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我国土地国情现状出发,提出土地国情教育内涵,分析中学阶段开展土地国情教育的意义,重点探讨中学阶段土地国情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关键词: 土地 中学阶段 土地国情教育
土地国情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国情,国民对其了解程度直接影响生活习惯、消费习惯及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中学生是一个特殊人群,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对他们开展土地国情教育,能够使他们全面客观地了解我国土地国情现状,形成正确的土地国情观念,有助于今后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因此在中学生中开展土地国情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1.土地国情教育的内涵
土地国情教育是以介绍我国土地资源数量、质量、分布和利用方式为主要内容的专门教育,重点介绍我国土地自然环境条件、土地利用问题和制约土地利用的因素与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保障措施,目的是使学生对我国土地资源真实情况有一个客观、全面而科学的认识,形成正确的土地国情观,促进我国未来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土地国情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介绍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着重介绍我国土地资源的数量和人均占有量及在世界的排名情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紧迫感;介绍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土地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个人行为与生活习惯对自然环境的巨大影响;介绍我国土地利用政策,使学生成为土地政策的拥护者和执行者。通过认识我国土地国情,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势与劣势,认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的紧迫性。
2.中学生开展土地国情教育的意义
2.1有助于中学生全面认识土地国情。
通过培养学生的土地国情观念,学生从我国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地区差异等方面全面客观地认识我国土地国情,如我国虽然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但是按人均计算,我国并非地大,也非物博,人均占有量相当有限,而且由于利用不当,某些资源浪费更严重,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些内容有利于加强中学生的“忧患意识”,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从而使中学生全面认识我国土地国情。
2.2有助于在中学生中形成正确的土地国情观。
学生通过认识我国土地国情,能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更重视土地,保护耕地,爱护环境,形成良好的土地国情观。节约意识得到加强,如饮食方面,不挑食、不浪费,生活方面,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从小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通过将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较,找出存在的明显差距,例如,我国各类自然资源从绝对数量和品种方面讲居于世界前列,但是我国同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各类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居于世界后列,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又是资源小国。通过横向比较找出差距,学生自觉宣传和遵守国家土地政策,树立合理利用和保护各类资源的责任感,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的土地国情观。
2.3有助于丰富中学地理教育内容。
当前中学阶段地理教育非常重视自然地理知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而对土地国情知识的传授比较少,形式比较单一,这与我国当前土地国情的严峻形势不相符。通过在中学阶段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土地国情教育,可以改变中学阶段土地国情教育薄弱现状,丰富中学地理教育内容。
2.4有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土地资源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不仅是任何物质生产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还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需的物质条件。土地利用得好坏直接关系人类发展前途,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然会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奠定坚实基础。学生认识到我国土地资源现状,能从思想上重视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珍惜。
3.中学阶段土地国情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3.1课堂教学为主。
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讲授土地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国情基本情况,并借助现代媒体通过给学生播放土地国情方面的录像、幻灯、投影,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
3.2组织开展有关土地国情的专题演讲。
土地国情的演讲内容涉及资源、环境、土地利用和土地政策等各个领域,还可讲有地方特色的内容,学生在演讲前事先做好卡片,在内容相对全面的基础上突出重点,这种方式较适合初中学生。土地国情教育演讲由于时间限制,重点围绕国内土地退化、土地盐碱化、环境污染、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由于土地国情演讲有一定难度,不要求学生对问题有特别深入的观点,重点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土地、珍惜土地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3.3开展实地参观访问活动。
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考察、实地参观、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考察某地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访问村民的经济收入,了解各种由于人们欠缺土地国情知识导致的一系列土地退化和浪费现象。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气象、地质、水文等的观测,既培养野外动手操作能力,又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土地国情意识。
3.4特殊节日,重点宣传。
学校抓住有利时机开展全校性的土地国情教育活动,如每年的植树节(3月12日)、地球日(4月22日)、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世界无烟日(5月30日)、全国土地日(6月25日)等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在全校开展“只有一个地球”为主题的作文比赛,世界环境日邀请环保部门专家到校做有关环保方面的教育报告。学校在文化宣传栏中设立土地国情教育专栏进行教育宣传,校广播站在节日期间播放土地国情知识专题,各班借此机会召开土地国情教育的主题班会,并办黑板报。
参考文献:
[1]马克伟,张巧玲.认清土地国情珍惜有限土地[J].中国农业资源区划,2001(3):20-24.
[2]郭立君,张兴利.地理教育的主要内容——两大战略和三大国策[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3):64-65.
[3]杨桂英.国情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1(3):55-56.
