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西南北九州中,方圆内外一国同,古时相见难聚首,而今兴会路路通。”从古至今,交通寄寓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传递着五湖四海的文明与友谊,承载着人类社会腾飞的梦想。
在现代中国,交通行业是国家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也是全社会不可缺少的服务行业。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交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一五”的良好开局,预示着交通行业将会有更辉煌的发展。那么,在未来的五年中,交通行业应该做什么?这是摆在刚上任一年多交通部部长李盛霖面前的新课题。
2006年12月29日,2007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李盛霖部长在报告中提出,新时期交通工作的努力方向——努力做好“三个服务”(即做好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推进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三个服务”深刻阐述了交通工作的本质属性——服务,为交通工作如何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适应新农村建设、适应人民生活需求,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指明了方向。
“四个审视”,推延出“三个服务”
从“要想富,先修路”到“交通不通,百业怠工”……,这已被广大群众熟知的口头禅,它道出了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交通,人民的富足离不开交通的基本道理。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兄弟来说,交通可能意味着修一条通往村外的路,能让粮食顺利运到城里;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朋友来说,交通就意味着春节可以直接乘车到家门口,与家人团聚;对居住在城市的工薪阶层来说,交通意味着每天上下班时不再有拥挤的车流,乘车安全准点,……对于中国交通部部长来说,交通内涵又意味着什么?
李盛霖,这位交通部多年来较少的“非业内出身”部长,跨领域的工作阅历和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使他深刻认识到做好交通工作,必须把服务国民经济发展、服务人民生活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06年1月,李盛霖上任后不久,就进入了春运,他轻车简从地来到了车站,以一名普通的乘客的身份,排队买票,检查交通人的服务质量;候车室里,他和候车的旅客拉起了家常,关心着雾雪封路对即将出行的影响……
2006年10月,李盛霖部长在三峡水上政务中心看望现场办公的海事、运管、公安等工作人员之际,他主动向来这里办理过闸手续的船民亲切问好,询问着手续办理是否繁琐、工作人员接待热不热情等等。他反复叮嘱工作人员,要理解船民的困难,体会船民的心意,确实做好服务工作,在船舶调度中做到公平、公正、透明,……
交通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产与生活,也承载着亿万百姓走上致富路、奔赴小康生活的企盼。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交通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更是社会文明和公益服务的重要体现。长期以来,在传统产业的色彩下,人们提到交通,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基础建设和运载工具,谈论更多的是建设速度和规章制度。当前,李盛霖部长提出“三个服务”的理念,是基于对交通事业发展的哲学思考,是交通行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具体体现,深刻阐明了交通工作的本质属性——“服务”。
近年来,我国公路交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公路通车里程快速增长,高速公路骨干作用日益突出,大型桥梁隧道建设迈入世界先进水平,我国的远洋船队及亿吨大港的发展速度已震惊世界,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日益提升。但李盛霖部长并没有满足已有的成就,他看得更远,他强调,中国交通的发展:
要站在世界交通发展趋势、发展规律的角度审视中国交通发展水平;
要站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角度审视交通适应能力;
要站在人民群众对交通需求的角度审视交通服务水平;
要站在行业以外的角度审视交通存在的问题。
“三个服务”,三篇大文章
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和政府工作的最高宗旨,也是我们推进工作不竭的动力源泉。当“服务”成为社会普遍认同的行为与准则时,其内涵则远超越作为一个动词的简单含义。
李盛霖部长认为,交通行业兼有基础产业和服务业的双重属性,但本质属性是“服务”。基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李盛霖部长向全行业提出了“做好‘三个服务’”的要求,这既是对多年来交通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交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更是对交通工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的新认识;是推动交通转型,全面提升交通的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打造服务型交通的重要举措。
“三个服务”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从不同角度明确交通对全社会经济发展的任务和方向所在。
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是交通工作的总任务。做好这个服务,就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要求,统筹规划,科学安排,强化管理,抓好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能源、重点物资、农副产品、外贸货物的运输保障,做好抢险救灾的应急运输、实现覆盖范围更广、服务水平更高的货畅其流、人便于行、把运输保障和运输服务落在实处。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问题,建设新农村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做好这个服务,就要积极落实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和要求,把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农村公路面广、量大、保通保畅任务重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公路建设,解决好建养管运的问题,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
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是交通工作的根本要求。社会公众从最基本的出行要求到安全便捷的更高标准,是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交通发展为了人民,交通发展依靠人民,交通发展由人民共享,这是交通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本质所在。做好这个服务,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安全放在交通工作的突出位置,既要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安全监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又要不断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性,让人民群众出行放心;就要不断增加交通有效供给能力,不断提高运输服务的效率、质量和水平,让人民群众出行满意。
