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三文裹着一件浅灰色棉服走进VIP休息室,径直走到一个空沙发坐下,脱掉外套,剩一件蓝黑色薄款羽绒服,此时他刚刚做完“雪球之夜”年会的开幕演讲。
老天的应景加剧场的“配合”,让当天现场的所有人感受到了“滚雪球”的温度。这不在方三文的计划内,但从现场嘉宾与观众的热情度来看,他的担心似乎也成了多余。
作为曾经的资深媒体人,此时的场景是方三文再熟悉不过的,只是这次发生了角色转换,作为雪球财经创始人兼CEO,在“雪球之夜”年会现场,他安静等待周围记者的发问。
做“雪球”更好玩
从《南方周末》头版编辑到网易副总编辑,方三文实现了从传统媒体到网络媒体的转型。自称不想再给别人打工的他,在2010年3月开始筹办雪球财经网及旗下两个子网站:I美股、I港股,2010年5月25日,I美股顺利上线。
方三文是幸运的。2010年恰逢中概股赴美上市的鼎盛时期,当年在美国两板上市的中概股达四十多家。雪球财经凭着“好运气”赚足了风头,一时间“火了”,接连获得投资机构千万元融资。2011年11月,雪球财经的另一产品投资交流网络平台——“雪球”(xueqiu.com)上线。
为何选择创业?方三文言简意赅:“你要去做一个你比较有把握做成的事情,一是这个事情有市场,二是你认为做这个事情你具有优势。”显然,互联网以及投资方面的经验积累,是方三文做雪球的底气所在。
在雪球上,方三文是“不明真相的群众”,如今拥有三万多粉丝。做媒体与做雪球哪个更有成就感?“当然是现在做的这件事情!”他几乎是脱口而出,带着一种自在的神情。在传统媒体的工作经历,让方三文感受到包括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的固化。沿着别人走了无数遍的路走,不是他的风格。“做雪球更好玩。”
苦涩的青春期
“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在雪球财经的网站上,方三文引用一段沃伦·巴菲特的话,讲述雪球财经这一命名的渊源。
创业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作为创业者,方三文感同身受。创办雪球财经,最棘手的是没有能力把握用户的需求。这也是很多创业者面临的最永恒的问题。“用户需求和你想的不一样,你就瞎了;第二是你做出来的和你预期的不一样,那你也瞎了。”
方三文一直认为获取投资信息最核心的途径之一是投资者之间的交流,而社交媒体的出现,恰恰提供了这样的可能。然而作为一个投资者,他在市面上找不到能够满足他的信息需求的网站,绝大多数资讯不全,更新也不及时。这种情况下,雪球财经应运而生。“一是投资者互联网需求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二是投资者之间的交流。”方三文这样解释创办雪球基于的市场需求。
从2010年至今,是雪球发展的第三个年头。“雪球现在处于苦涩的青春期。”方三文笑笑说。苦涩在哪?“我们团队对用户需求的满足依然是困难的。我认为每一个产品和团队都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他预计两年左右时间雪球会有一个很大的改观。
不做老二
在“雪球之夜”年会现场,摆放着方三文的新书《老二,非死不可》。明黄色的书皮被这几个大字占据,显得异常醒目。
书名极具个性,书的内容是对投资,商业以及互联网的碎片化思考,语言风格一如网上的轻松调侃。谈起书名,方三文先谈到了一个人,投资界的大佬巴菲特。他喜欢投资各行业的垄断公司, 因为其有定价权,高利润, 竞争优势不容易受到别人的攻击。
“有一些互联网公司恰好是最符合巴菲特的投资理念的, 这种公司的垄断是通过产品本身来实现, 它的产品具有‘越多人用越好用,越好用越多人用’这种自我实现功能,该领域内最后基本上只会剩下一家, 这家公司就是最好的投资标的。这时候,老二就死了。”
方三文当然不希望雪球也如此。 他认为雪球是一个“社交投资网络”,雪球让喜欢独立思考的投资者聚在一起,研究公司,聊投资。他希望帮助投资者解决投资决策的问题。
用户生产内容(UGC)正是雪球模式的基础,只是方三文以另一种产品形态踏出了另一条路。“雪球之夜”年会现场的“火爆”,就是个很好的说明。“举办雪球之夜,我们不去决定选谁演讲,而是让用户来选,被选的人也限于雪球用户,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我们要做的就是最简单的组织工作。”
雪球这次请来的大多是民间投资人士,1300人的场子几乎座无虚席。台上嘉宾与台下观众形成了很融洽的互动,让雪球达到了投资者交流的核心功能。
谈及未来雪球的重点,方三文表示还会放在用户信息交流以及它对投资决策的影响上。
