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通过设置阶梯式问题展开教学,突破课堂难点。
关键词: 阶梯式问题教学 ; 课堂难点教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一节课教师都会力求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教学难点是指因新内容与学生已有认知水平之间存在较大落差导致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难点的确定离不开对学生已有知识、能力的判断。在一般情况下,使大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教师要着力想出各种有效办法加以突破,否则不但这部分内容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还会为理解以后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要想攻克教学难点,极其重要的一条就是循序渐进。一个5m高的峭壁,不借助专业工具,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是很难攀登,而泰山高1524m,一般人都爬得上去,就是因为泰山开凿了健康人都能接受的台阶。可见循序渐进的重要,教学中难点突破也是一样的道理。Qu:Est教学策略认为“只有以学生的回答为基础来组织核心问题和适当的加工性问题,才能构建出有效地提问”。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巧设阶梯式问题,突破难点教学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举两个例子来佐证巧设阶梯式问题对突破难点教学的重要性。在讲授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之间关系 C = 1000·ρ·ω/ M(单位:C mol/L、1000cm3/L、ρ g cm-3、Mg/mol)时,“已知一定体积NaCl溶液其质量分数为ω,密度为ρg·cm-3。试求该NaCl溶液物质的量浓度C为多少?” 是一种常见的问题设置。质量分数是选用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来描述溶液浓度的,而物质的量浓度是用溶质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来描述溶液浓度的,因该关系式是在学生刚学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新概念时涉及,是课堂教学中的难点。为让学生较快掌握,我对问题设置做了如下阶梯式处理。“已知一定体积的NaCl溶液其质量分数为ω,密度为ρg·cm-3。试求①取VL该NaCl溶液,则VL该NaCl溶液的质量为?(答案:m溶液=1000ρ·V)②VL该NaCl溶液中溶质NaCl的质量为?(答案:m溶质=1000ρ·V·ω)③VL该NaCl溶液中溶质NaCl的物质的量为?(答案:n溶质=1000ρ·V·ω/ M)④VL该NaCl溶液中溶质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C为?(答案:C=1000ρ·ω/ M)”将一个问题分解为4个阶梯式问题,由学生熟知的质量分数逐步过渡到新知物质的量浓度,大大降低了C = 1000·ρ·ω/ M 关系式的学习难度,学生就容易理解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在水溶液的离子平衡教学中,电荷守恒关系式、物料守恒关系式书写一直是难点。如Na2CO3溶液中电荷守恒关系式为:c(Na ) c(H )=2 c(CO2―3) c(HCO―3♂) c(OH―) 、物料守恒关系式为:c(Na )=2c(CO2―3) 2c(HCO―3♂) 2 c(H2CO3),学生很难准确对上述两个关系式做出正确理解,导致错误判断。我在备课过程中就考虑到这一点,为此将两个守恒关系式书写和理解过程设置成了几个阶梯式问题,“①请写出Na2CO3溶液中所有电离方程式和水解方程式。(答案Na2CO3= 2Na CO2—3 H2O H OH—CO2-3 H2OHCO-3♂ OH-HCO-3♂ H2O H2CO3 OH—);②你能根据Na2CO3溶液中电离和水解方程式找出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吗(离子和分子)?(答案Na CO2—3 H OH—HCO-3♂H2CO3H2O);③同学们都知道Na2CO3溶液呈电中性,你能说说原因吗?(答案: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浓度和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浓度相等);④Na 、CO2― 3所带的电荷浓度能用c(Na )、c(CO2―3)来表示吗?(答案:可以,Na 所带的电荷浓度可以表示为c(Na ),CO2― 3所带的电荷浓度可以表示为 2c(CO2―3));⑤你能把Na2CO3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浓度和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浓度相等这一结论用离子浓度关系式来表示吗?(答案:c(Na ) c(H )=2 c(CO2―3) c(HCO―3♂) c(OH―))⑥在Na2CO3溶液中Na元素以什么粒子存在?C元素又以什么粒子存在?(答案:Na元素以Na 形式存在,C元素以CO2— 3、HCO-3♂ 、H2CO3形式存在)⑦Na2CO3溶液中C元素在三种离子中都含有,请用c(CO2―3)、 c(HCO―3♂)、c(H2CO3)表示溶液中C元素总浓度。(答案:C元素总浓度为c(CO2―3) c(HCO―3♂) c(H2CO3));⑧Na元素只以Na 形式存在,所以c(Na )即为Na元素总浓度,你能找出Na2CO3溶液中Na元素总浓度与C元素总浓度之间的关系吗?(答案:Na元素总浓度是C元素总浓度的2倍);⑨你能用关系式表示出Na2CO3溶液中Na元素总浓度与C元素总浓度之间的关系吗?(答案:c(Na )=2c(CO2―3) 2c(HCO―3♂) 2 c(H2CO3));⑩在Na2CO3溶液的电荷守恒关系式和物料守恒关系式中都存在着c(Na ),你能说说这两个关系式中c(Na )表示的含义吗?(答案:在电荷守恒关系式中c(Na )表示Na 所带的正电荷浓度,在物料守恒关系式中c(Na )表示Na元素浓度)。通过阶梯式问题设计,逐步过渡到电荷守恒与物料守恒关系式实质,下一个问题的设计都以上一个问题为基础,给学生思维设计一个一个台阶,让课堂难点不再难。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认识是一个螺旋式上升,波浪式推进的过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遵循认知的一般规律来设计和安排教学,有助于教学过程的顺利推进和教学难点的逐个突破,让学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体会获得新知的愉悦,避免了够不到苹果的尴尬,因为教师给他们搭建了一个能够到苹果的梯子——阶梯式教学。
参考文献
《基于“Qu:Est教学策略”的问题情境创设》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3,(1—2):17—19