基金项目:本文为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势学科建设项目(历史地理学:0602)、咸阳师范学院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编号:14XSYK021))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 土地 中学阶段 土地国情教育
土地国情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国情,国民对其了解程度直接影响生活习惯、消费习惯及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中学生是一个特殊人群,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对他们开展土地国情教育,能够使他们全面客观地了解我国土地国情现状,形成正确的土地国情观念,有助于今后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因此在中学生中开展土地国情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1.土地国情教育的内涵
土地国情教育是以介绍我国土地资源数量、质量、分布和利用方式为主要内容的专门教育,重点介绍我国土地自然环境条件、土地利用问题和制约土地利用的因素与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保障措施,目的是使学生对我国土地资源真实情况有一个客观、全面而科学的认识,形成正确的土地国情观,促进我国未来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土地国情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介绍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着重介绍我国土地资源的数量和人均占有量及在世界的排名情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紧迫感;介绍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土地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个人行为与生活习惯对自然环境的巨大影响;介绍我国土地利用政策,使学生成为土地政策的拥护者和执行者。通过认识我国土地国情,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势与劣势,认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的紧迫性。
2.中学生开展土地国情教育的意义
2.1有助于中学生全面认识土地国情。
通过培养学生的土地国情观念,学生从我国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地区差异等方面全面客观地认识我国土地国情,如我国虽然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但是按人均计算,我国并非地大,也非物博,人均占有量相当有限,而且由于利用不当,某些资源浪费更严重,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些内容有利于加强中学生的“忧患意识”,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从而使中学生全面认识我国土地国情。
2.2有助于在中学生中形成正确的土地国情观。
学生通过认识我国土地国情,能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更重视土地,保护耕地,爱护环境,形成良好的土地国情观。节约意识得到加强,如饮食方面,不挑食、不浪费,生活方面,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从小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通过将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较,找出存在的明显差距,例如,我国各类自然资源从绝对数量和品种方面讲居于世界前列,但是我国同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各类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居于世界后列,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又是资源小国。通过横向比较找出差距,学生自觉宣传和遵守国家土地政策,树立合理利用和保护各类资源的责任感,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的土地国情观。
2.3有助于丰富中学地理教育内容。
当前中学阶段地理教育非常重视自然地理知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而对土地国情知识的传授比较少,形式比较单一,这与我国当前土地国情的严峻形势不相符。通过在中学阶段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土地国情教育,可以改变中学阶段土地国情教育薄弱现状,丰富中学地理教育内容。
2.4有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土地资源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不仅是任何物质生产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还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需的物质条件。土地利用得好坏直接关系人类发展前途,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然会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奠定坚实基础。学生认识到我国土地资源现状,能从思想上重视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珍惜。
3.中学阶段土地国情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3.1课堂教学为主。
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讲授土地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国情基本情况,并借助现代媒体通过给学生播放土地国情方面的录像、幻灯、投影,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
3.2组织开展有关土地国情的专题演讲。
土地国情的演讲内容涉及资源、环境、土地利用和土地政策等各个领域,还可讲有地方特色的内容,学生在演讲前事先做好卡片,在内容相对全面的基础上突出重点,这种方式较适合初中学生。土地国情教育演讲由于时间限制,重点围绕国内土地退化、土地盐碱化、环境污染、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由于土地国情演讲有一定难度,不要求学生对问题有特别深入的观点,重点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土地、珍惜土地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3.3开展实地参观访问活动。
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考察、实地参观、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考察某地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访问村民的经济收入,了解各种由于人们欠缺土地国情知识导致的一系列土地退化和浪费现象。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气象、地质、水文等的观测,既培养野外动手操作能力,又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土地国情意识。
3.4特殊节日,重点宣传。
学校抓住有利时机开展全校性的土地国情教育活动,如每年的植树节(3月12日)、地球日(4月22日)、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世界无烟日(5月30日)、全国土地日(6月25日)等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在全校开展“只有一个地球”为主题的作文比赛,世界环境日邀请环保部门专家到校做有关环保方面的教育报告。学校在文化宣传栏中设立土地国情教育专栏进行教育宣传,校广播站在节日期间播放土地国情知识专题,各班借此机会召开土地国情教育的主题班会,并办黑板报。
参考文献:
[1]马克伟,张巧玲.认清土地国情珍惜有限土地[J].中国农业资源区划,2001(3):20-24.
[2]郭立君,张兴利.地理教育的主要内容——两大战略和三大国策[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3):64-65.
[3]杨桂英.国情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1(3):55-56.
基金项目:本文为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势学科建设项目(历史地理学:0602)、咸阳师范学院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编号:14XSYK021))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