雪球目前的用户数不到100万,这并不是方三文的理想数量,他要做的是把雪球打造成为拥有1000万用户量的投资交流平台。
老天的应景加剧场的“配合”,让当天现场的所有人感受到了“滚雪球”的温度。这不在方三文的计划内,但从现场嘉宾与观众的热情度来看,他的担心似乎也成了多余。
作为曾经的资深媒体人,此时的场景是方三文再熟悉不过的,只是这次发生了角色转换,作为雪球财经创始人兼CEO,在“雪球之夜”年会现场,他安静等待周围记者的发问。
做“雪球”更好玩
从《南方周末》头版编辑到网易副总编辑,方三文实现了从传统媒体到网络媒体的转型。自称不想再给别人打工的他,在2010年3月开始筹办雪球财经网及旗下两个子网站:I美股、I港股,2010年5月25日,I美股顺利上线。
方三文是幸运的。2010年恰逢中概股赴美上市的鼎盛时期,当年在美国两板上市的中概股达四十多家。雪球财经凭着“好运气”赚足了风头,一时间“火了”,接连获得投资机构千万元融资。2011年11月,雪球财经的另一产品投资交流网络平台——“雪球”(xueqiu.com)上线。
为何选择创业?方三文言简意赅:“你要去做一个你比较有把握做成的事情,一是这个事情有市场,二是你认为做这个事情你具有优势。”显然,互联网以及投资方面的经验积累,是方三文做雪球的底气所在。
在雪球上,方三文是“不明真相的群众”,如今拥有三万多粉丝。做媒体与做雪球哪个更有成就感?“当然是现在做的这件事情!”他几乎是脱口而出,带着一种自在的神情。在传统媒体的工作经历,让方三文感受到包括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的固化。沿着别人走了无数遍的路走,不是他的风格。“做雪球更好玩。”
苦涩的青春期
“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在雪球财经的网站上,方三文引用一段沃伦·巴菲特的话,讲述雪球财经这一命名的渊源。
创业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作为创业者,方三文感同身受。创办雪球财经,最棘手的是没有能力把握用户的需求。这也是很多创业者面临的最永恒的问题。“用户需求和你想的不一样,你就瞎了;第二是你做出来的和你预期的不一样,那你也瞎了。”
方三文一直认为获取投资信息最核心的途径之一是投资者之间的交流,而社交媒体的出现,恰恰提供了这样的可能。然而作为一个投资者,他在市面上找不到能够满足他的信息需求的网站,绝大多数资讯不全,更新也不及时。这种情况下,雪球财经应运而生。“一是投资者互联网需求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二是投资者之间的交流。”方三文这样解释创办雪球基于的市场需求。
从2010年至今,是雪球发展的第三个年头。“雪球现在处于苦涩的青春期。”方三文笑笑说。苦涩在哪?“我们团队对用户需求的满足依然是困难的。我认为每一个产品和团队都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他预计两年左右时间雪球会有一个很大的改观。
不做老二
在“雪球之夜”年会现场,摆放着方三文的新书《老二,非死不可》。明黄色的书皮被这几个大字占据,显得异常醒目。
书名极具个性,书的内容是对投资,商业以及互联网的碎片化思考,语言风格一如网上的轻松调侃。谈起书名,方三文先谈到了一个人,投资界的大佬巴菲特。他喜欢投资各行业的垄断公司, 因为其有定价权,高利润, 竞争优势不容易受到别人的攻击。
“有一些互联网公司恰好是最符合巴菲特的投资理念的, 这种公司的垄断是通过产品本身来实现, 它的产品具有‘越多人用越好用,越好用越多人用’这种自我实现功能,该领域内最后基本上只会剩下一家, 这家公司就是最好的投资标的。这时候,老二就死了。”
方三文当然不希望雪球也如此。 他认为雪球是一个“社交投资网络”,雪球让喜欢独立思考的投资者聚在一起,研究公司,聊投资。他希望帮助投资者解决投资决策的问题。
用户生产内容(UGC)正是雪球模式的基础,只是方三文以另一种产品形态踏出了另一条路。“雪球之夜”年会现场的“火爆”,就是个很好的说明。“举办雪球之夜,我们不去决定选谁演讲,而是让用户来选,被选的人也限于雪球用户,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我们要做的就是最简单的组织工作。”
雪球这次请来的大多是民间投资人士,1300人的场子几乎座无虚席。台上嘉宾与台下观众形成了很融洽的互动,让雪球达到了投资者交流的核心功能。
谈及未来雪球的重点,方三文表示还会放在用户信息交流以及它对投资决策的影响上。
雪球目前的用户数不到100万,这并不是方三文的理想数量,他要做的是把雪球打造成为拥有1000万用户量的投资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