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强调全面性,整体性、基础性和发展创造性,实质上就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是让学生主动、生动和谐发展的教育,这样才能适应21世纪世界范围的经济,科技,人才的竞争。
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
一、提高教师素质,树立新观念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教师,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谈不上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比,更加突出了教师个体素质的重要性。一名好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一是教育理论素质。如果观念陈旧,不思改革,不求进取,“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即使文化素质高,也与素质教育无补。二是职业道德素质。一个不注重自身修养的形象的教师是不能致力于素质教育的。三是科学文化素质。教师应该提倡一专多能。对所从事的专业要精通,要知之甚广,甚深,拓宽知识领域,不断更新知識,改善自身知识结构。除此之外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自己的精力能够胜任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教师的素质又如何提高呢?我想可有几个途径:(1)教师要有吃苦精神,进行自学提高;(2)将教师分期分批地进行培训在教育,使教师成为名符其实的一专多能的合格者;(3)优化组合,择优选用,树立竞争意识。
二、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培养新人才
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并非强调共性而忽视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发展,而是“一般教育”与“特殊教育”的统一,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要针对学生个性与不同的禀赋和兴趣,通过课外活动,第二课堂教学,合理加以引导,满足不同学生个性的不同专业欲望和成才欲望,为他们今后发展创造一个广阔的前景,千万不能一个调子“齐步走”或要求快的慢跑,慢的快跑,这样都是不妥当的。
按素质教育培养出来的理想学生,应是思想过硬,具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具有创造与竞争的意识,开拓与应变的能力,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高尚的情操和完善的人格,善于交际,团结合作的精神,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但实际上也不可能要求学生一律在个方面均衡齐头并进,各方面素质都是高水平。我想素质全面又有特长的人才,说通俗一点就是方方面面都可以,有一方面很突出,也就是既要“满园春色”又要“一枝红杏出墙来”。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就绝不能抹杀学生的个性。
三、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创新精神
教师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路。有篇文章介绍一位美国教师上《蚯蚓》知识的情景:上课后教师拿出一包正在蠕动着的蚯蚓,让学生每人拿一条,并要求仔细观察它的外形和特点。认真观察之后,学生们争着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有位学生把蚯蚓放到嘴里嚼了嚼后说,蚯蚓的味道是咸的。教师听后立即表扬了这位学生,说:“我很钦佩你,这种敢于尝试,敢于冒险的精神。”一堂课上得生动活泼,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有激励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教育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本着适量而有梯度的原则,既要画龙点睛,又要丰富多彩。活动要设计到点子上,不能让学生轻而易举找到答案,要让学生撑杆跳高摘果子。同时又要努力启发学生不同的见解,不满足于单一的标准答案。应鼓励学生想到教材之外,努力引导学生标新立异,敢于“固执己见”,敢于“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敢于“不赢不罢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李岚清副总理指出:“实施素质教育,最终要通过教师落实到学生身上。”因此可见,只有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更新教师的教学理论,才能使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从而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
一、提高教师素质,树立新观念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教师,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谈不上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比,更加突出了教师个体素质的重要性。一名好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一是教育理论素质。如果观念陈旧,不思改革,不求进取,“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即使文化素质高,也与素质教育无补。二是职业道德素质。一个不注重自身修养的形象的教师是不能致力于素质教育的。三是科学文化素质。教师应该提倡一专多能。对所从事的专业要精通,要知之甚广,甚深,拓宽知识领域,不断更新知識,改善自身知识结构。除此之外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自己的精力能够胜任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教师的素质又如何提高呢?我想可有几个途径:(1)教师要有吃苦精神,进行自学提高;(2)将教师分期分批地进行培训在教育,使教师成为名符其实的一专多能的合格者;(3)优化组合,择优选用,树立竞争意识。
二、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培养新人才
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并非强调共性而忽视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发展,而是“一般教育”与“特殊教育”的统一,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要针对学生个性与不同的禀赋和兴趣,通过课外活动,第二课堂教学,合理加以引导,满足不同学生个性的不同专业欲望和成才欲望,为他们今后发展创造一个广阔的前景,千万不能一个调子“齐步走”或要求快的慢跑,慢的快跑,这样都是不妥当的。
按素质教育培养出来的理想学生,应是思想过硬,具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具有创造与竞争的意识,开拓与应变的能力,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高尚的情操和完善的人格,善于交际,团结合作的精神,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但实际上也不可能要求学生一律在个方面均衡齐头并进,各方面素质都是高水平。我想素质全面又有特长的人才,说通俗一点就是方方面面都可以,有一方面很突出,也就是既要“满园春色”又要“一枝红杏出墙来”。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就绝不能抹杀学生的个性。
三、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创新精神
教师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路。有篇文章介绍一位美国教师上《蚯蚓》知识的情景:上课后教师拿出一包正在蠕动着的蚯蚓,让学生每人拿一条,并要求仔细观察它的外形和特点。认真观察之后,学生们争着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有位学生把蚯蚓放到嘴里嚼了嚼后说,蚯蚓的味道是咸的。教师听后立即表扬了这位学生,说:“我很钦佩你,这种敢于尝试,敢于冒险的精神。”一堂课上得生动活泼,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有激励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教育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本着适量而有梯度的原则,既要画龙点睛,又要丰富多彩。活动要设计到点子上,不能让学生轻而易举找到答案,要让学生撑杆跳高摘果子。同时又要努力启发学生不同的见解,不满足于单一的标准答案。应鼓励学生想到教材之外,努力引导学生标新立异,敢于“固执己见”,敢于“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敢于“不赢不罢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李岚清副总理指出:“实施素质教育,最终要通过教师落实到学生身上。”因此可见,只有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更新教师的教学理论,才能使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从而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