知行即践,实现中国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2006年,交通事业在“十一五”开局中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全国全年新改建公路里程3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460公里,全国全年公路、水路完成客运量184.4亿人和2.1亿人,旅客周转量10136亿人公里和74.9亿人公里;沿海港口新扩建泊位252个,其中万吨级深水泊位144个,新增吞吐能力4.95亿吨,内河港口新增吞吐能力6720万吨,改善内河航道里程521公里,全年完成货运量146亿吨和24.4亿吨,货物周转量9647亿吨公里和53908亿吨公里,全国港口完成吞吐量56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300万标准箱。其中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到4.65亿吨,继续保持世界第一。日照港、南通港、烟台港进入亿吨港行列,我国目前已经有13个亿吨大港。成就和数字见证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跨越式发展。
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在2007年全国交通工作会上,李盛霖部长指出,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交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央把优先发展服务业作为拉动国内消费需求、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并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拉动国内消费需求的重要方面。交通作为服务业中优先发展的领域,将在拉动国内消费需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把努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协调、地区发展不协调作为加快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任务,交通在沟通区域和城乡之间的纽带作用将会更加凸显;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解决人民群众出行问题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趋势日趋显现,发达国家把经济发展的重心转向服务业,为我国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建设连接全球服务系统的运输网络提供了国际环境。另一方面,我国的服务业正在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迈进,交通是传统产业,如何向现代服务业转型还没有破题;资源、环境对交通发展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还没有走出一条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交通发展路子;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经成为交通发展的迫切要求,我们还没有探索出积极促进建立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有效途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选择交通方式的理念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安全、便捷、舒适、高效及个性化需求增强,对交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等等。
李盛霖部长强调,要认真对待存在的问题和突出矛盾,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调整交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注重推进创新,强化行业管理,不断提高“三个服务”的水平。
——调整结构
交通结构调整既是落实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的具体体现,也是推进交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措施。要妥善处理好四个关系:公路水路交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公路水路交通与综合运输体系的关系;公路交通与水路交通的关系;公路水路交通各自内部的关系。当前要重点抓好投资结构、基础设施结构和运输结构三个层面的优化与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就是要保证“四个重点”,实行“两个倾斜”。调整基础设施结构,是公路水路交通产业升级的重点,特别要重视薄弱环节的建设。运输结构调整,要引导运输管理、运输组织结构和运力结构向信息化、专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促进运输产品多样化。积极做好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加快主要运输通道和运输枢纽建设,促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完善,为经济社会健康有序运行,提供畅通有效的运输服务。
——转变方式
依靠科技进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输效率、创新管理模式以及提高人的素质,实现由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当前,要高度重视能源、资源和环境对交通发展的刚性约束,切实摆正交通发展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作为推动交通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重要抓手,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交通发展路子。要结合行业实际制定产业政策,落实各项措施,下最大决心、用最大气力,科学合理利用土地、岸线等稀缺资源,切实保护环境,加强节能降耗,发展交通循环经济,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为做好“三个服务”不断创造新的条件,开辟新的途径。
——注重创新
不断提高行业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创新实力,加快创新型交通行业建设。坚持以理念创新为先导,科技创新为引领,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政策创新为保障,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工作要有新举措,作风要有新转变,方法要有新创造,业绩要有新成效,为做好“三个服务”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强化管理
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培育和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运输市场。加快政府交通部门的职能转变,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增强政府交通部门的行政执行力和公信力,推进交通政务公开,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创新交通公共服务体制,健全完善惠及全民的交通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交通建设、运输管理、安全监管中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把安全理念牢牢植根于交通规划、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各个环节,建立快速高效的应急反应和安全防控体系,提高事故预防、人命救助和事故处理能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提供满意放心的运输服务。
服务显真情,真情系交通。新时期,做好“三个服务”,推进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是交通运输业的本质要求,是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适应新农村建设、适应人民生活需求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交通人孜孜以求的宏伟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