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巨颗粒富集位置对堆积体降雨入渗的影响

来源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某堆积体局部粗、巨颗粒于坡中、坡脚不同发育位置富集现象展开室内降雨模型试验,通过孔隙水压力、基质吸力、体积含水率及湿润锋迁移形态的变化情况,探讨粗、巨颗粒于堆积体坡中、坡脚位置局部富集在降雨入渗过程中的差异性影响.研究表明:(1)坡中(A组)、坡脚(B组)局部粗、巨颗粒富集导致的架空现象致使降雨过程中形成雨水优势入渗通道,富集区下方的入渗速率明显快于周围均质土体;(2)B组堆积体右侧入渗速率比A组堆积体更快,而左侧入渗速率不及A组堆积体;(3)B组堆积体的整体渗流特性更强,其湿润锋运移率先触底,比A组堆积体提前72 h;(4)A组堆积体湿润锋迁移形态先期中部呈平缓凹形下渗,较B组右侧凹形下渗范围更宽;后期均呈平滑弧形入渗,而B组堆积体浸润面积较A组更小.(5)A、B组堆积体降雨入渗可划分为竖向入渗阶段和侧向入渗阶段,但存在明显差异,A组堆积体竖向入渗快于侧渗,而B组堆积体竖向入渗慢于侧渗.
其他文献
以烟台浩岭水库水体污染治理为例,在对水库污染现状及污染源系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水库存在的水质污染、底泥重金属污染、生态环境差等问题,从污染源头控制、水质提升、生态系统修复等角度,提出了截污纳管、清淤、底泥固化、生态固坡以及植物措施等综合治理手段.
长江航道是长江航运的物流主通道,是区域经济协调的重要纽带.目前对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很多,但少有文献以长江航道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绘制因果关系图定性分析长江航道与长江经济带的互动关系,明晰航道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选取2005—201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拓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定量测算长江航道建设投入对长江经济带的经济贡献度,得出经济贡献度在整体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每增加1%的长江航道建设投入,长江经济带的经济产出增加1.74%.这表明长江航道建设对长江
截至2018年底,我国已建成各类水库98822座,总库容8953亿m3.水库工程不仅是我国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优化水资源配置的关键工程措施.水库大坝一旦溃决将严重危及公共安全,从历史溃坝事件中吸取教训并分析溃坝特征规律,对提高水库安全管理和防灾减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收集我国1954—2018年发生的3541起溃坝事件的基础上,重点针对2000—2018年发生的84起溃坝事件,从空间分布、水库规模、坝高、坝型、溃坝原因、溃坝率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统计分析,系统梳理了21世纪以来我国溃坝事件的规律趋势特
生态敏感性分析是生态景观规划的重要依据。为促进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优化用地布局,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技术,结合土地利用类型数据,构建了生态敏感性分析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要素指标权重,并以深圳市宝安区碧道建设工程为例,综合分析和评价了宝安区碧道的生态敏感性及其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最高敏感性和高敏感性区域主要位于水系廊道两侧及部分植被覆盖较好区域,该区生态敏感且脆弱,最易受到外界
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驱动下,长江口的沉积物来源、输运和河床冲淤正在经历持续性调整.为了探索近40年长江口沉积物输运和海底冲淤时空变化趋势,基于1980—2020年长江口海底沉积物粒度和水下地形数据,采用沉积物粒径趋势模型和多种空间分辨率网格统计分析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北支沉积物总体向河道中下部汇聚,南支则在南、北港分流处靠近崇明岛区域形成沉积中心,该结果与基于2012—2020年地形计算的冲淤变化基本相符,沉积中心具有较大的淤积幅度.多年统计结果表明:1980—2003年为高强度输沙时期,
和畅洲汊道是长江下游典型的江心洲分汊型河道,也是长江下游历史上演变最剧烈的河段之一.三峡水库蓄水后河段来沙大幅减少,和畅洲汊道演变与航道条件随之改变,为了抑制左汊发展、改善右汊航道条件,水利、交通部门先后在左汊口门、上中段修建了三道水下潜坝.在大量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新水沙条件和整治工程双重作用下和畅洲汊道及其上游六圩弯道河床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后六圩弯道河床持续下切,伴随着局部岸线崩退和心滩发育等不利变化;三道潜坝限流作用显著,2019年左汊实测分流比约为64%,较2002年最高76%
通过对生态湿地建设工程建设方式及水土流失特点分析,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角度出发,对土石方平衡、防护措施布局等水土保持关键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优化解决思路.
滨海地区河流源短流急、地表水资源开发难度大,将再生水、淡化海水等非常规水纳入滨海城市水资源统一配置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的有效途径.考虑地表水等常规水资源丰枯不确定性,科学确定非常规水源工程建设规模,是实现常规与非常规水资源统一配置的关键.以威海市区为例,建立了考虑水库来水不确定性的海水淡化与再生水厂建设规模优选模型,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以可靠性、弹性和脆弱性为指标,评价整个供水系统的性能,并进行多方案比较.结果表明:2030规划水平年威海市区适宜的再生水和海水淡化规模分别为23和15万m3/d;在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城市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大量污染物排入河流,造成水质恶化,水体黑臭,严重影响了城市河流的功能.针对黑臭水体的特点,以及河流健康发展的需求,指出了黑臭水体治理应遵循“外源减排、内源清淤、水质净化、清水补给、生态修复”的技术路线,其中常用的措施有底泥清淤、曝气增氧与生态修复,并以沈阳细河为例,具体说明了该3项措施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为类似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提供了借鉴.
以新疆巴州开都河—孔雀河生态廊道为研究对象,基于该地区1980—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GIS技术手段,通过建立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该区域水生态空间演变情况;同时对该区域重要生态敏感区——开都河上游的巴音布鲁克草原水源涵养区进行生态功能评价,为后期该区域后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协调区域生态、农业及水文水资源合理分配提供科学基础及支撑。结果表明:开都河区域草地、水域面积均呈增长趋势,生态环境质量