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醒“冬眠”汉字的一声春雷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bixian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讲坛
  每当中央电视台播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比赛时,我都会和孩子们同时听写。坦白地说,有许多字词是我的盲点,遇到一些难写的字词,我不得不搁笔,而参赛小选手们却信手拈来,令人感佩不已。
  从学童时代读写汉字到耄耋之年的我,没有统计过自己究竟认识多少汉字,至今在读书看报时常常被陌生的字词拦挡,不能顺畅地读下去。
  汉字究竟有多少个,各个朝代编纂的字典收录的字数不等。东汉《说文解字》收录了9353个字,《康熙字典》收录了47035个字,《汉语大字典》收录了54678个字,而《中华字海》收录了近85000个字。
  汉字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就是依靠汉字记载传承下来的。从四书五经到四大名著,从六朝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都离不开汉字。汉字和古代的埃及、苏美尔、克里特等文字,都是表词文字。至今仍在广泛使用的表词文字,全世界只有汉字一种了。汉字一枝独秀,是因为每个汉字都是一个音节,汉语新词的增加,往往是通过原来的单音节词组合方式来进行,以满足语言发展的需要。语言学家指出,汉语言当下正值第三次“新词井喷”期。第一次在隋唐五代时期,随着佛教传入以及唐代与邻国交往的密切,“葡萄”“琵琶”等词汇进入汉语词汇;第二次在“五四”运动前后,清政府被推翻,西学东渐、工业萌芽等带来的新观念、新思潮激发更多新词产生;第三次即是改革开放至今。涌现出上百条体现时代特色的词语,如“微信”“失联”“土豪”“正能量”“吐槽”“理财”等都是新的词汇。
  历史发展至今天究竟要认识多少汉字,才够我们日常语言所用呢?根据2013年颁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常用字为6500个,其中一级字表收字3500个,覆盖99%日常用语。可以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识字标准,在三级字表中收录357个文言文用字,能满足中小学文言文的用字。据文字专家统计,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134个汉字,老舍的《骆驼祥子》2423个汉字,《毛泽东选集》(1—5卷)3136个汉字,要认识这么多汉字,还是要下一番苦功夫的。
  话说远了,让我们回到“汉字听写大会”上。主考官报出的有些字词被人们质疑是冷僻字词,现实生活中用不上,写起来很难。我以为这是编导有意识地从明清白话小说、鲁迅等名家的著作中挑选出的难度较大的字词。“听写大会”总导演说:“去古籍里复活文字,本来就是我们的理想,大家早就不是文盲了,我们的母语价值观长期局限在简单、常用、讲求效率的单一层面上,忽略了表意的细致、语词的丰富和美感营造的价值取向。多认识几个字,能去看看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是件快乐的事。”我非常同意他的看法。“汉字听写大会”起到了唤醒国人母语意识,提高正确书写汉字自觉性的作用,培养和激发大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进而更加热爱祖国的感情,应当点赞。
  我是一个读过几天书的人,自感驾驭文字缺乏功力,有时心中想表达的愿想,却想不起一个自然贴切的字。不理解的词记下来,闲暇时翻阅字典,释解心中的疑惑,能得到一种满足感。“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个节目焐热了“冰封”的汉字,是认识汉字的催化剂,是催醒“冬眠”汉字的一声春雷。我虽年近耄耋,仍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为动力,继续“扫盲”,多识汉字、多读书,以无愧于一个中国人。
  (车大敬,资深语文教师,先后在南京市琅玡路小学、力学小学、鼓楼一中心等学校任教)
其他文献
【案例】  四年级语文课第一次批改习作,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内容写得干巴巴的,简直就是在拼凑文字。甚至有几个同学一篇文章只写了几句话。于是,我鼓励同学们写日记,并降低要求:只要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就行,而且老师非常愿意和你们在日记本上交流。同学们听了很高兴。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在日记中写下了许多心里话,深深地震撼了我,我便情不自禁地在他们的日记后面写下了一段段文字,日记本成了我和学生交往的第二课堂。
期刊
