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什么偷不走?

来源 :经典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r_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吃过晚饭,朋友们坐着聊天,席间大多是才认识不久,所以,彼此说话多少有些谨慎。有位朋友可能平时嬉笑惯了,遇到这种场面,便首先感到了不自在。于是,他笑嘻嘻地给大家讲了一个小故事。
  故事是说,有一天一个人去内蒙古访问,进了一户牧民家的蒙古包,浏览一番后坐下来,开始询问牧民的生活情况。他的第一个问题是:“你有多少头羊?”牧民答:“360头。”第二个问题是:“你多大年纪了?”牧民答:“不知道。”这人感到很奇怪,便又问牧民:“你为什么把羊的数目记得这么清楚,却不知道自己的岁数?”牧民想了一会儿,很认真地说:“羊能被偷走,年龄谁都偷不走。”
  朋友讲完这个小故事,满座哗然,有的大笑,有的冲朋友伸出大拇指。当然,这个竖起的大拇指一定是给那位牧民的,是称赞他的朴实。
  我也被朋友的这个小故事感染了,以至于后来常常不经意地想起它,甚至在没事的时候,还会循着那个牧民的思维,颇费心思地想:除了年龄,我们的生活里还有什么是偷不走的?
  钱可以被贼偷走,房子可以被火灾偷走,爱人可以被“小三”偷走,孩子可以被人贩偷走,官帽可以被觊觎者偷走,亲人可以被疾病偷走,良知可以被诱惑偷走,德性可以被欲望偷走,心智可以被嫉妒偷走,幸福可以被不幸偷走,记忆可以被岁月偷走,生命可以同时被意外和时间偷走……似乎凡不是与生俱来的事物,都有被偷走的可能。那么,剩下来那些与生俱来的事物,唯有容貌、血型、感官等,差不多能算得上不会被偷走。但与可以被偷走的事物相比,不能被偷走的事物显得少而简单。这样一来,也才猛然发现:原来人的一生要小心记住的东西太多太繁琐。这样一比,才发现那位蒙古族牧民的糊涂原来是一种人生的大明白。他像是早就惦量过了人生哪些是该记住的,哪些是无须费力去记的。当然,这也许不是他个人的智慧,而是作为一种文化传统,一辈辈从上一代人那里传承下来的。
  相对于那位蒙古族牧民放牧、割草的日常生活,如我这样的城市人的生活内容可能要繁杂许多。然而,也正是在这样的繁杂中,人的心会渐渐地糊涂起来:什么该记在心里,什么该忘掉,一并都模糊了,有时颠倒,有时干脆全都堆放在心里,让自己跟着这些不经筛选的事物一天天老去,一并发酵变酸,直至有一天连自己都觉着累,连自己都闻出自己身上散发出的变质的异味。
  有时候我们说孩子的目光清澈,有时候我们说那些朴实的人们活得自在,或许只是因为他们只记下了应该记着的事物。
  这时候我再想那天傍晚朋友们的聚会,当故事讲完后,大家最初的矜持也因这个故事包含的智慧蓦地融化了,便真的感到,内心的清澈也许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一件事,但大多数时候,它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摘自《银川晚报》
其他文献
内容简介: 浙商的智慧, 是MBA里学不到的商业圣经, 充满活力的“浙商”, 已成为中国民营经济的一部鲜活教材。作为民间资本最活跃的群体、自我创业最频繁的人群、中国最创富的商帮, 浙商的成功经验, 白手起家的创业精神, 最值得生意人学习和研究。每一位有志于经商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每一位正在商海里打拼的生意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走商路、悟商道, 学习浙江人的经商诀窍。    浙商打天下的智慧
期刊
在一个社会的财富分配上,穷人和富人应当说是两极。而在社会关系上,穷人与富人不应当是天敌。联合国2010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全世界大国中,中国的贫富差距或者说是两极分化名列第一位,美国名列第二位。  虽然中国和美国都是两极分化极其严重的国家,但两国的富人心态和民众对于富人的看法却大不相同。从经济学的角度观察,财富的两极分化是社会发展的自然结果。拥有更多知识和技能的人群将比低知识和技能的人群获得更多
