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负利率政策看似激进,但实证显示对刺激信贷、经济增长和推动货币贬值并没有明确的效果。
欧洲央行在3月实施负利率后欧元不贬反升,令市场对“激进”的负利率政策心存疑窦。至今为止,决定实行负利率的经济体共5个:瑞典、瑞士、欧元区、日本、丹麦,这些经济体的表现并没有实现政策制定者的初衷。
采取负利率的目的不外乎两点,就是刺激信贷与经济增长和推动货币贬值。瑞典是金融危机后采取负利率的先驱,但该国情况是企业和个人不敢借贷,而非银行不愿放贷,所以负利率政策的效果有限,而且给银行带来了额外的运营成本。
在2012年7月欧债危机恶化期间,和瑞典同在北欧的丹麦因保持了AAA评级成为投资者的避风港,资金涌入压力巨大。为了控制本币对欧元升值,丹麦也采取了负利率。在政策试验初期确实阻止了大量国际资本涌入丹麦,但是丹麦银行业将存在央行的存单票据大量转入现金账户,同样未能刺激信贷。
瑞士央行在2014年底至2015年为了维持本币对欧元的汇率上限,突破了原本的利率走廊政策,接连下调利率至-0.75%。即便如此,瑞郎仍然暴涨,最高时对欧元升值30%,对美元暴涨20%。此后瑞士一直维持此利率水平。放弃固定汇率后,瑞郎虽然有所走弱,但仍强于历史平均水平,这也造成瑞士深陷通缩之中,经济增长同样不佳。
日本在2015年底核心通胀下降,加上人民币快贬和沙特与伊朗断交等事件带来的避险需求,日元升值至118水平,促使日本实施负利率。但这对于日元贬值的效果仅是昙花一现,欧元区银行业风险引起的避险需求打破了局面, 具有“低息”和“避险”特征的日元快速升值至112。此外,日本央行顾忌负利率给银行体系带来的成本压力。我们估算日本只有3.8%的资金使用于负利率。
不难发现,采取负利率的国家都是低增长、老龄化、通胀低迷,即将陷入通缩的发达国家,因为它们具备采取负利率的必要性和条件:这些国家接近通缩、实际利率水平很低,只有负利率才能使政策利率更接近实际利率水平,而这些地区的“无现金”环境更有利于负利率的发挥。
从结果来看,丹麦维持住了汇率,而瑞士被迫放弃了汇率上限,可谓失败;除丹麦以外,各国通胀都没有改善;瑞典、欧元区和日本的经济增速都有所上升,瑞士和丹麦则延续低迷。不过,欧日均采取了QE政策,各国汇率变化与财政政策也不尽相同,经济增长的变化难言都是“负利率”的功劳。
尽管负利率对于经济、通胀的作用尚不明确,但是却存在几个政策意图外的影响。首先,负利率进一步推高资产价格。瑞典的基金、房地产、艺术品、红酒销售大增,丹麦OMX20股指和瑞典OMXSPI股指在实行负利率初期都出现了明显上涨。
其次,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实施负利率使得银行的成本上升,可能导致银行的逆向选择。商业银行往往很难将居民、企业的存款实施负利率,因为这有可能引起“挤兑”。在这样的情况下,为弥补损失,银行通过提高企业贷款门槛、以变通的手段提高贷款利率、增加服务收费向私人部门转嫁成本,抑制消费,还导致了银行信贷紧缩和银行业失业加剧。
负利率政策特别是负存款利率会使居民持有纸币。2016年1月,日本央行宣布“负利率”后,一个有趣的现象便是日本保险箱的火爆销售,其他负利率国家艺术品等的火爆,其实也体现出居民保值的需求。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显示,瑞士、丹麦、欧元区流通中的纸币和硬币已呈现出增长趋势。
理论上讲,持有现金的成本包括安全风险、使用现金的成本和储存成本,实施的令储户仍有存款意愿的利率水平应该低于零。英国智库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有关全球经济的2015年度“日内瓦报告”(Geneva Report)中测算“真正的下限”大概接近-0.5%,总之这个水平可能并不很低。而且,负利率时间越来越长,这一水平可能越来越高,因为私人部门可能找到降低各种成本的措施,从而挤压负利率的空间。
