后一句的道理论据。以上两个论据都是为了解释“照着讲”。读懂了这段的内容并理清了思路,我们一起来看第2题A项: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该项中“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错误。根据原文信息“‘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可知,文章并不是要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没有采用对比的论证手法。此题着重考查的就是论证方法。
3.注意立论前提的考查
如2017年全国卷Ⅰ的第一段: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體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第2题B项: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
本段为选文的第一段,有“在……前提下”的关键词,是全文论述的明显的前提。
(二)树立“精细化阅读”的意识
1.在阅读文本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勾画以下几类词语
①表程度的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总共等。②表范围的词语:都、所有、全、几乎、之一、部分等。③已然未然词: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或然必然词:如果、可能、也许、一定、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④重要的指代词。⑤反复
出现的词。
2.阅读题干,避免思维定式(详情见表4)
(三)树立“身份转换”的意识
1.转换为作者的身份
如2017年全国卷Ⅰ选文对应的区域: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第2题C项: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
2.站在命题者的角度
了解六大命题手段及九大命题陷阱
希望教师在指导学生备考时,符合高考要求,把握备考方向,树立三种意识,科学有效地备考。
参考文献:
[1]冯渊.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命题评议——以2017年高考语文卷为例[J].语文建设,2017(19):58-62.
[2]唐海波.2018年全国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材及命题探究[J].语文月刊,2018(9):73-76.
[3]郭家海.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的特色与思考——以江苏省自主命题八年实践为例[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2(6):54-57.
[4]陈祥书.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思路与规范[J]. 语文教学通讯,2012(10):49-51.
关键词:论述类文本;“二三法”核心素养;高考真题
一、符合两个要求
1.符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做出了明确解释,并提出促进学生在“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发展的理念。在课程目标中,也要求发展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而论述类文本是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有关文章,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思辨性,其考查核心就是思维能力,这是符合语文学科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要求的。
2.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
(1)选文材料符合要求。考纲要求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结合近三年全国卷的选文情况做简要分析: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论述类文本的选文与考纲表述一致。选文范围较为广泛,主要是强调弘扬传统文化或贴近时代生活。选文一般在1000字左右。
(2)试题命制符合要求。考纲提出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在题型上体现出如下变化:
(3)能力考查符合要求。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通过表2,我们发现,论述类文本重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考纲中对这两种能力的要求如下:
理解(能力层级为B)
理解能力的要求:指领会并能做简单的解释。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在论述类文本中,不要求解释重要概念和句子的意思,但考生需要领会其意思。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分析综合(能力层级为C)
分析综合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归纳整合相关现象和问题。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树立三种意识
(一)树立“整体阅读”的意识
1.把握主要对象或中心观点
思考:本文论述的主要对象或中心观点是什么?注意三个关键位置:
①文章标题或文后选文出处。如2018年全国卷Ⅰ:文末(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就交代了论述的对象是诸子学。②第一段的段首句或收束句。如2017年全国卷Ⅲ,第一段的收束句是“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这句是中心观点句。③最后一段的段首句或收束句。如:2017年全國卷Ⅰ,最后一段的收束句“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即文章的中心观点。
2.理清文章整体和局部段落思路
(1)在梳理全文整体思路时:①重点思考:本文的结构方式是怎样的?常见的结构方式有:总分总、总分、分总三种。②注意关键词:如2018年全国卷Ⅱ,文章第二、三、四段段首分别用了“首先”“其次”“最后”三个表示层次的关键词,由此可以快速梳理出全文整体构成的是总分的结构形式,条理很清晰。③注意段首句:如2017年全国卷Ⅰ,通过第二、三段的段首句及最后一段的段首词“总之”可以判断全文构成的是总分总的结构形式。④本文的中间部分是如何展开的? 中间部分可以是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等。
如2017年全国卷第2题D项: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选项通过“先”“接着”“最后”侧重于对全文行文思路的梳理,只要到文中找到与选项对应的语句,如首尾段的关键词“应运而生”“内涵”及中间段落的段首句即可判断,“逐层分析”是为了考查中间部分是并列式地展开。该项为正确选项。
如2017年全国卷Ⅲ:第2题A项: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三段的段首句实则也是二三段之间的过渡句,最后一段的段首句既总结了上面两者,又提及另一个,“仅仅”“如果说是消极型的”“则是积极型的”,关键词提示三者构成的是层进式。
(2)梳理局部段落思路:①分层提炼法。
如2017年全国卷Ⅱ: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第2题B项: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
选段中共有三句话,可分成三层。每层的关键词分别是“民窑青花瓷的崛起”“商业化模式”和“风格融为一体”。选项通过“从……方面”考查对该段思路的梳理,是正确选项。
②重点把握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本段出现的重要概念有哪些?中心句是什么?本段使用了什么论据?
如2018年全国卷Ⅰ的第二段出现的重要概念有“内在品格”“新子学”“照着讲”“接着讲”。中心是介绍“照着讲”。关联词:“也”表并列,连接诸子之学和新子学,说明两者有同样的品格;“既……也……”表并列,阐述“照着讲”研究的要求;“从而”表因果关系,阐述“照着讲”从历史角度的研究对今天思考的作用。使用的论据:一个是通过“诸如”提示,进行举例论证;另一个是最后一句的道理论据。以上两个论据都是为了解释“照着讲”。读懂了这段的内容并理清了思路,我们一起来看第2题A项: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该项中“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错误。根据原文信息“‘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可知,文章并不是要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没有采用对比的论证手法。此题着重考查的就是论证方法。
3.注意立论前提的考查
如2017年全国卷Ⅰ的第一段: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體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第2题B项: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
本段为选文的第一段,有“在……前提下”的关键词,是全文论述的明显的前提。
(二)树立“精细化阅读”的意识
1.在阅读文本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勾画以下几类词语
①表程度的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总共等。②表范围的词语:都、所有、全、几乎、之一、部分等。③已然未然词: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或然必然词:如果、可能、也许、一定、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④重要的指代词。⑤反复
出现的词。
2.阅读题干,避免思维定式(详情见表4)
(三)树立“身份转换”的意识
1.转换为作者的身份
如2017年全国卷Ⅰ选文对应的区域: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第2题C项: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
2.站在命题者的角度
了解六大命题手段及九大命题陷阱
希望教师在指导学生备考时,符合高考要求,把握备考方向,树立三种意识,科学有效地备考。
参考文献:
[1]冯渊.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命题评议——以2017年高考语文卷为例[J].语文建设,2017(19):58-62.
[2]唐海波.2018年全国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材及命题探究[J].语文月刊,2018(9):73-76.
[3]郭家海.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的特色与思考——以江苏省自主命题八年实践为例[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2(6):54-57.
[4]陈祥书.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思路与规范[J]. 语文教学通讯,2012(10):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