关键词: 阶梯式问题教学 ; 课堂难点教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一节课教师都会力求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教学难点是指因新内容与学生已有认知水平之间存在较大落差导致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难点的确定离不开对学生已有知识、能力的判断。在一般情况下,使大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教师要着力想出各种有效办法加以突破,否则不但这部分内容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还会为理解以后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要想攻克教学难点,极其重要的一条就是循序渐进。一个5m高的峭壁,不借助专业工具,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是很难攀登,而泰山高1524m,一般人都爬得上去,就是因为泰山开凿了健康人都能接受的台阶。可见循序渐进的重要,教学中难点突破也是一样的道理。Qu:Est教学策略认为“只有以学生的回答为基础来组织核心问题和适当的加工性问题,才能构建出有效地提问”。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巧设阶梯式问题,突破难点教学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举两个例子来佐证巧设阶梯式问题对突破难点教学的重要性。在讲授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之间关系 C = 1000·ρ·ω/ M(单位:C mol/L、1000cm3/L、ρ g cm-3、Mg/mol)时,“已知一定体积NaCl溶液其质量分数为ω,密度为ρg·cm-3。试求该NaCl溶液物质的量浓度C为多少?” 是一种常见的问题设置。质量分数是选用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来描述溶液浓度的,而物质的量浓度是用溶质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来描述溶液浓度的,因该关系式是在学生刚学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新概念时涉及,是课堂教学中的难点。为让学生较快掌握,我对问题设置做了如下阶梯式处理。“已知一定体积的NaCl溶液其质量分数为ω,密度为ρg·cm-3。试求①取VL该NaCl溶液,则VL该NaCl溶液的质量为?(答案:m溶液=1000ρ·V)②VL该NaCl溶液中溶质NaCl的质量为?(答案:m溶质=1000ρ·V·ω)③VL该NaCl溶液中溶质NaCl的物质的量为?(答案:n溶质=1000ρ·V·ω/ M)④VL该NaCl溶液中溶质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C为?(答案:C=1000ρ·ω/ M)”将一个问题分解为4个阶梯式问题,由学生熟知的质量分数逐步过渡到新知物质的量浓度,大大降低了C = 1000·ρ·ω/ M 关系式的学习难度,学生就容易理解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在水溶液的离子平衡教学中,电荷守恒关系式、物料守恒关系式书写一直是难点。如Na2CO3溶液中电荷守恒关系式为:c(Na ) c(H )=2 c(CO2―3) c(HCO―3♂) c(OH―) 、物料守恒关系式为:c(Na )=2c(CO2―3) 2c(HCO―3♂) 2 c(H2CO3),学生很难准确对上述两个关系式做出正确理解,导致错误判断。我在备课过程中就考虑到这一点,为此将两个守恒关系式书写和理解过程设置成了几个阶梯式问题,“①请写出Na2CO3溶液中所有电离方程式和水解方程式。(答案Na2CO3= 2Na CO2—3 H2O H OH—CO2-3 H2OHCO-3♂ OH-HCO-3♂ H2O H2CO3 OH—);②你能根据Na2CO3溶液中电离和水解方程式找出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吗(离子和分子)?(答案Na CO2—3 H OH—HCO-3♂H2CO3H2O);③同学们都知道Na2CO3溶液呈电中性,你能说说原因吗?(答案: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浓度和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浓度相等);④Na 、CO2― 3所带的电荷浓度能用c(Na )、c(CO2―3)来表示吗?(答案:可以,Na 所带的电荷浓度可以表示为c(Na ),CO2― 3所带的电荷浓度可以表示为 2c(CO2―3));⑤你能把Na2CO3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浓度和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浓度相等这一结论用离子浓度关系式来表示吗?(答案:c(Na ) c(H )=2 c(CO2―3) c(HCO―3♂) c(OH―))⑥在Na2CO3溶液中Na元素以什么粒子存在?C元素又以什么粒子存在?(答案:Na元素以Na 形式存在,C元素以CO2— 3、HCO-3♂ 、H2CO3形式存在)⑦Na2CO3溶液中C元素在三种离子中都含有,请用c(CO2―3)、 c(HCO―3♂)、c(H2CO3)表示溶液中C元素总浓度。(答案:C元素总浓度为c(CO2―3) c(HCO―3♂) c(H2CO3));⑧Na元素只以Na 形式存在,所以c(Na )即为Na元素总浓度,你能找出Na2CO3溶液中Na元素总浓度与C元素总浓度之间的关系吗?(答案:Na元素总浓度是C元素总浓度的2倍);⑨你能用关系式表示出Na2CO3溶液中Na元素总浓度与C元素总浓度之间的关系吗?(答案:c(Na )=2c(CO2―3) 2c(HCO―3♂) 2 c(H2CO3));⑩在Na2CO3溶液的电荷守恒关系式和物料守恒关系式中都存在着c(Na ),你能说说这两个关系式中c(Na )表示的含义吗?(答案:在电荷守恒关系式中c(Na )表示Na 所带的正电荷浓度,在物料守恒关系式中c(Na )表示Na元素浓度)。通过阶梯式问题设计,逐步过渡到电荷守恒与物料守恒关系式实质,下一个问题的设计都以上一个问题为基础,给学生思维设计一个一个台阶,让课堂难点不再难。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认识是一个螺旋式上升,波浪式推进的过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遵循认知的一般规律来设计和安排教学,有助于教学过程的顺利推进和教学难点的逐个突破,让学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体会获得新知的愉悦,避免了够不到苹果的尴尬,因为教师给他们搭建了一个能够到苹果的梯子——阶梯式教学。
参考文献
《基于“Qu:Est教学策略”的问题情境创设》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3,(1—2):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