《爱之链》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而文中人物的笑容传递温暖,抵达人心。文中总共出现了三次笑,传递的是正能量。  一、 消除冷漠,直抵人心的一笑  通过文本的叙述,我们不难发现,乔依的生活处境不如人意。刚刚失业的乔依,黄昏时分开着辆破汽车行驶在雪花飞舞的乡间公路上。他的心情和此时的环境一样的凄凉。而当乔依发现老妇人孤立无援地站在风中寻求帮助之时,他想起了自己有困难时候
期刊
我是一名新教师,第一次期中考试时,我所带的班级考得很不理想,做了试卷分析后我发现:我们班在阅读理解上比较差。向身边的老教师请教,她们对我说:“仔细观察一下你们班学生的听课状况。”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经过一个学期的观察改进,我们班的评讲效果有了显著的变化 。  【案例描述】  [片段一]教师为主,面向全班讲解  第一次试卷评讲,当一位学生回答到“与其……不如……”这一关联词时,很多同学开始奋笔疾书,
期刊
人生如爬梯,教学也是如此。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为学生架起供攀登的梯子,在必要时“推一推”,让学生自己登梯的过程。因此,我认为,一堂好课应该具有层递性的特点,是教师带领学生“渐入佳境”的过程,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步骤:  一、 暴露:教在起点  笔者认为,教应从学的起点开始。前置性作业的布置,旨在了解学生已经会了哪些,还有哪些不会等信息,即对学生起点的了解,从而决定该教什么。而要了解学生的起点,教师必须
期刊
普里什文被称为“俄罗斯生态文学之父”,关于他的创作,普里什文有一个重要的观点:人与自然的亲善态度、与自然的亲缘关系是“一种行为方式”,是“心灵和反映对象的融合”。他说:“在对诗意源头的寻找中,我曾长久地将诗人的这种心灵状态称为亲人般的关注。”[1]“我们和整个世界都有着血脉亲缘,如今我们正凭借亲情关注的力量恢复这种关联,并藉此在别样生活的人中,甚至是在动物和植物中,发现属于自己的东西。”[2]在这
期刊
一、 构建专题网站,探究问题  1. 默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点击电子白板“幕布拖拉”)  (1) 引导学生归纳问题:海底的景色是怎样奇异的呢?海底的物产又是怎样的丰富呢?(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2) 探究问题: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海底物产丰富呢?  (屏显)友情提示: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第3-5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然后抓住重要语句在旁边空白处写出自己
期刊
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老师,但我是一个幸福的人。我的幸福理由,就是我是个生活在“tónɡ huà”里的老师。  一、 同化  世界上可能没有一个职业能像老师那样,和一批人天天见面,天天相处,并走进彼此的心灵,相互影响着彼此。  “每天每天,我都喜欢和你一起,沐浴清晨的阳光,手捧沁香的语文书,到达了一个叫心的地方。日日晨诵,让笑窝爬上
期刊
讲坛  一、 追求“四个转变”,接轨常态化高效课堂  “课堂回归自然,回归常态化”是现在比较热门的话题, 让公开课返璞归真,把课上得简单真实,从现有的资源出发,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拉近公开课与常态课的距离,让大家觉得可看、可学、可用,这才是公开课教学的导向价值。  1. 变“求新奇”为“求平实”。有段时期“求新奇”,指课的内容新,很少有人上的课文,或是从经典名著、报刊精粹中选取教学材料,认为可以吸
期刊
不久前,听了一位老师执教的苏教版二下《春雨》一诗的授课。教学流程进行得有条不紊,感悟诗句时,教师紧紧围绕一个问题“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雨?”来组织教学。学生的语言也很丰富:“好雨”“及时雨”“润物的雨”“细无声的雨”“夜里偷偷来的雨”……可以说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从课堂表现来看,这一环节的教学还是比较精彩的,因为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似乎已经到位了。就在教师即将转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期刊
【设计背景】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市教育局为配合国家公祭活动的开展,组织专家编写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其中小学版《血火记忆》作为五年级阅读和学习的读本纳入到相关课程中。为了学习并用好读本,教者在学生阅读了《血火记忆》之后,设计并执教了这节基于读本拓展的主题阅读指导课。  【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