期刊
这是漱户内寂听讲述的一个故事。  漱户内寂听是日本著名的尼僧作家,日本文化功劳者,现为天台宗的大僧正。今年高龄87岁的寂听,年轻时的名字叫晴美,在就读东京女子大学的时候结婚,在生下长女之后,因为爱上了丈夫的学生,而抛弃丈夫和长女与爱人私奔。离婚后晴美写了不少情爱小说,并获得女流文学奖等诸多奖项,特别是《源氏物语》的白话文翻译,更令她名声远播。51岁那年,晴美出家为尼,更名为“漱户内寂听”,每月第三
期刊
我的领导是孩子。不信?就听我来说说,看他跟孩子差多少。  领导每天上下班,都有司机定时来接,怕路上车多人多出危险,怕风吹着雨打着了。你说,这跟家长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有啥不一样?  到了单位,办公室早有人打扫的干干净净,开水烧好,杯子洗好,茶叶备好,唯恐领导找不到。夏天时,空调要提前开半个小时,怕领导热。更要惦记着控制好室温,温度高固然不行,太凉也万万不可,防止领导得感冒。你说,这跟现在的家长照顾孩
期刊
我在电信营业厅上班时,有个礼拜天中午,进来一个中年男人,他径直走到我的台席前问我:“现在上网包年费是多少?”   按照“顾客就是上帝”的服务要求,我马上站起来,微笑着回答了他的问题,还主动递给他一份相关的宣传资料。我问他:“你是想给家里办宽带上网吗?”他却不置可否地笑笑,转身就走了。  后来,有好几个礼拜天的中午,那个男人都来问我同样的问题。我有些烦了,就很委婉地告诉他:“其实你不用这么频繁地来打
期刊
爱上陌生人成为聊天时尚,开心网,QQ农场成为社交新宠。我到你的“菜园”里偷个菜说明咱们关系铁,你不会跟我计较;我在你车上“贴个条”说明我好意思占你便宜;混个脸熟甚至只是我的名字出现在你的好友动态里――这就是浅社交时代。  看到上面一段文字的时候,我马上就愣住了,立刻意识到这不就是自己身边的许多人吗?  没错,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就一直在里面种田。然后,去好友农场偷菜,而目的却是想让自己的名字出现
期刊
人家看《三国》流泪,替古人担忧;我是看《西游》流汗,替女妖精揪心。  《西游记》里的女妖精大都出身卑微,本来只是堆连狗都不啃的白骨,或是连三岁孩子都能一脚踩死的虫子如蝎子、蜘蛛;体形大些的,也不过是兔子、老鼠。但是,她们十年百年千年地念经诵佛、潜心修炼,终于爬入上流社会。不但变成沉鱼落雁、曲线毕露的美女,而且变化多端甚至称霸一方。不过,此时她们虽已“出妖头地”,但还未成为神仙。  偏偏这时荒山野岭
期刊
以公司冠名的摄影比赛吸引了一大批参赛作者,我们特意邀请了一位德高望重、在国内屡获大奖的老摄影家做评委会主席,把我们初选出来的一些作品请他过目。  他的目光停留在附在作品的一张信笺上,良久才抬起头来问我们:“这是他通过初选的理由?”   说实在的,那幅作品并不是什么上乘之作,构图一般,用光也没什么可取之处,但是那封信却写得非常感人。作者是一位残疾人,从小腿就瘸了,他在信里历数了自己为了摄影而付出的常
期刊
一个做粮油生意的人,虽然已经有房有车,在别人看来生意做得很成功,但他却自认为在做人方面很失败,他的成功不仅是假的,而且还暗中折磨着他的心灵。因为他所谓的成功,是靠销售“勾兑油”得来的。他在经营中发现,“任何一种食用油勾兑花生油香精就等于压榨一级花生油。”这样勾兑出来的花生油很香,而一般人买花生油只看颜色、闻香味,特别是添加花生油香精之后,勾兑的花生油从外观、香味上根本辨别不出真假。而他就卖了很多这
期刊
西方历史上学而仕者只是少数,有大批超越于政治的独立知识分子,而中国历史上的士,唯一的出路是“仕”,只能把智慧贡献给政治和朝廷。皆因朝向所以死有二志泰山之上鸿毛之下。  方孝孺和布鲁诺相隔千万里,时差两百年,却都遭受了惨绝人寰的极刑:方孝孺被“磔于市”,也就是当众分裂肢体;布鲁诺则在火刑柱上被活活烧死。虽然两人皆为威武不屈的殉道者,但所殉的“道”大不相同,中西方文明的巨大差异也由此显现。  方孝孺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