作者来自招商证券研发中心
欧洲央行在3月实施负利率后欧元不贬反升,令市场对“激进”的负利率政策心存疑窦。至今为止,决定实行负利率的经济体共5个:瑞典、瑞士、欧元区、日本、丹麦,这些经济体的表现并没有实现政策制定者的初衷。
采取负利率的目的不外乎两点,就是刺激信贷与经济增长和推动货币贬值。瑞典是金融危机后采取负利率的先驱,但该国情况是企业和个人不敢借贷,而非银行不愿放贷,所以负利率政策的效果有限,而且给银行带来了额外的运营成本。
在2012年7月欧债危机恶化期间,和瑞典同在北欧的丹麦因保持了AAA评级成为投资者的避风港,资金涌入压力巨大。为了控制本币对欧元升值,丹麦也采取了负利率。在政策试验初期确实阻止了大量国际资本涌入丹麦,但是丹麦银行业将存在央行的存单票据大量转入现金账户,同样未能刺激信贷。
瑞士央行在2014年底至2015年为了维持本币对欧元的汇率上限,突破了原本的利率走廊政策,接连下调利率至-0.75%。即便如此,瑞郎仍然暴涨,最高时对欧元升值30%,对美元暴涨20%。此后瑞士一直维持此利率水平。放弃固定汇率后,瑞郎虽然有所走弱,但仍强于历史平均水平,这也造成瑞士深陷通缩之中,经济增长同样不佳。
日本在2015年底核心通胀下降,加上人民币快贬和沙特与伊朗断交等事件带来的避险需求,日元升值至118水平,促使日本实施负利率。但这对于日元贬值的效果仅是昙花一现,欧元区银行业风险引起的避险需求打破了局面, 具有“低息”和“避险”特征的日元快速升值至112。此外,日本央行顾忌负利率给银行体系带来的成本压力。我们估算日本只有3.8%的资金使用于负利率。
不难发现,采取负利率的国家都是低增长、老龄化、通胀低迷,即将陷入通缩的发达国家,因为它们具备采取负利率的必要性和条件:这些国家接近通缩、实际利率水平很低,只有负利率才能使政策利率更接近实际利率水平,而这些地区的“无现金”环境更有利于负利率的发挥。
从结果来看,丹麦维持住了汇率,而瑞士被迫放弃了汇率上限,可谓失败;除丹麦以外,各国通胀都没有改善;瑞典、欧元区和日本的经济增速都有所上升,瑞士和丹麦则延续低迷。不过,欧日均采取了QE政策,各国汇率变化与财政政策也不尽相同,经济增长的变化难言都是“负利率”的功劳。
尽管负利率对于经济、通胀的作用尚不明确,但是却存在几个政策意图外的影响。首先,负利率进一步推高资产价格。瑞典的基金、房地产、艺术品、红酒销售大增,丹麦OMX20股指和瑞典OMXSPI股指在实行负利率初期都出现了明显上涨。
其次,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实施负利率使得银行的成本上升,可能导致银行的逆向选择。商业银行往往很难将居民、企业的存款实施负利率,因为这有可能引起“挤兑”。在这样的情况下,为弥补损失,银行通过提高企业贷款门槛、以变通的手段提高贷款利率、增加服务收费向私人部门转嫁成本,抑制消费,还导致了银行信贷紧缩和银行业失业加剧。
负利率政策特别是负存款利率会使居民持有纸币。2016年1月,日本央行宣布“负利率”后,一个有趣的现象便是日本保险箱的火爆销售,其他负利率国家艺术品等的火爆,其实也体现出居民保值的需求。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显示,瑞士、丹麦、欧元区流通中的纸币和硬币已呈现出增长趋势。
理论上讲,持有现金的成本包括安全风险、使用现金的成本和储存成本,实施的令储户仍有存款意愿的利率水平应该低于零。英国智库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有关全球经济的2015年度“日内瓦报告”(Geneva Report)中测算“真正的下限”大概接近-0.5%,总之这个水平可能并不很低。而且,负利率时间越来越长,这一水平可能越来越高,因为私人部门可能找到降低各种成本的措施,从而挤压负利率的空间。
作者来自招商证券研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